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
【参考答案】
一、1.C 2.B 3.C 4.A 5.D 6.A 7.D 8.B C
二、1.(1)几时休 什么时候停止
万马齐喑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2.(1) 诗人儿子 当朝统治者
(2)唐 张继 唐 王维 秋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愁 孤寂忧愁
三、1.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 《示儿》——陆游——国家至上的爱国者
《山居秋暝》——王维——喜归自然的隐居者
《枫桥夜泊》——张继——孤独忧愁的游子
《渔歌子》——张志和——自由快乐的渔翁
四、1.(2)√(3)√
2.(1)×(2)√(3)×
五、1.(1)吹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作了古都汴州
(2)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这两句诗通过写当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统
治者的批判。C项中,“表达了当朝的国力强盛之态”不正确。
2.(1)居高声自远 凭借,依靠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籍,自能声名远扬。
(2)万马齐喑究可哀 朝气蓬勃的局面 作者希望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思想感情。
(3)山外青山楼外楼 停止 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对统治者纵情声色的愤怒之情。
3.(1)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已经不专心一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2)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六、1.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2.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3.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4.不饱食以终日 不弃功于寸阴
5.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6.勤勉好学 勤于请教
七、1.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2.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3.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八、1.(一)身向榆关那畔行 聒碎乡心梦不成
路程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清 纳兰性德 行军艰难 思念故乡,难以入眠
故乡 风雪声 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这首词中“山一程,水一程”表现了将士们离故乡之远,
行军之艰难;“聒碎乡心梦不成”说明行军之人被风雪声惊醒后,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流响出疏桐 非是藉秋风
(1)唐 虞世南 外形 习性 声音
(2)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3)D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本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蝉鸣表达了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声名远扬。D项中说这首诗用借物抒情的手法不正确,其他三项都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均正确。
(三)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1)唐 林杰 抒情
(2)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七夕 对月穿线乞巧
(3)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的意思是“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几万
条”是虚指,说明穿过的线有很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因此,本题选C。
(四)桃花流水鳜鱼肥 斜风细雨不须归
(1)春季
(2)白色 青色 绿色
(3)悠闲自在
(五)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1)宋 朱熹
(2)知识不断更新和发展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理解。《观书有感(其一)》是借景喻理的名诗,以源头活水形象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观书有感(其二)》用一个现象来说明创作艺术基本功到家,就能孰能生巧,驾驭自如,所以A、B两项都是正确的。因为《观书有感(其二)》是借助一个现象来说明一个深刻哲理的,所以C项是错误的。
2.(1)B
(2)示例:诗人希望政府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
诗人勇于奉献自己的崇高献身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爱惜,珍视之情,但课文中的诗是借希望上天不
拘一格降人才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而右面选取的诗中则表达了作者愿为培养人才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
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