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863】9.2 一元一次不等式(3) 导学案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段 |
初中 |
年级 |
七年级 |
学科 |
数 学 |
||||
单元 |
第9单元 |
课题 |
9.2一元一次不等式(3) |
课型 |
新授 |
||||
主备学校 |
|
初审人 |
|
终审人 |
|
||||
主备人 |
|
合作团队 |
|
||||||
课标 依据 |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
||||||||
教学 目标 |
1、会根据实际向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解决问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初步感知实际问题对不等式解集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自我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
||||||||
教学 重点 |
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列不等式解应用问题。 |
||||||||
教学 难点 |
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
||||||||
导学 环节 |
课堂 流程 |
时间 |
任务驱动 问题导学 |
学法 指导 |
知识 链接 |
||||
呈现 目标 |
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且要知 道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具体步骤(1′) |
||||||||
自主学习 |
温故 知新 |
4′ |
1、列不等式:
②2(1一3x)> 3x+20 ③2(一3+x)< 3(x+2) 先让学生板演、练习,然后师生共同点评、订正,指出解题中应注意的地方,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哪些步骤? |
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目的地思考,既可巩固已学内容,又为下面的新课做好铺垫。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
||||
互助 释疑 |
1′ |
进一步对温故知新中不懂的问题,互相帮助解决。 |
|
||||||
探究 出招 |
15′ |
问题: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 分析:由于甲商场优惠措施的起点为购物100元,乙商场优惠措施的起点为购物50元,起点数额不同,因此必须分别考虑.你认为应分哪几种情况考虑? 分三种情况考虑:①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②累计购物超过50元但不超过100元;③累计购物超过100元。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为什么? 没有区别。因为两家商店都没有优惠。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但不超过100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 在乙商店购物花费小。因为乙商店有优惠,而甲商店没有优惠。 (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那么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 因为两家商店都有优惠,所以要分三种情况考虑:设累计购物x元(x>100),则在甲商店购物花费多少元?在乙商店购物花费多少元? 在甲商店购物花费: 元;在乙商店购物花费: (1)若在甲商场购物花费小,则 解之,得 (2)若在乙商场购物花费小,则 解之,得 (3)若在两家商场购物花费相同。 解之,得 答: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 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一样多。如果累计购物超过 元但不超过 元,则在乙商店购物花费小。若累计购物多于 元,在甲商场购物花费小;若累计购物等于 元,在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多;若累计购物多于 元少于 元,在乙商场购物花费小。 注意:问题比较复杂时,要考虑分类解答。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 |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研究的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涌现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完整的解题过程的展现,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
||||||
展示交流 |
班级 展示 |
4′ |
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汇报,派代表论述理由. |
||||||
点拨升华 |
反馈 矫正 |
2′ |
教师和学生共同纠正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师生共同解答 |
|||||
释疑 解惑 |
2′ |
(1)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 (2)什么情况下,到乙商场购买更优惠? (3)什么情况下,两个商场收费相同? |
师生共同解答 |
||||||
总结 提高 |
2′ |
通过体验选商场购物,感受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用不等式来表示这样的关系可为解决问题带来方便.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就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通过解不等式可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
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温习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体会收获的喜悦。 |
||||||
扩展 提升 |
5′ |
某学校计划购实若干台电脑,现从两家商店了解到同一型号的电脑每台报价均为6000元,并且多买都有一定的优惠.甲商场的优惠条件是:第一台按原报价收款,其余每台优惠25%;乙商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优惠20%.如果你是校长,你该怎么考虑,如何选择?
|
教师引导,然后小组内合作完成。 |
||||||
课堂作业 |
达标 训练 |
5′ |
|
让学生独立完成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
|||||
挑战 自我 |
4′ |
课本126页第8题 |
|
||||||
板 书 设 计 |
|
||||||||
课后 反思 |
|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