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动态“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实现了在室温下对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离。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 )
A.3
B.10
C.12
D.20
【答案】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构成,以及构成分子中原子里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中含有8个质子、2个氢原子共含有2个质子,因此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10。故选:B。
【难度】3
2.(3分)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10CH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属于混合物
B.CH3(CH2)10CH3属于无机物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CH3(CH2)10CH3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
【答案】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说法错误;B、CH3(CH2)10CH3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错误;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说法正确;D、CH3(CH2)10CH3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而不是助燃性,说法错误。故选:C。
【难度】3
3.(3分)花开季节,对花粉过敏者来说,进入其体内的花粉属于( )
A.抗原
B.传染源
C.病原体
D.抗体
【答案】A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抗原是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
【解答】解:“花粉”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春暖花开的季节个别人就会出现全身红肿,后经医生诊断为花粉过敏,这里的“花粉”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相当于抗原。故选:A。
【难度】3
4.(3分)罂粟开花结果后,其果汁可制成鸦片等毒品,我国法律规定严禁种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鸦片、吗啡和海洛因都是常见的毒品
B.鸦片等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
C.罂粟能开花结果,可判断它属于被子植物
D.罂粟开花结果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其果实由胚珠发育而成
【答案】D
【考点】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种子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分析】毒品能损害人体多种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长期吸食毒品会使人在生理上和精神上产生对毒品的依赖。吸毒者常共用注射器,很容易感染艾滋病。吸毒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使人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甚至丧失理智。毒品能诱发各种违反犯罪活动,扰乱社会治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的威胁。
【解答】解:A、鸦片、吗啡和海洛因都是常见的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很大。A正确B、鸦片等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为了获得巨额毒资,有人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B正确。C、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罂粟能开花结果,可判断它属于被子植物。C正确。D、罂粟开花结果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其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D错误。故选:D。
【难度】3
5.(3分)下列最接近1厘米的是( )
A.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
B.一本初中科学课本的厚度
C.一个篮球的直径
D.一张课桌的高度
【答案】B
【考点】估值
【分析】(1)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1mm。
(2)一本初中科学课本的厚度约1cm。
(3)标准篮球的直径为24.6cm。
(4)课桌的高度约75cm。
【解答】解:一本初中科学课本的厚度约为1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难度】3
6.(3分)青霉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滥用青霉素导致其使用效果下降。下列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
A.自然界中本来没有耐药细菌个体,滥用青霉素才导致耐药细菌出现
B.细菌对青霉素进行定向选择,导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
C.在长期滥用青霉素的环境中,耐药细菌比不耐药细菌更具生存优势
D.在抵抗青霉素作用时,细菌体内的某些结构会发生“用进废退”现象
【答案】C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解答】解:A、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有耐药和不耐药两种变异,是青霉素对细菌的两种变异进行选择,使耐药细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耐药细菌被淘汰,才导致耐药细菌出现。A错误。B、青霉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导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B错误。C、在长期滥用青霉素的环境中,耐药细菌比不耐药细菌更具生存优势,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C正确。D、是青霉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导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不是在抵抗青霉素作用时,细菌体内的某些结构会发生“用进废退”现象。D错误。故选:C。
【难度】3
7.(3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下列有关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毛细胞向外突起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根、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相互连通,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C.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因蒸腾作用过多失水
D.叶片向光面与背光面相比,前者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多,有利于光合作用
【答案】B
【考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根的结构、作用与分类;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结合题意分析作答。
【解答】解: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根毛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正确。B、导管能够自下而上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根、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相互连通,有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B错误。C、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因蒸腾作用过多失水。C正确。D、叶片向光面与背光面相比,向光面能够接受较多的阳光,所以向光面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多,有利于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B。
【难度】3
8.(3分)为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产生氧气,小金将如图所示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内气体,出现复燃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有无金鱼藻
B.选水生植物金鱼藻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
C.该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同时也能吸收二氧化碳
D.该实验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完全相同
【答案】B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解:A、该实验不是对照实验。A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选水生植物金鱼藻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B正确。C、该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C错误。D、该实验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完全不相同。D错误。故选:B。
【难度】3
9.(3分)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①昼夜更替
②四季更替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太阳东升西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
【分析】地球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选项中①昼夜更替,看到选项中的④太阳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而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选项中的②四季更替、③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C。
【难度】3
10.(3分)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称量粗盐
B. 溶解粗盐
C. 过滤浊液
D. 蒸发结晶
【答案】A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天平的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
【难度】3
11.(3分)小金用脚将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球离脚后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
C.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阻力的作用
D.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立即静止
【答案】D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作用的相互性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物体由于受到阻力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最后停下来。
(4)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B、球离脚后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故B正确;C、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阻力的作用,故C正确;D、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D。
【难度】3
12.(3分)杆影的长短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杭州,一年中同一地点、同一旗杆,正午杆影最短的这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B
【考点】地球公转以及对应的日期和节气
【分析】夏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最近,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
【解答】解: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只有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时,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旗杆影子最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旗杆影子等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故选:B。
【难度】3
13.(3分)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向盛有40克氯化钾的烧杯中加入100克水,充分搅拌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溶液温度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烧杯中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140克
C.若加热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加热前大
D.若加水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加水前大
【答案】C
【考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0℃,向盛有40克氯化钾的烧杯中加入100克水,充分搅拌溶解后有氯化钾固体剩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20℃,向盛有40克氯化钾的烧杯中加入100克水,充分搅拌溶解后有氯化钾固体剩余,则溶解的质量小于40g,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40g,故选项说法错误。B、20℃,向盛有40克氯化钾的烧杯中加入100克水,充分搅拌溶解后有氯化钾固体剩余,烧杯中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小于140g,故选项说法错误。C、若加热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加热前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若加水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加水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加水后,可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加水前小或者是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难度】3
14.(3分)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右向左移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枚数增多。此实验说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个因素是( )
A.电流的大小
B.电流的方向
C.线圈的匝数
D.铁芯的粗细
【答案】A
【考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分析】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右向左移动,判断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电流变大,根据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枚数增多,可知电磁铁磁性变强,据此分析。
【解答】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右向左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电流变大,根据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枚数增多,可知电磁铁磁性变强,线圈匝数不变,此实验说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个因素是电流的大小。故选:A。
【难度】3
15.(3分)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
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
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
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①②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
③④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
【解答】解:①②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故①错误,②正确;③④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
【难度】3
16.(3分)有一瓶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仅用下列试剂无法进行鉴别的是( )
A.pH试纸
B.酚酞试液
C.稀硫酸
D.硝酸钡溶液
【答案】D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碳酸钠与稀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钡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可以用pH试纸检验,故正确;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酚酞遇碱变红,可以鉴别,故正确;C.碳酸钠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硫酸钠与稀硫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正确;D.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错误;故选:D。
【难度】3
17.(3分)小金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先上升后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从离开手后到落回手中之前,此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D.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D
【考点】机械能守恒;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的大小比较
【分析】质量相同时,高度越高(低),重力势能越大(小);速度越大(小),动能越大(小);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解答】解: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先上升后下落,上升的过程中,高度变大,速度变小,故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小;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因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故选:D。
【难度】3
18.(3分)如图所示为多挡位加热器的电路图,电热丝R1的电阻小于电热丝R2的电阻。闭合S1和S2时,对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R1和R2串联
B.R1两端的电压小于R2两端的电压
C.流过R1的电流大于流过R2的电流
D.如果R1断了,R2也不能工作
【答案】C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分析】ABC、闭合S1和S2时,可知两电阻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及欧姆定律分析;
D、并联电路各支路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解答】解:ABC、闭合S1和S2时,两电阻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R1两端的电压等于R2两端的电压,因电热丝R1的电阻小于电热丝R2的电阻,由欧姆定律可知流过R1的电流大于流过R2的电流,故AB错误,C正确;D、并联电路各支路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如果R1断了,R2能工作,故D错误。故选:C。
【难度】3
19.(3分)将过量盐酸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下列现象或事实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溶液X显酸性
B.向X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无沉淀生成
C.向X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无沉淀生成
D.向X加入锌粒有气体生成
【答案】B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及现象
【分析】根据将过量盐酸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X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过量盐酸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X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溶液X显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向X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有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X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氯化钠和盐酸均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向X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无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D、X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向X加入锌粒,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体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难度】3
20.(3分)由于感官观察的局限,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拓展人类的观察力。使用下列观察仪器不能实现其观察目的的是( )
A. 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系
B.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结构
C. 用放大镜观察食盐溶液中的钠离子
D. 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并观察人击球的运动
【答案】C
【考点】观察技能
【分析】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解答】解:A、借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系可以拓展观察能力,故A正确;B、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结构可以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可以拓展观察能力,故B正确;C、钠离子属于微观粒子,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故C错误;D、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并观察人击球的运动,可以观察运动的变化快慢,可以拓展观察能力,故D正确。故选:C。
【难度】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4分)鱼、蛋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1)进食鱼、蛋等食物后,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氨基酸在 (填写器官名称)被吸收到血液中,通过体循环和 等过程,进入组织细胞中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
(2)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它随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 作用进入原尿。原尿中的尿素流经肾小管时不能被 ,从而随尿液排出体外。
【答案】(1)小肠;肺循环(2)滤过(过滤);重吸收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尿液的形成
【分析】(1)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解答】解:(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氨基酸在小肠被吸收到血液中。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氨基酸在被吸收到血液中,经过的过程为: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故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等过程,进入组织细胞中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素随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过滤过(过滤)作用进入原尿。原尿中的尿素流经肾小管时不能被重吸收,从而随尿液排出体外。故答案为:(1)小肠;肺循环(2)滤过(过滤);重吸收
【难度】3
22.(4分)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将其发展成了我国首个国家5A级景区的湿地公园。
(1)湿地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 ,其结构特征包括 、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2)由于各种因素,有些外来植物(如凤眼莲等)进入西溪湿地,湿地内所有凤眼莲个体的总和称为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外来绿色植物属于 。为避免因某些外来植物大量繁殖对湿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危害,湿地管理部门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答案】(1)群落;垂直结构(2)种群;生产者
【考点】种群概念及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所以说,种群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然后形成物种,各种物种之间又形成了群落。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中非生物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系统。
【解答】解:(1)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故湿地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群落,该湿地群落的结构有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2)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故湿地内所有凤眼莲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外来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属于生产者。故答案为:(1)群落;垂直结构(2)种群;生产者
【难度】3
23.(4分)《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下所示:
(1)熔炼过程中,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通过搅拌向生铁中“充氧”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此过程体现了氧气的 (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黑色湿泥”(有效成分为磷酸铁FePO4)作为熔剂可加快反应,磷酸铁属于 类物质(选填“酸”“碱”或“盐”)。
【答案】(1)Fe2O3+3CO 2Fe+3CO2;(2)氧化性;盐。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1)根据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熔炼过程中,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通过搅拌向生铁中“充氧”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即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磷酸铁是由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熔炼过程中,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2)通过搅拌向生铁中“充氧”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即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此过程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磷酸铁是由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答案为:(1)Fe2O3+3CO 2Fe+3CO2;(2)氧化性;盐。
【难度】3
24.(4分)利用氯化铁溶液浸出废金属(主要成分为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一种特殊形态的单质铜)的某种工艺流程图如图甲所示:
(1)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此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2)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所示,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答案】(1)化合;(2)Fe2+。
【考点】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1)根据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Fe+2FeCl3═3FeCl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2)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由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图,则“●”表示亚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2+。故答案为:(1)化合;(2)Fe2+。
【难度】3
25.(4分)澳洲沙漠里的魔蜥,头部有两个尖锐的刺,能在受到天敌攻击时保护自己,其原理是:刺的尖端 很小,能在防卫时产生很大的压强。魔蜥很多时候靠喝露水获得水分,沙漠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魔蜥冰冷的体表上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露水,露水通过魔蜥体表的沟槽流进其口中。
【答案】受力面积;液化。
【考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解:澳洲沙漠里的魔蜥,头部有两个尖锐的刺,能在受到天敌攻击时保护自己,因为刺的尖端受力面积很小,产生很大的压强;沙漠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魔蜥冰冷的体表上液化形成露水。故答案为:受力面积;液化。
【难度】3
26.(6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方便测量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木板A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B放置在水平的木板A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与木块B相连,另一端与上端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的秤钩相连,且细绳的ab段保持竖直,cd段保持水平。(木板A足够长,不计细绳重力和滑轮摩擦)
(1)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木板A向右运动,待木块B静止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接着将拉力F增大一倍,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撤去水平拉力F后,当木板A和木块B都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仍为3N,此时木板A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 (选填“向右”或“向左”)。
【答案】(1)3;不变;(2)向右。
【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分析】(1)木块B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木块B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时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撤去水平拉力F后,当木板A和木块B都静止时,木板A和木块B在水平方向上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据此分析。
【解答】解:(1)木块B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木块B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时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f=F=3N;将拉力F增大一倍,木板的运动速度变快,但木块B对木板A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不变;(2)撤去水平拉力F后,当木板A和木块B都静止时,木板A和木块B在水平方向上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时,木块B受到木板A的摩擦力与测力计对木块B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木板A受到木块B的摩擦力与木板A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测力计对木块B的拉力方向水平向左,所以木块B受到木板A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则木板A受到木块B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木板A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答案为:(1)3;不变;(2)向右。
【难度】3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8分)历史上糖尿病曾属不治之症,科学家对糖尿病成因展开了长期的探索。
材料1:哺乳动物的胰腺主要由胰腺细胞和胰岛细胞组成。20世纪初,有假说认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为验证此假说,很多研究者给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腺提取液,结果发现狗的尿糖没有明显降低。
材料2:针对材料1的实验结果,有人解释可能是胰腺提取液中胰腺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分解了胰岛所分泌的抗糖尿病物质。1920年,班廷了解到,结扎胰腺导管能引起胰腺萎缩但胰岛却保持完好。于是,班廷设想用结扎胰腺导管的手段改进前人制取胰腺提取液的方法。他将健康狗的胰腺导管结扎,等胰腺完全萎缩后,切除整个胰腺制成胰腺提取液。将其注射到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体内,发现狗的血糖和尿糖都明显降低。通过多次实验,他证实了胰腺中的胰岛细胞确实能分泌抗糖尿病的物质,即胰岛素。
(1)材料1中哪项证据不支持当时的假说? 。
(2)根据材料2预测,结扎胰腺导管、胰腺完全萎缩的狗能否分泌大量的胰液? 。
(3)材料2中班廷实验与材料1中前人所做的实验都是将健康狗先 处理,成为糖尿病狗后,再注射胰腺提取液进行前后对照而得出结论的。他的创新之处是改进了胰腺提取液的制取方法,从而保证了胰腺提取液中的 不被胰液所分解。
【答案】(1)很多研究者给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腺提取液,结果发现狗的尿糖没有明显降低(2)不能(3)切除胰腺;胰岛素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
【解答】解:(1)假说认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材料1中的证据不支持当时的假说的有:很多研究者给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腺提取液,结果发现狗的尿糖没有明显降低。(2)根据材料2预测,结扎胰腺导管、胰腺完全萎缩,就不具有分泌胰液的功能了。所以结扎胰腺导管、胰腺完全萎缩的狗就不能能分泌大量的胰液了。(3)材料2中班廷实验与材料1中前人所做的实验都是将健康狗先切除胰腺处理,成为糖尿病狗后,再注射胰腺提取液进行前后对照而得出结论的。他的创新之处是改进了胰腺提取液的制取方法,从而保证了胰腺提取液中的胰岛素不被胰液所分解,从而达到利用其中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目的。故答案为:(1)很多研究者给切除胰腺后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腺提取液,结果发现狗的尿糖没有明显降低(2)不能(3)切除胰腺;胰岛素
【难度】3
28.(6分)小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200mL,氧气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1)实验开始时,用酒精灯加热粗铜丝,其目的是 。
(2)反应开始到止水夹打开前,集气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小金提出“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除以200mL等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据图乙分析,此说法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说明理由: 。
【答案】(1)引燃白磷。(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3)错误;白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白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实验开始时,用酒精灯加热粗铜丝,其目的是引燃白磷。故答案为:引燃白磷。(2)反应开始到止水夹打开前,集气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故答案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3)据图乙分析,此说法错误,是因为白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故答案为:错误;白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难度】3
29.(8分)酸碱灭火器是利用两种“灭火剂”混合后喷出液体来扑灭火灾的一种灭火器。小金拟制作一款简易酸碱灭火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灭火剂的选择
可供选择的试剂:20%的盐酸、20%的硫酸溶液、20%的硫酸钠溶液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小金为了寻找反应最快的“灭火剂”组合,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和如表所示试剂进行实验,装置A和B中的注射器、橡胶塞、U形管、气球的规格均相同,装置A和B的气密性良好,初始状态均相同。
装置 |
A |
B |
注射器内试剂 |
10mL |
10mL20%的盐酸 |
U形管内试剂 |
10mL饱和碳酸钠溶液 |
10mL饱和碳酸钠溶液 |
(1)装置A中注射器盛放的试剂为 。
(2)若实验中同时将装置A和B的注射器内试剂全部推入U形管,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观察 (填写现象)比较两组“灭火剂”反应的快慢。
实验二:灭火器制作及使用
(3)小金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灭火器,推动注射器活塞,喷嘴喷出液体将燃烧的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答案】(1)20%的硫酸溶液;(2)Na2CO3+2HCl=2NaCl+H2O+CO2↑;气球膨胀的速率;(3)降低蜡烛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探究
【分析】本题考查用对比实验探究灭火的效果。
【解答】解:(1)对比实验中只能有一组实验数据不同,其他的实验数据均需要相同,则实验A中注射器中加入的试剂为:10mL20%的硫酸溶液;故答案为:20%的硫酸溶液;(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中反应速率越快产生的气体越多,气球膨胀的速率越快,则可以观察气球膨胀的速率比较两组“灭火剂”反应的快慢;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气球膨胀的速率;(3)燃烧的三要素为: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则喷嘴喷出液体将燃烧的蜡烛熄灭的原理为:降低蜡烛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答案为:降低蜡烛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难度】3
30.(6分)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某导体的电阻。回答下列问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纸的图中完成实物图的连接。
(2)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被测导体R的电阻为 欧。
(3)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进行多次测量。当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1)见解答图;(2)13;(3)变大。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
【分析】(1)变阻器一上一下串联接入电路中;
(2)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公式R 得到导体R的电阻;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分析电流的变化,由U=IR得到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1)变阻器一上一下串联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 (2)图中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6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导体R的电阻R 13Ω;(3)当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由U=IR得到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13;(3)变大。
【难度】3
31.(6分)如图甲所示为家用扫地机器人,其底部安装有滚刷,内置集尘器。机器人在除尘时先“脱灰”(滚刷将灰尘从地面上脱离附着),后“吸灰”(将脱附的灰尘转移进集尘器)。
小金对影响滚刷在地毯上“脱灰”效果的因素开展探究。
小金认为:在“吸灰”效果一定时,“脱灰”效果可以用“除尘能力C”来表示,其测量和表达如下:
第一步:选取长、宽一定的干净地毯,均匀撒上质量为m的灰;
第二步:测出干净集尘器的质量m1,将被测机器人放在地毯上直线运行清扫10次,完成后测出集尘器质量m2。
用C 100%表示除尘能力。
小金提出:滚刷在地毯上的“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刷毛的粗细和刷毛与地毯的间距三个因素有关。
小金在保持“吸灰”效果一定的情况下,对滚刷的滚速这个因素进行了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
(1)除尘能力C的数值越大,表示除尘能力越 (选填“强”或“弱”)。
(2)在研究滚刷“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天系时,实验中需要控制刷毛的粗细和 保持不变,改变滚刷的滚速,测定除尘能力C。
(3)根据图乙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强;(2)刷毛与地毯的间距;(3)除尘能力与滚刷的滚速有关,滚速越快,除尘能力越强。
【考点】科学探究
【分析】(1)除尘能力用C=m2﹣m1/m×100%表示,其中m是均匀撒上的灰的质量,m1是干净集尘器的质量,这两个量在实验过程中是不变的,除尘能力C的数值越大表明m2的质量越大,即收集到的灰(m2﹣m1)越多,除尘能力就越强;
(2)滚刷在地毯上的“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刷毛的粗细和刷毛与地毯的间距三个因素有关,在研究“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变量相同;
(3)结合图象分析。
【解答】解:(1)除尘能力用C=m2﹣m1/m×100%表示,其中m是均匀撒上的灰的质量,m1是干净集尘器的质量,这两个量在实验过程中是不变的,除尘能力C的数值越大表明m2的质量越大,即收集到的灰(m2﹣m1)越多,除尘能力就越强;(2)滚刷在地毯上的“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刷毛的粗细和刷毛与地毯的间距三个因素有关,在研究“脱灰”效果与滚刷的滚速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变量相同,即实验中需要控制刷毛的粗细和刷毛与地毯的间距保持不变,改变滚刷的滚速,测定除尘能力C。(3)由图可知,当滚刷的滚速越快时,除尘能力越强,可得出结论:除尘能力与滚刷的滚速有关,滚速越快,除尘能力越强。故答案为:(1)强;(2)刷毛与地毯的间距;(3)除尘能力与滚刷的滚速有关,滚速越快,除尘能力越强。
【难度】3
32.(8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操作如下:
①将装置A置于35℃恒温水浴锅中。
②打开止水夹k均匀地通入氮气,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关闭止水夹k,再将带有1g酵母菌颗粒的铂丝伸入装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1)装置C的作用是 。
(2)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出现浑浊,则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后,经多次蒸馏,能初步分离装置A中的水与酒精,其原理是利用了这两种成分的 不同(选填“熔点”或“沸点”)。
(4)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 (写出一例)。
【答案】(1)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干扰实验;(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3)沸点;(4)酿酒。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1)验证二氧化碳气体,通常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为了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干扰实验,故应连接一个吸收装置;
(2)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证明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分离两种不同的液体,通常采用蒸馏的方法,利用其沸点不同的原理;
(4)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利用其酿酒。
【解答】解:(1)装置C中装有NaOH溶液,故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从而放置干扰实验;(2)装置B中溶液出现浑浊,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3)水和酒精都属于液体,分离液体,利用沸点不同的特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4)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通常用于酿酒。故答案为:(1)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干扰实验;(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3)沸点;(4)酿酒。
【难度】3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6分)用两种不同充电桩,对同一辆纯电动汽车充满电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不计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充电桩 |
电池初始状态 |
充电电压/V |
充电电流/A |
充满电的时间/h |
普通充电桩 |
相同 |
220 |
30 |
10 |
快充充电桩 |
600 |
100 |
1.1 |
(1)用普通充电桩充满电,消耗的电能为多少千瓦时?
(2)用快充充电桩充满电,需要多少小时?
(3)目前存在普通充电桩充电时间长,充电桩紧缺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除用快充充电桩充电外,再提出一种设想。
【答案】(1)用普通充电桩充满电,消耗的电能为66千瓦时;(2)用快充充电桩充满电,需要1.1小时;(3)每个小区附近多安装一些快充充电桩。
【考点】电功与电能
【分析】(1)根据W=UIt求出用普通充电桩充满电,消耗的电能;
(2)使用普通充电桩充满电和使用快充充电桩充满电所消耗的电能相同,根据P 求出用快充充电桩充满电,需要的时间;
(3)根据题中的存在普通充电桩充电时间长,充电桩紧缺等问题分析解答。
【解答】解:(1)普通充电桩充满电,消耗的电能W=UIt=220V×30A×10h=6600W×10h=6.6kW×10h=66kW•h;(2)用快充充电桩充满电,消耗的电能不变,W=66kW•h;根据P 知,t 1.1h;(3)目前存在普通充电桩充电时间长,充电桩紧缺等问题。采用快充可以减小充电时间,多安装一些充电桩可以解决充电桩紧缺。答:(1)用普通充电桩充满电,消耗的电能为66千瓦时;(2)用快充充电桩充满电,需要1.1小时;(3)每个小区附近多安装一些快充充电桩。
【难度】3
34.(6分)如图所示为自动升降单杆晾衣架,顶盒中有牵引装置,甲、乙是连接牵引装置和水平晾杆的竖直钢丝绳,水平晾杆上有7个挂衣孔,相邻两孔间距相等,甲、乙钢丝绳悬挂晾杆的点分别与1号、7号孔中心对齐。现把重为30N的衣服(含衣架)挂在5号孔(不计晾杆和绳的重力,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
(1)绳甲对晾杆的拉力为F甲,绳乙对晾杆的拉力为F乙,则F甲 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此时绳甲对晾杆的拉力F甲为多少?
(3)闭合开关,牵引装置工作,将晾杆保持水平状态匀速提升1.2m,用时10s,此过程该装置牵引钢丝绳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答案】(1)小于;(2)此时绳甲对晾杆的拉力F甲为10N;(3)此过程该装置牵引钢丝绳做功的功率是3.6W。
【考点】功率的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
【分析】(1)以5号孔为支点,结合图可知F甲的力臂大于F乙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即可比较出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
(2)以7号孔为支点,由图可知F甲和F衣的力臂大小关系,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计算出F甲的大小;
(3)根据W=Gh计算出牵引钢丝绳做的功,再利用P 计算出牵引钢丝绳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1)若以5号孔为支点,结合图可知F甲的力臂大于F乙的力臂,且力臂关系为L甲:L乙=2:1,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甲L甲=F乙L乙可知,F甲小于F乙;(2)若以7号孔为支点,结合图可知F甲和F衣的力臂关系为L甲:L衣=3:1,衣服和衣架对晾杆的拉力F衣=G衣=30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甲L甲=F衣L衣,代入数值解得F甲=10N;(3)牵引钢丝绳做功W=G衣h=30N×1.2m=36J,牵引钢丝绳做功的功率P 3.6W。故答案为:(1)小于;(2)此时绳甲对晾杆的拉力F甲为10N;(3)此过程该装置牵引钢丝绳做功的功率是3.6W。
【难度】3
35.(7分)某景区有乘氦气球升空的观光项目。如图所示,氦气球内充满氦气,下端连接吊篮,在吊篮底端有一根缆绳,通过缆绳来控制氦气球的升降。氦气球的体积为6000m3(不计球壁的厚度)、ρ氦气=0.18kg/m3,ρ空气=1.29kg/m3,g取10N/kg。求:
(1)氦气球内氦气的质量是多少?
(2)氦气球在缆绳控制下,匀速竖直上升150m,用时300s,则氦气球上升的速度是多少?
(3)氦气球(含氦气)连同吊篮等配件的总重为4×104N,现有总质量为1740kg的乘客,乘坐氦气球匀速竖直升空,缆绳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缆绳对吊篮的拉力为多大?(不计吊篮及乘客在空气中的浮力,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1)氦气球内氦气的质量是1080kg;(2)氦气球上升的速度是0.5m/s;(3)缆绳对吊篮的拉力为2×104N。
【考点】密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分析】(1)已知氦气球的体积和氦气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ρ 可得氦气的质量;
(2)已知气球上升的高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 可得气球上升的速度;
(3)乘坐氦气球匀速竖直升空,缆绳处于竖直状态,氦气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向上的力是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F浮,向下的力有氦气球(含氦气)连同吊篮等配件的总重G1=4×104N,总质量为1740kg的乘客重力G2=mg=1740kg×10N/kg=1.74×104N,缆绳对吊篮的拉力F拉,在不计吊篮及乘客在空气中的浮力,不计空气阻力时F浮=G1+G2+F拉。
【解答】解:(1)根据密度公式ρ 可得,氦气球内氦气的质量为:m氦=ρ氦V=0.18kg/m3×6000m3=1080kg;(2)氦气球在缆绳控制下,匀速竖直上升150m,用时300s,氦气球上升的速度为:v 0.5m/s,(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氦气球在空气中受到向上的浮力为:F浮=ρ空气gV排=1.29kg/m3×10N/kg×6000m3=7.74×104N,乘坐氦气球匀速竖直升空,缆绳处于竖直状态,氦气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向上的力是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F浮,向下的力有氦气球(含氦气)连同吊篮等配件的总重G1=4×104N,总质量为1740kg的乘客重力G2=mg=1740kg×10N/kg=1.74×104N,缆绳对吊篮的拉力F拉,所以,在不计吊篮及乘客在空气中的浮力,不计空气阻力时F浮=G1+G2+F拉,F拉=F浮﹣G1﹣G2=7.74×104N﹣4×104N﹣1.74×104N=2×104N。故答案为:(1)氦气球内氦气的质量是1080kg;(2)氦气球上升的速度是0.5m/s;(3)缆绳对吊篮的拉力为2×104N。
【难度】3
36.(4分)我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提出用二氧化碳合成一种可降解的塑料[C4H6O3]n(相对分子质量为102n),一定条件下,反应可表示为:nCO2+nC3H6O═[C4H6O3]n。若制取204吨该塑料,理论上可以少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88t。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塑料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解:设理论上可以少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nCO2+nC3H6O═[C4H6O3]n
44n 102n
x 204t
x=88t答:理论上可以少排放88t二氧化碳。
【难度】3
37.(9分)人们通过对细菌的研究,拓展了对自然界中生命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1)细菌与植物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 。
(2)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在酸性环境中将黄铁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硫酸盐。二硫化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绿色硫细菌能在厌氧的环境下,利用光能将H2S和 CO2转化为有机物。从同化作用方式来判断,绿色硫细菌属于 型细菌(选填“自养”或“异养”)。
(4)近年来,人们设计出一种利用细菌发电的电池。电池里的细菌能分解糖类来发电,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
(5)有人提出:绿色植物是自然界唯一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根据上述材料判断,这一观点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答案】(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1;(3)自养;(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5)错误;硫细菌也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且转化方式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同。
【考点】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分析】(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根据化学式和各元素化合价,利用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得;
(3)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
(4)不同形式的能量能相互转化;
(5)硫细菌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据此分析。
【解答】解:(1)细菌是原核生物,植物是真核生物,故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硫化亚铁,则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的S的化合价为﹣1价;(3)绿色硫细菌能在厌氧的环境下,利用光能将H2S和 CO2转化为有机物,故代谢方式为自养;(4)电池里的细菌能分解糖类来发电,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5)绿色植物是自然界唯一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硫细菌也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且转化方式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同。故答案为:(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1;(3)自养;(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5)错误;硫细菌也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且转化方式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同。
【难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