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生物试卷

【327377】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生物试卷

时间:2025-01-20 21:13:02 作者: 字数:60649字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分)春暖花开,蝶儿飞舞,漫步在林间,偶尔也会看到“毛虫”。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它们所处的发育阶段分别是(  )

A.幼虫、卵

B.蛹、幼虫

C.若虫、蛹

D.成虫、幼虫

【答案】D

【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解答】解:蝴蝶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受精卵是一个细胞,个体最小;以爬行为主的是幼虫又叫“毛毛虫”;不食不动的是蛹;有2对翅,3对足的蝴蝶是成虫。因此,“蝴蝶”与“毛毛虫”所处的发育阶段分别是成虫、幼虫。故选:D

【难度】1

2.(1分)下列谚语或诗文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B.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答案】A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遗传现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改变环境。

【解答】解: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小满小满,谷粒渐满,小满时温度升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属于环境影响生物。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代与子代具有相似的性状,因此属于遗传。故选:A

【难度】1

3.(1分)昆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含氧量低,适合体能训练。中国女足定期到昆明参加集训,训练后队员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

【答案】C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解: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因此,中国女足定期到昆明参加集训,训练后队员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红细胞。故选:C

【难度】1

4.(1分)科研工作者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发现了植物新种——神农架栝楼。根据如图判断,它属于(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考点】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

【解答】解:据图可知:神农架栝楼有果实和种子,是被子植物的特征,因此属于被子植物。故选:D

【难度】1

5.(1分)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人人有责。下列与“行人看到红灯主动停下”的反射类型不同的是(  )

A.听到铃声进教室

B.看电视感动得热泪盈眶

C.吃到山楂流唾液

D.盲人通过触摸识别文字

【答案】C

【考点】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看到红灯要停步,属于条件反射。

【解答】解:A、听到铃声进教室,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B、看电视感动得热泪盈眶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吃到山楂流唾液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D、盲人通过触摸识别文字,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故选:C

【难度】1

6.(1分)央视《自然传奇》栏目播出了自然界中动物有奇特的保护色现象,如长颈鹿的花斑纹等。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析,与产生上述现象无必然联系的是(  )

A.环境影响

B.自然选择

C.遗传变异

D.人工选择

【答案】D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解答】解: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现象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体色跟周围颜色相近的个体容易存活下来,跟周围颜色相差较大的个体被淘汰,遗传和变异是保护色形成的基础,动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跟人工选择无必然联系。故选:D

【难度】1

7.(1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时,展示了干细胞分化出的心肌细胞在失重环境中的收缩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具有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

B.干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C.心肌细胞与干细胞形态相同、生理功能不同

D.失重环境中,活的心肌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考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的分裂

【分析】1)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解答】解: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干细胞具有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A正确。B、干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与母细胞一致,B错误。C、心肌细胞与干细胞形态不同、生理功能也不同,C错误。D、失重环境中,活的心肌细胞呼吸也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

【难度】1

8.(1分)在学农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及时排涝——促进根吸收无机盐

B.在傍晚移栽——减弱蒸腾作用

C.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

D.及时锄去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

【答案】A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分析】1)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解答】解:A、水淹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A错误。B、傍晚移栽植物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成活,B正确。C、移栽植物带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正确。D、及时除去杂草,是为了减少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水肥、阳光等,D正确。故选:A

【难度】1

9.(1分)如图是小明同学在生物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A.转动图一中的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B.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

C.从图三到图四,可以转动图一中的更换物镜来实现

D.观察图四所示物像时,可调节图一中的使视野变亮

【答案】B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是物镜转换器,是载物台,是反光镜,是目镜,是粗准焦螺旋,是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A、转动图一中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应注视物镜,A正确。B、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B错误。C、低倍镜下细胞数目多,体积小,视野亮;高倍镜下细胞数目少,体积大,视野暗从图三到图四,可以转动图一中的更换物镜来实现,C正确。D、观察图四所示物像时,可调节图一中的反光镜,使用凹面镜使视野变亮,D正确。故选:B

【难度】1

10.(1分)种植芦荟时,一株植株常常会变成一丛,这时可以把它分成很多株,每一株均可长成新个体。下列叙述能体现这种繁殖方式特点的是(  )

A.适应环境能力强,变异性大

B.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C.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D.不利于保持性状的稳定

【答案】C

【考点】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植物的无性生殖

【分析】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解答】解: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在种植芦荟的时候,一株植株常常会变成一丛,这时可以把它们分成很多株,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植物的营养器官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性,属于无性生殖。故选:C

【难度】1

11.(1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下列饮食建议与可预防的疾病对应不合理的是(  )

A.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坏血病

B.适当多吃猪肉、鸡肉——白化病

C.适当多吃胡萝卜、猪肝——夜盲症

D.适当多吃海带、紫菜——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B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注意合理营养;营养物质的作用与缺乏时症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解:A、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应该注意补充。A合理。B、白化病属于遗传病,与饮食中营养物质没有关系,B不合理。C、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可转化成维生素A,动物肝脏含丰富的维生素A,都可以预防夜盲症,C合理。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海带、紫菜、带鱼等食物中含丰富的碘,因此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D合理。故选:B

【难度】1

12.(1分)小丽同学在探究“酵母菌产生酒精所需条件”的实验时,她在甲、乙装置中各加入5克新鲜的食用酵母菌、10克葡萄糖和200毫升水,均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下列对她的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装置形成对照实验

B.实验探究的条件为是否搅拌

C.只有甲装置可产生二氧化碳

D.最可能产生酒精的是乙装置

【答案】A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

【解答】解:AB、在探究“酵母菌产生酒精所需条件”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甲、乙装置中各加入5克新鲜的食用酵母菌、10克葡萄糖和200毫升水。由题干图知,甲密封,乙没有密封且不断搅拌,故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氧气,即实验探究的条件为有无氧气。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甲、乙形成对照实验。故A正确,B错误。C、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会把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会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故甲乙两装置都可产生二氧化碳。故C错误。D、由题干图知,甲密封,为无氧环境,此时酵母菌会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而乙装置存在大量氧气,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会把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酒精。故D错误。故选:A

【难度】1

13.(1分)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倡导青少年要多吃大豆、牛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在人体内作用的是(  )

A.运输氧气

B.形成抗体,增强人体免疫

C.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D.利于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答案】C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B.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B不符合题意。C.供能的主要物质是糖类,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能源物质,C符合题意。D.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难度】1

14.(1分)小王同学依据所学知识,绘制了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对图示的分析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

A.乙通过过程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B.通过捕食,乙的能量全部进入丙体内

C.图中生物之间可以构成2条食物链

D.丁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乙

【答案】A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题图中:光合作用;②③呼吸作用。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丁是消费者。

【解答】解:A、图中过程是生产者乙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A正确。B、能量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通过捕食,乙的能量不会全部进入丙体内。B错误。C、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的食物链:乙→丙→丁,C错误。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丁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D错误。故选:A

【难度】1

15.(1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之一。下列关于人体的叙述,不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

A.四肢静脉中通常具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B.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是输送血液的泵

C.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D.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适于食物吸收

【答案】D

【考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分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

【解答】解:A、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A正确。B、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B正确。C、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进出肺,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C正确。D、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无关,D错误。故选:D

【难度】1

16.(1分)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同学们利用一株牵牛花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要将整株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叶片a可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装置甲和丙可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装置乙和丙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答案】C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该同学设置的实验装置可以形成三组对照实验:a叶片切断主叶脉的前后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乙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A、为了去除实验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将整株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尽,A正确。Ba叶片割断处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就形成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可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正确。C、装置甲和丙有光照和二氧化碳两个变量,不可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错误。D、装置乙和丙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可用来探究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D正确。故选:C

【难度】1

17.(1分)如图表示生物兴趣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了唾液和温度对馒头消化的影响

B.馒头屑的用量应该多于馒头块

C.需要放在37℃温水中510分钟

D.现象是试管变蓝,②③试管不变蓝

【答案】C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A①③探究了唾液对馒头消化的影响,②③探究了有无搅拌对馒头消化的影响,错误。B、为保证变量唯一,馒头屑的用量应该等于馒头块,错误。C、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因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在37℃时最强,因此为了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需要将试管放在37℃温水中水浴510分钟,正确。D①②试管有淀粉,试管内淀粉被消化,现象是试管变蓝,试管变浅蓝,试管不变蓝,错误。故选:C

【难度】1

18.(1分)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种医疗仪器,它可以用于血液透析。当病人的血液流经人工肾脏时,血液透析膜就能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血液透析膜模拟的是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考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题图中: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

【解答】解:血液透析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根据这一特性,利用细胞膜的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可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能把尿毒症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让干净的血液返回病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是: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血液透析膜模拟的是图中的肾小囊、肾小球。故选:B

【难度】1

19.(1分)同学们在校园生物角看到了河蚌、青蛙、蚯蚓、鲫鱼等动物,对它们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下列关于它们的呼吸和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蚌用鳃呼吸,依靠足在水底缓慢运动

B.青蛙只用肺呼吸,依靠趾间的蹼游泳

C.蚯蚓用皮肤呼吸,依靠疣足完成运动

D.鲫鱼用鳃呼吸,依靠头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游泳

【答案】A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蚯蚓的特征;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解答】解:A、河蚌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依靠斧足在水底运动,A正确。B、青蛙能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适于在陆地的生活,B错误。C、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靠肌肉和刚毛的协调作用完成的,C错误。D、鲫鱼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游泳,适于水中生活,D错误。故选:A

【难度】1

20.(1分)真菌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借助显微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它们。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和青霉。下列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酵母菌是多细胞生物

B.酵母菌正在进行分裂生殖

C.青霉的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

D.青霉的直立菌丝顶端生有芽孢

【答案】C

【考点】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分析】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条件适宜时一般进行出芽生殖,在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足时一般进行孢子生殖;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解:A、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A错误。B、图中酵母菌正在进行出芽生殖,B错误。C、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许多菌丝构成的,C正确。D、青霉的直立菌丝顶端生有孢子囊,产生孢子;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D错误。故选:C

【难度】1

21.(1分)从受精卵到成熟的胎儿,生命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下列对生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部位在子宫

B.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C.胎儿的性别是在胚胎发育到第8周时决定的

D.若胎儿是正常男孩,则他的染色体组成为23+XY

【答案】B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精子和卵细胞;受精过程;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析】1)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2)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A、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人类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部位在输卵管,A错误。B、胎儿生活在子营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B正确。C、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胎儿的性别是受精卵形成时决定的,C错误。D、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3对,若胎儿是正常男孩,则他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为:22+XYD错误。故选:B

【难度】1

22.(1分)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景象,体现的鸟类繁殖行为是(  )

A.求偶、育雏

B.交配、产卵

C.占区、筑巢

D.孵卵、育雏

【答案】C

【考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鸟类的繁殖行为一般有: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所有的鸟都具有的。

【解答】解: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啄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这都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故选:C

【难度】1

23.(1分)某同学在探究“温度对醋酸杆菌发酵的影响”的实验时(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从老师提供的四个组别中,选出可以作为对照实验的是(  )

组别

温度

有无氧气

15℃

有氧

15℃

无氧

30℃

无氧

30℃

有氧

A.Ⅰ组和Ⅳ组

B.Ⅱ组和Ⅳ组

C.Ⅰ组和Ⅲ组

D.Ⅲ组和Ⅳ组

【答案】A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或是确定影响结果的因素就是实验的研究对象,再设置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某同学在探究“温度对醋酸杆菌发酵的影响”的实验。

【解答】解:A.Ⅰ组和Ⅳ组,控制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相同,可以作为对照实验;B.Ⅱ组和Ⅳ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也不相同,不符合对照试验要求;C.Ⅰ组和Ⅲ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也不相同,不符合对照试验要求;D.某同学在探究“温度对醋酸杆菌发酵的影响”的实验,Ⅲ组和Ⅳ组,控制变量是氧气,其他条件相同,不符合此次试验目的。故选:A

【难度】1

24.(1分)新疆的葡萄甜度较大,引种到山东,其果实甜度会降低;再引种回新疆,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引种过程中细胞核内的基因改变

B.葡萄的甜度等性状由环境决定

C.葡萄甜度的变化与光照强度无关

D.葡萄的甜度与有机物积累量有关

【答案】D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我国新疆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生成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因此,新疆的葡萄甜度较大,引种到山东,其果实甜度会降低;再引种回新疆,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的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选:D

【难度】1

25.(1分)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和肺密切相关。图一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和肺的变化示意图;图二表示肺内外气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膈顶下降,气体呼出

B.甲过程对应曲线上的bd

C.乙过程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肺扩张

D.乙过程开始的瞬间对应图二的c

【答案】D

【考点】呼气和吸气

【分析】图一中,甲表示吸气,乙表示呼气,图二中,ac表示吸气,ce表示呼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图一中,甲过程膈顶下降,气体吸出,A错误。B、图一中甲过程表示吸气,对应图二曲线上的ac段,B错误。C、乙过程表示呼气,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肺回缩,C错误。D、乙过程表示呼气,开始的瞬间对应图二的c点,D正确。故选:D

【难度】1

26.(1分)中华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根据以下资料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它属于穿山甲属、中华穿山甲种

B.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爬行动物

C.体表覆盖坚硬的鳞甲起保护作用

D.交配和产仔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答案】B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分析】1)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3)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B、穿山甲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纲,穿山甲科、穿山甲属,中华穿山甲种,A正确,B错误。C、体表覆盖坚硬的鳞甲起保护作用,C正确。D、交配和产仔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正确。故选:B

【难度】1

27.(1分)近年来,鲜艳美味的太空番茄、皮薄质脆的太空辣椒等航天新品种,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今年又有一批瓜果蔬菜种子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重返地球,供科研工作者进行研究和选育。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太空果蔬的大小、形状发生改变

B.太空果蔬的颜色、口感发生改变

C.太空果蔬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D.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答案】D

【考点】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变异在实践上的意义;生物的变异类型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神舟飞船携带一批瓜果蔬菜种子上太空,经过宇宙射线处理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瓜果蔬菜,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宇宙射线改变了农作物的遗传物质。故选:D

【难度】1

28.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图一表示大豆气孔的两种状态,图二表示大豆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7月下旬某晴天,研究人员对山东某地大豆的相关生理过程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三所示。

下列生理活动不通过气孔进行的是(  )

A.运输有机物

B.释放氧气

C.吸收二氧化碳

D.散失水分

【答案】A

【考点】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

【分析】1)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图一中,a气孔张开,b气孔关闭;图二中,叶脉、上表皮、叶肉、气孔。

【解答】解: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从气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排出氧气。当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会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水会从气孔中散失。而有机物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的,不会通过气孔进出。故选:A

【难度】1

29.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图一表示大豆气孔的两种状态,图二表示大豆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7月下旬某晴天,研究人员对山东某地大豆的相关生理过程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三所示。

下列关于大豆叶片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结构主要存在于图二的

B.图二中的受损会降低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C.叶片发黄最可能是图二的中叶绿体减少所致

D.图二中的主要作用是储藏营养物质

【答案】B

【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

【分析】图一中,a气孔张开,b气孔关闭;图二中,叶脉、上表皮、叶肉、气孔。

【解答】解:A、图一中结构气孔主要存在于图二的下表皮,A错误。B、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就是由叶脉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图二中的叶脉受损会降低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B正确。C、叶片发黄最可能是图二的叶肉中叶绿体减少所致,C错误。D、图二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D错误。故选:B

30.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图一表示大豆气孔的两种状态,图二表示大豆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7月下旬某晴天,研究人员对山东某地大豆的相关生理过程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三所示。

根据图一和图三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三所示大豆的生理活动只发生在叶片中

B.大豆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与环境温度无关

C12点时大豆叶片中的气孔处于a状态的数量增多

D14点后大豆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

【答案】D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分析】1)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图一中,a气孔张开,b气孔关闭;图二中,叶脉、上表皮、叶肉、气孔,图三中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解:A、图三表示大豆的生理活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片中,呼吸作用发生在所用的活细胞中,A错误。B、由图可知,大豆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与环境温度有关,B错误。C12点时,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处于关闭状态,大豆叶片中的气孔处于a张开状态的数量减少,C错误。D14点后大豆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D正确。故选:D

【难度】1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31.(8分)5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我国的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某生物社团参加了在云南举办的宣传活动,搜集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云南大理苍山气候适宜、景色秀美。有被誉为“树中君子”的苍山冷杉等植物4052余种;有双尾褐凤蝶、虎纹蛙、眼镜蛇、苍鹰、小熊猫等动物873余种;有牛肝菌等大型真菌439余种。

资料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云南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如重点保护滇金丝猴的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此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以及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1)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分析,资料一体现了    的多样性。若将其中所列的动物分为两类,依据是    

2)资料一中,双尾褐凤蝶、苍鹰形态结构差异很大,却都能飞行。请各写出一条它们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苍鹰通过反复练习,捕获猎物的能力不断提高。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行为。

3)资料二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你的做法是    (答出2条)。

【答案】1)物种;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或体温是否恒定)(2)双尾褐凤蝶的翅是适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苍鹰前肢变成翼(言之有理即可);学习。(3)建立自然保护区;多植树造林、开展爱鸟周活动。(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答】解:(1)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所以,资料一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双尾褐凤蝶属于无脊椎动物;虎纹蛙、眼镜蛇、苍鹰、小熊猫属于脊椎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两大类:双尾褐凤蝶、虎纹蛙、眼镜蛇属于变温动物,苍鹰、小熊猫属于恒温动物。(2)双尾褐凤蝶属于昆虫,昆虫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牵引运动器官完成飞行运动;翅是适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苍鹰属于鸟类,鸟类适合飞行的特点: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所以,苍鹰通过反复练习,捕获猎物的能力不断提高,这属于学习行为。(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开展爱鸟周活动;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草树木等。(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物种;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或体温是否恒定)(2)双尾褐凤蝶的翅是适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苍鹰前肢变成翼(言之有理即可);学习。(3)建立自然保护区;多植树造林、开展爱鸟周活动。(言之有理即可)

【难度】3

32.(8分)《黄帝内经》中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现在人们把循环系统比作体内繁忙的“交通运输网”。如图为小华同学绘制的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D表示心脏四腔,15表示血管,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ab表示相关物质。

1)小华有晨跑的好习惯。跑步时,呼吸频率会加快。进行过程时,膈肌和肋间肌都处于    状态。经过过程,血液中明显增多的物质是    

2)一份合理的营养餐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小华早餐吃了面包、鸡蛋和蔬菜等食物。面包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在课堂上,他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脑细胞对该产物的需求增加。请你写出该产物从进入甲系统,到被小华的脑细胞利用所经过的最短途径:2→   D→3(用图一中的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

3)放学回家,小华看到奶奶的体检报告单。请你结合表中的部分数据,和小华一起分析数值偏高的项目是    ,这可能是奶奶体内的物质    (填图中字母)分泌不足所致。从健康生活方式的角度,给小华奶奶提一条建议:   

项目

结果

参考区间

细菌

1

0﹣100/uL

酸碱度

6.0

4.6﹣8.0

尿糖

5.5

0mmol/L

尿蛋白

0

0g/L

【答案】1)收缩;氧气。(2)葡萄糖;A→B→4→5→C。(3)尿糖;b;控制饮食,不要摄取含糖较多的食物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循环的途径;呼气和吸气

【分析】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呼吸的过程等生理过程;图示中,a表示胰腺分泌胰液,b表示胰岛分泌胰岛素,表示吸气,表示呼气,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1上腔静脉,2下腔静脉,3主动脉,4肺动脉,5肺静脉。

【解答】解:(1)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所以当进行图中吸气所示过程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2)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通过2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即图中2→A→B→4→5→C→D→3→。(3)对比表中的数据,小华奶奶的尿中有糖,形成糖尿。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建议小华奶奶控制饮食,不要摄取含糖较多的食物。故答案为:(1)收缩;氧气。(2)葡萄糖;A→B→4→5→C。(3)尿糖;b;控制饮食,不要摄取含糖较多的食物。

【难度】3

33.(9分)当前,原产热带、亚热带的火龙果等水果已引种到北方。生物小组到火龙果种植基地进行了系列研学活动。

1)他们观察到果农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大棚中温度等条件进行精准调控。定时、适时打开通风孔,为火龙果的生长提供    (填物质名称)。监测并计算土壤肥力变化,便于及时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可被    分解成    ,供植物吸收利用,提高产量。

2)他们观察到火龙果植株的叶退化,并根据它耐旱的特性,推测其    作用相对较弱。他们采摘了一个成熟的火龙果,将其纵向剖开(如图所示),推测其雌蕊的子房中含有多枚    

3)他们对“火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补充完善。

选取大小相似的450粒种子,   分为9组,进行浸种处理;

9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各放上4层滤纸,加入    的清水,使滤纸湿润;

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摆放在培养皿中;

将培养皿放在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实验;

一段时间后,统计并计算种子的发芽率。结果如下表:

温度

发芽率(%

浸种时间

20℃

25℃

30℃

2小时

83.2

89.3

76.0

6小时

91.8

95.6

93.8

12小时

86.2

93.7

91.6

实验结果说明:   

【答案】1)二氧化碳;分解者;无机盐。(2)蒸腾;胚珠。(3随机平均;等量且适量的;温度和浸种时间会影响火龙果种子的萌发。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花的结构;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定时、适时打开通风孔目的补充大棚二氧化碳,以利于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有机肥需要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等才能够被植物吸收。(2)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火龙果植株的叶退化,因此,蒸腾作用相对较弱。植物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为: 由图可知,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一个火龙果中有多粒种子,说明其雌蕊子房中含有多枚胚珠。(3)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对火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根据图表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和浸种时间,实验设计中应保证除了温度以外,其他的条件均保持一致。选取大小相似的450粒种子,随机平均分为9组,进行浸种处理;9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各放上4层滤纸,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清水,使滤纸湿润;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摆放在培养皿中;将培养皿放在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实验;一段时间后,统计并计算种子的发芽率。根据图表数据可知:浸种6小时、温度为25℃时,火龙果种子发芽率较高,说明温度和浸种时间会影响火龙果种子的萌发。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分解者;无机盐。(2)蒸腾;胚珠。(3随机平均;等量且适量的;温度和浸种时间会影响火龙果种子的萌发。

【难度】3

34.(9分)当前,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累计确诊感染人数超过5亿。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政府采取核酸检测、强化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措施,有效遏制了国内疫情的爆发。

1)各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阻断疫情传播。下列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填数字)。

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

及时开窗通风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隔离核酸检测出的无症状感染者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图一是新冠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株均由图中    (填数字)的突变引起。

3)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图二是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示意图,发挥作用的细胞AB分别是       

4)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时,若提取康复者的血清输给患者,有助于患者康复,因为血清中含有    。有人说现有的抗生素可杀灭患者体内的新冠病毒,你对此说法的观点是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答案】1①⑤。(2)寄生;。(3)抗原;淋巴细胞;吞噬细胞。(4)抗体;不同意;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对病毒不起作用。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

图一: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

【解答】解:(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隔离核酸检测出的无症状感染者属于控制传染源。(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一旦离开了活的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株均由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抗体是抗原进入身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该物质与新冠病毒的结合可以促使新冠病毒被吞噬细胞清除或使它失去致病性。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因此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属于抗原。由图可知A是淋巴细胞、B是吞噬细胞。(4)因为康复者血清中存在抗体,可以用康复者血清治疗新冠型肺炎。但该方法也存在缺陷,如血清成分复杂,易引起受体出现免疫排斥等。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某新冠患者不能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原因是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故答案为:(1①⑤。(2)寄生;。(3)抗原;淋巴细胞;吞噬细胞。(4)抗体;不同意;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对病毒不起作用。

【难度】3

35.(7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赛中,武大靖带领团队夺得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这是他们科学训练和团队协作的最好见证。如图为武大靖比赛场景以及人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赛前热身时,武大靖戴上了护目镜,主要是为了减轻光线对眼球内[   ]   的刺激。当他看到队友滑向自己时,结构4的曲度会逐渐    

2)比赛中,武大靖和队友们在冰面上灵活、快速地滑行,这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都有关系。其中,关节灵活主要与图中的结构[   ]   中 的    有关;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结构是图中的    (填数字)。

3)夺冠后,队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血沸腾、欢呼雀跃,这是人体       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15视网膜;变大。(2关节软骨;滑液;3。(3)神经系统;激素

【考点】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作用

【分析】题图中: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1脑干、2大脑、3小脑。4晶状体、5 视网膜、6玻璃体。

【解答】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武大靖戴上了护目镜,主要是为了减轻光线对眼球内的视网膜的刺激。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当他看到队友滑向自己时,结构4晶状体的曲度会逐渐变大。(2)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中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表面分泌的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更加灵活自如。同时关节软骨的缓冲作用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减少损伤。3小脑能够维持身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因此冰上比赛的过程中有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运动员灵活调整姿势、准确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3小脑的调节功能。(3)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夺冠后,队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血沸腾、欢呼雀跃,这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故答案为:(15视网膜;变大。(2关节软骨;滑液;3。(3)神经系统;激素。

【难度】3

36.(9分)“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育种工作者为培育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相关实验。

纯种亲代性状

子一代性状

子二代性状

抗病易倒伏(父本)×不抗病抗倒伏(母本)

抗病抗倒伏

抗病抗倒伏、抗病易倒伏、不抗病抗倒伏、不抗病易倒伏

1)请你写出表中的两对相对性状    。通过亲代和  子一 代的性状表现,判断    属于显性性状。

2)育种工作者将纯种亲代进行间行种植,不通过人工辅助授粉,而是借助风力进行传粉,完成杂交过程。杂交前,   ( 填“需要”或“不需要”)对母本去掉雄蕊;成熟后,收获    (填“父本”或“母本”)的种子即为杂交的子一代。

3)玉米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即杂种子代比纯种亲代在产量和品质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据此推测,表中最适合农民进行大田种植的是    代。农民不能将收获的玉米留种,以供来年种植,原因是    

4)育种人员将黄河口野生大豆的抗盐碱基因转入玉米细胞,培育出抗盐碱性状的玉米新品种。这说明    

【答案】1)抗病与不抗病、抗倒伏与不抗倒伏;子一;抗病、抗倒伏。(2)不需要;母本。(3)子一;后代出现不利于成长的性状变异。(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传粉和受精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解:(1)玉米的抗病与不抗病、抗倒伏与易倒伏是两对相对性状,在题中的遗传实验过程中,亲代抗病与不抗病个体杂交,子一代都是抗病,故抗病是显性性状;亲代抗倒伏与易倒伏个体杂交,子一代都是抗倒伏,故抗倒伏是显性性状。(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故做人工杂交实验不需要对母本去掉雄蕊,只需要将雄蕊套袋处理,受粉后,再套袋处理即可;花的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成熟后,收获母本的种子即为杂交的子一代。(3)子一代均为抗病抗倒伏性状,符合生产需要。玉米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即杂种子代比纯种亲代在产量和品质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据此推测,表中最适合农民进行大田种植的是子一代。子一代玉米为抗病抗倒伏性状,玉米是雌雄同株,种植后,玉米可自交,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变异(亲代没有的性状),即出现抗病易倒伏、不抗病抗倒伏、不抗病易倒伏等,不符合生产需要的性状组合,故农民不能将收获的玉米留种,以供来年种植。(4)因为基因可控制生物的性状,故将黄河口野生大豆的抗盐碱基因转入玉米细胞,可培育出抗盐碱性状的玉米新品种。故答案为:(1)抗病与不抗病、抗倒伏与不抗倒伏;子一;抗病、抗倒伏。(2)不需要;母本。(3)子一;后代出现不利于成长的性状变异。(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难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