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语文试卷

【328601】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真题

时间:2025-01-20 17:13:04 作者: 字数:52247字

绝密·启用前

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真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悴(qiáo     改(chuàn       xiāo       住呼吸(pǐng
B
量(diān     开(bāi          huì       丽多姿(xuàn
C
.找chà       石(yǔn          suì       姗来迟(shān
D
然(chì       育(          jié       然入梦(hān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邓稼先心里怀着对祖国挚痛的热爱,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B
.中国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在核动力领域颇有建树
C
2022年农历虎年春晚为海内外华人奉上一台高谈阔论的春节文化盛宴。
D
.电影《长津湖》塑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操志在千里是诗意;李白豪迈洒脱是诗意;杜甫忧国忧民也是诗意。
B
.随着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冉冉升起,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
C
.人类过去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三十年会发生什么?
D
.戏台、窗花、热闹的社火……等乡土文化意蕴丰厚。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直至今日,这一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但真正落实到位,让每一位学生均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面临诸多现实困难。
一方面劳动教育如何才能成为学校易于开展的一门功课。
谁都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可现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
因此,只有因地制宜解决好现实困难,学生的劳动技能才能够提高。
另一方面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
A
.③①②⑤④
B
.③④①②⑤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③①②⑤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春望》的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被誉为“诗圣”。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
.叶圣陶,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稻草人》《倪焕之》。
D
.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变色龙》《我的大学》。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6.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选文是诸葛亮呈给刘禅的表。
B
.选文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
C
.诸葛亮首先向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三条建议。
D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8.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B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C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D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施伯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

(节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②施伯:鲁国大臣。③夷吾:即管仲。④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使人请管仲于鲁             使:派
B
.寡君亲以为戮             欲:欲望
C
.欲速                 至:到
D
.其所唱适宜             走:奔跑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11.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2.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视死如归、舍身取义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作文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一百年前,共青团成立之际,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新时代建设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的身影: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美丽的校园里不懈奋斗……“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要求:请以“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为文章的结尾,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14.按要求作文。
请以“ 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字数6008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敬畏一粒米

林文钦

一粒米能有多重?我一直以为,它重如一座山。

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在深秋的时候总是出去“捡地”,就是去大地里捡拾农人秋收后遗落在地里的粮食。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稻秆儿,脱了皮,最后能收获一海碗的大米。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们给我们当口粮,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

米吃多了,就有了想法。诗人说“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我也有这个感觉。有时我看到掉在桌上的一粒米,会产生一番联想:这粒米,不知道是哪粒种子被种在土里,经过了多少风霜雨雪,又被哪个农民精心养育,浇水、施肥、捉虫、打药,顶着酷暑烈日收割了来,再冒着酷暑高温脱了粒。脱一遍还不算,再脱一层皮,再脱一层皮,成为白白亮亮的精米,大有缘法落到我的饭碗里,结果不等它入口,就被轻轻抛弃,假如这米有灵,不知道会不会伤心?

对米,汪曾祺先生有过经典描述。其笔下有一个叫作八千岁的人物,开着一个米行,他店里一溜排开几个大米园,从“头糙”“二糙”“三糙”到“高尖”应有尽有。挑箩把担卖力气的吃头糙米,一老碗紫红的糙米饭,上面堆上岗尖岗尖的腌小鱼和小青菜,大口大口吞食;住家铺户吃二糙三糙米,比头糙精致,米色亮白一些;所谓高尖,精致透亮,只有高门大户才吃,普通百姓不是吃不起,只是总觉得有些糟蹋。中国人自古惜福心理就十分强烈,字纸尚且不肯浪费,更何况养身的米?

此外还有糯米和晚稻香粳。糯米不用说,常用来蒸八宝饭、包粽子;香粳米煮出粥来米长半寸,颜色浅碧如碧螺春荼,香味浓厚。《西厢记》里有一个章回专门说到崔莺莺吃的一顿便饭: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碗虾丸鱼皮汤,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红楼梦》中也提到了红米、绿米。红的,颜色嫩红,味腴粒长,香气扑鼻,叫作“御田胭脂米”;那绿米,就是芳官吃过的“绿畦香稻粳米”。

关于米,还有不少传奇典故。据说远古时期,上帝虽说把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命令他们流汗才有饭吃,但到底对自己的造物心怀恩慈,命令地下的麦子长得如同一棵树一般,分出七股八杈,每一个枝头都有一个麦穗,于是天下万民不缺粮食。有一日上帝到人间巡行,发现麦子烂倒在泥里,上帝一怒之下改了规矩,下令麦株从今以后只结一穗,且不时有风雹雷灾、水患火欺,以此惩罚不知惜福的凡间生灵。

真正有品德、有修养的人不肯怠慢了世间万物,尤其是珍珠一样的米。在弘一大师的眼里,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倘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白米饭,更是好上加好。

我在闽东太姥山的摩宵庵吃过一次素斋。那些不起眼的素菜素饭,盛在清素的餐盘里,竟是那样温润有致,不由心生一丝感恩,细细把一碗米饭装进胃里,生怕丢弃一粒米。

对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

(选自《意林》,有删改)

15.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
16.从引用的角度品味文中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诗人说“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我也有这个感觉。
17.作者为什么认为“一粒米”重如一座山,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18.作者对生命的敬畏源自一粒粒米,生活中有什么是你敬畏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刺绣,针尖上的千年国粹

小小的一根针,传承着历史,联结着古今。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刺绣和蚕丝不仅是珍贵的货物,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除了瓷器之外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

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震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西周的染织刺绣已有专门的分工,文献记载了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等情况。

战国是我国刺绣史上第一个极盛时期,刺绣的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是丝绸之路上对外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

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为发达,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汉代王充所著的《论衡》中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到了唐朝,刺绣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针法基本均已出现。此时的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等,都是对刺绣的咏颂。

宋代是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画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改良了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针法极细密,色彩运用淡雅、素净。南宋时,针法已达十五六种之多。

中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

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我国各地均有刺绣的痕迹,不仅有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京绣、秦绣、鲁绣、晋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可谓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杭州,琳琅满目的中国工艺品使他目眩神迷。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风靡了西方上流社会,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至此,中国刺绣的传统手艺在全世界得以融合与发展。然而,中国刺绣这一心手合一的传世绝技,其高超技艺、时间厚度、文化深度、人情温度,都使之成为他国无法超越的经典。

雅艳相宜,典雅奢华。如今,刺绣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还被呈现在各大秀场之中,成为时尚界的宠儿,更是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刺绣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样简单,更是一种艺术和时尚。

中国刺绣凭借它独有的魅力,穿越沙漠、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选自《科学大众·小诺贝尔订阅》,有删改)

19.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20.文章第②-⑥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21.第④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
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22.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评卷人

得分




六、诗歌鉴赏

2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A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评卷人

得分




七、名著阅读

24.名著阅读
初三某班召开以“名著中的奋斗精神”为主题的读书会,同学们收集了以下内容:
A.
《骆驼祥子》中祥子第三次丢车后的表现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修建铁路时的表现
C.
《简·爱》中简·爱在洛渥德学校学习、生活的表现
(1)
收集的内容中,最不能体现奋斗精神的是( )
(2)
从收集的内容中任选一项,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人物的奋斗精神。

评卷人

得分




八、语言表达

25.口语交际
在读书会进行中,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会场,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小鸟身上,有些同学甚至在驱赶小鸟。如果你是主持人,既要保证读书会少受干扰,又要引导大家保护小鸟,此时,你会怎么说?

评卷人

得分




九、综合性学习

26.综合·探究
材料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风”元素,从冬奥吉祥物、体育图标到场馆的构思设计,再到奖牌的设计诞生,无一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硕果。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一个采用中国国宝的熊猫形象,一个设计取自于中国传统灯笼形象。在各国,吉祥物“冰墩墩”受欢迎程度可谓是一“墩”难求。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传递的中华文化自信的力量,再一次惊艳世界。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闪耀北京冬奥会,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度和中国自信。当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时,孩子们的“虎头娃”形象一时间火遍了网络世界。不仅仅是“虎头娃”形象,冬奥会开幕式入场式标兵的服装也采用了河北蔚县民间剪纸图案,就连倒计时都用了二十四节气和中华民族脍炙人口的节气诗歌,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生动形象。水墨丹青、刺绣雕版、纷飞雪花……中国文化的空灵、浪漫与唯美,在开幕式上得到完美诠释。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将更为浓郁。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契机。北京冬奥会上,一些国外选手也入乡随俗,选择中国风曲目,韩国花样滑冰选手车俊焕表演经典曲目《图兰朵》,美国华裔花样滑冰选手陈楷雯和周知方则分别演绎《梁祝》和《卧虎藏龙》。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二、三的主要内容。
(2)
请结合四则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dot##
改(chuàn)——(cuàn),住呼吸(pǐng)——(bǐng);
C.
chà)——(chá),污suì)——(huì);
D.##dot##
然(chì)——(),要jié)——(jué);
故选B

2.C

【解析】
A.
挚痛:是指疼痛并有抽掣。从语境中“热爱”一词的搭配来辨析,“挚痛”合适。使用正确;
B.
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通常用来指人。形容“中国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在核动力领域颇有成就”合适。使用正确;
C.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不能形容“2022年农历虎年春晚”。使用有误;
D.
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与“英雄人物”搭配合适。使用正确;
故选C

3.B

【解析】
A.
构成排比句,一般不用分号,应该用逗号;
C.
不是疑问句,句末的问号可改为句号;
D.
表示未列举完时,“等”字和“……”号不能同时使用,可去掉“等”字;
故选B

4.A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仔细阅读每个句子。中心词是“劳动教育”,中心议题是“现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然后解释原因。据此分析,③句是首句。①句子的“这一问题”是指③句中“现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①句子的“诸多现实困难”是指②句的“一方面”和⑤句中“另一方面”。④句是总结语。排序为:③①②⑤④。故选A

5.D

【解析】
D.“
自传体小说《童年》《变色龙》《我的大学》”有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故选D

6.C
7.D
8.B

【解析】
(1)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
开张”古义是扩大,今义是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B.“
异同”古义是不同,今义是不同和相同;
C.“
和睦”古今义相同,团结和谐;
D
.“痛恨”古义是痛心、遗憾,今义是极端憎恨或悔恨;
故选C
(2)
D.“
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有误。“亲贤远佞”是文章的主旨所在。③④⑤段重点论述了“亲贤远佞”。故选D
(3)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今,现在。疲弊,民生凋敝,困苦穷乏。此,这。诚,确实,实在。秋,时候
A.“
今”、“秋”解释有误;
C.“
今”、“疲弊”解释有误;
D.“
疲弊”、“秋”解释有误;
故选B

9.B
10.(倘若)管仲在齐国受重用,那么鲁国就危险了!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给齐君。(语意相近即可)
11.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管仲担心鲁国国君追杀而想快速到达齐国;“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唱的歌曲不仅适合奔跑,还能让役人不易疲倦,能更快的到达齐国。

【解析】
(1)
B.“
寡君欲亲以为戮”意思为:我国的君王想要亲手杀死管仲。欲:想要。故选B
(2)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用,重用;则,就;危,危险;授,还给。
(3)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结合“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可知,管仲担心鲁国国君追杀而想快速到达齐国,他考虑比较周全,体现了他的智慧。于是对车夫“我为汝唱,汝为我和”,管仲所唱的歌节拍轻快,适合马车快步疾行,车夫也不感到疲倦,于是越走越快,管仲也平安到达齐国。这是快速离开鲁国的办法,体现了管仲的智慧。

12.     最爱湖东行不足     了却君王天下事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本题中“却”“患”“化作”“汗”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13.参考例文

青年之担当

今年早春,在长辈眼里“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的九零后和零零后们,在这场抗疫会战中扛起了大旗。他们用年轻的肩膀,同前辈们一起肩负起中国的命运。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主要以“担当”“团结”和“科学”三个篇章展开讲述。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篇章——“担当”,尤其是青年人之担当。那些九零后的医护人员们通过一张张照片,讲述了他们在一线抗疫的故事。

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用于担当,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

在抗疫期间,武汉市的方舱医院里,这一群青年人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直面死亡,守护生命。原本平日里很在乎“颜值”的他们,任由厚实的口罩和护目镜遮住脸庞,让汗水里三层外三层的在防护服中流淌,这一切只为了让感染者尽快的好起来。看到他们鼻梁上的口罩勒痕没有,那是这个季节最美的妆容。

我们作为零零后大军的一员,也是未来的希望之师,可我们有为未来做了些什么呢?整天不务正业,喜欢追剧上网,零食不离口,爱睡懒觉……。我们做着八、九十岁的老爷爷奶奶都能做的事……。如此这般长大后的我们又将如何担当国之重任呢?

如饥似渴的学习文化,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将青春的汗水尽情的抛洒在祖国的大地上,才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最应做的事请吧!

时间会永远铭记,有那样一群青年,他们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扛起重担。经受住了历史与生命的考验,绽放绚烂的青春之花。

这就是中国青年之担当,这就是中华民族之脊梁。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



【解析】
本题是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结合材料分析,材料的内容论述了五千年文明史中青年的担当,一百多年来青年的担当,新时代建设中青年的担当。据此分析,材料论述的中心是“青年的担当”。要求以“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为文章的结尾。据此分析,本次作文主要考查价值观,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当青年使命、交出不愧于时代的答卷的问题。写作时,首先应整体把握材料,重点分析建党百年,共青团成立百年中每一代青年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新时代,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美丽的校园里不懈奋斗等。写作的主题应是新时代青年有何使命和担当。并立足现实,结合自身,“展望”未来,发出号召之意。
第二,选材构思:可以写记叙文。记录生活中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的故事,可以是发生在抗击疫情时的故事,可以是抢险救灾前线的故事,可以是美丽校园里发生的故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彰显大主题。可以写议论文。参考立意:找到新时代的位置,创造新青年的价值;担当使命昂首进,我辈青年写新篇;心怀家国之梦想,把握新时代机遇;激情满怀写青春,无私奉献新时代;以前代青年为镜,肩负新时代使命。写议论文,注意恰当处理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14.参考例文

微笑的力量

微笑,是生活中最美的语言,微笑,是生命中闪闪发亮的金子,微笑,使人更加美丽。

当你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皱眉,不要生气的破口大骂,只需要一个微笑,为笑着点点头,说声“对不起”亦或一句“没关系”,你们便省下了口舌之争。

当你与朋友发生争执,不要生气,亦不必担心,只需一个微笑,你们便可以和好如初,冰释前嫌。

当你面对困难时,不要悲伤,不要失望,带着自信的微笑,一路向前,永不言弃,困难就会向你低头,这样你便可以顺利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当你终于成功了,你更需要给自己一个鼓励的微笑,告诉自己不要骄傲,不要自满,继续努力,登上更高的领奖台。当然,即使你不幸的失败了,千万别灰心,千万别气馁,微笑着爬起来,握紧手中用自信打造的长剑,斩断一路上的荆棘,朝着胜利继续勇敢的迈近。

当然,微笑不仅是要给自己的,当你的朋友失败了,正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的时候,你应该微笑着拍拍他的肩,告诉他要重新振作,不远处,胜利正在向他招手,并微笑着牵起他的手,陪着他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登上成功的最高峰。

而在你的朋友或者家人关心你时,你更要给予他们一个大大的微笑,感谢他们的关心,并告诉他们你很好,让他们不要担心。

然而,对于陌生人,你的微笑更加温暖。

当你看见有困难的人,微笑着伸出援助之手,你知道吗,你的微笑变的多么有力量啊!

相信吗?即使是一只落难的小猫,你的一个微笑,都会令它不在瑟瑟发抖,令它鼓起活下去的勇气,重新踏上求生之路。

微笑是春天的阳光,是夏天的微风。所以,让我们带着微笑出发!



【解析】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
力量”中蕴含的执着追求、挚爱亲情、锁而不舍、团结奇进、坚强不屈等内涵,为构思立意寻找突破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典型的素材,倾注真挚的情感,就能写出精彩的文章。“力量”前面的修饰语,其限定了写作的主题、情节、线索等,因此在横线上注意选择词语或短语时要注意:谁的力量,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作用,围绕“力量”发生了什么故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结局如何等,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选材: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成长和变化,无一不是缘于一种力量。一幕场景、一句话、一本书,乃至一首歌、一部电影、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瞬间等等,只要它使心灵颤动,使心智变化,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写作内容。所以,我们可以写“母爱的力量”、“书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坚韧的力量”,可以写“音符的力量”、“雨滴的力量”、“微笑的力量”、“背影的力量”,更可以写“那句话的力量”、“眼睛的力量”、“阳光的力量”、“痛苦的力量”、“失败的力量”等。
所谓“力量”,是感动,是震撼,是启发,是联想……更是成长、进步,感悟……确定写作对象时,要注意以小见大。写母爱,可以是“牛奶的力量”,“白发的力量”等,这远比“母爱的力量”更脱俗,更能打动人。要善于抓住细节,不仅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更要写出自己的心灵感觉。在内容丰富的同时,更要注意中心的明确,主题的深刻。写作时,除了要紧扣主题,展开具体细致的情节描写,运用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外,还要注意拟题、书写、错别字,标点符号等细节。
第三,思路:
如亲情给予成长的力量。家庭生活中,父母、亲人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爱,如背上的一个巴掌,屁股上的一脚,深夜的一杯牛奶,重复不变的唠……既有恨铁不成钢的恼怒,也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都体现了亲情不可阻挡的力量。如恩师激励前行的力量。不论是一句表扬、一声夸奖,或者一个微笑、一次鼓励,还是面对作业潦草时的愤怒与训斥、上课开小差时的提醒……都是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前行。

15.粒米之恩既指“粒米”是身体的营养来源之恩,又指母亲的辛苦养育之恩。这样的恩情在作者心中无比伟大,堪比皓月之辉,突出了作者对米的感激、敬重之情和对母爱的深切感受和赞美。(意思相近即可)
16.引用诗句,既用诗意的语言凝练地赞美了米的来之不易、珍贵,又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米的敬畏之情和高度赞誉,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意思相近即可)
17.作者母亲捡米养育子女(米是儿时的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一粒米”包含了深深母爱和养育之恩;种子经过农民精心培育、收割、脱粒、脱壳才能成为米,“一粒米”来之不易是农民的血汗,是时间的结晶;汪曾祺描述不同人吃不同的米,“一粒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惜福、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红楼梦》《西厢记》中关于米的故事,“一粒米”有了文化底蕴和浓浓的诗意;西方关于不珍惜粮食受到上帝惩罚的传奇典故,告诉我们要懂得惜福,存感恩之心;弘一大师眼里没有不好的东西,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米饭便觉得是好上加好,不息慢“一粒米”是有品德、有修养的人的体现;一次我吃素斋的经过,表明对“一粒米”的珍惜是对世间万物都应有的敬畏之心。
18.能结合生活体验,谈到具体敬畏之物,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粒米之恩,能与皓月争辉!”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把“粒米之恩”与“皓月之辉”的价值相提并论,表现出粒米对人的恩情之大,之重要。
再联系“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稻秆儿,脱了皮,最后能收获一海碗的大米。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们给我们当口粮,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可知,这里的粒米提供给我的身体营养之恩其实来自母亲,里面蕴含着深厚的母亲的养育之恩,这份恩情能与皓月争辉,可见这样的恩情在作者心中无比伟大,不难看出,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米的感激、敬重之情,进而表达了对母爱、母恩的深切感受和赞美。
(2)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米是漫山遍野的精灵,是生长绿色的种子,是陆地结的珍珠”这美妙的语言一下就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同时把“米”比作精灵、种子、珍珠,也表明作者对米心情崇高的敬畏之情,对米对人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高度的赞美,用“我也有这个感觉”强调了诗中的情感就是作者表达之意,强调要珍惜每一粒米的意含,同时,让文章更具文化韵味,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3)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第②段“每次母亲都要走上好几十里的地,背回来半麻袋瘦瘦的稻秆儿,脱了皮,最后能收获一海碗的大米。母亲一点点地积攒着,然后用它们给我们当口粮,那是儿时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可知,米是儿时的我们所有的营养来源,而作者母亲却是靠着捡米养育子女,“一粒米”包含了深深母爱和养育之恩;
从第③段“……这粒米,不知道是哪粒种子被种在土里,经过了多少风霜雨雪,又被哪个农民精心养育,浇水、施肥、捉虫、打药,顶着酷暑烈日收割了来,再冒着酷暑高温脱了粒。脱一遍还不算,再脱一层皮,再脱一层皮,成为白白亮亮的精米,大有缘法落到我的饭碗里,结果不等它入口,就被轻轻抛弃,假如这米有灵,不知道会不会伤心”可知,种子经过农民精心培育、收割、脱粒、脱壳才能成为米,“一粒米”来之不易是农民的血汗,是时间的结晶;
从第④段“对米,汪曾祺先生有过经典描述……中国人自古惜福心理就十分强烈,字纸尚且不肯浪费,更何况养身的米?”可知,汪曾祺描述不同人吃不同的米,“一粒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惜福、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从第⑤段“此外还有糯米和晚稻香粳……《西厢记》里有一个章回专门说到崔莺莺吃的一顿便饭……《红楼梦》中也提到了红米、绿米……”可知,《红楼梦》《西厢记》中关于米的故事,“一粒米”有了文化底蕴和浓浓的诗意;
从第⑥段“关于米,还有不少传奇典故。据说远古时期,上帝虽说把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西方关于不珍惜粮食受到上帝惩罚的传奇典故,告诉我们要懂得惜福,存感恩之心;
从第⑦段“……在弘一大师的眼里,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倘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白米饭,更是好上加好”可知,弘一大师眼里没有不好的东西,跋山涉水之际能有一碗米饭便觉得是好上加好,不息慢“一粒米”是有品德、有修养的人的体现;
从第⑧段“我在闽东太姥山的摩宵庵吃过一次素斋……不由心生一丝感恩,细细把一碗米饭装进胃里,生怕丢弃一粒米”可得,一次我吃素斋的经过,表明对“一粒米”的珍惜是对世间万物都应有的敬畏之心。
(4)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可参照本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活中自己敬畏的东西即可。
示例:生活中,最让我敬畏的是那些默默无闻了小草。小草,没有兰花那种淡雅的芬芳,没有柳树那婀娜的身姿,也没有梨花带雨的脸庞,然而,它却有坚韧的品格,顽强的精神。在每一个孤独的角落里,都可以看到小草的身影,在峭壁上,在石缝中,在沙漠里,都可见小草坚毅的身影。在荒无人迹的原野,一棵棵小草孤独的守望着,春去冬来,一岁一枯荣;坚忍不拔,春风吹又生。

19.本文从刺绣的历史与发展、刺绣的绣法、刺绣的种类、刺绣走向世界(刺绣与世界的融合)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20.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具体详实地说明了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特点。
21.举例子,举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精美绝伦的刺绣残片这一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富有代表性,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2.据《尚书》记载”,表明“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这一事实(记载刺绣的历史),出处准确、权威,增强了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解析】
(1)
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
本文先总体介绍中国刺绣的特点: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
然后,第②—⑥段,依据“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知,这是从刺绣的历史与发展角度来介绍;第⑦段,依据“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知,这是从刺绣的绣法角度来介绍;第⑧段,依据“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知,这是从刺绣的种类角度来介绍;第⑨段,依据“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知,这是从刺绣走向世界(刺绣与世界的融合)角度来介绍。
总共从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2)
本题考查说明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空间顺序是按照空间的内外、远近、高低等顺序去展开,逻辑顺序是按照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去展开。
文章第②-⑥段介绍了刺绣的历史与发展。依次从周代到战国然后到汉代、唐朝、宋代,明显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联系第②段,依据“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这一说明内容可知,采用时间顺序能让介绍的内容条理清晰、能从时间角度具体详实地说明了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特点。
(3)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理解运用。
从“最具代表性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等内容可知,这是列举马王堆汉墓出土刺绣的例子来说明,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再联系其上一句“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可知,举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精美绝伦的刺绣残片这一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富有代表性;再联系第②段,依据“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这一说明内容可知,这一例子也说明了“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的特点。真实的例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
本题考查说明的语言。说明的语言的最基本特点是:准确。
据《尚书》记载”表明的信息的来源,即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这一信息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来自《尚书》,是有据可查的,这时一步表现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这一信息的正确、权威、不可辩驳,进而说明了“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这一特点的可信性。
如果去掉,则不能说明这一信息的来源,就让人无法判断出信息的正确于否。

23.(1)C
(2)
合适,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离别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可以作为毕业季的赠诗送给同学,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
(1)
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知,本诗所写的时间是暮春时节。
A.“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写的是初夏季;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的是秋季;
C.“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写的是暮春季;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冬季;
故选C
(2)
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答。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劝勉和宽慰之情。因此是可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以此来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24.(1)A
(2)B
项保尔在修建铁路时,匪患、疾病和饥饿威胁着他,但他仍意志坚定地忘我工作,并在朱赫来的影响下,积极向上,努力成长。C项简·爱在洛渥德学校学习、生活时,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甚至独自陪伴朋友的离世,但她顽强不屈,追求自尊、自强。

【解析】
(1)
考查对名著的阅读。
A.
《骆驼祥子》中,祥子第三次失去车后,就对自己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失去信心。从此祥子变了,染上了抢生意、抽烟、喝酒和赌博的毛病,干活也不像以前一样拼命了。虽然希望还时不时地在祥子的脑里迸出些小火花,他却再没勇气站起来了。在祥子得知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做低等妓女,因不堪折磨而上吊自杀的消息后,心里对未来所抱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所以,“祥子第三次丢车后的表现”是最不能体现奋斗精神的。
故选A
(2)
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本题中的“祥子”不能体现奋斗精神,因此可选择BC两项中的保尔和简·爱的经历和表现来分析作答。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修建铁路时,装束简陋,一双破烂的套鞋“使他那五个脚指总是一齐露在外面”“脖子围着一条脏毛巾,脸上的胡子很久没有修理了”,只有那一双光焰不熄的眼睛跟从前一样。在有奥力匪帮不断袭击以及恶劣的环境下,在疾病和饥饿威胁着他们生命的情况下,保尔和共青团员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一边战斗,一边艰苦劳动。并在朱赫来的影响下,成长为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革命战士。
C.
《简·爱》中简·爱是个孤女,从小被寄养在盖茨海德庄园舅妈里德太太家,笼罩在被舅母虐待的阴影下,十岁那年被送进了洛渥德(Lowood)寄宿学校学习。罗沃德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患肺结核去世。但她靠着坚强的意志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些充分体现了她的奋斗精神。

25.示例:我们的读书会太精彩了,连小鸟都被吸引来了。我们继续精彩,小鸟继续参观。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语境“你是主持人,既要保证读书会少受干扰,又要引导大家保护小鸟”,所以既要完成主持工作,还要在语言上体现机智巧妙引导大家保护小鸟。
示例:小鸟也来参加我们的读书会,充分证明我们的读书会是相当的精彩。为了给小鸟一个更好的印象,我们继续我们的精彩。

26.(1)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意思相近即可)
(2)
敬畏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利用各种“窗口”自信豪迈展现中国文化;更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
(1)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材料一“2022年北京冬奥会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风’元素,从冬奥吉祥物、体育图标到场馆的构思设计,再到奖牌的设计诞生,无一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硕果”分析可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体育图标、奖牌的设计都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硕果。
根据材料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闪耀北京冬奥会,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度和中国自信”概括得出:中国传统文化闪耀北京冬奥会,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度和中国自信。
根据“北京冬奥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契机”概括得出:北京冬奥会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契机。
据此概括为: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2)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概括得出:敬畏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态;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括得出: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更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概括得出:使传统文化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把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