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重庆市黔江区2021年中考生物试卷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得分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选择题 |
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在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初步断定这个污点可能在目镜上,也可能在玻片上。判断其位置的最简单操作是(
)
A.更换目镜
B.转动目镜
C.转换物镜
D.调节反光镜
2.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让人们再次认识到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B.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C.一般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D.绿脓杆菌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
3.在播种季节,将颗粒饱满同一植物的种子分为等量的甲、乙两组,在25℃的环境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播种在水分适宜的肥沃性土壤里,乙组播种在水分适宜的贫瘠沙性土壤里,这两组种子发芽的情况是(
)
A.乙组先发芽
B.甲组先发芽
C.两组都不发芽
D.两组同时发芽
4.人们恐惧艾滋病,往往“谈艾色变”,下面错误的说法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B.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老人和孩子
C.HIV没有细胞结构
D.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5.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女性的子宫是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
B.男性的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卵黄的营养能供胚胎发育全过程利用
D.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获得氧气和养料
6.为预防流感,可以注射流感疫苗。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称为
A.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原,切断传播途径
7.做泡菜时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造成缺氧环境,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
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醋酸菌的发酵
D.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的发酵
8.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可以尝试这样自制酸奶:将新鲜的牛奶加人适量的蔗糖煮沸后,装入消毒的大口玻璃瓶内,再将适量的酸奶倒人其中.能够成功制成酸奶的操作是(
)
A.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并封存
B.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封存
C.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不封存
D.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不封存
9.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已广泛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馒头的制作——酵母菌
B.沼气的产生——甲烷细菌
C.污水的处理——真菌
D.酸奶的制作——乳酸细菌
10.在进行嫁接时,要将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目的是:
A.让根部吸收的水分能运送到枝条上去
B.让枝条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运送到根部
C.保持接穗与砧木一般粗,利于观赏
D.利于两部分形成层细胞分裂出的新细胞愈合在一起
11.图为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包括①和③两部分
B.①②③④组成最简单的反射弧
C.③外表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D.神经元又称为神经,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2.图是某人被玫瑰的毛刺扎伤后完成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b]主要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
B.这个人被玫瑰毛刺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
C.当这个人再次遇到玫瑰时格外小心,说明他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条件反射
D.该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是2→1→3→4→5
13.“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听觉形成在耳蜗中
B.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遍,属于非条件反射
C.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D.这种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14.图是某昆虫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昆虫的发育与家蚕相似,属于完全变态
B.此昆虫的发育与青蛙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
C.如若此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的危害是最大的
D.此昆虫的发育与蝗虫的发育相似,都属于完全变态
15.某实验小组将四份等量的香烟烟丝分别加入20毫升、30毫升、40毫升、50毫升的蒸馏水浸泡1天,用浸出液做“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表明适量吸烟对健康有利
B.清水中不含烟草浸出液,该组没有必要设置
C.同一组水蚤可在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重复使用
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
16.下图表示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的关系,图中1、2、3、4依次表示(
)
A.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B.DNA、基因、细胞核、染色体
C.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D.染色体、细胞核、基因、DNA
17.图7是染色体、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数目与基因的数目相同
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由②构成的
C.①在人的肝脏细胞中存单存在
D.人的神经细胞中46条①包含46个②
18.图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a、b中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相同
B.过程④产生的新细胞功能相同
C.过程②③示细胞分裂,过程④示细胞分化
D.在①②③④过程中,细胞需要营养物质
19.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B为小肠,与A相比,C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B.若B为身体下部毛细血管网,则C可能为下腔静脉
C.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可能是肺部毛细血管网
D.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20.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结构(或生理作用)分别是(
)
A.动脉、过滤作用、重吸收作用
B.静脉、过滤作用、重吸收作用
C.静脉、重吸收作用、过滤作用
D.动脉、重吸收作用、过滤作用
21.生物体是有一定结构层次的,对如图所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组成乙的细胞结构和甲是相同的
B.乙所示的胃和丙中的叶属于同一结构层次﹣﹣器官
C.丙中叶片的上、下表皮分布有保护作用的上皮组织
D.丙和丁的生物体结构层次是相同的
2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实质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C.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尽相同,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3.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为了预防细菌感染,每天餐后服用抗生素
B.阅读药品使用说明,只需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
C.为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消费者可擅自加大用药剂量
D.非处方药简称OTC,适于消费者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24.小邱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节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野最暗的是②
B.正确观察顺序是③②①
C.观察图③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D.要使视野亮度增加,可将显微镜移至明亮处
25.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有关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图中的“3”
B.晕车与内耳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神经过于敏感有关
C.飞机起飞或下降时,咀嚼糖果可以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D.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4”进入“5”,引起中耳炎
26.图中甲、乙分别是显微镜结构及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②④
B.图乙中⑦是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
C.若观察时视野较暗,可调节图甲的③
D.低倍镜下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的⑥
27.图是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图中的结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
B.丙图中的a和b是由甲图中的①发育成的
C.乙图中的②将来发育成丙图中的b
D.甲图中①②③④共同组成种子的胚
28.若把一个成年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大小。图示意一段小肠、皱襞及小肠绒毛结构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肠内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B.小肠的蠕动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帮助营养物质的吸收
C.小肠绒毛壁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D.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显著增大了面积
29.如图为模拟呼吸运动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
B.甲图模拟呼气,膈肌收缩
C.乙图模拟吸气,膈肌舒张
D.该模型能模拟胸廓前后径变化
30.图为“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及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血管①是小动脉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主要以避免损伤鱼
C.血管③是小静脉
D.血管②是毛细血管
|
二、实验探究题 |
31.众所周知,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源于小小的家蚕。自从学习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后,小林就开始养蚕。他发现家蚕所结的茧有时会出现厚薄不均匀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样的蚕茧叫“薄头茧”,会影响蚕茧的出丝率。为了探究形成“薄头茧”的原因。
小林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300只同一品种、大小相似的健康蚕宝宝随机平均分为六组,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每次实验用三组进行。除光线外,其他实验条件均保持一效,实验结果见下表:
实验处理 |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
光线明亮而均匀 |
光线暗而均匀 |
第一次实验分组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 |
15.48% |
7.5% |
4.92% |
第二次实验分组 |
第四组 |
第五组 |
第六组 |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 |
17.17% |
8.85% |
4.50% |
平均发生率 |
16.33% |
8.18% |
4.71% |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
(1)分析以上实验,你推测小林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其中,第一组与第二组对照,变量是_____;第二组与第三组对照,变量是_____。
(2)在这一实验中,除要使蚕宝宝的月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保持其他实验条件(如_____、_____等)相同,目的是_____。
(3)同学们进行了两次平行实验,实验结果取两次的平均值,这有什么意义?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应如何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呢?_____。
|
三、综合题 |
32.图所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请分析回答:
(1)腺体[]_________________合成激素时要以碘为原料,若幼年时它分泌的激素不足,所患的疾病是__________________;能分泌生长激素,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作用的腺体是[]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是由图[]_______________中的胰岛分泌的,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那么,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表方案:
|
|
|
|
|
|
|
|
|
|
|
①该探究方案中,应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起对照组作用的小鼠是___________。
③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干扰实验。
④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⑤实验过程中,每组分别各取了1只小鼠,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看是不合理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后,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使之产生大量胰岛素,此基因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的这种变异_______________(“能”或者“不能”)传给后代。
33.为帮助农户提高农某经济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科技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a、b、c分别表示该经济作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20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移栽时,往往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代号“a”“b”或“c”)生理活动。
(2)图(甲)中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填“I”或“II”),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_________(填代号“a”“b”或“c”)相对应。
(4)图(乙)中曲线II在12时左右的活动强度增强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较高。
(5)图(乙)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大于0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
34.某科学家在进行豚鼠体毛长度遗传研究时,设计了四组豚鼠交配实验。令豚鼠体毛长度由一对基因E、e控制,且豚鼠交配实验亲、子代的性状及数目如下表所示:
组次 |
亲代(性状) |
子代(只) |
||
雌 |
雄 |
短毛 |
长毛 |
|
甲 |
短毛 |
短毛 |
34 |
11 |
乙 |
长毛 |
长毛 |
0 |
42 |
丙 |
长毛 |
短毛 |
26 |
24 |
丁 |
短毛 |
长毛 |
51 |
0 |
若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___________组实验,可以判断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请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写出甲、丁两组实验中雌性个体的基因组成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
(3)假设丙组亲代产生了100只子代豚鼠,请从理论上推测其中短毛雄性豚鼠有___________只。
(4)某同学买了一只雌性短毛豚鼠,但不知道该豚鼠的基因组成。为确定该豚鼠的基因组成是EE还是Ee,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该雌性短毛豚鼠与一只___________豚鼠交配,若后代豚鼠的毛___________,则其基因组成为EE;若后代___________,则其基因组成为Ee。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在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可能在目镜上也可能在玻片上,判断其位置的最简单操作是转动目镜,B正确。
故选B。
2.A
【解析】
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解答即可。
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错误。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正确。
C.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正确。
D.病毒有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绿脓杆菌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正确。
3.D
【解析】
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有充足的营养贮备、胚是活的和种子不处于休眠期。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自身与土壤肥沃或贫瘠无关,因此,“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左右的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发芽的情况是“同时发芽”。故选D。
4.B
【解析】
艾滋病
1.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侵犯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
3.传染源: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
4.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静脉注射、不安全性行为、输入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或血液制品、使用未消毒艾滋病人用的注射器等传播。
5.易感人群: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6.预防措施:①不吸毒,不共用注射器;②不和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③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④进行性行为时,须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⑤保持单一性伴侣。注: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共进餐以及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A.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而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A正确。
B.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不仅只有老人和孩子,年轻人也是易感人群,B错误。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属于动物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C正确。
D.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和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D正确。
故选B。
5.B
【解析】
试题分析: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A错误;睾丸是男性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B正确;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C错误;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考点: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B
【解析】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
由分析可知组织学生注射流感疫苗,是由病原体流感病毒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因此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能抵抗流感病毒,保护人体不被流感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选B。
7.D
【解析】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
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可见D正确。
8.B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制酸奶。解答时可以从乳酸菌的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有氧环境下呼吸受抑制,不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把有机物发酵,产生乳酸。因此自制酸奶要密封。乳酸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会将乳酸菌杀死,因此要在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密封。
故选B。
9.C
【解析】
细菌与环境保护:
1.细菌可被用于净化污水的原因:在污水和废水中的有机物,如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可以作为细菌的营养物质。
2.利用细菌净化污水的原理: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利用微生物(如甲烷菌)的发酵分解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菌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A.做馒头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A正确。
B.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故沼气的产生和甲烷细菌有关,B正确。
C.污水处理厂常常用细菌来净化污水,因为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利用,C错误。
D.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D正确。
故选C。
10.D
【解析】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因此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接穗的形成层和砧木的形成层是否紧密结合在一起,D符合题意。故选D。
11.A
【解析】
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示中:①是胞体、②是细胞核、③是突起、④是神经末梢。
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体和③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故A正确。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图示是①是细胞体、②是细胞核、③是突起、④是神经末梢,不能构成反射弧,故B错误。
C.③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轴突的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故C错误。
D.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体和③突起两部分,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冲动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12.B
【解析】
分析题图:2感受器,1传入神经,3神经中抠,4传出神经,5效应器。
A.图中[b]是灰质,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的,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A正确。
B.这个人被玫瑰针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B错误。
C.当手受到玫瑰针的刺激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再遇到玫瑰时会格外小心,是在第一次被玫瑰刺扎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或复杂)反射,C正确。
D.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2感受器→1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D正确。
故选B。
13.D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和条件反射(复杂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A错误。
BC.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避,该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BC错误。
D.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D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蜜蜂、菜粉蝶、蝇、蚊、蚂蚁等的发育同家蚕。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蟋蟀、蝼蛄、螳螂、蜻蜓、蝉等的发育同蝗虫。
A.此昆虫的发育与家蚕相似,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正确。
B.此昆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B错误。
C.如若此虫是一种害虫,成虫期取食花蜜,而幼虫期取食植物叶片且食量大,故幼虫期的危害是最大的,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此昆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错误。
故选A。
15.D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响,解答时可以结合图示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切入。
四份等量的香烟烟丝分别加入20毫升、30毫升、40毫升、50毫升的蒸馏水浸泡1天形成的浸出液,由题干信息以及图表可知,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烟草浸出液的影响。而高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有抑制作用。A、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害物质首先损害人的呼吸系统。因此吸烟对有害健康,此项说法错误。B、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中烧杯中盛有清水的一组起对照作用。因此清水中尽管不含烟草浸出液,但是起到对照作用,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C、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故不符合题意。D、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因此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便形成对照,来表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不同;该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故符合题意。故选D
16.A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片段,因此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位置关系。
17.D
【解析】
(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2)①是染色体,它是由②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
A.①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A错误。
B.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叫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错误。
C.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人的肝脏细胞是体细胞,因此染色体在肝脏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C错误。
D.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3对,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人的神经细胞中46条①包含46个②。
故选D。
18.B
【解析】
由图可知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表示细胞分裂非常快,④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A.图中a、b中细胞是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后均分,保证了细胞前后代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细胞分化是指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受精卵、a、b中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相同,A正确。
B.④过程是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因此产生的新细胞功能不同,B错误。
C.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表示细胞分裂非常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
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过程④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C正确。
D.①细胞生长是指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表示细胞分裂非常快,④过程是细胞分化,都需要消耗能量和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B。
19.C
【解析】
(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3)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A.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故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流经小肠的血液循环部分是体循环的一部分,故血液流经小肠后,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因此,若B为小肠,与A相比,C中的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A正确。
B.血液循环的体循环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所以,若B为身体下部毛细血管网,血液沿着体循环途径可能到达C(下腔静脉),B正确。
C.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所以,若A入球小动脉和C出球小动脉内都流动脉血,则B可能是肾小球,因为肾小球只发生过滤作用,不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D.心脏内的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动脉开。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所以,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D正确。
故选C。
20.A
【解析】
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在肾小球里,血液只进行了②滤过作用,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血液仍然是动脉血,①为出球小动脉。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③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里,A正确。
故选A。
21.B
【解析】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图中的甲是植物细胞;乙是胃,属于器官;丙是植物体;丁是人体。
A.甲是植物细胞,乙是胃属于器官,是由动物细胞构成的,因此组成乙的细胞结构和甲是不同的,A错误。
B.乙所示的胃和丙中的叶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结合在一起属于同一结构层次﹣﹣器官,B正确。
C.丙中叶片的上、下表皮分布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C错误。
D.丙是植物体,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丁是人体,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D错误。
故选B。
22.A
【解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错误。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正确。
C.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因此,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尽相同,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正确。
故选A。
23.D
【解析】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A.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故不能为了预防细菌感染,每天餐后服用抗生素,A错误。
B.用药时要阅读药品使用说明,即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B错误。
C.是药三分毒,每一种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不能随便用药。有病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能为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消费者可擅自加大用药剂量,C错误。
D.处方药(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非处方药(OTC)不需凭处方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D正确。
故选D。
24.C
【解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
3.低倍物镜更换高倍物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A.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故视野最暗的是最高倍视野③,A错误。
B.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图中①是中倍视野,②是低倍视野,③是高倍视野,显微镜观察标本要按照从低倍到高倍的顺序,故正确观察顺序是②①③,B错误。
C.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结合分析可知:低倍物镜更换高倍物镜的操作流程中,是通过旋转细准焦螺旋来调节物象清晰度的,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C正确。
D.调节明暗: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要使视野亮度增加,可调整显微镜的遮光器、反光镜,而不是将显微镜移至明亮处,D错误。
故选C。
25.A
【解析】
耳的结构如图: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A.听觉的产生首先是耳廓把外界的声波收集起来,然后经外耳道传送到中耳,振动鼓膜产生振动,进一步振动听骨链,经此将振动传导到内耳,耳蜗听觉感受器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位听神经传入大脑,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故A错误。
B.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所以晕车与内耳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神经过于敏感有关,故B正确。
C.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为了使咽鼓管张开,使气体由咽鼓管进入中耳,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保护鼓膜不受到伤害,故C正确。
D.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4咽鼓管进入5鼓室,引起中耳炎,故D正确。
故选A。
26.B
【解析】
分析题图:①转换器,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⑦染色体。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故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②物镜和④目镜,A正确。
B.图乙中⑦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
C.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若观察时视野较暗,可调节图甲的③反光镜,C正确。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故低倍镜下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的⑥细准焦螺旋,D正确。
故选B。
27.D
【解析】
图甲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芽、②胚根、③子叶、④种皮。
图乙是枝芽的结构:①幼叶、②芽轴、③芽原基。
图丙是一个枝条:a叶、b茎、c侧芽。
图丁是根尖的结构: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A.丁图中,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生,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所以根就不断长长,A正确。
B.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把子叶中的营养运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故丙图中的a叶和b茎是由甲图中的①胚芽发育成的,B正确。
C.叶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长点、幼叶、芽轴、芽原基。叶芽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故乙图中的②芽轴将来发育成丙图中的b茎,C正确。
D.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图甲中,胚包括:①胚芽、胚轴、②胚根、③子叶;④种皮不属于胚,D错误。
故选D。
28.A
【解析】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和它的结构相适应的特点有:
①面积大: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了。
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
③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A.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有肠液、胰液和胆汁,肠液和胰液中有多种消化酶,胆汁没有消化酶,A错误。
B.小肠的蠕动有利于消化液和食物的充分混合,能促进消化,帮助营养物质的吸收,B正确。
C.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C正确。
D.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D正确。
故选A。
29.A
【解析】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解答即可。
A.
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玻璃钟罩模拟胸廓,正确。
B.
甲图模拟呼气,膈肌舒张,错误。
C.
乙图模拟吸气,膈肌收缩,错误。
D.
玻璃钟罩模拟胸廓,该模型不能模拟胸廓前后径变化,错误。
故选A。
30.B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A.图中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A正确。
B.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B错误。
C.图中③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小静脉,C正确。
D.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②是毛细血管,D正确。
故选B。
31.
光照强弱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
光照的均匀程度 光照强度
温度 湿度
保持变量唯一 为了减少误差
将蚕茧放在光线暗而均匀的环境中饲养
【解析】
(1)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一种条件就算唯一实验变量;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1)根据表中三组实验的不同条件是光照,最后的实验结果是总平均发生率有明显不同,即可推测探究的问题是:光照强弱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由表格可知,第一组和第二组都是光线明亮,不同点是光线的均匀程度,因此变量是光线明亮时的均匀程度。第二组和第三组的不同点是明亮和黑暗,变量是光线强度。
(2)对照实验的原则是变量要唯一。除要使蚕宝宝的月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比如温度、湿度等。
(3)只进行一次实验,所得结果误差会很大,进行两次实验求平均值,会使误差减小,更接近真实情况。
(4)从表中可看出在光线暗而均匀的条件下“薄头茧”总发生率最低,因此蚕结茧可采用暗而均匀的光线提高蚕茧的质量。
32.
[b]甲状腺
呆小症 [a]垂体
[e]胰腺
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甲组
胰岛素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不合理,因为小鼠数量太少,受偶然因素影响大,结果不准确
能
【解析】
(1)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3)观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胸腺,d是肾上腺,e是胰腺,f是卵巢。
(1)腺体[b]甲状腺能够分泌甲状腺激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若幼年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就会患呆小症,患者长大后表现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受阻滞等症状。垂体分泌的激素有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等,其中,生长激素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2)[e]胰腺既是外分泌腺也是内分泌腺,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调节糖的代谢。
①根据提出的问题: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结合生活经验,可作出假设: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②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注射胰岛素,所以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与甲鼠作对照。乙鼠为实验组,甲鼠为对照组。
③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④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所以,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说明乙鼠可能患有糖尿病,甲鼠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由此得出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⑤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在探究胰岛素对小鼠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小鼠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小鼠,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因此实验过程中,每组分别各取了1只小鼠是不合理的。
(3)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后,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胰岛素,该生产过程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大肠杆菌的这种“产生胰岛素”的变异是基因改变引起的,因此能够遗传给后代。
33.
b 叶绿体
II
a 温度
6-18
【解析】
(1)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因此,图甲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乙中曲线Ⅰ只有在4~20时的白天进行,因此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在一天中变化不大,因此Ⅱ曲线表示呼吸作用。
(1)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植物的[b]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结合分析可知:c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有光,实质是: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面。
(3)图甲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植物在白天有光的条件下,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因为无光故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可见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是图乙中Ⅱ,即图甲中的a呼吸作用。
(4)白天12点左右,温度较高,所以Ⅱ呼吸作用会增强。
(5)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据图乙可见:在6点~18点,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得以积累。
34.
甲
短毛 Ee和EE
25 长毛雄豚鼠
全为短毛 既有短毛又有长毛(或出现了长毛)
【解析】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所以,甲组:“短毛×短毛→短毛34只和长毛11只”,表明短毛是显性性状,长毛是隐性性状。因此,通过分析甲组实验数据可知,短毛是显性性状。
(2)若豚鼠体毛长度是由一对基因控制,以E代表显性基因,e代表隐性基因,则短毛的基因型是EE或Ee,长毛的基因型是ee。甲组子代含有长毛(基因ee)的性状,因此,控制长毛性状的基因分别来自亲代短毛提供,因此亲代短毛的基因一定是杂合体Ee,遗传图解如图1所示:
所以,亲代甲组雌性个体短毛的基因型是Ee。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在子代个体中消失了的亲代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子代显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因此,丁组中,雌性豚鼠的基因组成为EE,遗传图解如图2所示:
(3)丙组中子代“长毛×短毛→短毛26只:长毛24只≈1:1”,因此丙组中,雄性豚鼠的基因组成为Ee。遗传图解如图3所示:
由于雄鼠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X)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产生雄鼠(XY)和雌鼠(XX)概率是相等的。也就是说,生雄鼠的概率是50%,生雌鼠的概率也是50%。所以,结合遗传图解如图3可知:假设丙组亲代产生了100只子代豚鼠,从理论上推测其中短毛雄性豚鼠有:100×50%×50%═25只。
(4)某同学买了一只短毛豚鼠(雌性),不知它控制毛色的这对基因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帮他想办法鉴定:让它和长毛雄豚鼠交配:①若后代全为短毛,说明该雌鼠为纯合子,基因组成是EE;②若后代既有短毛又有长毛(或出现了长毛),则该短毛雌鼠为杂合子,基因组成是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