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生物试卷

【344601】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时间:2025-03-01 20:54:54 作者: 字数:13927字
简介:

 <a href="/tags/151/" title="关系" class="c1" target="_blank">关系</a> <a href="/tags/963/" title="环境" class="c1" target="_blank">环境</a> <a href="/tags/806/" title="生物" class="c1" target="_blank">生物</a>  <a href="/tags/151/" title="关系" class="c1" target="_blank">关系</a> <a href="/tags/963/" title="环境" class="c1" target="_blank">环境</a> <a href="/tags/806/" title="生物" class="c1" target="_blank">生物</a>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课时)

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环境;2、举例说出环境影响生物;

3、举例说出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学习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难点:探究实验。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2-17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此外还有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之间会争夺________;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之间能_______,从而组成一个“家庭式”的整体。

2、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作出_________,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步骤。然后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_________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1.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

  2.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6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很少,体温升至46°才出汗,体现了骆驼对      的适应。

(2)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体现了骆驼刺对      的适应。

(3)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对

            的适应。

(4)以上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      的,说明了生物的适应性是      存在的。

7、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能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的同时,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种现象表明蚯蚓既能      的环境,也能      环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如果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或“土壤的干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变量又是什么?


2、在该实验中,能不能不用10只鼠妇而用1只呢?为什么?


3、在进行实验结果统计时,为什么不用一个组的结果而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


4、这个实验中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何证实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你定的变量引起的?


()实验报告: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目的】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材料用具】纸盒、黑纸板、玻璃板、干纸、湿纸、黄粉虫(20/组)。

【实验装置】在纸盒内一半铺上湿纸,一半铺干纸,湿纸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                  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4人一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干燥处和阴暗潮湿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分钟。

【实验结果】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数目

环境

1 min

2 min

3 min

......

10min

总数

平均数

黑暗潮湿

 

 

 

 

 

 

 

明亮干燥

 

 

 

 

 

 

 

【实验结论】                                

【表达交流】       

三、检测

1、仙人掌的叶呈刺形,这是对什么环境的一种适应(   )。

A、、大风  B、相对缺水 C、、寒冷  D、、以上都对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现象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中属于变量的是:(  )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土壤

4、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

A、螳螂捕蝉    B、秋风扫落叶   C、草盛豆苗稀   D、狐假虎威

4、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南、北两极生物种类和数量极少  B、鱼儿离不开水

C、香蕉产于南方,北方盛产苹果  D、蜜蜂为植物传播花粉

5、下列生物之间没有合作关系的是(  )

A、蚂蚁搬家   B、蜜蜂采蜜  C、大雁迁飞   D、狗抢食物

6、两只狗为了争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这体现了生物之间和(  )关系。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争斗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  )关系。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争斗

8、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的鼠妇是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

A、减少误差  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  D、好玩

9、对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 B 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C、上述AB的总和 D、上述AB的总和再加上其他的青蛙

10、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空气 B、温度 C、草 D、水

1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12.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1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

14.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15.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    )

A.河中水  B.水的温度     C.同种的鱼     D.河岸上吃草的羊

16.连线,说明下列生物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生命现象                       非生物因素

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              A.阳光

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温度

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D.空气

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

蛾在夜晚出来活动

17.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______________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________两种环境的对照。

6)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

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2.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3.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4.探究植被对环境中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要用干湿计分别对裸地、草坪和灌木丛进行测量,获得的数据中起着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A. 裸地    B. 草坪    C. 灌木丛    D.任意一组

5.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

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6.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7、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羽毛,大大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有的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了白色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本节课知识解释“大树底下好乘凉”。




9、请同学们根据课下的测量,完成下表

直线 2 时间

地点

相对湿度(%

早晨

中午

傍晚


灌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草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裸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1)整理和分析测得的数据,画出一天内,裸地、草地和灌丛三处空气变化的曲线(三条):

  

2从表中反映的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