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
A.应激性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呼吸
D.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答案】B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故选:B。
【难度】1
2.(1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
A.生态旅游
B.就地保护
C.法制管理
D.迁地保护
【答案】B
【考点】自然保护区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解答】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选:B。
【难度】1
3.(1分)达尔文认为实现自然选择主要是通过(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答案】B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达尔文认为,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在自然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能够繁殖、产生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被淘汰掉。由此可见,自然选择主要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故选:B。
【难度】1
4.(1分)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哪种结构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 )
A.导管
B.筛管
C.木质部
D.髓
【答案】B
【考点】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
【分析】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解答】解:A、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A不正确;B、筛管是植物维管束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B正确;C、木质部内有导管,没有筛管,C不正确。D、髓属于营养组织,没有运输功能,D不正确;故选:B。
【难度】1
5.(1分)下列事例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蜜蜂跳舞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鹦鹉学舌
【答案】A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望梅止渴、谈虎色变、鹦鹉学舌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蜜蜂跳舞,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选:A。
【难度】1
6.(1分)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
A.食管
B.胃
C.大肠
D.小肠
【答案】D
【考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但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解答】解: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胃对蛋白质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并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
【难度】1
7.(1分)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 )
A.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B.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C.角膜→虹膜→睫状体→玻璃体
D.巩膜→瞳孔→角膜→视网膜
【答案】A
【考点】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
【分析】眼球的结构:
【解答】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故选:A。
【难度】1
8.(1分)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适当方法是( )
A.先喂食物,随即给铃声
B.先给铃声,随即喂食物
C.只给铃声而不随即喂食
D.只喂食物,不给铃声
【答案】B
【考点】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分析】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解答】解: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样就建立了“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所以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适当方法是先给铃声,随即喂食物。故选:B。
【难度】1
9.(1分)下列属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完整的活的胚
【答案】D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分析】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外部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ABC、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都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ABC不符合题意。D、完整的的活的胚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D符合题意。故选:D。
【难度】1
10.(1分)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
A.体内有无脊椎骨
B.用鳃呼吸还是用肺呼吸
C.体表是鳞片还是皮肤
D.是卵生还是胎生
【答案】A
【考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解答】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故选:A。
【难度】1
二、识图作答:(11-14小题,共20分)
11.(5分)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和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的镜头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 倍;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乙图中的[ ] ;
(3)丙图中观察到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二者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4)观察丙图时要滴加 染色,丙图中观察到染色最深近似球形的结构是 。
【答案】(1)400(2)b物镜(3)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4)碘液;细胞核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分析】图甲中,①②为目镜、③④为物镜;图乙中,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1)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物镜的最大放大倍数×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10×40=400(倍)。因此甲图中的镜头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400倍。(2)“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乙图中的b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3)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而没有叶绿体;人体细胞是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线粒体,没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因此“丙图中观察到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后者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和液泡。(4)细胞核内具有染色体,很容易被碘液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细胞核染色最深。故答案为:(1)400(2)b物镜(3)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4)碘液;细胞核。
【难度】3
12.(5分)甲、乙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情况,丙图表示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D模拟的是 ;
(2)乙图表示 (填“吸气”还是“呼气”);
(3)丙图中[③]是 ;图中[④]是 ,它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经过此处的气体交换后,E→F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
【答案】(1)膈肌。(2)吸气。(3)肺;肺泡;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考点】呼气和吸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甲、乙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情况,A模拟气管、B模拟支气管、C模拟肺、D模拟膈肌。
(2)丙图中①是喉、②是气管、③是肺、④是肺泡、⑤是肺泡壁、⑥是肺泡外毛细血管。
(3)呼气和吸气: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解答】解:(1)甲、乙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情况,A模拟气管、B模拟支气管、C模拟肺、D模拟膈肌。(2)乙图中D膈肌向下,模拟膈肌收缩,则胸廓容积扩大,胸廓内气体压力减小,外界气压大于胸廓内气体压力,气体进入,所以,乙装置模拟了吸气的过程。(3)丙图中①是喉、②是气管,则③是肺,肺内支气管不断分支,在最小的分支末端形成④肺泡。当血液流经肺泡后,由含氧少、颜色较暗的静脉血,溶入氧气后,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故答案为:(1)膈肌。(2)吸气。(3)肺;肺泡;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难度】3
13.(5分)甲图是泌尿系统示意图,乙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尿液形成的主要场所是[ ] ;肾单位是由乙图中的 构成(填数字序号);
(2)乙图中,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A 和B 作用的两个连续阶段;
(3)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成分时,发现含有较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最有可能病变的部位是乙图中[ ] 。
【答案】(1)a肾脏;②③④。(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3)②肾小球。
【考点】尿液的形成;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泌尿系统是由图甲中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组成。
(3)图乙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肾小囊、④肾小管、⑤肾静脉、⑥收集管。
【解答】解:(1)泌尿系统是由图甲中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组成。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所以肾单位由②肾小球,③肾小囊,④肾小管组成。(2)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阶段。(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成分时,发现含有较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最有可能病变的部位是图乙中②肾小球,通透性过大。故答案为:(1)a肾脏;②③④。(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3)②肾小球。
【难度】3
14.(5分)如图所示是常见的几种植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最高等的植物是 (填字母);
(2)植物进化过程中,最初出现根、茎、叶并具有输导组织的植物是图中 ;
(3)油松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着,它属于 植物;
(4)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的是 ;
(5)图中的葫芦藓、肾蕨等不能产生种子,它们是用 繁殖后代。
【答案】(1)A、D。(2)肾蕨。(3)裸子。(4)葫芦藓。(5)孢子。
【考点】对植物进行分类;苔藓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A玉米属于被子植物;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E油松属于裸子植物;解答即可。
【解答】解:(1)A玉米和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分布最广、种类最多、最高等的植物。(2)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一般比较高大。(3)油松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着,属于裸子植物。(4)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5)图中葫芦藓和肾蕨都不能产生种子,它们是用孢子繁殖后代。故答案为:(1)A、D。(2)肾蕨。(3)裸子。(4)葫芦藓。(5)孢子。
【难度】3
三、简答题(15-18小题,共20分)
15.(5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组成,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图中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未表示的成分还有 ;
(3)该食物网中,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 ;
(4)若该食物链被有毒物质污染,那么有毒物质在 体内积累最多;
(5)图中兔和草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区别是 。
【答案】(1)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2)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捕食和竞争。(4)鹰。(5)兔有系统而草没有系统。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解:(1)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数起,每条食物链要数到底,不能漏数。该食物网由:①草→兔→鹰;②草→鼠→鹰;③草→鼠→蛇→鹰;④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4条食物链组成。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图中草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3)在此生态系统中,鹰以蛇为食,属于捕食关系。同时鹰与蛇又都以老鼠为食,属于竞争关系。(4)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在该食物网中,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以,有毒物质在鹰体内积累最多。(5)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草属于植物,兔属于动物,所以兔和草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区别是兔有系统而草没有系统。故答案为:(1)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2)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捕食和竞争。(4)鹰。(5)兔有系统而草没有系统。
【难度】3
16.(5分)如图为生物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A、B所示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
(2)C图中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 和 从母体获得;
(3)D图是植物的嫁接示意图,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 ;该方式成功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结合。
【答案】(1)变态发育。(2)胎盘;脐带。(3)无性生殖;形成层。
【考点】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家蚕、菜粉蝶等。
(4)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蝗虫等。
(5)图中,A是昆虫的发育,B是青蛙的发育,C是人的发育,D是嫁接。
【解答】解:(1)A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是完全变态发育;B的发育由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蛙,是变态发育,图A、B所示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2)C是发育中的胎儿,人的生殖发育上的特征是胎生哺乳,在这个过程中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3)图D所示的生物正在进行嫁接,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昆虫、青蛙,还有人的生殖发育都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所以嫁接与图中其他几种生物的生殖方式的本质区别是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故答案为:(1)变态发育。(2)胎盘;脐带。(3)无性生殖;形成层。
【难度】3
17.(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社区内对居民眼皮的性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
婚配方式 |
被调查家庭数 |
子女 |
|
单眼皮 |
双眼皮 |
|||
第一组 |
单眼皮×单眼皮 |
48 |
58 |
0 |
第二组 |
双眼皮×双眼皮 |
85 |
24 |
70 |
第三组 |
双眼皮×单眼皮 |
162 |
24 |
126 |
(1)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父母为双眼皮,而子女为单眼皮,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父母的舌头能卷曲,子女的舌头也能卷曲,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2)根据第二组的数据,你判断眼皮的显性性状是 双 ;
(3)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在第二组别中,某一家庭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则双亲的基因组成是 ,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表现为单眼皮的可能性是 。
【答案】(1)变异;遗传。(2)双眼皮。(3)Dd、Dd; (或25%)。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生物的遗传现象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人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精子或卵细胞只获得成对基因中的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受精卵中的基因又恢复成成对存在。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解:(1)父母为双眼皮,而子女为单眼皮,这种亲子间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父母的舌头能卷曲,子女的舌头也能卷曲,这种亲子间性状相似的现象,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遗传。(2)在第二组数据中,亲本为双眼皮×双眼皮,子代中出现单眼皮,可见,单眼皮性状隐藏在双眼皮性状中,单眼皮为隐性性状,双眼皮为显性性状。(3)单眼皮为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双眼皮为显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在第二组数据中,亲本为双眼皮(D )×双眼皮(D ),子代出现一个单眼皮(dd)的孩子,符合遗传图解: 则双亲的基因组成是Dd、Dd。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表现为单眼皮的可能性是 (或25%)。故答案为:(1)变异;遗传。(2)双眼皮。(3)Dd、Dd; (或25%)。
【难度】3
18.(5分)2020年至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病,具有 的特点;
(2)核酸检测是疾病急性期的“金标准”检测手段,若某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需要立即隔离治疗,这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 ;
(3)对还没有患病的人接种疫苗,从预防措施分析,属于 ,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4)目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作为一名中学生,除接种疫苗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通过 (任写一种做法)来保护自己不被感染。
【答案】(1)传染性;流行性。(2)控制传染源。(3)保护易感人群;抗体。(4)戴口罩、勤洗手等。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特点与分类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新型肺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若某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需要立即隔离治疗,属控制传染源。(3)进行预防接种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在传染病的预防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它能消灭和清除病毒,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4)除接种疫苗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通过戴口罩、勤洗手等来保护自己不被感染。故答案为:(1)传染性;流行性。(2)控制传染源。(3)保护易感人群;抗体。(4)戴口罩、勤洗手等。
【难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