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六年级 > 语文试卷

【334956】浙江省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一单元_综合素质达标_新人教版

时间:2025-02-23 18:02:49 作者: 字数:13642字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积累运用(38)

1.【杭州市余杭区期末】用行楷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要求做到正确、美

观、流畅。(4)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8)

  北京的春节真热闹!腊八这天,家家都会áo là bāzhōu(      )。除 夕夜家家dēnɡ huǒ tōnɡ xiāo(      )biān pào(    )声日夜不绝。 正月初一,男人们早上吃完jiǎo zi(    ),就去亲戚、朋友家bài nián(     )。到了初五初六,小孩子们喜欢去庙会上看sài luò tuo(     )yuán xiāo(    )节,街上fèn wài(    )热闹。

3.选择正确的答案。(8)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ēnɡ)  (cān)  (hǔ) 

B.(lǘ)  (shì)  (yàn)

C.(zhēn) (chí) (nɑnɡ)

D.(huo) (zhì) (fēi)

(2)下列各组中字形、加点字词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沸腾 日幕   灯结彩()

B.蜜践   彩绘   札札弄机杼(梭子)

C.拖延  解释   泣涕如雨(零散)

D.燃放   娴熟   万象(改变)

(3)【嘉兴市期末】阅读《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搅和”的解释,选择正确答案。

(矩形 13 填序号)

矩形 14 混合;掺杂:惊奇和喜悦的心情~在一起。②扰乱:事

情让他~糟了。

A.这件事情让他们一搅和,全乱套了。(  )

B.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

(4)【杭州市西湖区期末】一位外国朋友用汉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赞赏,

但用词不够准确,请你帮他修改。下面替换加点词“漂亮”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的诗词很漂亮,语言漂亮,内容漂亮,读完后给人的感觉也很漂亮

A.优异 凝练 优雅 回味无穷

B.优美   凝练 丰富 回味无穷

C.优异   多彩 丰富 无穷无尽

D.优美   多彩 优雅 无穷无尽

4.【金华市金东区期末】照样子,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5)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

各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弘扬传统文化,了解传统节日,六(1)班开展了以“传统节日我知道”为主题

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7)

(1)【识节日】很多古诗与传统节日有关,以下古诗与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

(2)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端午节)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节)

(2)【知民俗】你了解传统节日习俗的吉祥寓意吗?请你连一连。(3)

过年时吃鱼         寓意辞旧迎新

过年大扫除         寓意团团圆圆

中秋吃月饼         寓意年年有余

(3)【说观点】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

低头玩手机。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

思?还不如玩手机呢!”对此事你怎么看?(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对的打“√”,错的打“×”(6)

(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

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重点、主次分明,令读者

印象深刻。 (  )

(2)《藏戏》这篇课文,作者详写了藏戏的来源,略写了藏戏的主要特点,表现了

作者对藏戏的喜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  )

(3)《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是根据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的。 (  )

、 阅读理解(32)

()对比阅读。(14)

【文段一】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节选自《北京的春节》

【文段二】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节选自《腊八粥》

7.【文段二】中,作者提到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对此,下列选项中说

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

A.这三个词语都在写孩子,所以语义稍显重复,如果进行删减,表达效果会

更佳。

B.这三个词语替代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腊八粥老少皆宜的特点。

C.这三个词语用得既风趣俏皮,又亲切可爱,表现出老老少少对腊八粥的喜

爱,使读者倍感生活的温馨。

8.关于这两个文段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

A.两个文段都在写腊八粥。【文段一】是从食材这个角度进行介绍的,【文

段二】则从食材、香味、口感等方面进行描写。

B.两个文段都表达出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文段一】融喜爱于平和之

中;【文段二】则加入了饱满的感情,将喜爱之情表露无遗。

C.两个文段的语言都特色鲜明。【文段一】中,老舍先生的语言是感情充沛

的;【文段二】中,沈从文先生的语言是平实自然的。

9.下面两个句子都融入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你更喜欢哪一句?谈谈理由。

(4)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 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 上的唾沫了。

我更喜欢第________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仿照【文段二】,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结合食物的外观、材料、做法等表达

你对它的喜爱之情。(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州市瑞安市期末】课外阅读。(18)

长在树上的粽子

五岁之前我没见过粽子,更没吃过,在我记忆里端午节不算个节,过节的时候,家里也就是煮点鸡蛋吃。直到五岁那年我去城里医院看病,才真正见到了粽子。

看病回来的火车上,我偶然发现附近有个小女孩在吃一个三角形的水果,那是我从没见过的水果,拳头大小,黑绿色的皮,里面全是白色的果肉,一颗颗果粒聚集着,老远就能闻到香味。下车后,我好奇地问父亲那个小女孩吃的是什么。父亲随口说那是粽子,于是,我便记住了这个叫粽子的“水果”。

从城里回来后,我一直虚弱地躺在家里,每日喝着黑苦的药水,视线只能透过窗子望见院子里那两棵郁郁葱葱的树,我不由得想起那剥了皮来吃的粽子,想得满脑子都是。

后来睡觉时竟做了一个梦,梦到院子里的树上结满了粽子。醒来后我意犹未尽,叹着气跟身旁的父母说:“咱们这儿怎么没有粽子树啊?我真想尝尝粽子是什么味道。”母亲背过身去,父亲一愣,默默地看着我不说话。

第二天早晨听见姐姐叽叽喳喳喊我的名字:“快起来,咱家树上长出粽子了!”

我急忙爬到窗前,果然,院子里的两棵树变了样子,浓密的绿叶中垂挂着很多黑绿色的粽子,随风轻轻地晃动,清晨的太阳光在它们身上闪着,它们如同树的精灵。

我兴奋地穿上衣服跑出去,跳着要亲自去摘,父亲过来扛起我,让我一只手托起粽子,一只手用剪刀剪下来,递给下面的姐姐。我一个个地剪着,完全忘了自己是个病人,张着嘴不停地笑……

摘下全部的粽子后,我坐在树下的凳子上,迫不及待地学着爸爸的样子扒开粽子的皮,那晶莹透亮、微微颤动的白色果肉,伴着一股浓香展现在我眼前。我轻轻咬一口,黏黏的,满口的绵软温香,不甜,却远胜我满嘴苦味,这粽子和想象中的一样好吃。

我抬头看看父亲,又瞧瞧母亲,他们亦是满脸的笑。说来奇怪,吃过粽子后,我的病渐渐好了起来,又能到处跑跳了。从此我对院子里的树格外上心地照顾,盼着它明年长出更多的粽子。

一年后我知道了粽子不是长在树上的,也知道了为了满足我的愿望,那天父亲去了二十里外的河边的芦苇丛中摘来苇叶,走了很多家粮店买来了糯米,连夜和母亲包好了粽子煮上,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又和母亲用马莲草把刚煮好的粽子一个个全部拴挂在树枝上……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也过了很多次的端午节,但那年粽子长在树上的经历,永远都是我最怀念的端午记忆。

11.根据提示,简要概括相应文段的内容,填在方框里。(6)

12.选文第自然段写了那天父亲和母亲所做的事情。如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这件事情也可以安排在第________自然段后面。(3)

13.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具体描写了粽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4.联系全文,下列关于三处画线的句子表达方法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A.借助具体的事情表达感情。     B.从一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

C.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D.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15.“但那年粽子长在树上的经历,永远都是我最怀念的端午记忆。”下列不属于作

者最怀念的端午记忆的一项是(  )(3)

A.五岁之前“我”没见过粽子,更没吃过粽子。

B.“我”对长在树上的叫粽子的“水果”充满好奇。

C.从树上摘下的粽子晶莹透亮、绵软温香。

D.父母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连夜做好粽子,挂在树上。

三、习作表达(30)

16.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留给

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难忘的事写

下来。500字左右。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一、1.抄写略。

2.熬腊八粥 灯火通宵 鞭炮 饺子

拜年 赛骆驼 元宵 分外

3(1)C (2)D

(3)② ① (4)B

4.示例:金店里摆满了金饰:有的柜台中一律是耳环,有的柜台中清一色是项

链,有的柜台中都是手镯;有的通通是足金的,有的是不同成色的黄金。

5(1)B

(2)

(3)示例:我认为弟弟不应该玩手机,因为一家人在一起过节、吃粽子,可以

使亲情融洽,拉近家人之间的距离,这比玩手机重要。

6(1)√ (2)× (3)√

二、()7.A 

8C

9. 示例一:① 第①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食材丰富的

特点。

示例二:② 第②句不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

腊八粥的喜爱之情,而且语言风趣俏皮,感情充沛。

10.示例:我最喜欢吃汤圆。汤圆的做法是:将糯米粉加水揉匀后,分成大小相

同的面团,将面团压平,然后包上由黑芝麻、白糖等调成的馅料,搓成一个

个圆圆的小球儿,再放在锅里煮。这些小球儿在水中上下翻滚,不一会儿就

变得光滑细腻,晶莹圆润。单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何况是轻轻咬上一

口呢!

()11.想粽子 摘粽子 吃粽子

12.④

13.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味道、口感

14D 

15A

三、16.略。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