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生物试卷

【327470】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生物试卷

时间:2025-01-20 21:20:12 作者: 字数:57320字

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5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

1.(2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B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2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故选:B

【难度】1

2.(2分)如图为某湿地生态公园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关于该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流经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水生植物

B.若某有毒物质被排入水体,则该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青蛙

C.水蚤和轮虫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D.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食物链

【答案】A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

【解答】解:A、能量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或光能),A错误;B、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在食物链“水生植物→轮虫→水蚤→划蝽→青蛙”中青蛙是第五营养级,而在食物链“水生植物→轮虫→水蚤→鲶鱼”鲶鱼最高是第四营养级。所以,若某有毒物质被排入水体,则该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青蛙,B正确;C、题图食物网中,水蚤以轮虫为食是捕食关系,水蚤和轮虫又都以水生植物为食,二者还存在竞争关系。所以,水蚤和轮虫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C正确;D、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食物链:水生植物→轮虫→水蚤→鲶鱼;水生植物→轮虫→水蚤→划蝽→青蛙;水生植物→水蚤→鲶鱼;水生植物→水蚤→划蝽→青蛙;水生植物→蚊子幼虫→划蝽→青蛙,D正确。故选:A

【难度】1

3.(2分)自体骨髓干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可移植到胰脏内代替胰岛细胞,以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样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骨髓干细胞不相同

B.胰岛样细胞群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

C.胰岛样细胞的遗传物质与骨髓干细胞不相同

D.胰岛样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骨髓干细胞相同

【答案】B

【考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A、胰岛样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骨髓干细胞相同。A错误。B、组织是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所以胰岛样细胞群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B正确。C、胰岛样细胞的遗传物质与骨髓干细胞相同。C错误。D、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分化。所以胰岛样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骨髓干细胞有所不相同。D错误。故选:B

【难度】1

4.(2分)凉拌海带丝是大众喜爱的一道小菜,下列食物包含的植物与海带属于同一植物类群的是(

A.菠菜汤

B.清炒竹笋

C.紫菜汤

D.糖炒板栗

【答案】C

【考点】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对植物进行分类.

【分析】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如海带、紫菜等,也有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解:ABD、菠菜、竹笋、板栗都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ABD不符合题意;C、海带、紫菜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C符合题意。故选:C

【难度】1

5.(2分)如图是温室大棚,种植户需要适时开关通风口,保证大棚内的植株快速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风口不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由通风口进入大棚内,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C.适时打开通风口,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使植物健康生长

D.通过开关通风口,可以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A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A、通风口的开启可以增加大棚内的气流,促进氧气的供应,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以维持其正常代谢活动。因此,通风口的开启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重要影响,A错误。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是必需的原料之一。通风口的开启可以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棚内,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必需的二氧化碳供应,B正确。C、通风口的开启可以调节大棚内的湿度和空气流通,有利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通过气孔释放水蒸气,调节体内水分和温度的一种生理过程。通风可以促进湿度调节和空气流动,并有助于维持植物的健康生长,C正确。D、通风口的开启可以调节大棚内的温度。适当的温度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很关键,因为光合作用的速率通常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开关通风口,可以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A

【难度】1

6.(2分)下列栽培蔬菜的措施,主要应用植物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A.中耕松土

B.带土移栽

C.傍晚移栽

D.延长光照

【答案】A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解答】解:A、中耕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主要应用植物呼吸作用原理,A符合题意。B、带土移栽,主要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没有应用植物呼吸作用原理,B不符合题意。C、傍晚移栽,植物散失的水分少,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没有应用植物呼吸作用原理,C不符合题意。D、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适当延长光照,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D不符合题意。故选:A

【难度】1

7.(2分)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常吃青椒、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能预防坏血病

B.糖类能够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必须每天摄入大量蔗糖

C.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要吃一些奶类、豆类等食物

D.合理膳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答案】B

【考点】注意合理营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为了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解答】解:A、缺乏维生素C时,会患坏血病。所以常吃青椒、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能预防坏血病,A正确。B、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因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但不必每天都摄入大量的蔗糖,蔗糖的热量较高,过量摄入可能会转变成脂肪造成人体发胖,而米饭、馒头等食物中的淀粉也属于糖类,B错误。C、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奶类、大豆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要吃一些奶类、豆类等食物,C正确。D、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因此食物要多样,谷类为主,D正确。故选:B

【难度】1

8.(2分)如图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37℃水中保温10分钟后滴加碘液,观察比较实验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对照,可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B.甲丙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

C.甲丁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作用

D.甲组馒头中的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D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食物消化都很重要。

【解答】解:A、甲乙对照,甲2ml唾液,乙2ml清水,其他条件都相同,可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A正确。B、甲丙对照,甲馒头屑,乙馒头块,其他条件都相同,可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B正确。C、甲丁对照,甲搅拌,乙不搅拌,其他条件都相同,可探究舌的搅拌作用,C正确。D、由于淀粉在口腔中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分解成麦芽糖,因此甲组馒头中的淀粉被初步分解成麦芽糖,D错误。故选:D

【难度】1

9.(2分)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满足氧气供应,氧气最终被利用的部位是(

A.毛细血管

B.肺泡

C.气管

D.组织细胞

【答案】D

【考点】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

【解答】解:人体呼吸过程如图所示: 因此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满足氧气供应,氧气最终被利用的部位是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利用氧,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故选:D

【难度】1

10.(2分)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呼吸肌的收缩力量,提高人体的最大摄氧量,降低心脏病等高危疾病的发病风险。人体摄入的氧气最先到达的心脏部位是(

A.左心室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答案】C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解:当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循环途径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一各级动脉→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因此,首先通过肺静脉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再通过体循环使全身组织器官获得充足的氧气,降低了心脏病、动脉硬化等高危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人体摄入的氧气最先到达的心脏部位是左心房,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难度】1

11.(2分)Ⅰ如图表示健康人肾单位某些结构内葡萄糖浓度变化情况,据图判断Ⅰ和Ⅱ分别是(

A.肾小球、肾小囊

B.肾小囊、肾小管

C.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D.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答案】B

【考点】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可见,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解答】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结合曲线图可知,葡萄糖在Ⅰ处是0.1/100毫升,而到了Ⅱ则变为零,这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导致的。因此,Ⅰ是肾小囊、Ⅱ是肾小管。故选:B

【难度】1

12.(2分)如图是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排尿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3

C.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5→4→3→2→1

D3还受大脑的调控,因此成年人能够控制排尿

【答案】C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图中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

【解答】解:A、排尿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A正确;B、结合上述分析和题图可知,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3脊髓,B正确;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递的过程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C错误;D、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排尿反射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的调节。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这样,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可见,3脊髓还受大脑的调控,因此成年人能够控制排尿,D正确。故选:C

【难度】1

13.(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部分常见动物,下列观察过程及现象正确的是(

A.蛔虫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无肛门

B.蚯蚓可由体壁分泌黏液保持体表湿润状态,观察时不必人为提供湿润条件

C.小龙虾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一对触角,属于昆虫

D.蝴蝶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有外骨骼

【答案】D

【考点】蚯蚓的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如蝗虫、蟹等。

2)线形动物:身体细长,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如蛔虫、蛲虫等。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由许多体节构成,有刚毛或疣足.如蚯蚓、蚂蝗、沙蚕等。

【解答】解:A、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如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错误。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在观察实验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其体表,以保持体表的湿润,错误。C、小龙虾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2对触角,属于甲壳纲,不属于昆虫,错误。D、蝴蝶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正确。故选:D

【难度】1

14.(2分)关于动物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动物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无法进行

B.通过对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制成了雷达等仪器装备

C.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如果随意引入某种动物,可能会导致原生态系统的崩溃

【答案】A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A、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因为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A错误。B、仿生技术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雷达是模仿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来工作的,B正确。C、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C正确。D.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可能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D正确。故选:A

【难度】1

15.(2分)下列对图示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以DNA为遗传物质,但没有染色体

B.甲乙丙丁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乙正在进行分裂生殖

D.丁由地上的子实体和地下的根两部分构成,是多细胞生物

【答案】A

【考点】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分析】1)图中的甲细菌、乙酵母菌、丙青霉菌、丁蘑菇。

2)细菌是一类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绝大多数细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解答】解: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甲细菌以DNA为遗传物质,但没有染色体。A正确。B、乙酵母菌、丙青霉菌和丁蘑菇都是属于真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甲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C、乙酵母菌正在进行出芽生殖。C错误。D、丁由地上的子实体和地下的菌丝两部分构成,是多细胞生物。D错误。故选:A

【难度】1

16.(2分)噬菌体是一类微生物的统称,其形态包括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等。如图为蝌蚪形噬菌体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图示形态

B.某些种类的噬菌体可用于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细菌感染

C.噬菌体只能在相应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D.蝌蚪形噬菌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D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病毒的分类与噬菌体.

【分析】1)图为病毒。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并在所生活的细胞中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解答】解:A、图为病毒,病毒形态极其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A正确。B、噬菌体是指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如绿脓杆菌噬菌体可用于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细菌感染。B正确。C、噬菌体是病毒的一类,病毒只能在相应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C正确。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D

【难度】1

17.(2分)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科、属、种

B.亚门是介于界与门之间的一个分类等级

C.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因此同一属的各种生物间亲缘关系最密切

【答案】C

【考点】生物的分类单位.

【分析】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各不同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解答】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错误。B、亚门是介于门与纲之间的一个分类等级。B错误。C、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C正确。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因此同一种的各种生物间亲缘关系最密切。D错误。故选:C

【难度】1

18.(2分)近期,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国的事件引发了全球生物保护的热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球所有大熊猫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为更好保护大熊猫等珍稀生物,应全部进行人工养殖以达到保护的最佳效果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答案】B

【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解答】解:A、每一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所以全球所有大熊猫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A正确。B、人工养殖会降低生物的野外生存能力,所以为更好保护大熊猫等珍稀生物,不应全部进行人工养殖。B错误。C、就地保护中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C正确。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D正确。故选:B

【难度】1

19.(2分)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诞生的大致过程是:打开种蛋(即用于孵化的鸡卵),将内容物倒入如图的孵化装置中,盖上塑料盖,再放入孵化箱中孵化。图中123是去除卵壳和卵壳膜的鸡卵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种蛋是在雌鸡和雄鸡进行了交配的前提下产生的

B.胚胎发育开始的位置是[1]胚盘

C.通气孔和脱脂棉的作用都有助于透气

D.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仅来自[2]卵黄和人为添加的营养

【答案】D

【考点】鸟卵的结构.

【分析】题图中:1是胚盘,2是卵黄,3是卵白。

【解答】解:A、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发育通常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完成个体发育。种蛋含有受精卵,是在雌鸡和雄鸡进行了交配的前提下产生的,A正确;B、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能发育为雏鸡。可见,胚胎发育开始的位置是1胚盘,B正确;C、胚胎发育需要氧气,图中的通气孔和脱脂棉的作用都有助于透气,C正确;D2卵黄富含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3卵白含有水分和蛋白质,有营养和保护的作用。可见,鸡卵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2卵黄和3卵白,D错误。故选:D

【难度】1

20.(2分)据图判断,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Ⅰ可表示有性生殖,Ⅱ可表示变态发育

B.图甲中Ⅲ可表示体内受精,也可表示完全变态发育

C.图乙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B是幼虫,则D是成虫

D.图乙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A是受精卵,则C是幼蛙

【答案】B

【考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蝉、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3)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

4)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而有性生殖指的是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参与的生殖过程。

【解答】解:A、据分析可知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三者共同点为变态发育,蝗虫、家蚕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因此图甲中Ⅰ可表示有性生殖、Ⅱ可表示变态发育,A正确。B、家蚕和蝗虫都属于昆虫,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蝗虫的发育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因此图甲中Ⅲ可表示体内受精,可表示为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C、图乙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是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C正确。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青蛙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A受精卵→B蝌蚪→C幼蛙→D成蛙,D正确。故选:B

【难度】1

21.(2分)某研究机构对先天性耳聋(由一对基因Aa控制)遗传调查后数据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婚配方式

被调查家庭数目

子女情况

组别

耳聋

正常

耳聋

耳聋

46

58

0

正常

耳聋

74

21

102

正常

正常

158

5

278

A.先天性耳聋和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

B.只需根据第二组即可判断先天性耳聋为隐性性状

C.第一组中父母的基因组成都为aa

D.第三组中母亲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Aa

【答案】B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解:A、先天性耳聋和正常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B、第三组中,父母正常,子女患有先天性耳聋,表明先天性耳聋为隐性性状,正常是显性性状。只需根据第二组即无法判断先天性耳聋为隐性性状,B错误。C、天性耳聋为隐性性状,第一组中父母都是聋哑人,基因组成都是aaC正确。D、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如果正常的夫妇生出了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孩子,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后代孩子正常:耳聋═31。而第三组后代正常:耳聋═2785,远大于31,说明亲代组合有:AA×AAAA×AaAa×Aa三种可能,则第三组中母亲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AaD正确。故选:B

【难度】1

22.(2分)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示意图,其中4是一个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3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4是具有遗传效应的1片段

C.生物的变异都是由于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导致的

D.在同一个体所有细胞中,3的形态和数目不都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C

【考点】染色体、DNA、基因及其关系.

【分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图中1DNA2是蛋白质,3是染色体,4是基因,据此解答。

【解答】解:A、图中3是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A正确。B4是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C、生物的变异不仅与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有关,还与环境有关,C错误。D、在同一个体所有细胞中,3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都是完全相同的,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是23对,生殖细胞中是23条,D正确。故选:C

【难度】1

23.(2分)某女同学的父母决定再生一个孩子,其再生育一个女孩的可能性是(

A

B

C

D0

【答案】C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某女同学的父母决定再生一个孩子,其再生育一个女孩的可能性是50%(或 )。故选:C

【难度】1

24.(2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通过古人类化石的基因组研究,发现现代人类祖先与其他古人种发生了广泛的基因交流,获得其他古人种有益的基因馈赠,让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类祖先能够快速适应非洲以外的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现代人类的祖先获得的其他古人种基因都是有益的

B.现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C.通过化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D.现代人类的祖先比其他已灭绝古人种更加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答案】A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分析】1)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

2)基因交流就是基因重新的组合,同一物种,不同物种都可以。同一物种间主要通过有性生殖进行基因交流,但是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此现象叫做隔离。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解答】解:A、现代人类的祖先获得的其他古人种基因不都是有益的,A错误。B、现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是进化的结果,B正确。C、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化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C正确。D、现代人类的祖先比其他已灭绝古人种更加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

【难度】1

25.(2分)经历了长期的疫情管控后,人们增强了对用药和急救的重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药是化学合成制剂,有副作用;中药是纯天然草药,没有副作用

B.患流感时只要按说明书剂量服用抗生素即可治愈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D.当有人煤气中毒时,应关闭气源,并快速将病人移到通风处

【答案】D

【考点】安全用药的常识;急救的方法;煤气中毒及其预防;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解答】解:A、是药三分毒,中药和西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错误。B、抗生素是用来治疗因病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对于由病毒引起的流感无疗效,错误。C、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力对外来的药物的一种排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一定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错误。D、当有人煤气中毒时,应关闭气源,并快速将病人移到通风处,正确。故选:D

【难度】1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大豆是人类的重要食物和战略性物资。图一为大豆生活史,图二为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有机物的质量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4所示部分,从植株上摘下煮熟后,即成一道美食——“水煮毛豆”,味道可口,营养丰富。4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 ,是由图一2 发育而成。

2)农户常在雨后播种大豆以提高萌发率,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3)幼苗生长期间,需追施一些肥料,主要是为大豆植株生长提供

4)植株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主要由图一1所示根的 吸收,经过 运输到植株各部位,其中绝大部分的水分用于图一3 作用。

5)与银杏相比较,大豆在图一5所示结构的外面有 包被。

6)分析图二曲线,ab段有机物质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bc段有机物质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1)器官;子房;(2)一定的水分;(3)无机盐;(4)成熟区;导管;蒸腾;(5)果皮;(6)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消耗有机物供胚芽、胚根和胚轴生长;种子长出叶后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图一中1植株的生长、2是种子的萌发、3是开花、4是果实、5是种子。

【解答】解:(1)“水煮毛豆”毛豆是果实,果实是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花完成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农户常在雨后播种大豆以提高萌发率,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3)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幼苗生长期间,需追施一些肥料,肥料里含有无机盐,因此,肥料主要是为大豆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4)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植株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主要由图一1所示根的成熟区吸收,经过导管运输到植株各部位,其中绝大部分的水分用于图一3的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5)与银杏相比较,大豆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6)分析图二曲线,ab段有机物质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消耗有机物供胚芽、胚根和胚轴生长;bc段有机物质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种子长出叶后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答案为:(1)器官;子房;(2)一定的水分;(3)无机盐;(4)成熟区;导管;蒸腾;(5)果皮;(6)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消耗有机物供胚芽、胚根和胚轴生长;种子长出叶后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难度】3

27.(7分)“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图一表示排卵和受精示意图,图二表示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与男性产生的精子在[ ] 相遇,形成 ,成为生命发育的起点。

2)图二中,胎儿在[ ] 内发育,并通过脐带和[ ] 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3)随着胎儿的生长,孕妇腹内压力增大,影响其体内 的下降,使胸廓上下径变化幅度变小,机体摄取氧气的效率降低,严重时需要吸氧缓解。

4)在内分泌系统中,女性 分泌的雌性激素通过 运输到全身各处,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14输卵管;受精卵;(26子宫;7胎盘;(3)膈;(4)卵巢;血液循环

【考点】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析】图一中1卵巢、2卵细胞、3受精卵、4输卵管、5子宫;图二中6子宫、7胎盘、8脐带。

【解答】解:(1)在图一中,卵细胞从卵巢产生,精子由阴道进入,在4输卵管相遇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2)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在图二中,胎儿生活在7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8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3)膈肌是呼吸肌,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呼气时,膈的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变小。随着胎儿的生长,孕妇腹内压力增大,影响其体内膈的顶部下降,使胸廓上下径变化幅度变小,从而导致机体摄取氧气的效率降低。(4)卵巢属于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分泌的雌性激素和卵细胞,雌性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故答案为:(14输卵管;受精卵;(26子宫;7胎盘;(3)膈;(4)卵巢;血液循环。

【难度】3

28.(8分)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开发,东昌湖湿地公园不但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也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和锻炼的场所。如图为湿地常见的部分动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动物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 ,因此统称为脊椎动物。

2)图中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形态结构外,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 。有的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大幅度改变,如图中的 ;人的牙齿分化为 ,大幅度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青蛙皮肤密布的毛细血管可以进行 ,从而辅助呼吸,而麻蜥皮肤表面覆盖 ,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以适应陆地环境。

3)图示市民晨跑屈腿时,收缩的肌肉为 (填数字)。跑步过程中突然发现前方有蛇,他停止前行并快速躲避,该反射属于

【答案】1)脊柱。(2)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苍鹭和人;门齿、臼齿和犬齿;气体交换;角质鳞片。(32;复杂反射

【考点】对动物进行分类.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鱼属于鱼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麻蜴属于爬行动物、苍鹭属于鸟类、人属于哺乳动物。1是肱四头肌、2是腘肌。

【解答】解:(1)图中所示动物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2)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故图中的苍鹭和人为恒温动物。人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和犬齿,这种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及对食物的消化能力。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青蛙皮肤密布的毛细血管可以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保持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陆生。(3)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运动员跑步完成屈腿动作时主要是2腘肌收缩,1股四头肌舒张,这两组肌肉需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个动作。跑步过程中突然发现前方有蛇,他停止前行并快速躲避,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因此这属于复杂反射。故答案为:(1)脊柱。(2)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苍鹭和人;门齿、臼齿和犬齿;气体交换;角质鳞片。(32;复杂反射。

【难度】3

29.(8分)近期不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二阳”病例,患病风险仍然存在。根据摘自20235月央广网的报道,请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无论是二次感染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主要是无症状或轻型病例……关于“二阳”后免疫力是否降低的问题……不论是接种疫苗还是人体感染康复后,都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免疫,对后续病毒的侵袭带来相应的保护。但现在国内外也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含病毒感染在内,有三次或以上的抗原刺激,会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主要是那些没有感染,也没有完成免疫程序的人群,以及虽有感染但前期没有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的抗原刺激不够数量,建议接下来要接种疫苗。

新冠疫苗接种有效性统计表

新冠疫苗类型

研发/制造

接种次数

有效性

灭活疫苗

国药中生(北京)

2

79.34%

灭活疫苗

国药中生(武汉)

2

72.51%

灭活疫苗

北京科兴中维

2

91.25%

腺病毒载体疫苗

陈薇院士团队

1

74.8%

重组蛋白疫苗

智飞生物

3

97%

1)新冠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变种,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2)人们需接种疫苗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3)请结合图一解释“含病毒感染在内,有三次或以上的抗原刺激,会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的原因是

4)有人注射疫苗后拒绝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根据资料及表格信息分析,你认为拒戴口罩是否恰当? ,理由是 (答出一点即可)。

5)疫苗不仅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在预防和治疗癌症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如图2,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图中的纳米疫苗属于 ,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细胞,其发挥了监视、识别并清除癌细胞的功能。

【答案】1)变异(2)特异性免疫(3)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4)否;疫苗的有效率不能达到100%5)抗原;淋巴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及其意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1、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解:(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新冠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变种,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2)接种的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疫苗相当于抗原。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是后天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3)从上表可知,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2次或3次,这样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4)从表中数据可知,疫苗的有效率不能达到100%,仍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5)研究人员利用癌细胞制备纳米疫苗及引发小鼠免疫反应的过程,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知,纳米疫苗属于抗原,可以激活淋巴细胞,该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清除癌细胞。故答案为:(1)变异(2)特异性免疫(3)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4)否;疫苗的有效率不能达到100%5)抗原;淋巴。

【难度】5

30.(10分)图一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二、图三分别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视野。请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则观察的视野范围 。若观察到的物像模糊,应调节[ ] 至物像清晰。

2)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中,首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该液体的作用是 。该装片制作时需要滴加 染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呈 色。

3)图二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可能是制作装片过程中 的步骤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该视野中的细胞,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4)图三视野中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呈 状。

【答案】1)越小(或越窄);2细准焦螺旋(2)生理盐水;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碘液(或稀碘液);棕(3)盖盖玻片;向左上方移动玻片(48;两面凹圆饼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题图中: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目镜,4转换器,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8红细胞,9白细胞;10血小板,11血浆。

【解答】解:(1)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视野范围大;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视野范围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可见,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则观察的视野范围越小(或越窄)。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1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2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2)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为了维持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在盖玻片一侧加稀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的全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呈棕色(碘液的颜色)。(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生理盐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结合题图可知,图二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可能是制作装片过程中盖盖玻片的步骤操作不规范造成的。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步骤: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结合题图二可知,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该视野中的细胞,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把细胞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4)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可见,图三视野中数目最多的细胞是8,呈两面凹圆饼状状。故答案为:(1)越小(或越窄);2细准焦螺旋(2)生理盐水;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碘液(或稀碘液);棕(3)盖盖玻片;向左上方移动玻片(48;两面凹圆饼

【难度】5

31.(7分)近期发现许多地区白色垃圾泛滥,严重威胁土壤安全。为明确白色垃圾的危害,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无影响”的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为AB两组,在A组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组盆中放入加若干塑料袋碎块的等量普通土壤。

第二步:将4粒大小相同且饱满的四季豆种子平均种在AB两组盆中,定时等量浇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三步: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定期测量AB两组植株的高度(单位:厘米),计算各组平均值,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3

4

5

6

7

A

3

6

8

12

14.2

B

2.2

4.1

4.6

8

10

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中AB两组形成 关系,实验的变量是

2)若你为该小组指导教师,请指出本实验在设计上的不足并写出改进方案:

不足之处:

改进方案:

3)实验中计算平均值是为了

4)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5)生活中产生的白色垃圾,应该投放到下列 垃圾箱中。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物

C.其他垃圾

D.有害垃圾

【答案】1)对照;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24粒种子太少;取40粒大小相同且饱满的四季豆种子;(3)减小误差;(4)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影响;(5B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探究过程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1)该实验是要探究“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验设置:“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别标号为AB,在A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盆中放入等量的加入若干塑料袋碎块的普通土壤”,AB两组形成对照关系,这个变量是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2)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故本实验的不合理之处是4粒种子太少,容易发生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可以取40粒大小相同且饱满的四季豆种子。(3)实验中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4)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加若干塑料废弃物普通土壤的植株的高度比不上普通土壤的植株的高度,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影响。(5)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B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产生的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物品,主要类别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废旧木材等。生活中产生的白色垃圾主要成分是塑料,应该投放到B可回收物垃圾箱中。故答案为:(1)对照;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24粒种子太少;取40粒大小相同且饱满的四季豆种子;(3)减小误差;(4)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影响;(5B

【难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