绝密·启用前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总分 |
得分 |
|
|
|
|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选择题 |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朗润(lǎng) 笑涡(wō) 开卷有益(juàn)
B.孕育(yùn) 恪守(kè) 长途跋涉(bá)
C.慷慨(gài) 绯红(fēi) 悲天悯人(mǐn)
D.绸缎(chóu) 露宿(sù) 重峦叠嶂(zhàng)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淋淋的鱼塘。
B.我从极度的难受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不见了,感到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
C.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映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笔直的箭,插进碧波之中。
D.我们有这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利不被毁灭。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蜀水多情,抚慰人心。青年李白,仗剑去国,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护送他的梦想;中年杜甫,颠沛流离,秀美柔情的浣花溪接过他的行囊;老年陆游,回首过往,花香鸟语的罨画池消解他的惆怅。三位诗人附庸风雅,精描细摹,绘出了蜀中水温情的模样。
A.浩浩荡荡
B.颠沛流离
C.花香鸟语
D.附庸风雅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夺得了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所有项目的冠军。
B.四川博物院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C.共享单车智慧化管理,可以精准调度车辆,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车辆分布不合理。
D.成都市妇联将联合各界力量,为家庭教育服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条件。
|
二、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有所语 语:告诉
B.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
C.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
D.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足肤皲裂而不知
B.左臂挂念珠倚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相与步于中庭 行者休于树
D.何处无竹柏 水何澹澹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8.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 )
A.景色之美
B.朋友之乐
C.赏水之趣
D.贬谪之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种草花说
[清]查慎行
①窳轩①之南有小庭,拓窗而面之。主人无事,日蹒跚乎其间。即又恶乎草之滋蔓也,谋辟而莳蓻②焉。或曰:“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主人曰:“吾年老,弗能待。”或曰:“梅、杏、橘、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主人曰:“吾地狭,弗能容。”有道焉,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乃命畦丁锄荒秽,就邻圃乞草花。山僧野老,助其好事,往往旁求远致焉。主人乐之,犹农夫之获嘉种也。
②盖一年而盆列,二年而卉族繁。迄今三年,纷敷盈庭。两叶以上,悉能辨类而举其名矣。当春之分,夏之半,雨润土膏,乘时以观化,吾之生机与之俱动也。已而含芬菲,饱风露,吾之呼吸与之相通也。直者遂之,弱者扶之。蚤③芳者吾披之,晚秀者吾俟之。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吾之精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
③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饫吾目也。彼南阳之梓漆④,平泉⑤之花木,非吾力之所逮⑥,岂吾情之所适哉!
(选自《敬业堂文集》,有删节)
[注]①窳轩:查慎行晚年居室之名。②莳蓻:种植。③蚤:通“早”。④梓漆:梓树和漆树,均为优质木材。⑤平泉:指平泉庄,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别墅。⑥逮:达到。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拓窗而面之 面:面向
B.谋辟而莳蓻 谋:谋划
C.蚤芳者吾披之 芳:美好的
D.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 悦:使……愉快
10.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
(2)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
11.松、桂等是“嘉树”,梅、杏等有“甘果”,作者为何不选种它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三、名句名篇默写 |
1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②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③少年不识愁滋味,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请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百年风流华西坝
①成都南门外有一个叫“华西坝”的地方。若向成都人打听它,他们准会热情又自豪地回答你:晓得,晓得。
②华西坝原为前蜀皇帝王建的蜀宫别苑。1907年,华西协合大学临时管理部在这里购买土地作为校址。1910年,华西协合大学正式开学。于是,学校所在的这片平坦开阔之地就被称为“华西坝”。
③坝因校而名,校依坝而建。英国建筑家因地制宜,设计的校园中西合璧:青砖黑瓦与拱廊浮雕相得益彰,绿窗红门和如茵草色相映成趣。随着校园的扩大与环境的美化,华西坝成了成都人向往的胜地。“柳塘压雪”“晚钟荷影”等美景更是被成都人津津乐道。时至今日,华西坝依然保持网红打卡地的热度。
④抗战时期,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高校先后迁至华西坝。华西协合大学与它们联合办学:校舍共享,课程共建,行政共管。一时间,华西坝大师云集,灿若星河。陈寅恪、朱光潜、李约瑟、海明威等都曾在此设坛授课。这段厚重的办学历史为华西坝的发展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
⑤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重组,华西协合大学改建为四川医学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四川大学。百余年过去,如今的华西坝已是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作为享誉世界的医学高地,“华西坝”这个名字在时光流逝中承续着历史给予的风流。
(摘自《成都文学地图》,有删改)
乙
叩问华西坝
①华西坝得名不过百余年,就由成都南门外的普通乡村化身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令人赞叹之余,也引人思索:这种变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②“兼容并包”方能脱颖而出。华西协合大学的办学者一直以“兼容并包”为办学思想,在主动接纳现代文化时,又坚守传统精粹:校园中西合璧,教师中外皆聘,课程博观约取,教学双语并重等。这种“兼容并包”的思想,爆发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让华西坝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引领着时代文化的风潮。
③“敢为人先”才可创新发展。华西协合大学引入牛津、剑桥的管理体制和哈佛的课程体系,讲授西方现代医学、药学等,率先在中国西部高校实行男女合校,延聘中外名家授课讲学……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开此先河需要极大勇气,但正是这份“敢为人先”,给华西坝带来了持续的创新和发展。
④华西坝带给人们的启示远不止于此。今天,这些宝贵的经验仍将在成都的城市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摘自“红星新闻”等,有删改)
13.华西坝依靠什么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条作答。
14.甲乙两文相互关联,两文开头都引出对象,二者所引对象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15.如果将甲乙两文按序组合成一篇新的文章,下面哪一项更适合放在甲乙两文之间,作为二者的衔接句?请作出选择并结合两文简述理由。
A.我们既要走近华西坝,还要走进华西坝。
B.我们既要叩问华西坝,还要了解华西坝。
C.我们既要欣赏华西坝,还要建设华西坝。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皮鞋
谢志强
①出发前,应对沙漠的一切,都准备得很周密。可是,傅队长总觉得还差点儿什么,却又琢磨不出。等到进入沙漠后,他终于想起,要是带个维吾尔语翻译就好了。
②师部决定开发塔里木,组织了一支勘探队。傅队长是老红军,凭着经验,他带了一张地图,一辆木轱辘马车,还有羊皮水囊、军用水壶。他说,那个地方,塔克拉玛干,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要是一个月不见我们回来,就给我们开追悼会吧。
③进塔里木没有现成的路,一行五人,轮换着坐马拉的大车。阿克苏到阿拉尔有一百二十多公里,他们走了七天。
④阿拉尔在塔里木河北岸,他们要到河对岸去勘探。于是乘独木舟过河,远处是巨浪一般的沙丘群,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傅队长一边走一边抓一把沙土,放在舌尖上舔一舔,不咸。他说:含盐碱量低,是好地。他的挎包里装了一小袋一小袋的土样。
⑤待返回北岸时,麻袋空了——超过了预先计划的时间。光顾着勘探荒原,却忘了所带的干粮已经消耗完了。大家饥肠辘辘,唱起了“空城计”。
⑥傅队长拿着望远镜四处搜寻,天上有一堆白云,遍地是死亡的颜色——毒辣辣的日头照射出一片惨白色。突然,他看见了一群羊,仿佛天上的云朵落在地上了。沙漠活了。
⑦放羊的是一个维吾尔族中年男子。傅队长走到他面前,说了句汉语,发现他表情疑惑。看出对方听不懂汉语,傅队长指指嘴,摸摸肚子,弯弯腰,表示出“饿”的样子,然后,掏出纸币,指指羊。羊倌儿看懂了,却摆摆手,摇摇头。
⑧傅队长用钱买不成羊,弄不清到底是因为什么。他对四个队员嘀咕了几句,像是下命令。于是,五个人如同操练,立即躺倒在沙丘的一面上,还闭上眼,不是睡觉,分明在采用另一种方式,表现“饿”的样子,饿得不能动了。
⑨傅队长眯缝着眼,观察着羊倌儿。羊倌儿双手往上指,要他们站起来。同时,他的目光;盯在傅队长的脚上——傅队长穿着一双翻毛皮鞋。显然,羊信儿看中了皮鞋。在戈壁滩上放羊,皮鞋能护脚。
⑩傅队长站起来,指指鞋,又指指羊——我的鞋,你的羊,要我的鞋,就用羊换。羊倌儿也打起手势,傅队长看懂了其中的意思:不能用皮鞋换羊,羊是公家的;换鸡蛋吧,我家有很多鸡蛋。
⑪傅队长需要证实羊馆儿比画的是鸡蛋。他模仿母鸡“咯咯咯”地叫,又比画着鸡蛋的形状。队员们看着傅队长费那么大的力气,都憋不住,笑了。羊倌儿也笑了,点点头,指着远处,那里有他的家。
⑫傅队长用皮鞋换回一百个鸡蛋和一大摞馕。他笑嘻嘻地赤着脚,踩在滚烫的沙地上,自言自语道:这也是皮鞋嘛,父母给的,磨破了还会恢复,这可是磨不坏的皮鞋呀。
⑬队员们将各自五枚鸡蛋埋入沙地煨熟的时候,傅队长割了麻袋,像编草鞋那样,动作麻利,编织出一双鞋来,套在自己的“皮鞋”上,不烫了。
⑭当晚,围坐在篝火边,队中一名刚参军的大学生好奇地问傅队长:那么滚烫的沙地,你的“皮鞋”不怕烫坏吗?傅队长淡淡地说:两万五千里长征,都是就地取材,自编草鞋,穿破了多少双早没准数了。续不上的时候,就靠这双“皮鞋”行军。我这双“皮鞋”爬过雪山,趟过冰河,穿过沼泽,早就磨制成了这世上最坚实的“皮鞋”。说完呵呵笑起来……
(选自《202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6.请结合全文内容补写下面表格的空缺处。
人物 |
相关内容 |
品质 |
傅队长 |
出发前说一个月回不来就开追悼会 |
①_____ |
②________ |
舍己为人 |
|
长征中赤脚行军磨制成特殊“皮鞋” |
③_____ |
|
羊倌儿 |
④________ |
公私分明 |
17.文中第六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他看见了一群羊,仿佛天上的云朵落在地上了。
18.小说以“皮鞋”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19.傅队长已经带领队员走出了饥饿困境,为什么作者还要在最后一段写傅队长的长征经历?请简要分析。
|
五、作文 |
20.作文。
我们这一届九年级的同学大多出生于2008年,从2008到2023,时光走过了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你最想回到哪一年?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回到______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补全题目,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横线上所填应为2008—2022所包含的年份数字;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六、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选自《樊川诗集注》)
21.除了外形,诗人还写到了有关“鹭鸶”的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2.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诗歌末句描写飘落的‘梨花’有何妙处”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不当和不完整之处,请结合诗意进行修改和补充。
飘落的“梨花”既暗示了春季,又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填空题 |
23.下面是以法布尔《昆虫记》中的四种昆虫为谜底拟写的四则谜语,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选出谜底为“蟋蟀”和“黄蜂”的两则谜语。
A.天生建筑家,豪宅地下挖。小时头朝下,死时离开家。
B.性格好残暴,姊妹全吃掉。品性太糟糕,生完娃就跑。
C.耳朵有点聋,唱歌响如钟。地下当苦工,长年影无踪。
D.出生开盖子,天冷造房子。门口唱曲子,喜欢吃叶子。
(1)蟋蟀__________________ (2)黄蜂__________________
|
八、名著阅读 |
24.“大闹”的情节出现在不少作品中。下列选项中哪一个评价不够恰当?请结合阅读体验进行判断并修改不恰当选项的评价。
A.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水浒传》)——“闹”中见义
B.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西游记》)——“闹”中显勇
C.刘四爷大闹生日宴(《骆驼祥子》)——“闹”中有爱
|
九、综合性学习 |
25.同学们正在经历中考,下面是一组有关“中考”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根据下图的提示,补全空缺处。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位考生向“成都教育发布”工作人员咨询中考相关事项的对话。请结合语境补全空缺处,注意语意准确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考生:请问,怎样查询中考成绩呢?
工作人员:①____,比如进入微信公众号查询,登录“成都招考”网站查询,拨打电话查询等。需要提醒的是:②____,以免未到查询平台的开放时间而无法查到成绩。
考生:③____?
工作人员:中考后,志愿填报分两个时间段:④____。除艺体特长生、项目班志愿填报在通知成绩前进行,其余志愿统一在通知成绩后填报。
(3)下面三则张贴在教室里的考前激励语在内容和表达上存在问题。请任选两则,参考示例,进行修改。(句式、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
①学习不能懈怠,要视死如归。
②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高中大门。
③只有吃得了苦中的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示例:多拿一分,就能压倒千人。 修改为:每一分里有汗水,超越自己最可贵。
选择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
C.慷慨(gài)——kǎi;
故选C。
2.B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
A.水波淋淋——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粼粼,水十分明净;
C.反映——反应;反映是物体固有的特性,反应是物质受作用而引起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句中指观众还没有从外界刺激中回过神来,应用“反应”;
D.势利——势力:势利:指权势和财利;形势便利。势力,指威势,权势,实力;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这里指反人民的团伙或政权,应该用“势力”。
故选B。
3.D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A.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现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这里形容广阔的长江水,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而到处流浪。杜甫一生经历安史之乱,到处漂泊,经历过被叛军俘虏,罢官,与家人分别,儿子饿死,一生流落过过很多地方,晚年直到死也没能回到洛阳故乡,用“颠沛流离”来形容,十分贴切,使用正确;
C.花香鸟语:形容景色优美。句中用来形容罨画池景色宜人,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附庸风雅:指缺少文化修养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贬义词,用在此处形容这三位有真才实学的大诗人,感情色彩不符,使用不正确;
故选D。
4.A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
B.语序不当,应改为“策划和开展”;
C.缺少成分,在“不合理”后加上“的问题”;
D.搭配不当,将“条件”改为“环境”;
故选A。
5.A
6.C
7.D
8.B
【解析】
(1)
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有误,句意为: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故选A。
(2)
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
A.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B.之:代词,代指左膝/助词,的;
C.于:均为介词,在;
D.何:疑问代词,哪里/副词,何其,多么;
故选C。
(3)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其,他们;两膝相比者,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故选D。
(4)
考查内容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A.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描写景色之美,甲文未涉及“景色之美”;
B.甲文“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是朋友一起出游共读之乐;乙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是与朋友一起赏月漫步之乐;
C.“赏水之趣”两文均未涉及;
D.乙文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甲文未涉及“贬谪之苦”;
故选B。
9.C
10.(1)除去繁杂的植物,种上芳香的植物,也是隐士迷恋的(事情)。
(2)茎干枯萎,种子变得坚实,(我)就严格地观察它们生长变化的情况来采集收藏,等到第二年(再种)。
11.①这些树木生长期长或所需土地广,不符合作者年老、庭院狭小的实际;②这些树木遮阴、果实可口的实用价值,不符合作者的精神追求,他在意与草花相伴、优游平实的生活。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C.句意:较早开花的,我把它们与别的花分开。芳:名词作动词,开花。
故选C。
(2)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照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去:除去;植:种植;亦:也是;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重点词:萎:枯萎;则:就;视:观察;敛藏:采集收藏;待:等到;来岁:第二年。
(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结合文章第①段“或曰:‘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主人曰:‘吾年老,弗能待。’或曰:‘梅、杏、橘、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主人曰:‘吾地狭,弗能容。’”可知这些树木生长期长或所需土地广,不符合作者年老、庭院狭小的实际;
结合文章第②段“吾之精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和文章第③段“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饫吾目也”可分析出尽管这些树木可以遮阴,可以食用,但是作者种植花草注重的不是食用价值,他所注重的精神境界,他希望与花草为伴,愉悦自己的心情。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12.
不舍昼夜
树树皆秋色 爱上层楼
《峨眉山月歌》/《登飞来峰》
峨眉山月半轮秋/飞来山上千寻塔
影入平羌江水流/闻说鸡鸣见日升
夜发清溪向三峡/不畏浮云遮望眼
思君不见下渝州/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昼、皆、层、峨、羌、渝、州、升、畏”等字要正确书写。
13.①中西合璧的美丽校园;②厚重的办学历史;③“兼容并包”的思想;④“敢为人先”的勇气。
14.不同。甲文开头引出的是说明对象“华西坝”,乙文开头引出的是论述话题“这种变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15.选A.“走近华西坝”承接甲文对华西坝百年发展历程的介绍,“走进华西坝”引出乙文对华西坝文化内涵的论述。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第③段“坝因校而名,校依坝而建。英国建筑家因地制宜,设计的校园中西合璧:青砖黑瓦与拱廊浮雕相得益彰,绿窗红门和如茵草色相映成趣。随着校园的扩大与环境的美化,华西坝成了成都人向往的胜地”可知,华西坝依靠中西合璧的美丽校园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
结合甲文第④段“抗战时期,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高校先后迁至华西坝……这段厚重的办学历史为华西坝的发展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可知,厚重的办学历史为华西坝的发展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使之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
结合乙文第②段“华西协合大学的办学者一直以‘兼容并包’为办学思想,在主动接纳现代文化时,又坚守传统精粹:校园中西合璧,教师中外皆聘,课程博观约取,教学双语并重等。这种‘兼容并包’的思想,爆发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让华西坝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引领着时代文化的风潮”可知,“兼容并包”的思想,使华西坝引领着时代文化的风潮,使之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
结合乙文第③段“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开此先河需要极大勇气,但正是这份‘敢为人先’,给华西坝带来了持续的创新和发展”可知,“敢为人先”的勇气给华西坝带来了持续的创新和发展,使之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
(2)
本题考查说明对象。
结合甲文第①段“成都南门外有一个叫‘华西坝’的地方。若向成都人打听它,他们准会热情又自豪地回答你:晓得,晓得”和标题“百年风流华西坝”可知,甲文开头引出的是说明对象“华西坝”;
结合乙文第①段“华西坝得名不过百余年,就由成都南门外的普通乡村化身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令人赞叹之余,也引人思索:这种变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标题“叩问华西坝”可知,乙文开头引出的是论述话题“这种变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结合甲文内容可知,甲文是在介绍华西坝的百年发展历程;结合乙文内容可知,乙文是在阐述华西坝的文化内涵;
A.
“我们既要走近华西坝”中“走近华西坝”意指了解华西坝,承接甲文,介绍华西坝的百年发展历程;“还要走进华西坝”中的“走进华西坝”意指对华西坝进一步地了解,引出乙文,阐述华西坝的文化内涵;可以衔接甲乙两文;
B.“我们既要叩问华西坝”中“叩问华西坝”与乙文内容有关;“还要了解华西坝”中“了解华西坝”与甲文内容相通;依据甲乙两文的顺序安排,此句不能衔接甲乙两文;
C.“我们既要欣赏华西坝,还要建设华西坝”中的“建设”华西坝在甲乙两文均不涉及,故此句不能衔接甲乙两文。
故选A。
16.
英勇无畏
用脚上皮鞋换来全队口粮 顽强坚毅
不用公家的羊而用自家鸡蛋换皮鞋
17.①羊群出现像天上云朵落在地上那样真切,表现出傅队长因发现羊群而变得轻松兴奋;②羊群出现,为傅队长带领勘探队走出饥饿困境提供转机。
18.①以“皮鞋”为题,层层铺垫后,在小说后半部分才出现和皮鞋相关的情节,引发读者好奇;②标题的“皮鞋”,既指傅队长的翻毛皮鞋,也指他的赤脚,一语双关。
19.①为了交代傅队长赤脚不怕烫和能带领队员走出困境的缘由,使故事更合理;②为了表明傅队长早在长征中就磨炼出顽强的革命意志,凸显其老红军形象;③为了赞颂红军不怕艰险的长征精神,深化小说主题。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和人物形象分析。
第①空:结合第②段“那个地方,塔克拉玛干,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而傅队长却仍决定前去完成任务,甚至说出“一个月回不来就开追悼会”可见他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可见他勇敢、坚强、不畏牺牲,据此可概括为:英勇无畏;
第②空:结合第⑩段“傅队长站起来,指指鞋,又指指羊——我的鞋,你的羊,要我的鞋,就用羊换”和第⑫段“傅队长用皮鞋换回一百个鸡蛋和一大摞馕。他笑嘻嘻地赤着脚,踩在滚烫的沙地上”可知傅队长为了全队能够活下去,不害怕沙子的滚烫,用自己的皮鞋换来了鸡蛋和馕,可见他舍己为人的品质。据此可概括为:用脚上皮鞋换来全队口粮;
结合第⑭段“傅队长淡淡地说:两万五千里长征,都是就地取材,自编草鞋,穿破了多少双早没准数了。续不上的时候,就靠这双‘皮鞋’行军。我这双‘皮鞋’爬过雪山,趟过冰河,穿过沼泽,早就磨制成了这世上最坚实的‘皮鞋’”分析可知,长征期间,条件艰苦,当没有草鞋时,傅队长赤脚行军,靠着顽强的毅力,走完了长征,可见他是一个顽强有毅力,不怕困难的人。据此可概括为:顽强坚毅;
第④空:根据第⑩段“羊倌儿也打起手势,傅队长看懂了其中的意思:不能用皮鞋换羊,羊是公家的;换鸡蛋吧,我家有很多鸡蛋”可分析出,羊倌儿不用公家的羊为自己谋私利,而是用自己家的东西来换皮鞋,可见他公私分明。据此可概括为:不用公家的羊而用自家鸡蛋换皮鞋。
(2)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羊仿佛天上的云朵”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羊”比作“云朵”,结合第⑥段“天上有一堆白云,遍地是死亡的颜色——毒辣辣的日头照射出一片惨白色”和“沙漠活了”可知,此时的沙漠天气十分炎热,阳光穿过天上漂浮的白云,让人心里感到了一种绝望,而白云落了地,运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队员看到了羊群的欢喜,有了羊群,也就意味着有了生还的希望,心情也从绝望变得充满希望,变得轻松起来;
结构上:结合第⑦段“放羊的是一个维吾尔族中年男子”以及第⑨段“同时,他的目光;盯在傅队长的脚上——傅队长穿着一双翻毛皮鞋。显然,羊信儿看中了皮鞋”和第⑪段“羊倌儿也笑了,点点头,指着远处,那里有他的家”以及⑫段“傅队长用皮鞋换回一百个鸡蛋和一大摞馕”,可知此时写到的羊群,也推动了下文的情节发展,为傅队长想方设法换取食物,走出沙漠做铺垫。
(3)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这篇文章以《皮鞋》为题,可是读文章时①——⑧段却一直久久未出现对皮鞋的描写,这不禁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想要探究为什么去沙漠探险却写到皮鞋;
结合第⑨段“傅队长穿着一双翻毛皮鞋。显然,羊信儿看中了皮鞋。在戈壁滩上放羊,皮鞋能护脚”和第⑫段“他笑嘻嘻地赤着脚,踩在滚烫的沙地上,自言自语道:这也是皮鞋嘛,父母给的,磨破了还会恢复,这可是磨不坏的皮鞋呀”以及第⑬段“编织出一双鞋来,套在自己的‘皮鞋’上”和第⑭段“我这双‘皮鞋’爬过雪山,趟过冰河,穿过沼泽,早就磨制成了这世上最坚实的‘皮鞋’”可知,“皮鞋”一语双关,既可以指傅队长穿着的一双翻毛皮鞋,又是他戏称自己的一双脚,这双脚爬过雪山、趟过冰河,穿过沼泽,早已经磨出厚厚的茧子,像是一双坚硬的皮鞋一般。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4)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可以从故事情节、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上来分析。
从情节上来看:从文章⑫段“他笑嘻嘻地赤着脚,踩在滚烫的沙地上,自言自语道:这也是皮鞋嘛”可知,此时傅队长乐观的称呼自己的双脚为“皮鞋”,不过读者会产生疑惑,为什么他赤脚却也不怕滚烫的沙子,结合第⑭段“队中一名刚参军的大学生好奇地问傅队长:那么滚烫的沙地,你的‘皮鞋’不怕烫坏吗?傅队长淡淡地说:两万五千里长征,都是就地取材,自编草鞋,穿破了多少双早没准数了。续不上的时候,就靠这双‘皮鞋’行军。我这双‘皮鞋’爬过雪山,趟过冰河,穿过沼泽,早就磨制成了这世上最坚实的‘皮鞋’”可知,解开了读者心中的疑惑,照应前文,文章结构完整;
从主旨上来看:结合第②段“傅队长是老红军,凭着经验,他带了一张地图,一辆木轱辘马车,还有羊皮水囊、军用水壶。他说,那个地方,塔克拉玛干,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要是一个月不见我们回来,就给我们开追悼会吧”可知,开篇即点出了傅队长是一位老红军,为了开发塔里木,将生死置之度外,结尾部分借傅队长的话,“两万五千里长征,都是就地取材,自编草鞋,穿破了多少双早没准数了”,可知文章结尾升华主旨,赞美了以傅队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长征精神;
从人物形象上来看:结合第⑭段“我这双‘皮鞋’爬过雪山,趟过冰河,穿过沼泽,早就磨制成了这世上最坚实的‘皮鞋’”可知,傅队长正是在长征途中,历经艰险,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才能带领队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块不毛之地,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乐观勇敢,取得胜利。
20.例文:
回到2020年
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15岁了,也已经是父母口中的该长大懂事的年纪了,可是每当听到懂事这个词,我却总觉得有些刺耳。我多想回到2020年,回到三年前,在祖母临终的日子里,多陪陪她,让她走得安心些。
记忆中,我是由我的老祖母带大的。那时她认为她的快乐便是我的一切。可以说她用她的晚年铸造了我初入人群的人生,用晚年的烛光为我照亮了人生的新的航向。与其说是难忘的回忆,倒不如说是送我人生起航的一段时光。
从我三岁那年,老祖母便已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花白的中短发,一双有着慈祥目光的眼睛,深深的陷下去的眼窝。记忆中的她总是会用她那双褶皱的双手把我揽在她的怀里,尽管那时她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了,但在她的怀里,我总是会感到一阵阵温暖。后来我渐渐地长大了,从此渐渐地离开了老祖母的怀抱,升入小学后,但紧接着她又用她的慈爱为我打开了一扇神话般的大门。从《牛郎之女》到《天井》,再到《八仙过海》。面对浩瀚的星空,一次又一次地引起我对天空,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可是,从小学升到初中后,我被父母从老家接走了,转入了一所寄宿制的初中学校,我和祖母的联系就慢慢变少了。也许是青春期的叛逆,也许是沉迷于手机,在祖母最后的日子里,我却很少和父母回老家去见她,常常接到外婆给我打电话,亲切地呼唤我,想见见我,我却总是推辞说作业太多,放假时间太少,其实当时的我正在和朋友开黑打游戏,或者是熬夜追剧,我总觉得祖母很啰嗦,其实我不知道的是她的身体已经慢慢不行了。
不幸的是,有一天我失去了她,那天早上她意外地离开了。直到父母来学校接我回家,眼前的一切对我来说犹如一场噩梦。看到这一切,我的脚步停住了,我再也不敢相信这就是事实。不!我宁愿相信这是一场噩梦。但一切的一切我都再无法阻挡,我只有傻傻的站在那面对着这没有预料到的一切。我痛苦的回忆着我们在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我哭了整整一夜。
到现在,每当回忆起那段童年往事,心绪总会变得一团糟。不只是对老祖母教育的感激,还是对她的思念,还是对她冷漠的自责……无论什么时候再回忆起那段童年时光,思绪中都依然抹不掉她,眼中依然是那一片苍老的白发……祖母,我好想念您,我真想回到三年前,在您最后的时刻多陪陪您!
【解析】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立意。本文要求以“回到______年”为题,写一篇文章,而且横线上所填应为2008—2022所包含的年份数字。结合材料“从2008到2023,时光走过了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你最想回到哪一年”可知,这篇文章是想让同学们回忆这十五年间发生的难忘的、快乐的、遗憾的、美好的、伤心的……事情,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可以珍惜当时的时光、或者可以对那些对不起的人或者遗憾的事情说声抱歉,可以选择童年时期,这个阶段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也可以选择刚刚升到初中时期,选择不去荒废时光,努力学习……总之,充分开拓自己的思维,在立意上不落俗套,不过情感上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其次,构思选材。本文适合写记叙文。可以回忆往事,如生活中的亲情、师恩、友情等值得回忆的事情,留下了哪些令人难忘的记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典型事例,聚焦一个或几个镜头,注重细节刻画,并注意点面结合,前后呼应,且应适时扣题。例如自己和最好的朋友不在一个学校了,见面机会少了。自己渴望回到和朋友初次相遇的那一年,可以写与朋友之间相处的回忆,回忆朋友对自己的宽容、帮助、关心等事件,通过叙写,抒发对朋友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注意要想使文章出彩,要有细腻的人物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更能打动人。
21.捕鱼之状,惊飞之态。
22.
修改:又委婉表达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补充:将飞翔的鹭鸶比作飘落的梨花,与“碧山”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共同构成清新唯美的画面。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歌内容。
结合“群捕鱼儿溪影中”分析,这句写鹭鸶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这一句写了鹭鸶捕鱼时的情态;
结合“惊飞远映碧山去”分析,这一句意思是:突然,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写了鹭鸶被惊吓而飞走的情态。
(2)
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句内容与情感主旨。
结合“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分析,诗句的意思是突然,它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据此可知,飘落的“梨花”是诗人的想象,诗人把飞翔的雪白鹭鸶比作飘落的梨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鹭那洁白的羽毛很美,飞翔的姿态很飘逸,同时用“碧山”映衬出飘然远去的白鹭,而这群飘飞的白鹭又装点了青绿色的远山,山青鹭白,晚霞渐逝,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图画,真是情景交融、自然浑成,既暗示了季节是春季,又委婉表达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情。
23.
D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
《昆虫记》第十八章写道:“蟋蟀在出来吃周围的青草的时候,决不会去碰一下这一片草。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很宽敝。这里就是它们的一座平台,每当四周的事物都很宁静的时候,蟋蟀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了”“蟋蟀像黑螽斯一样,只把卵产在土里,深约四分之三寸,它把它们排列成群,总数大约有五百到六百个。这卵真是一种惊人的机器。孵化以后,它看起来很像一只灰白色的长瓶子,瓶顶上有一个因而整齐的孔。孔边上有一顶小帽子,像一个盖子一样。去掉盖子的原因,并不是蛴螬在里面不停地冲撞,把盖子弄破了,而是因为有一种环绕着的线——一种抵抗力很弱的线,它自己会自动裂开”“我们上面说过,盖子去掉以后,一个幼小的蟋蟀跳出来,这句话还不十分精确”“一直要到十月末,寒气开始袭人时,蟋蟀才开始动手建造自己的巢穴”。根据以上内容可知,D.“出生开盖子,天冷造房子。门口唱曲子,喜欢吃叶子”是关于蟋蟀的谜语。
《昆虫记》第十六章写道:“小保罗指着不远的地方,冲着我喊了起来:‘看!一个黄蜂的巢。就在那边,一个黄蜂的巢,比什么都要更清楚呢!’果然,在大约二十码以外的地方,小保罗看见一种运动得非常快的东西,一个一个地从地面上飞跃起来,立即迅速地飞去,好像那些草丛里面隐避着小小的即将爆发的火山口,马上要将它们一个个喷出来一般”“黄蜂们的动作常常与物理学和几何学的定理相吻合。它们可以利用空气——这个不良导体来保持它们家里的温度。它们早在人类还未曾想到做毛毯之前就已经做出来了,而且技艺还很高,它们在建筑窠巢的外墙时,只要极小的外围,就足以造出很多的房间,它们的小房间也同样如此,其面积与材料都非常经济。然而,尽管这些建筑家们有如此之聪明智慧”“在这个种类看起来很奇怪的小世界里,幼蜂无论是睡眠还是饮食,都是脑袋朝着下边生长的,即倒挂着的”“过了两三天以后,这个身上带有尘土的动物,便最后一次离开它自己的巢穴。它跑出来,主要是打算再最后享受一点日光的温暖。忽然,它跌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再也不能够重新爬起来了。它尽量避免自己死在它所热爱和生存的巢里。这是因为,在黄蜂中,有一种不成文的‘法律’规定,那就是巢里是要绝对保持干净整洁的。这个生命即将结束的黄蜂,要自行解决它自己的葬礼。它把自己跌落在土穴下面的坑里。由于要保持清洁卫生,这些苦行主义者,不愿意自己死在蜂房里”。根据以上内容可知,A.“天生建筑家,豪宅地下挖。小时头朝下,死时离开家”是关于黄蜂的谜语。
24.C项不恰当,该项评价修改为:“闹”中有怨。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分析。
C.有误,刘四爷大闹生日宴情节概括:虎妞看见祥子回来,喜出望外,为了能得到父亲的同意,虎妞开始在父亲面前有意无意地夸奖祥子。刘四爷的寿辰将至,虎妞抓住这个机会,想让祥子卖力的表现以讨得父亲的欢心。寿辰当天,热热闹闹,但是看着别人家的女眷小孩,刘四爷突然感到自己没有儿子,身后事业无人继承,心里忽的凉了起来,加上收的寿礼又不多,干脆他就指桑骂槐,把不满全倾泻在虎妞和祥子身上。虎妞看戏也没法唱,索性把一切都抖搂出来,并假说她已怀了祥子的孩子,刘四爷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臭拉车的,更害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他的家业,要祥子滚蛋,虎妞并不买父亲的账,撕破了脸公开了他和祥子的关系,并决心跟祥子走。但是,刘四爷不肯给虎妞一分钱。由此可知刘四爷在生日宴上含有对女儿虎妞的不满和埋怨,据此应将“闹”中有爱改为“闹”中有怨。
25.(1)
酝酿答题顺序
理清答题思路 题型
书写规范
(2)
查询成绩有多种方法
注意查询时间 什么时候填报志愿呢
成绩公布前后
(3)
学习不能懈怠,要视死如归。
学习不能懈怠,要全力以赴。
只有吃得了苦中的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吃了苦中苦,不一定能成为人上人;但是吃了苦中苦,一定能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结合“第一种:先答A卷(含作文),再答B券。第二种:先答A卷(除作文),再答B卷,最后写作文”可知,这是在酝酿答题顺序。结合“如:文中第六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可知,这是在分析题型。结合“题型”“怎么答”可知,这是在理清答题思路。结合“字迹清晰,排列整齐”可知,这是要求书写规范。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结合“比如进入微信公众号查询,登录‘成都招考’网站查询,拨打电话查询等”可知,是告诉考生查询成绩有多种方法。结合“以免未到查询平台的开放时间而无法查到成绩”可知,是提醒考生注意查询时间。结合“中考后,志愿填报分两个时间段”可知,是在询问什么时候填报志愿。结合“除艺体特长生、项目班志愿填报在通知成绩前进行,其余志愿统一在通知成绩后填报”可知,是告诉考生志愿填报的两个时间段是成绩公布前后。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注意考前激励语不可过激。
示例:选择“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高中大门”。
修改为:中考是一场青春的战役,敢拼搏,方能不留遗憾。中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