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生物试卷

【327400】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生物真题

时间:2025-01-20 21:14:17 作者: 字数:56473字

绝密·启用前

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生物真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的四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阳光→植物→兔→孤狸
B
.草→昆虫→青蛙→蛇
C
.剑水蚤→蜻蜓幼虫→鱼
D
.黄雀→螳螂→蝉→树

2.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阳光、空气、水等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釜溪河里的水草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C
.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
D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3.在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同学发现显微镜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  )
A
.物镜
B
.目镜
C
.反光镜
D
.玻片标本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中“莲叶”的“碧”相对应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的(  )
A
.液泡
B
.细胞膜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5.2017年,中国科学家率先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中中”和“华华”两只猕猴,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它们的诞生说明(  )
A
.细胞核具有支持和保护的功能
B
.细胞核控制物质进出
C
.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D
.细胞核是能量转换器

6.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  )
A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B
.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D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

7.农业生产中,优良的条件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温室大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产量的是(  )
A
.夜间降温
B
.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C
.合理密植
D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8.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氧气参与
B
.植物呼吸作用只发生在花、果实、种子中
C
.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能同时进行

9.中国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研究室为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准备了127种食物,以保证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的营养需求。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  )
A
.水、淀粉、脂肪酸
B
.水、维生素、蛋白质
C
.水、脂肪、无机盐
D
.水、葡萄糖、氨基酸

10.图为模拟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呼气,膈肌收缩
B
.甲图表示吸气,膈肌舒张
C
.乙图表示呼气,膈肌舒张
D
.乙图表示吸气,隔肌收缩

11.人体吸入的气体,在肺泡处与血液进行交换,再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B
.血液中的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C
.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D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

12.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动脉,下列关于动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能进行物质交换
B
.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C
.管内血流速度快
D
.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13.心脏是由肌肉组成的中空器官,有不同的血管与它的四个腔相连通,其中与左心室、右心房相连的血管分别是(  )
A
.主动脉、肺静脉
B
.主动脉、上下腔静脉
C
.肺动脉、肺静脉
D
.肺动脉、上下腔静脉

14.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正常情况下,它可以流经的结构是(  )
A
.右心室
B
.肺动脉
C
.肺静脉
D
.肾静脉

15.胃炎患者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可得到好转。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  )
A
.肺循环→体循环→体循环
B
.肺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C
.体循环→肺循环→肺循环
D
.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16.每年的6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下列关于献血与输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患有新冠肺炎、猴痘、肺结核等传染病的病人禁止献血
B
.治疗严重贫血患者时,只需要输入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
C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D
.成分输血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可避免血液浪费

17.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
.尿液排出途径是①→②→③→④
C
.人体排尿,不仅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
.人体每天形成原尿180升、尿液15升,是因为③的重吸收

18.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做
A
.神经元
B
.细胞体
C
.树突
D
.轴突

19.在教育部的部署下,我市中小学开展了主题为“科学防控近视,共筑光明未来”的近视防控宣传教有活动。下列关于近视及其预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上学路上边走路边看书不会引起近视
B
.近视的原因是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C
.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D
.适时远眺有利于晶状体曲度恢复原状

20.图是人体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
B
.若④处受伤,刺激①处时,则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C
.⑤是感受器,能感受到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D
.图中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21.下列激素与内分泌腺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肾上腺素——肾上腺
B
.胸腺素——胸腺
C
.生长激素——甲状腺
D
.雄性激素——睾丸

22.自然界中,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的动物是(  )
A
.蝗虫
B
.蜥蜴
C
.大鲵
D
.蝮蛇

23.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与青霉一样,蘑菇的菌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
B
.真菌在不良环境中可通过形成芽孢进行繁殖
C
.所有细菌真菌都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生存
D
.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但与其致病性无关

24.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B
.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的特征
C
.生物性状由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
D
.孩子的某一性状可以不同于父母双方

25.一般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不变的。马蛔虫的体细胞中含有2对染色体,它的卵细胞、精子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
A
1条、1条、2
B
2条、2条、4
C
2条、2条、2
D
4条、4条、8

26.下列关于人类性别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女儿的X染色体都来自她的母亲
B
.儿子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他的母亲
C
.女儿的X染色体都来自她的父亲
D
.儿子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他的父亲

27.下列生物变异的实例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
.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
B
.长期户外运动使肤色变为古铜色
C
.因水肥充足而培育出的高产西瓜
D
.黑暗条件下长出的韭菜呈黄白色

28.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AIDS)是一种免疫缺陷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共同组成
B
HIV会通过分娩、哺乳等方式传给胎儿或婴儿
C
.患者的免疫系统被病毒瓦解后不能抵御病原体
D
.为防止感染艾滋病,应避免与患者的一切接触

29.人们常用生物学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这样可以避免红细胞凝集
B
.酸奶、泡菜的制作,是利用了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C
.谈虎色变属于复杂反射,原因是没有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
D
.人体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

30.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形成的,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
B
.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脑干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C
.细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D
.计划免疫可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31.下图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下表中的液体样品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表中数据(单位:克/100毫升),请分析图表回答:

样品


成分

A

B

C

90

98

96

大分子蛋白质

8

0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
图中肾单位由________(填序号)等部分组成。
(2)
图中④是一个血管球,与此连接的血管③内流动的血液是________血。图中⑥内的血液与①内的血液成分相比,尿素含量________(“增加”或“减少”),人体细胞产生的尿素等废物,除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也能由皮肤通过________(填结构)排出体外。
(3)
分析上表,液体样品B来自肾单位的[   ]________。通过比较发现,液体样品B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这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
分析上表,液体样品C应该是________,某人的体检报告显示该液体中出现了葡萄糖,在排除其他因素后,医生推测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________

32.下图中的甲、乙分别是细菌和青霉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甲与乙相比,甲虽有[   ]________的集中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甲属于________生物。
(2)
与植物相比,甲、乙细胞内均没有________,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中乙是通过________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供自身利用。
(3)“
霉豆腐”是深受自贡人民喜爱的食品,它的制作主要利用了毛霉发酵的原理。毛霉的生殖方式与乙相同,都是通过位于直立菌丝顶端的[   ]________来繁殖后代。
(4)
自贡盐帮菜中的川味香肠不仅美味,且不易腐败。它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主要是盐分较多________(“促进”或“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33.2022年全球主要传播的“奥密克戎”为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多地疫情显示,“奥密克戎”存在传播速度快、传播过程隐匿、感染风险大等新特征。有报道显示新冠病毒疫苗对重症死亡的预防效果依然明确且显著。请据此回答:
(1)
依据新冠病毒能寄生在人体细胞中,可推断出新冠病毒属于________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属于________
(2)
针对“奥密克戎”传播过程隐匿的特征,需对无症状感染者和患者采取集中隔离、规范治疗等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些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
(3)
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免疫类型上看,这属于________免疫。像疫苗这样,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________
(4)
目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作为一名中学生,除接种疫苗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通过________(任写一种做法)来保护自己不被感染。

34.小麦植株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科研小组,用3组小麦植株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请据表回答:

组号

亲代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量

抗锈病

易染锈病

1

抗锈病与易染锈病

2000

0

2

抗锈病与易染锈病

1000

1000

3

抗锈病与抗锈病

1500

500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
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________,三组实验中的第________组不能用于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
2组中,亲代抗锈病与易染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第1组中,亲代抗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3)
选用第1组亲代抗锈病与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中出现抗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________,出现易染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________
(4)
选用第1组子代抗锈病与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下一代中出现易染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________
(5)
1组子代中没有出现易染锈病植株,有同学认为是易染锈病的基因没有遗传给后代,你认为对吗?________(“对”或“错”),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探究题

35.请回答下列有关探究和实验的问题:
(1)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针对“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馒头为什么会变甜”这两个问题,某同学制订了以下探究计划:

试管编号

放入物体

注入液体

处理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

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

馒头块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要探究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系,应选择________(填编号)试管作为对照;要探究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系,应选择________(填编号)试管作为对照。
要探究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先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再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的变化,结果是________试管不变蓝。实验结果可以解释为唾液中的________将淀粉分解成了________,它遇碘不变蓝且有甜味。
(2)
在今年的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一些同学由于操作或回答问题失误,造成失分。请你帮助他们解决有关问题:
做“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时,某同学用了最大光圈,凹面反光镜,但始终不能完成对光步骤,可能是他选择了________(“10×”或“40×”)的物镜对准通光孔。某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上”字在视野的右上方,他不断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的“上”字________(“能”或“不能”)移动到视野中央。
做“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某同学错误地将碘液滴在载玻片中央,并盖上盖玻片。正确做法应该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________吸引。
某同学说他看到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你认为他看到的应该是________。某同学说他看到的玉米种子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轴、胚芽和1片子叶,你认为他可能漏掉了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A
.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不正确。
B
.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
C
.剑水蚤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不正确。
D
.箭头是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D不正确。
故选B

2.A

【解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A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A错误。
B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某些细菌也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自己制作有机物,也属于生产者),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B正确。
C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最终威胁人类,C正确。
D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D正确。
故选A

3.C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可能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标本,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标本,污点移动就在玻片标本,不动就不在玻片标本;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目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污点不会出现在反光镜上,因为反光镜上的污点只会多少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在视野中。
故选C

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液泡,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液泡中含有花青素,具有储藏营养物质、维持渗透压、保持植物细胞正常形态的作用,区分叶绿体中的色素和液泡中的色素的不同点
A
.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色素、含各种味道的物质等,A不符合题意。
B
.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B不符合题意。
C
.线粒体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
D
.“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碧”是指叶中的绿色,实质是叶绿素的颜色,叶绿素存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解析】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中中”和“华华”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的,由于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所以“中中”和“华华”长得像供核体细胞的猕猴;克隆的过程能够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其功能是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
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设置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脱色: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染色:酒精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现象: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遮光部分遇碘未变蓝;结论:绿叶在光下合成了淀粉,光照是绿叶合成淀粉的必要条件。
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没有遮光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遮光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该实验能够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条件,也就是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解析】
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
2)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
3)根据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A
.晚上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减弱呼吸作用,能提高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A正确。
B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会减弱光合作用的强度,有机物积累的少,达不到增产的目的,B错误。
C
.合理密植是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C正确。
D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加强,合成的有机物增多,从而提高产量,D正确。
故选B

8.C

【解析】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A
.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而不需要消耗氧气,A错误。
B
.呼吸作用的场所是所有的活细胞,所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要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
C
.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而固定的有机物相当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
.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如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同时进行,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因此选项中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D水、葡萄糖、氨基酸。
故选D

10.D

【解析】
图中玻璃罩模拟的是胸廓,气球模拟肺,橡皮筋模拟膈肌;膈肌向下运动表示膈肌收缩,向上运动表示膈肌舒张,气球代表肺,气球充足气体代表吸气,气球瘪代表呼气,由此可知,甲图是呼气,乙图是吸气。
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由分析可知,甲图表示呼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是处于舒张状态,AB错误;乙图表示吸气,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是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
支气管各级分支之间以及肺泡之间都由结缔组织性的间质所填充,血管、淋巴管、神经等随支气管的分支分布在结缔组织内。肺泡之间的间质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膜与肺泡共同组成呼吸膜,血液和肺泡内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必须通过呼吸膜才能进行,呼吸膜面积较大,平均约70平方米,安静状态下只动用其中40平方米用于呼吸时的气体交换,是肺呼吸的重要组成。
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这样血液由肺动脉送来的含氧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肺静脉运走的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了。
故选A

12.C

【解析】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是:

由分析可知,动脉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但是不能进行物质交换,管腔内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故选C

13.B

【解析】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图所示: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B符合题意。
故选B

14.C

【解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根据血液循环图:

流动脉血的结构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C正确。
故选C

15.D

【解析】
血液循环途径如下图所示:

从分析的图中看出,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为: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动脉→胃部的毛细血管→胃,所以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D符合题意。
故选D

16.B

【解析】
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2)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A
.患有新冠肺炎、猴痘、肺结核等传染病的病人禁止献血,容易造成传染,A正确。
B
.贫血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导致的,临床上给贫血病人应输红细胞治疗,B错误。
C
.失血时如果一次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所以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C正确。
D
.成分输血: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D正确。
故选B

17.D

【解析】
人体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图中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据此解答。
A
.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A正确;
B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再从尿道排出体外,B正确;
C
.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C正确;
D
.人体每天形成原尿180升、尿液15升,是因为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中,D错误。
故选D

18.A

【解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19.A

【解析】
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A
.上学路上边走路边看书会引起近视。为预防近视,不躺着看书,不边走路边看书,连续用眼1h后休息一会儿,A错误。
B
.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B正确。
C
.近视眼是晶状体汇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C正确。
D
.远跳时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放松,能有效缓解视疲劳,适时远跳有利于晶状体曲度恢复原状,D正确。
故选A

20.B

【解析】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A
.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⑤效应器。这种从中枢神经向周围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终止于骨骼肌或内脏的平滑肌或腺体,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A错误。
B
.若④传出神经处受伤,刺激①感受器处时,则不能完成反射活动,B正确。
C
.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⑤效应器。这种从中枢神经向周围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终止于骨骼肌或内脏的平滑肌或腺体,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C错误。
D
.图中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①→②→③→④→⑤,D错误。
故选B

2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内分泌腺和功能。
A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扩张,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还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A正确。
B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胸腺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保障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以及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它可以快速激活和增殖机体的免疫细胞,增强细胞因子的活性,从而抵御外界环境细菌、病毒的侵袭,还可以减少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反应,B正确。
C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可以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分泌的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
D
.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D正确。
故选C

22.C

【解析】
1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2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具有坚韧的卵壳。常见的爬行动物有扬子鳄、蛇、鳖、龟等。
A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用气管呼吸,A错误;
B
.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B错误;
C
.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C正确;
D
.蝮蛇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D错误。
故选C

2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和功能、细菌和真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等相关知识。
A
.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而蘑菇的菌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地下部分是纤细的菌丝,能够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机物,A正确。
B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但是不能形成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细菌可以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B错误。
C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条件,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C错误。
D
.荚膜对细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位于细胞壁的外面,荚膜可帮助细菌抵抗环境中不利因素,如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杀灭作用,增强细菌的致病性,因此通常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D错误。
故选A

24.B

【解析】
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有的是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有的是行为方式(如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惯用右手等行为)等。可见,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A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
.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有的肉眼看不到,如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等,B错误。
C
.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生物的性状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南方与北方环境因素中温度差别较,而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因此,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正确。
D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如果用A表示控制眼皮显性性状的基因,a表示控制眼皮隐性性状的基因,双眼皮性状的基因组成有AAAa,例如父母都是双眼(基因组成都是Aa),孩子也可能是单眼皮,D正确。
故选B

25.B

【解析】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如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马蛔虫的体细胞中含有2对染色体,它的卵细胞、精子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依次是2条、2条、4条。
故选B

26.D

【解析】
X
Y染色体是XY型性别决定生物染色体组中的一种特殊的性染色体。雌体有相同的性染色体时,雌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上,XX为雌,XY为雄。
女儿的X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儿子的X染色体必然来自母亲,Y染色体一定来自他的父亲。
故选D

27.A

【解析】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A
.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是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导致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符合题意。
B
.长期户外运动使肤色变为古铜色这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
.因水肥充足而培育出的高产西瓜是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C不符合题意。
D
.黑暗条件下长出的韭菜呈黄白色这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D

【解析】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艾滋病的病因以及传播途径。
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病毒,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
B
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也可以通过输入含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给胎儿或婴儿,B正确。
C
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C正确。
D
.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不过,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等),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因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D错误。
故选D

29.A

【解析】
1
.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防止红细胞凝集。
2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类型有简单反射(人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大脑的分析和判断,是遗传物质控制的反射),复杂反射(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大脑的参与)。
4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转化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A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这样可以避免红细胞凝集,A正确。
B
.酸奶、泡菜的制作,是利用了乳酸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B错误。
C
.谈虎色变属于复杂反射,原因是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C错误。
D
.人体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过少导致,D错误。
故选A

30.B

【解析】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A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形成的,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为藻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A正确。
B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B错误。
C
.一般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C正确。
D
.通过计划免疫可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如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D正确。
故选B

31.(1)②④⑤
(2)    
动脉血     减少     汗腺
(3)     ②
肾小囊     滤过
(4)    
尿液     ⑤肾小管

【解析】
尿液的形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囊,③是出球小动脉,④是肾小球,⑤是肾小管,⑥是肾静脉。
(1)
泌尿系统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其中肾单位包括④肾小球、②肾小囊、⑤肾小管。
(2)
肾小球,肾小球是由①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③出球小动脉,①入球小动脉,③出球小动脉和④肾小球中流动都是动脉血;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从①入球小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所以图中⑥肾静脉内的血液与①入球小动脉内的血液成分相比,尿素含量减少;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除了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外,也能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
(3)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由表可知,液体样品B不含大分子蛋白质,但含有葡萄糖,由此可知,液体样品B是原尿,所以液体样品B原尿来自肾单位的②肾小囊,液体样品B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这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作用的结果。
(4)
由分析可知,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的尿液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由表可知,液体样品C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其应该是尿液;肾小管重吸收了原尿中的所有葡萄糖,如果某人的体检报告显示该液体中出现了葡萄糖,在排除其他因素后,医生推测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⑤肾小管。

32.(1)     ①DNA     原核
(2)    
叶绿体     营养菌丝
(3)⑤
孢子
(4)
抑制

【解析】
细菌的特征:①单细胞,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②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③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为异养(少数为自养)。
(1)
甲图①DNA、②鞭毛、③细胞质、④荚膜,细菌的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等。
(2)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霉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真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
(3)
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长成新的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4)
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败,因此食品保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3.(1)     动物     传染源
(2)
控制传染源
(3)    
特异性     抗原
(4)
戴口罩、勤洗手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传染病和免疫的相关知识;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根据这三个基本采取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抗原是指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体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等人的病好后,抗体还留在人的身体里,人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1)
根据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由此可知,新冠病毒能寄生在人体细胞中,可推断出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病人、病毒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所以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属于传染源。
(2)
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在发病初期,即刚表现出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的蔓延;由此可知,对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实施集中隔离的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
注射的新冠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由此可知,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免疫类型上看,这属于特异性免疫;由分析可知,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所以像疫苗这样,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4)
作为中学生,为了预防新冠肺炎,我们除了可以注射新冠肺炎疫苗,还可以平时注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熬夜,注意营养均衡,勤洗手,多饮水,出门戴口罩,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流通的地方去,室内定期开窗通风。

34.(1)     抗锈病     2
(2)     Aa     aa     AA
(3)     100%     0
(4)25%
(5)    
错     a(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a不受A的影响,还会遗传给后代

【解析】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2种性状,而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
3)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据实验3,亲代是抗锈病×抗锈病,而子代出现了易染锈病,说明:抗锈病是显性性状,易染锈病是隐性性状。三组实验组的第2组不能用于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因为其子代中抗锈病与易染锈病的比例为1∶1
(2)
如果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根据抗锈病是显性性状,易染锈病是隐性性状,易染锈病的基因组成为aa,亲代的表现型不同,后代的表现型为1∶1,则亲代一方是杂合子,一方是隐性纯合子,由此可知,亲代的抗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易染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其遗传图谱如图所示:

由表可知,第1组中的子代全表现为抗锈病,则亲代的抗锈病的基因组成为AA,易染锈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其遗传图谱如图所示:

(3)
由(2)可知,第1组亲代抗锈病基因组成为AA,由表可知,第3组的子代出现3∶1,则亲代双方都是杂合子,则第3组的基因组成为Aa×Aa,则第1组亲代抗锈病与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遗传图谱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子代中出现抗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100%,出现易染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0
(4)
由(3)可知,选用第1组子代抗锈病与第3组亲代抗锈病植株进行杂交,下一代中出现易染锈病植株的可能性为25%
(5)
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而隐性的基因表现不出来,但可以遗传下去;因此基因组成是Aa的性状表现是A控制的性状,a(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a不受A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35.(1)     ①③##③①     ①②##②①     ①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2)     40×    
不能     另一侧     分生区     胚乳

【解析】
人的唾液腺属于器官而非组织,只有唾液腺内的上皮属于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1)
试管①③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大小,可以探究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系。要探究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系,应选择试管①②,变量是有无唾液淀粉酶。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把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试管①遇到碘液不变蓝。
(2)
对光步骤: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③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某同学可能选择40×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进入物镜的光线少,导致对光不成功。
发现“上”字在视野的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才能移动到视野中央。某同学不断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的“上”字不能移动到视野中央。
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时,需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出现大液泡,体积增大并开始分化,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某同学他看到根尖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他看到的应该是分生区的细胞特点。
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还有胚乳。某同学说他看到的玉米种子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轴、胚芽和1片子叶,还漏掉胚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