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6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ㅤㅤ立春日,鸟巢夜。(甲)的北京冬奥会开幕了。
ㅤㅤ漫天雪花,飘飘洒洒。每一朵雪花,都在(乙)一个冰雪故事。冰面如镜,映照大千。世界的目光,投向这晶莹剔透的舞台。
ㅤㅤ北京,奋斗成就“双奥之城”,时光见证笃行足迹。2000多个日夜砥砺前行,北京xié______手张家口,书写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时代华章。冰雪健儿相聚五环旗下,这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丙),为着同一个目标,展现更好的自己。
ㅤㅤ洁白的冰雪,向我们发出最诚zhì______的邀请——一起向未来。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tì |
dǔ |
偕 |
挚 |
B.tī |
dú |
偕 |
炽 |
C.tì |
dú |
携 |
炽 |
D.tī |
dǔ |
携 |
挚 |
(2)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万众景仰 |
讲述 |
呼唤 |
B.举世瞩目 |
描述 |
召唤 |
C.举世瞩目 |
讲述 |
召唤 |
D.万众景仰 |
描述 |
呼唤 |
【答案】(1)D(2)C
【考点】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词义辨析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字形。“晶莹剔透”的“剔”应读作“tī”,“笃行”的“笃”应读作“dǔ”,“携手”的“携”不能写作“偕同”的“偕”,“诚挚”的“挚”不能写作“炽热”的“炽”。
故选:D。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万众瞩目”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万众景仰”受到很多人敬重和仰慕。句中指的是奥运会受关注,所以选择“万众瞩目”。“讲述”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描述”形象地叙述;描写叙述。和“故事”搭配,所以应该选择“讲述”。“呼唤”呼喊召唤(多用于抽象方面)“召唤”叫人来(多用于抽象方面)。句中侧重于叫人来,所以选择“召唤”。
故选:C。
【解答】答案:(1)D(2)C
【难度】3
2.(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从“一‘鸣’惊人”的苏翊鸣,到“会当凌‘绝’顶”的谷爱凌,运动员们的竞技水平和体育精神,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体育的热爱。
B.人们曾经认为:共同的灾难会让人类团结一致,然而新冠疫情的全球性流行证明,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C.红墙黄瓦白阶绿树,70多座宫殿、9000余间房屋,还有护城河、城门、角楼……店主用乐高积木搭建的缩微版故宫,吸引了大量行人驻足拍照。
D.人们走路时自然而然地会摆动手臂,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是进化过程中的遗留产物,还是因为如果不摆臂,会显得比较憨?
【答案】B
【考点】标点符号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答】ACD.正确;B.有误,“人们曾经认为”后面的冒号只统领“共同的灾难会让人类团结一致”这一句,后面的句子表述另一层意思,所以“团结一致”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故选:B。
【难度】3
3.(3分)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B.《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是一部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本,也是一部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读本。
C.“天宫课堂”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多部门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
D.保护老地名也是保存人们对城市的记忆与感情,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
【答案】C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的判断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
【解答】ABD.正确。C.有误,缺少谓语,应在“天宫课堂”后加“是”。故选:C。
【难度】3
4.(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中的“令”字是“美好”的意思,用以表达对自己亲人的尊重。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词语“采风”“风雅”中“风”字的意思即源自此。
C.1936年2月,毛泽东在行军途中,面对茫茫雪野,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襟和雄伟气概。
D.课文《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作家茨威格曾为其作传。
【答案】A
【考点】姓名称谓;文化典籍;文体知识;作者及其作品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有误,“令”是表达对对方父母、亲人的尊重;BCD.正确。故选:A。
【难度】3
5.(3分)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液柱上升的过程伴随重力势能的增大,因此一定能找到另种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是降低的。
②毛细现象第一眼看上去违反自然规律。
③毛细现象是指将根毛细管浸入液体中,相比管外液面,管内液面会自发向上或向下意,发生移动。
④没错,这种能量来自液体的表面张力。
⑤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水会自发往高处移动?
A.⑤①③②④
B.③②⑤①④
C.②⑤③①④
D.①⑤②④③
【答案】B
【考点】衔接与排序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题,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解答】首先我们要通读句子,领会意思,找出首句。通过通读句子可知,适合做首句的是③,因为这是事理说明材料的排序,一般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组织语言。接下来是②,承接上句,引出⑤的问题,再探究。接着然后就是①句,①句中“这个过程”承接上句“水会自发往高处移动”。最后是④句,是这段材料的最终结论。故选:B。
【难度】3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6.(8分)默写填空。
(1)长沟流月去无声。 ,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 ,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3)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瞄准新的增长点,经济运行就会呈现“ ,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良好态势。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民族标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节与气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政治胸襟,“ ,死而后 已”的献身精神,“ , ”(杜甫《望岳》)的雄心壮志……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答案】见解答
【考点】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1)杏花疏影里(重点词:疏影)(2)盈盈一水间(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重点词:悬)(4)先天下之忧而忧 鞠躬尽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点词:鞠躬;瘁;凌;绝)
【难度】3
7.(3分)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本诗记写战事,表达了将士报效朝廷的忠心。以表浓重颜色的词语写战争场景是本诗的突出特色。
B.前两句既是写景也是记事,句中的“压”“摧”二字写出了敌军气势之盛,“开”字表现了守城将士的雄姿。
C.“角声”“秋色”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了战争的气氛,“燕脂”是指塞上的泥土在夜色下凝成的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壮美。
D.“易水”运用荆轲《易水歌》的典故,烘托了战争的悲壮,表现了将士们舍身报国的豪情。
【答案】C
【考点】诗;词句赏析;主旨情感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解答】ABD.正确。C.有误,“燕脂”指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以此突出战争的残酷。故选:C。
【难度】3
8.(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霞客游记二则(节选)
[甲]
ㅤㅤ又西二里,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复逾阜①下半里,遂临其下流,随之汤汤西去,还望东北悬流,恨不能一抵其下。担夫曰:“是为白水河。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慊慊②。
(节选自《游白水河瀑布日记》)
[乙]
ㅤㅤ于是又西南行塍③间,三里,转而西,三里,过一小石梁,其西则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④,有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乃遵堤西行,极似明圣苏堤,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湖中鱼舫泛泛,茸草新蒲,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潋滟之意,湖名“茈⑤碧”,有以也。
(节选自《游茈碧湖日记》)
[注释]①阜:土山。②慊慊(qiàn):遗憾。③塍(chéng):田间的土埂子。④雉堞(zhì dié):泛指城墙。⑤茈:zǐ。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字词 |
方法 |
解释 |
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 |
课内迁移法: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
A |
遂临其下流 |
参考成语法:身临其境 |
B |
复逾阜下半里 |
查阅字典法:①越过,超过。②更加。 |
C |
有堤界其中 |
古今联系法: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苏州园林》) |
D |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见其下截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
B.盖为对崖所隔也 |
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
C.乃遵堤西行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D.其西则平湖浩然 |
其真无马邪(《马说》) |
(3)[乙]文画线句中加点动词运用精当,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品析其表达效果。
其西则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
(4)同是写水,[甲][乙]两文所写之水特点迥异,作者观水之情亦不相同,请概括分析。
【答案】(1)只 到 越过,超过 隔断(2)B(3)这句话描写了桥西是浩荡的平湖,北边和浪穹海子相连,南边映衬山色,而西边城墙耸立,湖中有堤为界,堤一直往西通到城的美景。“映”是映衬的意思,写出了山光水色相映衬的美景;“浮”字表现了城墙耸立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对茈碧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4)甲文作者因为不能亲临其境一次,心里仍很遗憾。乙文作者表达了对茈碧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考点】文言实词;通假字;内容理解
【分析】译文:
【甲】又往西行二里,远远听见水声轰轰隆隆响,从山垄的缺缝朝北望去,忽见有河水自东北山窝往山崖下倾泻,捣入重重的深渊,只见它上半截横着白色的水流,宽有数丈,如涌雪翻空,却见不到它的下半截,因被对面的山崖挡住了。再越过山阜下走半里,便面临瀑布的下游,顺着浩浩荡荡的水流向西走去,回头望东北方悬挂着的激流,我恨不得到它下面去看一看。挑夫说:“这是白水河。前边有河水从高处悬空下坠的地方,比这里更深。”我恨不能亲临其境一次,心里仍很遗憾。
【乙】于是又往西南从田间走,走了三里,转向西,走三里,过一座小石桥,桥西是浩荡的平湖,北边和浪穹海子相连,南边映衬山色,而西边城墙耸立,湖中有堤为界,堤一直往西通到城。于是顺堤往西行,堤和西湖的苏堤极其相似,虽然没有六桥花柳,但四周青山环绕,湖中的小岛如珠串,又是西湖所赶不上的。湖中鱼船泛泛,新长出的蒲草毛茸茸的,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潋滟的意境。湖名“茈碧”,真是名副其实啊。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还可运用课内迁移法、参考成语法、查阅字典法、古今联系法。“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但”是只的意思。运用运用课内迁移法,可知“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中,“但”是只的意思。“身临其境”中,“临”是到的意思。参考成语法,可知“遂临其下流”中,“临”是到的意思。“复逾阜下半里”意思是:再越过山阜下走半里。逾:越过,超过。“有廊子界着”中,“界”是隔断的意思。运用古今联系法,可知“有堤界其中”中,“界”是隔断的意思。(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B.介词,被。/介词,被。C.连词,于是。/副词,甚至,竟然的意思。D.代词,它的。/“难道”的意思,表示反问语气。故选:B。(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要先读懂句子意思,再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字“映”“浮”来品析表达效果。(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要读懂每篇文章的意思,抓关键语句理解作者情感。从甲文中“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慊慊”可知,作者因为不能亲临其境一次,心里仍很遗憾。乙文中作者表达的是对茈碧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答案:(1)只 到 越过,超过 隔断(2)B(3)这句话描写了桥西是浩荡的平湖,北边和浪穹海子相连,南边映衬山色,而西边城墙耸立,湖中有堤为界,堤一直往西通到城的美景。“映”是映衬的意思,写出了山光水色相映衬的美景;“浮”字表现了城墙耸立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对茈碧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4)甲文作者因为不能亲临其境一次,心里仍很遗憾。乙文作者表达了对茈碧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难度】3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9.(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语言“通胀”
陶琦
ㅤㅤ①网上有一个看似有趣、实则很严肃的讨论话题——“我经历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向网友征集当今用语越来越夸张、描述经常大幅超出事实的例子。
ㅤㅤ②比如,今人把沉溺于网购时兴奋刺激、事后又懊悔不迭的经历,叫作“剁手”;把奇巧怪诞的想象叫作“开脑洞”;把竭尽所能叫作“使出洪荒之力”;面对美食诱惑会说“馋哭了”;实用效果不错的东西被称为“神器”……现代人正在鼓励并放大语言的虚浮不实程度,就像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流派,对忠实于自然再现的绘画艺术不满,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和色彩呈现主题。观众必须收敛着去解读欣赏,才能还原画作里传递的感情与思想。
ㅤㅤ③有学者认为,每当新旧媒介交替,新的载体会对信息内容产生巨大影响。当今语言不断“贬值”便如实反映了信息介入的微妙变化——相比传统媒体,互联网开创了一个以速度和消费为重点的时代。信息严重过剩,关注度成了最有价值的资源,发布者只有通过夸张的语言描述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该现象日趋常态化,形成了语言上的“内卷”。
ㅤㅤ④研究信息传播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面对面交流时,通过语言有效传递的信息仅为7%,另有38%由语气和音量的高低传递,55%靠面部表情传递。通过网络交流时人们无法面对面,只能用文字沟通,产生理解错位是常有的事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语言“通胀”的现象。
ㅤㅤ⑤如网上有中学教师培训教程,教导老师平时和学生用社交软件交流,如果表示知道了,不能简单回答“嗯”和“哦”,以免学生因看不到老师的面部表情,误以为被敷衍;老师必须用“嗯嗯嗯”“哦哦哦”加强语气,表示自己很上心很重视,才能和学生拉近距离,打成一片。
ㅤㅤ⑥不过,这种虚火亢奋的表达方式,并没有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反而消解了许多事物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例如,“炸裂”“燃”这些极度夸张的形容词,除了用来吸引人的注意力,本身并没有任何含义,对表达毫无增色作用。这些都是语言泡沫化消耗词义效力的例子。语言的功能是让大众共享事实,而不是本末倒置,让本想表达的信息内容淹没在夸张、虚浮的语言泡沫里。
ㅤㅤ⑦人们一旦习惯了语言表达中的“通胀”现象,那么当某个词语的新鲜感一过,就会立即失去意义,并需要诞生更令人亢奋、更情绪化的新词。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即使站在观众的角度,人也需要给自己的情绪留下一定的空间,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
ㅤㅤ⑧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才是改变现状的开始。
(选自《联谊报》2021年6月26日,有改动)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什么是语言“通胀”→A →语言“通胀”的负面作用和危害→B
(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语言“通胀”指的是当下用语夸张、虚浮不实的表达现象,比如用“美”称呼所有女性就属于语言“通胀”现象。
B.新媒体发布者常常通过夸张的语言描述吸引更多的读者,以制造互联网关注度。
C.第④段列举数据说明了面对面交流时信息传递的三种路径及所占比,准确说明了语言“通胀”的程度。
D.文中列举了社会生活中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例子,表达生动有趣,说理深入浅出。
(3)语言“通胀”有哪些方面的负面作用和危害?请概括回答。
(4)作者对当下的语言“通胀”现象持批评态度,张枫同学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联系生活体验,结合具体的例子帮他阐述理由。
【答案】(1)A语言“通胀”的形成和运用;B语言“通胀”需改变。(2)C(3)①消解了许多事物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②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③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4)我觉得语言“通胀”不能一概否定。有一些语言“通胀”的运用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称呼一些女子为“美女”,即使对对方的尊重,也能够引起对方的好感,改善人际关系。
【考点】事理说明文;说明文结构;说明文语言;说明内容概括
【分析】文章第①②段写了什么是语言“通胀”;第③④⑤段写了语言“通胀”的形成和运用;第⑥⑦段写了语言“通胀”的负面作用和危害;最后一段写了语言“通胀”需改变。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全文可知,文章第①②段写了什么是语言“通胀”;第③④⑤段写了语言“通胀”的形成和运用;第⑥⑦段写了语言“通胀”的负面作用和危害;最后一段写了语言“通胀”需改变。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第④段列举数据说明了面对面交流时信息传递的三种路径及所占比,说明了面对面交流时,通过语言有效传递的信息的比例低。并不能说明语言“通胀”的程度。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这种虚火亢奋的表达方式,并没有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反而消解了许多事物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可得:消解了许多事物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结合“当某个词语的新鲜感一过,就会立即失去意义,并需要诞生更令人亢奋、更情绪化的新词。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可得: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结合“即使站在观众的角度,人也需要给自己的情绪留下一定的空间,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可得: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4)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作者对当下的语言“通胀”现象持批评态度,张枫同学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说张枫同学的观点是针对语言“通胀”现象不能批判和否定,可围绕语言“通胀”的一些好处或者是积极的意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A语言“通胀”的形成和运用;B语言“通胀”需改变。(2)C(3)①消解了许多事物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②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③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4)我觉得语言“通胀”不能一概否定。有一些语言“通胀”的运用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称呼一些女子为“美女”,即使对对方的尊重,也能够引起对方的好感,改善人际关系。
【难度】3
10.(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春之萌芽
赵丰
ㅤㅤ①春天,是被一个叫作萌芽的词唤醒的。
ㅤㅤ②奉着上天的使者,为自然界的生灵们启开了春之大门。
ㅤㅤ③童年时,最先看到的,是我家老屋门前的柳树萌芽。清晨,我还在被窝里做梦,母亲急急地摇醒我,说太阳快要晒屁股了,你还赖在被窝里,快起来看柳树吐芽芽。芽芽,她把那个词重叠起来,叫的是那样顺畅,那样亲切。
ㅤㅤ④在母亲的熏陶下,我开始对植物的萌芽上心了。天气渐暖,我守候在院子的泥土旁,等待某个小草的芽芽从地面蹦出来。这样的过程不是徒劳的,好多次,我就捕捉到了从土缝里钻出来的草芽。我注意到,小草出芽时,总是带着鲜嫩的鹅黄色,仿佛刚孵出的小鸡那样的色彩,惹人疼爱。
ㅤㅤ⑤萌芽,写意的是初春的朦胧之相。出芽后的草木,总是绿着面孔,照应着风和日丽,万物复苏。这是春天里习以为常的表述。这“物”,说的是植物。古代的诗人很早就用上了嫩绿这个词,宋代词人柳永在《西平乐》中写下:“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唐代李咸用的《庭竹》诗里也有“嫩绿与老碧,森然庭砌中”的句子,一直不解“老碧”是什么意思,“碧”是碧绿,而“老”呢?细细琢磨,方才领悟出是老竹发新叶之态。与此对应,这“嫩绿”应当是刚刚冒出的竹笋啊。
ㅤㅤ⑥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引发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情感。韩愈作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开头两句写的便是初春之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之后这“近却无”的草色,正是早春时节草木的嫩芽。诗的第三句,袒露出对立春之相的极尽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此情此景,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晚春之景。
ㅤㅤ⑦万物吐芽的早春,是诗人内心世界至善至美的境界。
ㅤㅤ⑧古人描绘新芽,用词极考究。与他的性格一样,辛弃疾用词极为豪放,那句“陌上柔桑,破嫩芽”的“破”字极为传神,幼芽破土而出的惊喜和力量,如爆竹般脆响,炸裂开冰封的泥土与凝冻的空气。
ㅤㅤ⑨注目新芽,自是阵阵欣喜。杜牧诗亦云,“看著白芽欲吐”,春芽欲吐,心灵复苏,蕴含着朦胧、含蓄之后的舒适与写意,这是绝佳的审美气象。
ㅤㅤ⑩草木之萌芽,可以生佳气。古人以为,佳气者,美好的云气也,是吉祥、兴隆的象征。草木之相,是宇宙间的物象。
ㅤㅤ⑪春芽,收藏的是光阴。“一寸光阴,一寸萌芽。”这是清代收藏家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里的句子。寸,言极少,极小。时光,虽是漫无边际,但却是一点点累积而成。从萌芽的身上看到光阴,是将生命分分秒秒计算的人。韩泰华是大智之人。一个收藏家,如果懂得收藏光阴,那绝不是一般人的思想境界。
ㅤㅤ⑫常常,我会走进不远处的秦岭。那些乔木、灌木匍匐于地的草木,初春的节气里无不竞相从山坡的泥土里探出新芽,远看仿佛连成一片,彰显出内在力量的强大。此情此景,虽是多见,可是如果上心了,这就是人世间的绝佳之境。
ㅤㅤ⑬秦岭之深邃宽广,完全可以为萌芽这样的词找到适宜的安身之地。鸟儿在山涧飞翔,牛羊在山坡上啃草,白云在山壁上缭绕,虫子在泥土下啼叫,为抹抹嫩芽营造出生命的意境。自从晓得了韩泰华,我就不会忽略这面面山坡的绿芽,守着一寸光阴,看着一寸萌芽,将自己的生命时光仔细拉长。
ㅤㅤ⑭无论心境如何,身子陷于一片萌芽的环境里,总会感觉到舒心。人世间如此多烦恼,何不换个氛围,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我钟情于秦岭,不仅是为了吸纳新鲜的空气,更在于寻找时光如金的那种感觉。
ㅤㅤ⑮草感地思,方得其郁葱。那么人呢?对于这滋养了我们身心和精神的春芽,用什么去感恩它?
ㅤㅤ⑯人生一路走来,我惊喜地发现,几十个春天的时光,总是被收藏在一个叫萌芽的词汇之中。
ㅤㅤ⑰萌芽,是春天出生的词。
ㅤㅤ⑱萌芽,多么好的表述啊。就像母亲怀抱里的幼童,需要人和大自然的精心呵护,才能长大。
(选自《安徽文学》2022年第2期)
(1)文章围绕“春之萌芽”重点写了三部分内容,请根据提示,为另外两部分拟写小标题。
③~④段:
⑤~⑪段:古诗文中的“春之萌芽”
⑫~⑭段:
(2)文章写“春之萌芽”对诗人和收藏家的触动,角度各不相同。第⑥段、⑧~⑨段、⑪段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请以“唤醒”为关键词组织语言回答。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意蕴。
天气渐暖,我守候在院子的泥土旁,等待某个小草的芽芽从地面蹦出来。这样的过程不是徒劳的,好多次,我就捕捉到了从土缝里钻出来的草芽。我注意到,小草出芽时,总是带着鲜嫩的鹅黄色,仿佛刚孵出的小鸡那样的色彩,惹人疼爱。
(4)请从下列诗句中选出与本文内涵不相关的一项,并结合对诗句和文章的理解陈述理由。
A.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B.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C.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案】(1)童年时的“春之萌芽”秦岭深处的“春之萌芽”(2)示例:“春之萌芽”唤醒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情感,唤醒了诗人以考究的语言描绘新芽,唤醒了收藏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3)这四个动词,生动地写出“我”观察萌芽出土的样子。“守候”“等待”表现出“我”的耐心和期待;“捕捉”“注意”表现出“我”的用心和坚持,以及“我”观察到草芽出土时的欣喜之情。(4)C。理由:本文以“春之萌芽”为线索,依次写了童年时、古诗文中、秦岭深处的“春之萌芽”,表达了对春天、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虽有“惊见草芽”的欣喜之情,但总体上表达出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因此C项与本文内涵不相关。
【考点】散文;词句理解赏析;内容理解概括;句段分析;文章语言赏析
【分析】本文记叙了童年时在母亲的熏陶下,“我”开始关注草木萌芽,发现它的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从诗词中读出萌芽里蕴藏的诗人内心世界至善至美的境界;从秦岭的草木萌芽中感受到生命力的强大,悟出时光如金的道理。
【解答】(1)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第一空,结合“童年时,最先看到的,是我家老屋门前的柳树萌芽”“在母亲的熏陶下,我开始对植物的萌芽上心了”等语句,仿照示例的句式,可拟写为:童年时的“春之萌芽”。第二空,结合“常常,我会走进不远处的秦岭”“秦岭之深邃宽广,完全可以为萌芽这样的词找到适宜的安身之地”等语句,仿照示例的句式,可拟写为:秦岭深处的“春之萌芽”。(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和语言表达。第⑥段,根据“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引发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情感”“此情此景,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晚春之景”等语句可知,是从情感的角度写“春之萌芽”对诗人的触动的,可按题干要求拟写为:“春之萌芽”唤醒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情感。第⑧~⑨段,根据“古人描绘新芽,用词极考究”“注目新芽,自是阵阵欣喜”等语句可知,是从描绘新芽的角度写“春之萌芽”对诗人的触动的,可按题干要求拟写为:“春之萌芽”唤醒了诗人以考究的语言描绘新芽。第⑪段,根据“春芽,收藏的是光阴”“一个收藏家,如果懂得收藏光阴,那绝不是一般人的思想境界”等语句可知,是从人生哲理的角度写“春之萌芽”对收藏家的触动的,可按题干要求拟写为:“春之萌芽”唤醒了收藏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3)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这四个加点词语都是动词,生动地写出“我”观察萌芽的细节。“守候”“等待”写“我”静静等待萌芽破土而出的样子,可见“我”的耐心和期待。“捕捉”“注意”写小草刚刚出芽时的样子被“我”观察到了,既可见“我”的用心和坚持,又蕴含着“我”的欣喜之情。(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和诗句含义的理解。本文通过写“春之萌芽”,表达的是对生命、春天的赞美之情。“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描写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表现出对欣欣向荣之景的渴望。“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写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由此可见,只有C项诗句含有遗憾、惋惜之意,与本文内涵不相关。故选:C。答案:(1)童年时的“春之萌芽”秦岭深处的“春之萌芽”(2)示例:“春之萌芽”唤醒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情感,唤醒了诗人以考究的语言描绘新芽,唤醒了收藏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3)这四个动词,生动地写出“我”观察萌芽出土的样子。“守候”“等待”表现出“我”的耐心和期待;“捕捉”“注意”表现出“我”的用心和坚持,以及“我”观察到草芽出土时的欣喜之情。(4)C。理由:本文以“春之萌芽”为线索,依次写了童年时、古诗文中、秦岭深处的“春之萌芽”,表达了对春天、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虽有“惊见草芽”的欣喜之情,但总体上表达出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因此C项与本文内涵不相关。
【难度】3
四、名著阅读。(共10分)
11.(10分)阅读下面四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ㅤㅤ[甲]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立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艾青诗选•树》,写于1940年春)
ㅤㅤ[乙]总之,没有任何的昆虫指南可以让我们事先就能断定,某种昆虫喜欢装死,某种昆虫不太愿意装死,某种昆虫干脆就拒绝装死。如果不经过实验就先下断言,那纯粹是一种主观臆测。
ㅤㅤ[丙]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ㅤㅤ[丁]三藏正在此羞惭,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往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
(1)[丙)段中的“她”是A (书名)中的B ,[丁]段出自《西游记》中 这一情节。
(2)对[甲]文的理解最合理的一项是
A表面和谐,实则充满矛盾。
B.表面独立,实则互相依赖。
C.表面孤立,实则紧密团结。
D.表面释怀,实则彼此计较。
(3)请用下面这句话作为开头,以“真相”为话题关联以上任意三段文字,写一段主题明确的话。100字左右。
开头:我们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迷惑。
【答案】(1)A《朝花夕拾》B衍太太 三打白骨精(2)C(3)示例:我们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迷惑。比如两棵树,地面上相互独立,地底下却紧密团结。再比如,有的人之间表面和善,实则内心虚伪,就像鲁迅笔下的衍太太一样;还有《西游记》中的唐三藏不辨真伪,责怪悟空妖怪。所以我们看问题,要学会辨别真相。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考点】名著人物;名著情节;《西游记》
【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理解。根据“她就从旁计着数”“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可知,“她”是鲁迅《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根据“三藏”“解尸法”“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等可知,[丁]段出自《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情节。
(2)本题考查诗文的理解。《树》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40年春天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本诗语言简洁明快、平易、随意、自然流畅,从字面上理解,前四句写树在地面以上的生存状态,后四句讲地面以下的生存状态。这里有一种对立,那就是“树”作为个体的“孤立”(孤离地兀立)和成“林”以后的“团结”(根须纠缠)。按解读诗歌的一般流程,我们要由物及人,看到其托物抒情的用意,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三人为众,彼此间又能构成团结的整体。艾青本人后来在谈到这首诗的创作体会时曾说“把没有关联的东西紧紧地纠结在一起了。人与人之间,外表上是分离的,但在心里深处总是相通的”。据此分析,C项正确。
故选:C。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以“我们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迷惑”这句话作为开头,以“真相”为话题关联以上任意三段文字,写一段主题明确的话。言简意赅,表达清晰流畅,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字数100字左右。
【解答】答案:(1)A《朝花夕拾》B衍太太 三打白骨精(2)C(3)示例:我们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迷惑。比如两棵树,地面上相互独立,地底下却紧密团结。再比如,有的人之间表面和善,实则内心虚伪,就像鲁迅笔下的衍太太一样;还有《西游记》中的唐三藏不辨真伪,责怪悟空妖怪。所以我们看问题,要学会辨别真相。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难度】3
五、写作。(共60分)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2.(60分)题目:让我试一试
ㅤㅤ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见解答。
【考点】命题作文
【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一试”,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达成某个心愿,锲而不舍、想方设法地进行“尝试”。就是面对不确定的情境,用试探的方式去追求一个既定的目标或结果。小到学步的幼儿迈开第一步时的战战兢兢,大到科学家们的无数惊天试验,莫不包含“尝试”。“试一试”分多种:有不经意间偶尔为之的,也有刻意努力为之的,不一而足;“试”的结果却无非两种:成功或失败。一举成功,当然是所有“尝试”的人都期望的,但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从这个意义上讲,“试一试”通常意味着受挫或失败。那么想要成功或者达成心愿的人,便不免需要“不止一次”地“尝试”,而且要“努力”“尝试”。可以从学习、生活、爱好、自然界等不同范畴选材。文体适合写记叙文,叙述一次自己通过尝试最终成功的经历;也可以写议论文,论述父母应放手让孩子自主尝试的重要性。
【解答】
让我试一试
人生是一条线,由无数个尝试的点组成。
一只很小的鸟儿,它刚刚长着羽毛,那看上去显得稚嫩的翅膀似乎不堪一击。它躲在己的小窝里,羡慕地看着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头雁。它憧憬蔚蓝的天空,金色的阳光以及在香的风中飞翔的自由。它看着自己的翅膀,想:我的翅膀太嫩了,我是飞不起来的。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摇头晃脑地背古诗,从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许是喜欢那种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快感;也许是爱上了诗的那种纯朴的幽美。我成了一个喜欢诗的女孩。拜伦,济慈,泰戈尔,叶宁,北岛,舒婷…有时心里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可我想,我只能做做梦而已。
蓝天白云对小鸟而言越来越具有诱惑,它想飞的念头清晰并且逐渐强烈。它习惯轻轻拍拍自己的翅膀。
我开始有了自己的一本小笔记。总是随身带着,有时在田野里闻到泥土的气息;有时朦胧的云雾中看到一颗小星;有时在河边扔下一颗石子荡起圈圈涟漪……生活中每一个恬静的影子化成一句很短的话记在我的笔记本里。
大雁对小鸟说:“出来吧,小东西!拿出你的勇气,飞出来拥抱蓝天吧。”小鸟的眼睛亮亮的。它问自己:“我可以试一试吗?”
我开始串联一些简短的句子,开始写成行。我的老师说:“试一试吧。也许你也可以写诗,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我于是用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寻找和酝酿一些真正的灵感。
小鸟站在树枝上。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它决定试试看。即使失败,也得先坠落一次呀。它带着几分怯弱拍起了它的翅膀,越拍越快,它不再有胆怯,而是充满自信和勇气。呼!一瞬间,它飞了起来,终于飞在广袤的蓝天之下了。
写完最后一行,我的喜悦之情掩饰不住地在眼底流转。我的第一首诗,终于成功了。原来写诗并没有我想得那么难。看着自己的诗发表在杂志上,涂鸦终于变成了铅字。于是,我微笑着踏进了诗歌的门槛。
回头看我的人生,尝试把每一个点串联起来。不管是成功和失败,飞鸟的翅膀永远在尝试中变得坚强。
13.下面这段话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以“快乐”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ㅤㅤ哲学家康德说,人有三种快乐:
ㅤㅤ第一种快乐,是因为它给你直接的好处,这是物质上、生理上的快乐;
ㅤㅤ第二种快乐,是你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而感到快乐,这是道德上的快乐;
ㅤㅤ第三种快乐,是它既没有给你好处,也不涉及道德,比如你半夜听到风吹着落叶掉下来,感到舒服,感到说不出来的一种心灵上的快乐。
(摘自《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ㅤㅤ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见解答。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1)审题立意。根据材料“康德说,人有三种快乐……”,可知,关键词是“快乐”。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由内而外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比喻人的一种开心、高兴的状态。根据材料“第一种快乐,是因为它给你直接的好处,这是物质上、生理上的快乐。第二种快乐,是你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而感到快乐,这是道德上的快乐。第三种快乐,是它既没有给你好处,也不涉及道德,比如你半夜听到风吹着落叶掉下来,感到舒服,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灵上的快乐”的提示,可从物质生理上、道德上、心灵上三个角度思考,选去其中一个方面,来立意和选材。如心灵上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只有物质的快乐是低层次的。心灵上的快乐来自生活,在欣赏春夏秋冬的美景中,在对梦想的追求中,在书香墨韵间,在亲情友情里,在帮助别人时,在精彩的课堂上,在宽恕他人时……心如止水,不浮躁,不铅华,最本、最真、最纯的心境就会带来持久的快乐。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2)选材构思。快乐就在心境,快乐就在发现,快乐就在有事做,快乐就在宽容,快乐就在善待万物,快乐就在有所追求,快乐就在奉献,快乐就在欣赏,快乐就在和谐,快乐就在有作为……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明确立意和选材的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熟悉的体裁选定文体。如写成记叙文,应讲述自己(或他人)与立意有关的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写出快乐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快乐的的影响或作用。如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如让心灵的快乐充满人生,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解答】
快乐,如此简单
“忘记了姓名的请跟我来,现在让我们向快乐崇拜……”我们是一只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整天只有那么点儿的空间。“快乐”这两个字眼,如今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可是,仔细观察,事实并非如此。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有个小女孩坐在路边哭,那个伤心样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走上前去,问道:“小妹妹,你怎么哭了?”“呜呜呜……我想吃糖,可妈不给我买,呜呜……”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小女孩伤心的样子让我难过,心疼,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拿出仅有的5角钱,买了一个棒棒糖给她,小女孩笑了,那么甜美,那么灿烂。此时,我心里比吃了棒棒糖还甜。原来,快乐就是奉献。
某天,我看见家里的洗衣盆里堆满了脏衣服,心想爸妈起早贪黑哪有空闲时间呀,唉,反正我现在闲着……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我才让衣服“重见天日”。望着爸爸那件雪白的T恤衫,妈妈那双透明的丝袜,自己那条黑得发亮的裤子……我心里美滋滋的。原来,快乐就是勤劳。
一次,数学老师留了几道题让我们思考,一向数学成绩很差的我一道也不会做,想起别人因成功而绽放的笑容,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可就在我合起本子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爸妈失望的神情,看到自己的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霎时间,我又不知哪来的勇气,再次打开作业本。夜深人静,只听见我写字的沙沙声。终于,不服输的坚持换来最终的胜利,我激动不已。原来,快乐就是克服困难后的成功。
又一天,我想出去散散心,可是老妈这道门槛难过啊,咋办呢?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正准备蹑手蹑脚地“飘”出去,可我这团“雪花”哪能敌得过老妈这颗“太阳”的照耀呀,失败!一气之下,我拿起切菜刀对准一个通红的大苹果﹣﹣切下,拿起一半正准备吃,突然发现里面“藏”了一个五角星,嘻,还“金屋藏娇”呢,我兴奋!原来,快乐就是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秘密。
今天,我读了一本课外书。它告诉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我昭示着它的意志,昭示着一种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尖的弄潮儿在向我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我昭示着一种不畏强权、洒脱豪迈的性格……我学到了很多,我太高兴了。原来,快乐就是阅读。
……
瞧,尽管童年已过去,但是,快乐并没有离我们而去。不是吗?
快乐,如此简单。
【难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