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数学试卷

【339861】9.2 一元一次不等式(1) 导学案

时间:2025-03-01 20:24:15 作者: 字数:6321字
简介:

 <a href="/tags/844/" title="不等式" class="c1" target="_blank">不等式</a> <a href="/tags/165/" title="等式" class="c1" target="_blank">等式</a>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 学

单元

9单元

课题

9.2一元一次不等式(1

课型

新授

主备学校


初审人

终审人


主备人


合作团队


课标

依据

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

2、对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感知不等式和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体会其中渗透的类比思想;

3、让学生在分组活动和班级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并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

重点

熟练并准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

难点

熟练并准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导学

环节

课堂

流程

时间

任务驱动

问题导学

学法

指导

知识

链接

呈现

目标

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且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1′

自主学习

温故

知新

3′



某地庆典活动需燃放某种礼花弹.为确保人身安全,要求燃放者在点燃导火索后于燃放前转移到10米以外的地方.已知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0.02 m/s,人离开的速度是4 m/s,导火索的长x(m)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你会运用已学知识解这个不等式吗?请你说说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

以学生身边的事例为背景突出不等式与现实的联系,这个问题为契机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将方程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逐步化为x=a的形式,则将不等式怎样化为x>ax<a的形式?











特别注意: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互助

释疑

2′

对温故知新中不懂的问题,互相帮助解决。


探究

出招













13′

1、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个不等式的解法.教师规范地板书解的过程.

2、例题.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 <a href="/tags/844/" title="不等式" class="c1" target="_blank">不等式</a> <a href="/tags/165/" title="等式" class="c1" target="_blank">等式</a> x ≤ 50 (2)-4x < 3

(3) 73x≤10 (4)-3 < 3x1

521+x<3 (6)  <a href="/tags/844/" title="不等式" class="c1" target="_blank">不等式</a> <a href="/tags/165/" title="等式" class="c1" target="_blank">等式</a>

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请6学生上来板演,其余同学组内相互交流,作出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点评板演情况.教师作总结讲评并示范解题格式.

3、教师提问:从以上的求解过程中,你比较出它与解方程有什么异同?

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体会不等式和方程的内在联系与不同之处。

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尝试会有不同的收获.一些学生能独立解决;还有一些学生虽不能解答,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受到启发,这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更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学生自己来纠错,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不等式与解方程的异同中渗透着类比思想.

展示交流

班级

展示

4′

各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在班级内展示讨论的结果,并纠正错误。最后由教师完整地板书解题过程.

点拨升华

反馈

矫正

2′

教师和学生共同纠正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释疑

解惑

2′

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比较

师生共同解答

总结

提高

3′











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1、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学习,我取得了哪些收获?

3、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仅做必要的补充和点拨.

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结,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以达到激发兴趣、巩固知识的目的。

扩展

提升

5′





课本126页第10


教师引导,然后小组内合作完成。

课堂作业

达标

训练

5′

课本124页练习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挑战

自我

5′

课本126页第3题(1)(3



课后

反思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