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六年级 > 语文试卷

【334536】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一单元_综合素质达标_新人教版

时间:2025-02-23 17:34:48 作者: 字数:13557字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基础训练营(26)

1.【新题型】下面是典典写的日记中的片段,请读一读,完成练习。(9)

今天的晚饭是汤圆,用汤①chí将一个个浑圆可爱的汤圆送进口中,②yàn进肚子,爸爸说这就是把“新年生活圆满”的好运保存了。饭后,一家人一起出门赏月。街道上处处________,人们一起猜灯谜,③此庆④。商场前的舞台上有________的少年们在表演节目,一切都是那么喜乐融融。

(1)按顺序,根据拼音写汉字。(4)

(   )    ②(   )   (   )    ④(   )

(2)根据语境,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A.人声鼎沸 能说会道  B.悬灯结彩 能歌善舞  

C.五光十色 生机勃勃

(3)从这个日记片段中,我知道这一天是我国的传统佳节__________(节日名称),下面诗句中的(  )就是描写这一天的。(3)

A.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C.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D.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2.按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10)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ēnɡ) (cān)  B(lǘ)  (zànɡ)

C.搅(huo) (qī) D(zēnɡ) (dūn)

(2)下列关于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盈门。

B.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C.过年的时候吃柿饼:寓意事事如意。

D.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幸福美满,甜蜜团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加集体活动时要遵守纪律,不能随心所欲

B.这种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C.与老战友相聚,客厅里不时传来祖父哄堂大笑的声音。

D.新春佳节,中华大地上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象,人们共话祝福意,同唱中国情。

(4)一位外国朋友用汉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赞叹,但用词不太准确。下面替换加点词“漂亮”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的古典诗词很漂亮,语言漂亮,内容漂亮,读完后让人感觉漂亮

A.优美 精练 丰富 韵味无穷 B.优异 凝练 多彩 回味无穷

C.优异 多彩 丰富 无穷无尽 D.优美 多彩 优雅 无穷无尽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C.多吃水果、桃子、苹果,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好处。

D.学校运动会上,典典在长跑比赛中喜获冠军,为班级争了光。

3.按要求完成练习。(7)

(1)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四字词语。

(3)

五一”期间,全国各大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长城脚下人头攒动,泰山山路上________________,杭州西湖________________,云南丽江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农民,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改为转述句)(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运用句中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6)

4.【新情境】语言实践。(6)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过年的习俗吧!

(1)贴春联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春联讲究的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内容相关、仄起平收。请从下列词句中选出一副春联。(填序号)(3)

五湖四海皆春色  ②春临华堂繁花艳  ③万树争荣添翠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⑤人寿年丰 ⑥万象更新

上联: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横批:______________

(2)除夕这天碰巧是奶奶的生日,全家人的团圆饭也是奶奶的生日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你要代表你和你的父母向奶奶祝寿,你会怎么说?(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10)

5.《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腊月二十三、______________、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表现了春节____________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及文化的喜爱之情。(3)

6.根据语境填写诗句。(7)

(1)“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念之情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食》一诗中描写夜晚景象,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我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四、阅读检阅台(28)

()课内阅读。(11)

文段一: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北京的春节》老舍

文段二: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②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腊八粥》沈从文

7.文段二中,作者提到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对此,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

A.这三个词语都在写孩子,所以语义重复,可进行删减。

B.这三个词语替代了不同年龄段的人,表现出腊八粥老少咸宜的特点。

C.这三个词语用得既风趣俏皮,又亲切可爱,表现出老老少少对腊八粥的喜爱,使读者倍感生活的温馨。

8.比较阅读这两个文段,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

A.两个文段都在写腊八粥。文段一主要是从食材的角度进行介绍的;文段二则从食材、香味、口感等方面进行描写。

B.两个文段都表现出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文段一融喜爱于平实之中;文段二则加入了饱满的感情,将喜爱之情表露无遗。

C.两个文段的语言都特色鲜明。文段一的语言感情充沛;文段二的语言平实自然。

9.文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者都将自己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融入其中,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5)

我更喜欢第________句。(填序号)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17)

家乡的年味

年真的有味!特别是略上了年纪的人,说起过去的年味来,常常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两三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在老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随着硝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除夕夜,那鞭炮几乎要响上一夜,鞭炮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

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九,蒸馒头”,腊月二十九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然后装进篮子里,吊到梁上,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北方人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过年时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场景至今让我难忘。

虽然离家几十年了,可是我魂牵梦萦、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的年味。

(有删改)

10.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

如数家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7)

(1)短文依次写了四种年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墨香味。在这四种年味中,__________是略写部分。(4)

(2)第③段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句,从鞭炮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角度写出了家乡的年味之浓。(3)

12.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这句话写出了过年时新蒸的馒头味很浓。

B.句中的“几百家”“有气势”等词写出了蒸馒头的景象很壮观。

C.这句话写出了家家户户比赛蒸馒头的情景。

13.你家乡的春节有什么味呢?请仿照第③段从多个角度展开写一段话。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百花园(30)

14.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结合家乡的节日风俗,把节日当天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写下来。(30)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一、1(1)①匙 ②咽 ③彼 ④贺 (2)B

(3)元宵节 C

2(1)C (2)D

(3)C (4)A

(5)D

3(1)示例:人流如潮 人山人海 人流如织

(2)袁隆平说,他是一个农民,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

(3)示例:今天的太阳好害羞,躲在云层后面不肯露面。

二、4(1)① ④ ⑥

(2)示例:奶奶,今天是除夕,也是您的寿辰,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代表我的父母和自己祝您生日快乐,也祝您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身体健康!愿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三、5.腊八 除夕 热闹隆重

6(1)不知秋思落谁家

示例: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3)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四、()7.A 

8C

9.示例一:① 第①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食材丰富的特点。

示例二:② 第②句不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而且语言风趣俏皮,感情充沛。

()10.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11(1)硝烟味 新蒸馒头味 饺子味 墨香味

(2)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 声音 气味

12C

13.示例:“二十五,磨豆腐。”每到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就忙着磨豆腐,村子里就到处飘着豆腐的香味。天刚亮,爸爸妈妈就忙着把浸泡了一夜的黄豆打磨成浆。奶奶则早已在大门口支起一口大锅烧起水来。等锅里的水咕嘟咕嘟沸腾了,奶奶用水瓢舀起豆浆,纯白的豆浆就缓缓地流入大锅中。瞬间,整个院子都浸泡在豆浆的香气中。然后爸爸又往锅里加入了适量的卤水。待豆浆凝固后,放到透水纱布里挤压出水分,然后,放到木质磨具里挤压一段时间,豆腐就做好了。

五、14.思路点拨:第一,要写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的事情,真实的事情才能打动读者。第二,注意所写的事情内容要与节日风俗相关。第三,要能从所写的事情中发现积极意义,并表达出明确的主题。例文略。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