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1.(1分)所有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岩石上的地衣
B.蝴蝶标本
C.喷发的火山
D.会下棋的机器人
【答案】A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岩石上的地衣,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A符合题意。BCD.蝴蝶标本、喷发的火山、会下棋的机器人,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难度】1
2.(1分)如图是显微镜构造图,下列有关“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对光时,转动③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找到物像后,可调节②使物像更清晰
D.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内都能观察到叶绿体
【答案】C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转换器,④反光镜。
【解答】解:A、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A错误。B、对光时,应该转动③转换器使低倍物镜(观察的视野范围大)对准通光孔,B错误。C、找到物像后,可调节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C正确。D、洋葱表皮细胞透明无色,细胞内中没有叶绿体,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中有叶绿体,D错误。故选:C。
【难度】1
3.(1分)《本草纲目》记载:槐米(槐的花)有解毒、明目等功效。与槐米同属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A.叶肉
B.皮肤
C.神经元
D.大熊猫
【答案】B
【考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解:槐米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叶肉属于营养组织,皮肤属于器官,神经元属于细胞,大熊猫属于个体,B正确。故选:B。
【难度】1
4.(1分)草履虫是生物王国的小不点,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有关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B.草履虫靠图中①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C.草履虫的气体交换通过结构②完成
D.草履虫通过⑤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和废物
【答案】D
【考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分析】(1)草履虫: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草履虫靠身体的外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常见的草履虫具有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对营养代谢起重要作用,小核主要与生殖作用有关。
(2)图中①是纤毛、②是表膜、③是口沟、④是食物泡、⑤是胞肛、⑥是收集管、⑦是大核、⑧是小核、⑨是伸缩泡、⑩是细胞质。
【解答】解:A、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A正确。B、草履虫靠图中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B正确。C、草履虫的气体交换通过结构②表膜完成。C正确。D、⑤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⑥收集管与⑨伸缩泡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和废物。D错误。故选:D。
【难度】1
5.(1分)形成层能使木本植物的茎不断加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形成层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先平均分成两份
C.分裂形成的新细胞,遗传物质与原细胞相同
D.形成层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物质、能量和信息
【答案】B
【考点】茎的生长和年轮的形成;细胞的分裂;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茎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解答】解:A、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正确;B、形成层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错误;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不同。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正确;D、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能量和信息,因此,形成层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物质、能量和信息,正确。故选:B。
【难度】1
6.(1分)下列关于水绵、葫芦藓和卷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绵是多细胞淡水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葫芦藓叶片很薄,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卷柏的体内有输导组织,比葫芦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D.水绵和葫芦藓都能通过孢子繁殖,卷柏靠种子繁殖
【答案】D
【考点】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苔藓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水绵是藻类植物,卷柏是蕨类植物,葫芦藓是苔藓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
【解答】解:A、藻类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它是淡水中的一种多细胞水生藻类植物,故A正确;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大都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能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B正确;C、卷柏是蕨类植物,卷柏是不结种子的,是用孢子进行繁殖的,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耐旱能力强,比葫芦藓更适应陆地环境,故C正确;D、水绵是藻类植物,卷柏是蕨类植物,葫芦藓是苔藓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卷柏也用孢子繁殖,不用种子繁殖,不属于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故D错误。故选:D。
【难度】1
7.(1分)如图是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①过程的结构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
B.水分由导管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③过程
C.图示生理过程中,不能在白天进行的是④
D.叶片气孔的开闭情况,会影响②过程的强度
【答案】C
【考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分析】由题图分析可知,①过程为植物根的吸收作用;②过程为光合作用;③过程为蒸腾作用;④过程为呼吸作用
【解答】解:A、①过程为植物根的吸收作用,植物根吸收水的结构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A正确;B、③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提供动力,B正确;C、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都可在白天进行,C错误;D、气孔开闭情况会影响二氧化碳吸收量,进而影响②光合作用强度,D正确。故选:C。
【难度】1
8.(1分)下列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叙述错误的是( )
A.雌雄青蛙抱对有利于体内受精
B.葡萄的扦插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C.人的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D.女孩青春期出现月经,与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关
【答案】A
【考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析】(1)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2)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解答】解:A、在繁殖季节,雌雄青蛙抱对,分别从体内排出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其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A错误。B、葡萄的扦插繁殖是由母体产生新个体,无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B正确。C、胎盘是人的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C正确。D、性激素可以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所以,女孩青春期出现月经这一生理现象,与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关。D正确。故选:A。
【难度】1
9.(1分)健康人的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小管处毛细血管网后,血液中增多的物质有( )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水
④蛋白质
⑤无机盐
⑥葡萄糖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⑤⑥
【答案】C
【考点】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肾小管的作用是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也产生了部分二氧化碳。故选:C。
【难度】1
10.(1分)2022年央视春晚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让观众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
A.巩膜 前庭
B.视网膜 耳蜗
C.视网膜 鼓膜
D.脉络膜 耳蜗
【答案】B
【考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听觉形成过程: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解答】解: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视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听觉感受器是耳蜗,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故B符合题意。故选:B。
【难度】1
11.(1分)医生常用膝跳反射来检测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情况。如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膝跳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B.检测时,需快速叩击膝盖下缘的韧带
C.若②受到损伤,则膝跳反射不能发生
D.被叩击的感觉,在③神经中枢中产生
【答案】D
【考点】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膝跳反射实验;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图中,①表示效应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或脊髓)、④表示传出神经。
【解答】解:A、膝跳反射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检测时,需快速叩击膝盖下缘的韧带。B正确。C、若②传入神经受到损伤,反射弧不完整,则膝跳反射不能发生。C正确。D、被叩击的感觉在人体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D错误。故选:D。
【难度】1
12.(1分)注射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从免疫学角度讲,注射的卡介苗和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原 特异性免疫
B.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C.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D.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抗体和抗原
【分析】(1)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
(2)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3)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皮肤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食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后天获得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称为特异性免疫,如患过天花的人,不在患天花病。
【解答】解:注射的疫苗是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卡介苗属于抗原。注射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A。
【难度】1
13.(1分)下列是某同学学到的急救方法,你认为他掌握错误的是( )
A.若遇他人晕倒,首先应拨打120,说清楚晕倒者的具体位置等基本情况
B.对因溺水造成呼吸、心跳骤停者急救时,要先清理呼吸道,再进行心肺复苏
C.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人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1
D.遇到上肢受伤造成静脉大量出血时,应指压受伤血管的远心端进行止血
【答案】C
【考点】急救的方法;出血的初步护理;人工呼吸
【分析】常用的急救方法如下:
1、心肺复苏术,一般都是用于急性的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其中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气管插管等操作。
2、伤口的包扎止血,局部的加压包扎或者伤口近端肢体的结扎止血。
【解答】解:A、当遇他人晕倒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说清楚晕倒者的具体位置等基本情况,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A正确;B、因为溺水心跳停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量水分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导致严重缺氧、心跳骤停,所以要先清理呼吸道,再进行心肺复苏,B正确;C、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进行两次人工呼吸,要进行30次的心外按压,然后再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按照这个循环来进行人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C错误;D、因为静脉血是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的血液,静脉出血时,血液暗红,血流速度较慢,因此静脉出血时,应在远心端捆扎止血,故D正确。故选:C。
【难度】1
14.(1分)中小学生要树牢“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公筷可以有效切断某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B.遇到烦恼时,可以采取摔枕头等方式适当宣泄
C.不吸烟、不酗酒,积极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
D.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多喝一些可以增强免疫力
【答案】D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安全用药的常识;调节情绪的方法;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心情愉快是青春期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转移注意力;宣泄和自我安慰,据此答题。
【解答】解:A.使用公筷抑制了微生物的传播,所以使用公筷可以有效切断某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A不符合题意。B.遇到烦恼可以用摔枕头、打沙袋等方式把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B不符合题意。C.吸烟、酗酒会对损害身体健康,所以不吸烟、不酗酒,并且积极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C不符合题意。D.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中药比西药副作用小,不是没有副作用,不能乱喝,D符合题意。故选:D。
【难度】1
15.(1分)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衣藻
B.乳酸菌
C.青霉
D.噬菌体
【答案】B
【考点】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
【分析】1、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称为真核微生物。
2、原核生物是通常由单一原核细胞形成的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这些单细胞原核生物,结构简单,个体微小。
【解答】解:A、衣藻属于藻类植物,属于一种真核单细胞生物,是微生物,故A错误;B、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乳酸菌是细菌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故B正确;C、青霉是真菌的一种,有核膜,所以是真核生物,故C错误;D、噬菌体是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故D错误。故选:B。
【难度】1
16.(1分)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使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B.利用组织培养可以大量、快速繁殖优良品种
C.利用酵母菌发酵可制作泡菜、面包和醋等食品
D.利用克隆技术培育的多莉羊长相与供核母羊相似
【答案】C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植物组织培养
【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2、织培养就是一种将生物组织或细胞从生物体分离,并使其生长于液体、半固态或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3、酵母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微生物,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4、克隆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
【解答】解:A、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故A正确;B、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快速繁殖,既可保持优良品质不变,又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种苗的优势也就体现了出来,故B正确;C、制作面包用酵母菌,制作泡菜用乳酸菌,制醋用醋酸菌,故C错误;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因此多莉长相与供核羊相似,故D正确。故选:C。
【难度】1
17.(1分)下列关于我国四种珍稀动物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华鲟游泳时,主要靠各种鳍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
B.莽山烙铁头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C.朱鹮的肺与气囊相通,气囊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D.白头叶猴胎生、哺乳的特征,能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D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1、鱼类的主要特征:卵生、脊椎、变温、用鳃呼吸。同时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爬行动物的特征:身体表面覆有鳞片或角质板,运动时采用典型的爬行方式即:四肢向外侧延伸,腹部着地,匍匐前进,都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3、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心脏四室,体温恒定等。
4、哺乳动物的特征:胎生,哺乳,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解答】解:A、中华鲟属于鱼类,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A错误;B、莽山烙铁头蛇属于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B错误;C、朱鹮属于鸟类,气囊只是起到暂时储存气体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D、白头叶猴是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特征是胎生、哺乳,幼患得到母体的保护,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D正确。故选:D。
【难度】1
18.(1分)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婴儿吮吸乳汁
B.老马识途
C.蜘蛛结网
D.桑蚕吐丝结茧
【答案】B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解答】解:ACD、婴儿吮吸乳汁、蜘蛛结网、桑蚕吐丝结茧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C、D不符合题意。B、老马识途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符合题意。故选:B。
【难度】1
19.(1分)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1条染色体上通常只有1个DNA分子
C.1个DNA分子上通常只有1个基因
D.基因是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答案】C
【考点】染色体、DNA、基因及其关系
【分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3)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解答】解: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1条染色体上通常只有1个DNA分子。B正确。CD、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所以一个 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C错误、D正确。故选:C。
【难度】1
20.(1分)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米勒模拟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B.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是推断生物进化过程的重要证据
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D.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它们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答案】A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分析】米勒设计的模拟实验中,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再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米勒设计的模拟实验中,最终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解答】解:A、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不能证明由有机物演变成原始生命,A错误;B、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可见,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是推断生物进化过程的重要证据,B正确;C、生物的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环境因素是进化的外因,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C正确;D、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D正确。故选:A。
【难度】1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6分)三江源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在维护物种栖息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如图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B代表的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2)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图中消费者数量最少的是金雕、藏狐,原因是 。
(3)旱獭、鼠兔挖坑打洞,刨断草根,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草地退化,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通过国家公园的建设,持续改善三江源生态环境质量,使生物种类和数量稳中有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你会采取的实际行动是: 植 (写一条)。
【答案】(1)分解作用;(2)6;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3)生物影响环境;(4)自动调节;植树造林(或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等)。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使其中的有机物变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2)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图中的食物链有5条,分别是:A→昆虫→旱獭→金雕;A→昆虫→旱獭→藏狐;A→旱獭→金雕;A→旱獭→藏狐;A→鼠兔→藏狐;A→鼠兔→金雕。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生产者数量最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数量逐渐减少,金雕、藏狐在该食物网中的营养级最高,数量最少。(3)旱獭、鼠兔挖坑打洞,刨断草根,时间久了会造成草地退化,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通过国家公园的建设,持续改善三江源生态环境质量,增加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以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保护生物圈的措施有很多,如植树造林、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等。故答案为:(1)分解作用;(2)6;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3)生物影响环境;(4)自动调节;植树造林(或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等)。
【难度】3
22.(6分)同学们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播种玉米,观察、记录玉米的一生,品尝劳动的果实,体验收获的喜悦。如图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播种】同学们浸种和翻耕土壤,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 。
(2)【苗期】采取补苗、间苗等措施,合理密植,目的是 。定苗前后,追施肥料,主要作用是为玉米生长提供 。
(3)【花期】玉米传粉受精后结出果实。其中受精卵发育成的结构由 (填图中数字)组成。
(4)【收获】玉米喜获丰收,可采取的储藏措施有 、 (写两条)。
(5)【分享】同学们一起品尝了爆米花,爆米花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填图中数字)。
【答案】(1)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2)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无机盐;(3)③④⑤⑥;(4)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储藏;充入适量的二氧化碳;(5)②。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分析】图中①种皮和果皮,②胚乳,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
【解答】解:(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播种前浸种,是为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水分,对土壤进行翻耕,可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2)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所以植株生长过程中,要经常施肥,目的是为植株的生长提供所需要的无机盐。(3)受精卵发育成胚,玉米的胚包括: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四部分。(4)要储藏玉米,就要降低它的呼吸作用,可以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储藏,并且充入适量的二氧化碳。(5)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②胚乳里。故答案为:(1)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2)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无机盐;(3)③④⑤⑥;(4)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储藏;充入适量的二氧化碳;(5)②。
【难度】3
23.(6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结束了6个月的“太空出差”,成功返回,展现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强大。航天员健康的太空生活是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⑧表示心脏四腔和与其相连的血管,A~C表示脑的结构,甲、乙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春节,航天员在空间站享用了猪肉白菜馅、鱿鱼馅饺子等美食,食物中所含供能物质有 。在小肠中,能消化这些供能物质的消化液是由 分泌的。
(2)空间站内的空气成分与比例,与地球表面的几乎一样。当呼吸肌 时,完成图中乙过程。氧气进入血液主要与 结合进行运输。
(3)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图中②的壁最厚,这样有利于 ,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流静脉血的是 (填图中数字)。
(4)为对抗失重生理效应,航天员需要通过跑步、骑自行车等方式来锻炼。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这离不开位于 (填图中字母)中的呼吸中枢的调节。
【答案】(1)糖类、脂肪、蛋白质;胰腺、肠腺和肝脏;(2)收缩;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3)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⑤⑥;(4)C。
【考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作用;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分析】图中①右心室,②左心室,③右心房,④左心房,⑤上腔静脉,⑥肺动脉,⑦主动脉,⑧肺静脉。甲表示呼气,乙表示吸气。A大脑,B小脑,C脑干。
【解答】解:(1)水饺中,水饺皮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猪肉或鱼中含有脂肪和蛋白质,白菜中含有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因此水饺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其中供能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小肠里的胰液(胰腺分泌)和肠液(肠腺分泌)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十二指肠流到小肠,对脂肪有乳化作用。(2)乙过程表示吸气,吸气时,肋间肌等呼吸肌收缩。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氧气进入血液主要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行运输。(3)血液循环途径: 正常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因为心室的射血距离比心房要远。心室中左心室壁最厚,它是体循环的起点,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或长距离输送血液)。图中③右心房与⑤上、下腔静脉相连,①右心室与⑥肺动脉相连,④左心房与⑧肺静脉相连,②左心室与⑦主动脉相连。所以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⑤⑥。(4)人脑中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是图中的C脑干。故答案为:(1)糖类、脂肪、蛋白质;胰腺、肠腺和肝脏;(2)收缩;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3)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⑤⑥;(4)C。
【难度】3
24.(6分)在一群腹部生有短刚毛的野生型果蝇中,偶然出现了1只腹部生有长刚毛的雄果蝇M。为研究果蝇的这种变异现象是否可遗传,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1:M与短刚毛雌果蝇杂交,产生的后代中,一半是腹部生有长刚毛,一半是短刚毛。
实验2:用实验1后代腹部生有长刚毛的雌雄果蝇若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腹部生有长刚毛和短刚毛的果蝇数量比例为3:1。
请分析回答:
(1)在适宜的条件下,果蝇约12天左右繁殖一代。其发育过程经过 四个时期。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果蝇腹部生有长刚毛和生有短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腹部生有短刚毛是 性状。若用B、b分别表示显、隐性基因,则M的基因组成是 。
(3)实验结论:短刚毛的野生型群体中,出现了长刚毛个体,这种变异现象是 。
(4)雌、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X、XY,实验2产生的后代中,雌、雄果蝇的比例大致是 。
【答案】(1)卵、幼虫、蛹、成虫;(2)隐性;Bb;(3)可遗传变异;(4)1:1。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生物的遗传现象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解答】解:(1)果蝇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2)分析实验2,根据“无中生有有为隐”,可以得出短刚毛是隐性性状,遗传图解如下: 分析实验1,可以得出M的基因组成为Bb。遗传图解如下: (3)变异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M的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4)雌、雄果蝇的性染色体分别为XX、XY,雄果蝇的配子X、Y的数量是一样的,与雌果蝇的配子X结合的概率也是一样的,所以产生的后代的性别比是1:1。故答案为:(1)卵、幼虫、蛹、成虫;(2)隐性;Bb;(3)可遗传变异;(4)1:1。
【难度】3
25.(6分)某小组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做了如下实验:①称取了等量的五小块新鲜馒头,四块切碎后分别放入1~4号试管,第五块直接放入5号试管。②实验处理方式和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试管 |
加入的液体 |
搅拌程度 |
水浴温度 |
水浴时长 |
碘液 |
实验现象 |
1 |
2mL唾液 |
充分搅拌 |
37℃ |
10分钟 |
2滴 |
不变蓝 |
2 |
2mL唾液 |
充分搅拌 |
100℃ |
10分钟 |
2滴 |
变蓝 |
3 |
2mL清水 |
充分搅拌 |
37℃ |
10分钟 |
2滴 |
变蓝 |
4 |
2mL唾液 |
充分搅拌 |
37℃ |
3分钟 |
2滴 |
部分变蓝 |
5 |
2mL唾液 |
不搅拌 |
37℃ |
10分钟 |
2滴 |
部分变蓝 |
(1)实验中,把馒头块切碎和充分搅拌模拟的是 。
(2)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变量是 。
(3)若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 ?水浴温度选择37℃的原因是 。
(4)分析1号和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4号部分变蓝的原因是 。
(5)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联系? 。
【答案】(1)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2)温度;(3)唾液能消化淀粉吗;模拟人体口腔温度,37℃酶的活性最强;(4)水浴时间短,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不彻底,剩余部分淀粉未消化;(5)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可以将大块的食物变成小块的,并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扩大了食物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实验中把馒头切碎和充分搅拌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2)由表格可知,1号和2号试管对照,除温度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变量为温度。(3)由表格可知,1号和3号试管对照,变量为是否含有唾液,故探究的问题是唾液能消化淀粉吗?37℃接近人的体温,因此是模拟的人体口腔温度,37℃酶的活性最强。(4)4号试管水浴时间3分钟过短,唾液没能充分消化淀粉,致使还有部分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出现部分变蓝的现象。(5)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将大块的食物变成小块的食物,并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扩大了食物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故答案为:(1)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2)温度;(3)唾液能消化淀粉吗;模拟人体口腔温度,37℃酶的活性最强;(4)水浴时间短,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不彻底,剩余部分淀粉未消化;(5)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可以将大块的食物变成小块的,并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扩大了食物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难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