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语文试卷

【334626】202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5-01-21 15:33:27 作者: 字数:63395字

……………○……………外……………○……………装……………○……………订……………○……………线……………○………………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内……………○……………装……………○……………订……………○……………线……………○………………


202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一、知识与积累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者,和也。“礼之用,和为贵”——从这个意义上,荷花其实是可以与牡丹、梅花并称为三大“国花”的。俗话说:“养花一年,赏花十日。”任何花卉,为大众所观赏,为诗人画家所(  ),主要在它短暂的开花期。“谷雨三朝看牡丹”,当花尚未开或花已凋谢,又有谁会相约一起去看牡丹的呢?贵为花王,尚且如此,这个道理(  )。

然而,荷花却是一个例外,而且,几乎是百花中唯一的例外。从“”的新叶初萌,到“”的繁花盛放,再到“”的凋残败落,甚至花事完全散场,“”,犹有莲蓬与藕,供人们继续观赏、享用!一般的赏花,多有各种名目的禁忌,荷花则宜露、宜风、宜晴、宜雨、宜烟、宜月,宜绿云十里、无边香色,宜一茎孤引、双影分红……可谓无时、无地而不宜,这在百花中更是(  )的。

晨露之中,“霏微晓露成珠颗”;艳阳之下,“向日但疑酥滴水”;夕晖之中,“无情一饷敛斜阳”;月光之下,“月晓风清欲坠时”;习习风来,“亭亭风露拥川坻”;疏疏雨降,“晚雨跳珠万盖匀”;郁茂则“绿塘摇滟接星津”,零落则“翠减红衰愁杀人”……论山水给予艺术家的意象,是“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四时之景不同“朝暮之变态不同”的,所以可谓丰富多彩、层出不穷,一山而可兼数十百山之形状意态。______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关注 不值一提 硕果仅存

B.关心 不言而喻 硕果仅存

C.关注 不言而喻 绝无仅有

D.关心 不值一提 绝无仅有

2)下列文章中甲、乙、丙、丁处的句子,正确的顺序是(    

菡萏香销翠叶残小荷才露尖尖角留得枯荷听雨声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3)文章末尾划线处的空白部分,下列哪一句是最恰当的(    

A.而艺术家给予花卉丰富之形态,是可媲美山水的。

B.而花卉是可媲美山水,给予艺术家丰富之形态的。

C.而艺术家笔下可媲美山水的花卉,形态之丰富,无过于荷花。

D.而花卉给予艺术家的形态之丰富,可媲美山水的,无过于荷花。

【答案】1C2B3D

【考点】词语辨析;句子排序;语句复位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涉及的是语言连贯的知识。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相关内容,结合语境选出填写正确的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涉及的是语言连贯的知识。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相关内容,结合语境选出填写正确的选项。

【解答】1)第一空:关注:关心重视。关心:留意,注意;关怀,挂念。语境是说诗人画家看重花朵开花的这一时期,应选“关注”。第二空:不值一提:不值得提起,形容事情很轻微或者不重要。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语境是说花卉不开花时不会有人重视,这个道理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应选“不言而喻”。第三空:硕果仅存:意思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语境是说荷花无论什么时候都适合观赏,这在百花中非常少见,应选“绝无仅有”。故选:C。(2“菡萏香销翠叶残”意思是:荷花残败,香气散尽,荷叶凋零。描写的是秋季荷花开始凋残的景色。“小荷才露尖尖角”意思是: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描写的是初春荷叶刚刚萌芽的景色。“留得枯荷听雨声”意思是:水中的荷叶早已凋残,只留了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描写的是深秋荷花早已不见,荷叶完全枯萎的景色。“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是: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描写的是盛夏荷花开得正盛的景色。甲:根据后文语境“新叶初萌”可知应选“小荷才露尖尖角”。乙:根据后文语境“繁花盛放”可知应选“映日荷花别样红”。丙:根据后文语境“凋残败落”可知应选“菡萏香销翠叶残”。丁:根据前文语境“花事完全散场”可知应选“留得枯荷听雨声”。故选:B。(3)前面语境“论山水给予艺术家的意象”,此处与“山水”并列,应是说花卉给予艺术家什么,而且要突出其特点是“形态丰富,可媲美山水”,因此就不能把它作为定语,排除AC;此处要强调“荷花”,而非所有花卉,排除B。故选:D。答案:(1C2B3D

【难度】1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劳动科技化,指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特有的基本生存生活实践活动中,利用科学技术的创造性功能进行物质、精神生产与服务的对象化及其过程。科技是劳动的核心内涵,劳动是科技的实现外化,两者融合在成果及生产之中,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同时体现了脑力劳动(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重复劳动)的高阶复合关系。劳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进步,科技伴随着劳动的进步而发展,这正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质上就是促进劳动科技化的进一步飞跃发展。

当今社会,劳动科技化发展程度已远远高于传统社会,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不二选择。劳动科技化的迭代,促使现代社会的劳动形式发生重大变化,要求劳动教育与培训具备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适应性。在体力与脑力复合的时代,复合劳动的含义不是过去所指的复杂劳动,而是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整合劳动。复合劳动也不是单指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简单结合,而是更大程度上的高阶劳动,具有更高的劳动价值、劳动效应。培养造就高阶劳动者或者高阶劳动能力,是新时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造就高阶人才的重任自然落在未来的教育系统和高阶劳动者培养系统上,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满足的。

(取材于涂建新等《劳动科技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材料二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推行,需要着力构建结构化的劳动教育内容。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劳动同样涉及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动手动脑的协调发展。因此,劳动教育既要加强劳动概念、劳动性质、劳动价值观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要抓实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创新思维,实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对于混合式劳动教育,要按照以知辅劳、以劳促思和以思培德三个重要的方位确定内容结构,从而将其结构化为劳动有关的知识、劳动中的知识和劳动后的知识。劳动有关的知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劳动概念、劳动原理、劳动价值观和涉及劳动实践过程的准备性知识。劳动中的知识是指学生在不同类型劳动活动的具身体验中整合劳动理论知识、劳动过程和技能而产生的经验性知识。劳动后的知识是指学生在劳动后经过内化而形成的劳动素养等。

将学生群体经常使用的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融入劳动教育过程,能帮助学生快速接纳新的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快劳动认知的转变。下表“劳动教育手段的数字化”列举的一系列依靠新兴数字化技术支撑的混合式劳动教育手段,让劳动教育更多元、更规范、更系统,让劳动教育资源更丰富,进一步满足了师生的期待。

数字化技术

混合式劳动教育手段

扩展现实

劳动教育基地+虚拟劳动教育场景建设

大数据技术

劳动教育评价表+劳动教育电子个人成长档案

人工智能技术

非专业型教师+专业化劳动教育电子导师

自适应学习技术

集体活动+个性化活动

网络技术

劳动活动实践+线上劳动教育平台

(取材于詹青龙等《混合式劳动教育:数字时代的劳动教育新形态》)

1)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科技化对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必然会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B.复合劳动的含义不只是过去所指的复杂劳动,而且是复杂、综合的整合劳动,具有更高的劳动价值、劳动效应。

C.传统教育无法满足新时代培养造就高阶劳动者或者高阶劳动能力的需要,禁锢了劳动科技化的发展。

D.劳动教育要想实现知行合一,把劳动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就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2)根据材料二,填入示意图空缺处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混合式劳动教育的形式

B.劳动经验

C.劳动精神

D.以知辅劳

3)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津冀联合开通的高速干线物流货运点对点自动驾驶,是劳动科技化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体现。

B.劳动创新科技,科技优化劳动,二者相辅相成,劳动科技化成为潮流与趋势,不可逆转。

C.混合式劳动教育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动手动脑等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势必被淘汰。

D.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劳动教育电子导师可以突破时空藩篱,有效减轻专业化劳动教育教师不足的压力。

【答案】1A2A3C

【考点】非连续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运用信息解读图表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解答】1B.“不只是……而且是”错,材料一说的是“复合劳动的含义不是过去所指的复杂劳动,而是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整合劳动”,选项曲解文意,把并列关系改为了递进关系。C.“禁锢了劳动科技化的发展”于文无据,材料一说的是“造就高阶人才的重任自然落在未来的教育系统和高阶劳动者培养系统上,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满足的”,文中只是说传统教育无法满足高阶人才培养的需要,并未说禁锢了劳动科技化的发展。D.“就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错,材料二说的是“将学生群体经常使用的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融入劳动教育过程,能帮助学生快速接纳新的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快劳动认知的转变”,文中只是说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融入劳动教育过程的作用,并非说劳动教育实现知行合一就一定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故选A。(2A.结合“对于混合式劳动教育,要按照以知辅劳、以劳促思和以思培德三个重要的方位确定内容结构,从而将其结构化为劳动有关的知识、劳动中的知识和劳动后的知识”可知,是“混合式劳动教育”,不是“混合式劳动教育的形式”。故选A。(3C.“因此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势必被淘汰”错,文中只是说“将学生群体经常使用的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融入劳动教育过程,能帮助学生快速接纳新的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快劳动认知的转变……让劳动教育更多元、更规范、更系统,让劳动教育资源更丰富,进一步满足了师生的期待”,这只是说混合式劳动教育的作用,但不能就此说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势必被淘汰。故选C。答案:(1A2A3C

【难度】3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孔子<dot>侍坐</dot>于哀公。公问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u>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u>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者正,则<dot>庶物</dot>从之。”公曰:“寡人虽无能也,愿知<dot>所以</dot>行三者之道,可得闻乎?”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为大。大婚至矣!大婚既至,冕而亲迎。亲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子<dot></dot>敬为亲,舍敬则是遗亲也。弗亲弗敬,弗尊。此爱与敬,<dot></dot>政之本与!”

材料二

子贡为信阳<dot></dot>,将行,辞<dot></dot>孔子。孔子曰:“勤之慎之,奉<dot>天子</dot>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子贡曰:“也少而事君子,岂以盗为累哉?”孔子曰:“汝未之详也。夫以贤代贤,是谓之夺;以<dot>不肖</dot>代贤,是谓之伐;缓令急诛,是谓之暴;取善自与,是谓之盗。盗非窃财之谓也。吾闻之: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怨之所由也。<u>治官莫若平,临财莫若廉。</u>廉平之守,不可改也。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u>内不相训而外相谤,非亲睦也。</u>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故君子无所不慎焉。”

材料三

子路见于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dot></dot>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复得也。枯鱼<dot></dot>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若过隙。”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均选自《孔子家语》)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dot>庶物</dot>从之

庶物:万物

B.是故君子<dot></dot>敬为亲

兴:倡导

C.<dot>不肖</dot>代贤

不肖:不聪明

D.枯鱼<dot></dot>

衔:含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愿知<dot>所以</dot>行三者之道

<dot>所以</dot>游目骋怀

B. <dot></dot>政之本与

奔车朽索,<dot></dot>可忽乎

C.<dot></dot>孔子

不拘于时,学<dot></dot>

D. <dot></dot>亲负米百里之外

<dot></dot>击破沛公军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B.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C.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D.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4)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指在尊长近旁陪坐,《论语》中也有子路、曾皙等人侍坐于孔子的记载。

B.古人的名与字常有关联性,文中的“赐”是子贡的名,“赐”与“贡”意义相对。

C.“宰”,古代官名。“信阳宰”指信阳的地方长官,总管当地事务。

D.古人认为君权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奉天子之时”中的“天子”指鲁哀公。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大婚”是教化百姓的途径,国君在婚礼过程中应表现出恭敬的态度,成为楷模。

B.子贡赴信阳前,孔子告诫他要勤于做事,特别是要任用贤德之人,使他们奉守法令来引导百姓。

C.子路因为父母年老而无法做官,直到父母去世后,他才一展抱负,在楚国过上了富贵生活。

D.这三段记录孔子与他人对话的文字言简意赅,具有较强的论辩性,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

治官莫若平,临财莫若廉。

内不相训而外相谤,非亲睦也。

7)请概括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个角度体现孔子的思想观点。

【答案】1C2B3D4D5A6您提到这个话题,这是(给)百姓的恩惠,因此我岂敢没有言辞回答?管理官员没有什么比得上公平,面对钱财没有什么比得上廉洁。在内不教导对方但是在外却指责对方的过失,这不是亲近与和睦。(7为君治理一国。为官治理一地。为子孝敬父母。

【考点】散文;一般实词;其;为;于;其他虚词;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古代文化常识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实词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理解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3)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4)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5)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实在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7)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C.不肖:不贤能的人,句意:用不贤能的人取代贤能的人。故选:C。(2A.都表示“用来……的方法”。B“这是”,表肯定语气;表反问语气,意为“难道”。C都是“向”的意思。D都是“替、给”的意思。故选:B。(3)句意:古代治理政事把爱人当作最大的事情。要做到爱人,礼是最重要的。要做到遵循礼,恭敬是最重要的。“爱人”是“为大”的主语,单独成句,排除AC;“礼”是“为大”的主语,在其前停顿,排除B。故选:D。(4D.“奉天子之时”中的“天子”并非指鲁哀公,天子一般指周王等天下共主,鲁哀公只是诸侯国的国君。故选:D。(5B.“特别是要任用贤德之人,使他们奉守法令来引导百姓”错误,孔子告诫子贡要“勤之慎之,奉天子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等,主要强调的是子贡自身要勤勉谨慎、奉公守法等,并非任用贤德之人来引导百姓。C.“子路因为父母年老而无法做官”错误,文中是说“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意思是因为家庭贫困父母年老,不挑选俸禄去做官,并非无法做官。D.“具有较强的论辩性”不准确,这三段文字主要是孔子与他人的对话,论辩性并不强。故选:A。(6重点词语:“及”,提到;“惠”,恩惠;“固”,因此;“辞”,言辞,这里指回答。句意:您提到这个话题,这是(给)百姓的恩惠,因此我岂敢没有言辞回答?重点词语:“治”,治理;“莫若”,没有比……更好;“平”,公平;“临”,面对。句意:管理官员没有什么比得上公平,面对钱财没有什么比得上廉洁。重点词语:“内”,在家里。“相训”,教导对方;“外”:在外面。“谤”,指责;“亲睦”:亲近和睦。句意:在内不教导对方但是在外却指责对方的过失,这不是亲近与和睦。(7)材料一:为君治理一国。“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君主对于国家治理的关键作用,强调君主自身行为端正才能引领百姓。“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为大。大婚既至,冕而亲迎。亲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则是遗亲也。此爱与敬,其政之本与!”这里阐述了治理国家要以爱人为大,通过遵循礼、表现敬,尤其是在婚姻大事中体现敬重,将爱与敬作为为政的根本,体现了孔子对君主治理国家应秉持正确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观点。材料二:为官治理一地。“勤之慎之,奉天子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孔子告诫子贡为官要勤勉谨慎,遵循天子的时节,不做掠夺、攻伐、残暴、偷盗之事。“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怨之所由也。治官莫若平,临财莫若廉。廉平之守,不可改也。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内不相训而外相谤,非亲睦也。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这些话语详细阐述了为官者应奉公守法、利民而非侵民,要做到公平、廉洁,不遮蔽他人的优点,不宣扬他人的缺点,谨慎言行,体现了孔子对为官治理一地的具体要求和思想观点。材料三:为子孝敬父母。“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复得也。”子路讲述自己过去为亲负米以及父母去世后的感慨。“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体现了孔子重视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强调在父母生前要尽力侍奉,父母去世后要极尽哀思的思想观点。答案:(1C2B3D4D5A6您提到这个话题,这是(给)百姓的恩惠,因此我岂敢没有言辞回答?管理官员没有什么比得上公平,面对钱财没有什么比得上廉洁。在内不教导对方但是在外却指责对方的过失,这不是亲近与和睦。(7为君治理一国。为官治理一地。为子孝敬父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陪鲁哀公坐着。哀公问道:“请问人的道德规范中哪个最重要?”孔子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回答道:“您能问到这个问题,这是百姓的福分啊。所以我怎敢不回答呢?人的道德规范中政事最重要。政事,就是端正。君主端正了,那么百姓就会跟着端正。君主的所作所为,是百姓所效仿的。君主不端正,百姓效仿什么呢?”哀公说:“请问治理政事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说:“夫妇有别,男女相亲,君臣有信。这三者端正了,那么万物就会随之端正。”哀公说:“我虽然没有才能,但希望知道实行这三者的方法,可以讲给我听吗?”孔子回答说:“古代治理政事把爱人当作最大的事情。要做到爱人,礼是最重要的。要做到遵循礼,恭敬是最重要的。恭敬到了极致,婚姻大礼就是最重要的。婚姻大礼到了!婚姻大礼既然到了,君主就要戴着礼帽亲自去迎娶。亲自迎娶,这就是恭敬。所以君子提倡恭敬是为了亲近,舍弃恭敬就是遗弃亲人。不亲近不恭敬,就是不尊重。这爱与敬,就是政事的根本吧!”

材料二:

子贡要去做信阳的地方长官,临行前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要勤勉谨慎,遵奉天子的时节,不要掠夺不要攻伐,不要残暴不要偷盗。”子贡说:“我从小就侍奉君子,难道会因为偷盗而受牵累吗?”孔子说:“你还不明白。用贤能的人取代贤能的人,这叫做掠夺;用不贤能的人取代贤能的人,这叫做攻伐;发布政令迟缓而惩罚严厉,这叫做残暴;把好的东西据为己有,这叫做偷盗。偷盗不是指偷窃财物。我听说:懂得为官之道的人,奉公守法来使百姓受益;不懂得为官之道的人,歪曲法律来侵害百姓。这就是怨恨产生的原因。治理官职没有比公平更好的了,面对财物没有比廉洁更好的了。廉洁公平的操守,不可改变。隐瞒别人的优点,这叫做遮蔽贤能;宣扬别人的缺点,这是小人的行为。在家里不相互告诫而在外面相互诽谤,这不是亲近和睦。称赞别人的优点,就像自己有这些优点一样;谈论别人的缺点,就像自己遭受这些缺点一样。所以君子没有什么不谨慎的。”

材料三:

子路拜见孔子说:“背着沉重的东西走远路,不会挑选地方休息;家里贫穷父母年老,不会挑选俸禄去做官。从前我侍奉父母的时候,常常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之外去背米。父母去世之后,我向南游历到了楚国,跟随的车子有一百辆,积蓄的粮食有万钟,多层坐垫而坐,列鼎而食,这时想要再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去背米,却不可能再做到了。干鱼串在绳子上,什么时候不被虫蛀呢?父母的寿命,快得就像白驹过隙。”孔子说:“仲由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父母在世的时候尽力侍奉,父母去世后极尽哀思。”

【难度】5

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崔郎中赴幕

[]温庭筠

一别黔巫似断弦,故交东去更凄然。

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飞二十年。

发迹岂劳天上桂,属词还得幕中莲。

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

[]这首诗是诗人送崔郎中赴幕府任职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回顾曾经在黔巫之地与崔郎中离别,如今崔郎中东去,两人将再次分别,更觉感伤。

B.“心游目送”句用虚写表达对友人的牵挂;“雨散云飞”句谓此番别离,又将二十年不得相见。

C.诗人认为,显达可不必经科举折桂,崔郎中因擅长写文章被聘入幕府,已显示了他的才华。

D.这首七言律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情意。

2)如果用“以诗解诗”的方法,以下三句诗哪一句适合解读本诗尾联?请说明理由。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答案】1B2)选,“月”意象;寓情于月(景);借月传情或拟人;都是写给友人的;表达了思念之情。选,“月”意象;拟人;表达了思念之情。选,“月”意象,表达孤独寂寞之情。

【考点】送别抒情;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鉴赏诗词技巧

【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既要对诗歌内容做出整体把握,又要对诗歌局部做出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把握作者的内心感受。

【解答】1B.“雨散云飞二十年”并非说此番别离又将二十年不得相见,而是感慨时光流逝如风雨飘散云朵飞逝,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故选B。(2)本诗尾联“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表达了不要说长安遥远,江月会随着人去到任何地方。“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主要是写月照离人妆镜台,侧重于月照离人的场景,与本诗尾联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不太相符。“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把愁心寄托给明月,让明月随友人去到远方一样,都是借助明月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将思念之情与明月联系在一起,随着友人远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主要表达的是诗人独自饮酒的孤独寂寞之情,与本诗尾联的情感和意境也不相符。答案:(1B2)选,“月”意象;寓情于月(景);借月传情或拟人;都是写给友人的;表达了思念之情。选,“月”意象;拟人;表达了思念之情。选,“月”意象,表达孤独寂寞之情。

【难度】3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平辞赋悬日月”是李白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在《屈原列传》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2)毛泽东《沁园春•雪》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苏轼面对滚滚长江、巍然赤壁,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曾有类似感慨:“      。”

3)班级足球队以一球未失的战绩赢得学校比赛冠军,同学们借用《蜀道难》中的“      ”称赞守门员的出色表现。

【答案】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3)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重点字:推)(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重点字:豪)(3)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重点字:莫)

【难度】3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个平常的故事

——答中国青年社的问题:“你怎样来到延安的?”

何其芳

我来到了延安。难道这真需要一点解释吗?

在开出了许多新窑洞的山上,在道路上,在大会中,我可以碰到太多太多的我这样的知识青年。我已经消失在他们里面。虽说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有他的故事,当我和他们一样忙着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我为什么要急于来谈说我的?

因为我曾经写了《画梦录》?

这不是一个好理由。那本小书,那本可怜的小书,不过是一个寂寞的孩子为他自己制造的一些玩具。它和延安中间是有着很大的距离的,但并不是没有一条相通的道路。

或者因为我来得比较困难,比较晚?是的,我时常感到比我更年轻一些的人要比我幸福一些。我回顾我的过去:那真是一条太长、太寂寞的道路。我幼年时候的同伴们,那些小地主的儿子,现在多半躺在家里抽着鸦片,吃着遗产。我中学时候的同学们现在多半在精疲力竭地窥伺着、争夺着或者保持着一个小位置。我在大学里所碰到的那些有志之士,多半喜欢做着过舒服的生活的梦,现在大概还是在往那个方向努力。从这样一些人的中间我走着,走着,我总是在心里喊:“我一定要做一个榜样!”我感到异常孤独,异常凄凉。来到延安,我时常听见这样一个习惯语,“起模范作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它和我自己的那句话的意思差不多。不过大家说着它的时候,不是带着悲凉的心境而是带着快活的、积极的意味。

我想我大概并不是一个强于思索和反抗的人,总是由于重复又重复的经历、感受,我才得到一个思想;由于过分沉重的压抑,我才开始反叛。

我时常用寂寞这个字眼,我太熟悉它所代表的那种意味、那种境界和那些东西了,从我有记忆的时候到现在。我怀疑我幼时是一个哑子,一直到十二岁我才开始和书本说起话来。当我像一个小孩子那样哭泣着,要求着家里让我去上中学,我已经十四岁了。我并不曾明显地想到新式学校比私塾好,仅仅由于一种朦胧的欲求,一种几乎是自然而然的对新环境的渴慕而已。

这个幼稚的时期继续得相当长久,一直到我二十二岁,也就是一直到大学二年级。我给我自己制造了一个美丽的、安静的、充满着寂寞的欢欣的小天地,用一些柔和的诗和散文,用带着颓废的色彩的北平城的背景,用幻想,用青春,而且,让我嘲笑一下那时的我吧,用家里差不多按期寄来的并不怎样美丽的汇票。生活在这样的小天地里,我并不感到满足,如我曾经在别处写过的,“我遗弃了人群而又感到被人群所遗弃的悲哀”。我写着一些短短的诗和散文,我希望和我同样寂寞的孩子也能从它们得到一点快乐和抚慰,如同在酸辛的苦涩的生活里得到一点糖果。我觉得这是我仅能做到的对于人类和世界的一点贡献。我没有更大的志愿、更大的野心,因为我像一个无知的孩子,对于许多事情还没有责任感。

一个阴晦的下午,我独自在一条僻静的街上走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卖报的孩子从我的对面走过来,挂着一个盛报纸的布袋,用可怜的声音叫着一些报纸的名字。我看着他,我忽然想起了我家里的一个小兄弟。一种复杂的思想掠过我的脑子,我想到他和我的那个兄弟一样年幼,为什么他却要在街头求乞似地叫喊着;我想到人类为什么这样自私自利;我想到难道因为他不是我的兄弟,我就毫不注意,毫不难过地让他从我身边走过去。我忽然决心买一份他的报,因为没有零钱,我给一块钱让他找。当他到街旁的小铺里去兑换,我又忽然想,难道我真还要他把那点钱找还我吗?于是我跑进胡同里,一直跑回了我住的地方。一种沉重的难过压在我心里,我哭泣了一会儿。正因为每个母亲只爱她的儿子,每个哥哥只帮助他的弟弟,人间才如此寒冷。我的生活限制着我的思想更进一步。我不知道人间之所以缺乏着人间爱,基本上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u>但我终于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丧失了我的充满着寂寞的欢欣的小天地。我的翅膀断折。我从空中坠落到地上。我晚上的梦也变了颜色:从前,一片发着柔和的光辉的白色的花,一道从青草间流着的溪水,或者一个穿着燕子的羽毛一样颜色的衣衫的少女;而现在,一座空洞的屋子,一个愁人的雨天,或者一条长长的灰色的路,我走得非常疲乏而又仍得走着的路。</u>

抗战来了。对于我它来得正是时候,因为我不复是一个脸色苍白的梦想者,也不复是一个怯懦的人,我已经像一个成人一样有了责任感,我应该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我应该到前线去。即使我不能拿起武器和兵士们站在一起射击敌人,我也应该去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而且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这样可以减少一点我自己的惭愧。

我来到了延安。

我是想经过它到华北战场去。我还不知道我自己需要从它受教育。在这里,因为生活里充满了光明和快乐,时间像一支柔和的歌曲一样过逝得容易而又迅速,而且我现在以我的工作来歌唱它,以我生活在这里来作为对于它的辩护,而不仅仅以文字。在这里,当我带着热情和梦想谈说着人类和未来,再也不会有人暗暗地嘲笑。在这里,我这个思想迟钝而且情感脆弱的人从环境,从人,从工作学习了许多许多,有了从来不曾有过的迅速的进步,完全告别了我过去的那种不健康不快乐的思想,而且像一个小齿轮在一个巨大的机械里和其他无数的齿轮一样快活地规律地旋转着,旋转着。我已经消失在它们里面。

一九四〇年五月八日

(选自《何其芳全集》,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前五段用反问句、设问句引起下文,句式灵活多变,文意层层推进,有助于带动读者一起思考。

B.“我一定要做一个榜样”和“起模范作用”意思差不多,但“我”在不同的环境中说出来却有着不同的意味。

C.“这个幼稚的时期”一段中,为了表达对之前个人生活的不满和自嘲,作者用倒装句式与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效果。

D.最后一段作者用三个“在这里”,从生活工作到崇高理想、再到思想认识,逐层深入地总结了延安带给他的巨大变化。

E.作者回顾过去用“寂寞”“凄凉”,谈到延安则用“光明”“快乐”,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蕴含着不同的态度与倾向。

2)如何理解题目中的“平常”二字?

3)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哪些人或事促成了“我”的成长?

4)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5)学校文学社团拟编辑文学读本,如果收录这篇文章,你认为将其编入以下哪个栏目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锦绣山河 故乡印记 青春价值 历史风云

【答案】1BC2来到延安的青年知识分子有很多,“我”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作者认为,“我”来到延安是时代召唤下的必然选择,所以说是平常的。(3某些同伴、同学的庸俗人生;开始读书,要求去上学,渴慕新环境;写短诗和散文,渴望为人类和世界做一点贡献;偶遇卖报孩子,感受人生不平等;抗战爆发,激发使命感;来到延安,接受教育。(4)运用了对比、象征、想象等手法,语句长短交错,有节奏感,充满诗意,写出了作者从幻想到现实、从幼稚到成熟的思想转变,表达了复杂的情感。(5青春价值理由:本文面向的是青年读者;文章讲述的是青年人的成长故事;文章主题是青春该怎样度过才最有价值。

【考点】散文;理解重要词语含义;体会文中重要句子含意;内容理解与概括;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重要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语境义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多义。因为词虽然有多个意义,但在具体语境中,由于受到语境的制约,它的意义则是单一而确定的。特殊含义。词的特殊含义是指词在具体语境中改变了原来的意义,具有了新的临时意义,有些词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隐含义。隐含义是指词隐藏于字里行间的意义,即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应该注重对散文描写部分的理解,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写的,达到什么效果。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旨思想、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明确与情节、人物形象、主旨之间的关系,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进行作答。

【解答】1B.“但‘我’在不同的环境中说出来却有着不同的意味”错误,结合“来到延安,我时常听见这样一个习惯语,‘起模范作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它和我自己的那句话的意思差不多。不过大家说着它的时候,不是带着悲凉的心境而是带着快活的、积极的意味”可知,是“大家说着它的时候”。C.“为了表达……”错误,得不出这个结论。故选BC。(2结合“在开出了许多新窑洞的山上,在道路上,在大会中,我可以碰到太多太多的我这样的知识青年。我已经消失在他们里面。虽说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有他的故事,当我和他们一样忙着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我为什么要急于来谈说我的?”可知,来到延安的青年知识分子有很多,“我”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结合“抗战来了。对于我它来得正是时候,因为我不复是一个脸色苍白的梦想者,也不复是一个怯懦的人,我已经像一个成人一样有了责任感,我应该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我应该到前线去。即使我不能拿起武器和兵士们站在一起射击敌人,我也应该去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而且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这样可以减少一点我自己的惭愧”可知,作者认为,“我”来到延安是时代召唤下的必然选择,所以说是平常的。(3结合“我回顾我的过去:那真是一条太长、太寂寞的道路。我幼年时候的同伴们,那些小地主的儿子,现在多半躺在家里抽着鸦片,吃着遗产。我中学时候的同学们现在多半在精疲力竭地窥伺着、争夺着或者保持着一个小位置。我在大学里所碰到的那些有志之士,多半喜欢做着过舒服的生活的梦,现在大概还是在往那个方向努力。从这样一些人的中间我走着,走着,我总是在心里喊:‘我一定要做一个榜样!’我感到异常孤独,异常凄凉”可知,某些同伴、同学的庸俗人生;结合“一直到十二岁我才开始和书本说起话来。当我像一个小孩子那样哭泣着,要求着家里让我去上中学,我已经十四岁了。我并不曾明显地想到新式学校比私塾好,仅仅由于一种朦胧的欲求,一种几乎是自然而然的对新环境的渴慕而已”可知,开始读书,要求去上学,渴慕新环境;结合“我给我自己制造了一个美丽的、安静的、充满着寂寞的欢欣的小天地,用一些柔和的诗和散文,用带着颓废的色彩的北平城的背景,用幻想,用青春,而且,让我嘲笑一下那时的我吧,用家里差不多按期寄来的并不怎样美丽的汇票”可知,写短诗和散文,渴望为人类和世界做一点贡献;结合“一个阴晦的下午,我独自在一条僻静的街上走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卖报的孩子从我的对面走过来,挂着一个盛报纸的布袋,用可怜的声音叫着一些报纸的名字。我看着他,我忽然想起了我家里的一个小兄弟。一种复杂的思想掠过我的脑子,我想到他和我的那个兄弟一样年幼,为什么他却要在街头求乞似地叫喊着……”可知,偶遇卖报孩子,感受人生不平等;结合“抗战来了。对于我它来得正是时候,因为我不复是一个脸色苍白的梦想者,也不复是一个怯懦的人,我已经像一个成人一样有了责任感……”可知,抗战爆发,激发使命感;结合“我来到了延安”可知,来到延安,接受教育。

4)结合“但我终于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丧失了我的充满着寂寞的欢欣的小天地。我的翅膀断折。我从空中坠落到地上。我晚上的梦也变了颜色:从前,一片发着柔和的光辉的白色的花,一道从青草间流着的溪水,或者一个穿着燕子的羽毛一样颜色的衣衫的少女;而现在,一座空洞的屋子,一个愁人的雨天,或者一条长长的灰色的路,我走得非常疲乏而又仍得走着的路”可知,运用了对比、象征、想象等手法,语句长短交错,有节奏感,充满诗意,写出了作者从幻想到现实、从幼稚到成熟的思想转变,表达了复杂的情感。(5青春价值理由:结合“答中国青年社的问题”可知,本文面向的是青年读者;结合“我回顾我的过去:那真是一条太长、太寂寞的道路……”可知,文章讲述的是青年人的成长故事;结合“我还不知道我自己需要从它受教育。在这里,因为生活里充满了光明和快乐,时间像一支柔和的歌曲一样过逝得容易而又迅速,而且我现在以我的工作来歌唱它,以我生活在这里来作为对于它的辩护,而不仅仅以文字。在这里,当我带着热情和梦想谈说着人类和未来,再也不会有人暗暗地嘲笑。在这里,我这个思想迟钝而且情感脆弱的人从环境,从人,从工作学习了许多许多,有了从来不曾有过的迅速的进步,完全告别了我过去的那种不健康不快乐的思想,而且像一个小齿轮在一个巨大的机械里和其他无数的齿轮一样快活地规律地旋转着,旋转着。我已经消失在它们里面”可知,文章主题是青春该怎样度过才最有价值。答案:(1BC2来到延安的青年知识分子有很多,“我”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作者认为,“我”来到延安是时代召唤下的必然选择,所以说是平常的。(3某些同伴、同学的庸俗人生;开始读书,要求去上学,渴慕新环境;写短诗和散文,渴望为人类和世界做一点贡献;偶遇卖报孩子,感受人生不平等;抗战爆发,激发使命感;来到延安,接受教育。(4)运用了对比、象征、想象等手法,语句长短交错,有节奏感,充满诗意,写出了作者从幻想到现实、从幼稚到成熟的思想转变,表达了复杂的情感。(5青春价值理由:本文面向的是青年读者;文章讲述的是青年人的成长故事;文章主题是青春该怎样度过才最有价值。

【难度】5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微笑,通常是指嘴角上扬、眼睛轻微眯起的面部表情,能够表达出喜悦、友善或满意等积极情感。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微笑时大脑会释放出内啡肽和多巴胺等化学物质,<u>这些化学物质能够让我们感到放松和快乐,同时也能够解决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u>研究表明,笑能使免疫细胞数量增多、变得更为活跃,<u>5分钟甚至相当于45分钟的有氧锻炼!生活尽管总有不如意,但不妨从此刻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尝试用微笑来传递情感,让身体感受到积极正向的力量。</u>

1)为文段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明其序号并修改。

【答案】1)微笑的力量(2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尽管生活总有不如意

【考点】病句辨析;概括要点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标题的能力。本题要求我们为这则时评拟写标题,就是要我们提炼出文章的中心,并以标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

【解答】1)这段文字主要围绕微笑能表达积极情感、释放让人快乐放松的化学物质、能使免疫细胞活跃以及呼吁用微笑传递情感让身体感受积极力量等方面展开,标题要简洁地概括了文段的核心内容。(2搭配不当,“解决”和“负面情绪”搭配不当,改为“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语序不当,“尽管”和“生活”调换位置,改为“尽管生活总有不如意”。答案:(1)微笑的力量(2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尽管生活总有不如意

【难度】5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吃着网红打卡第一名的美食,看着大数据推送的热播剧……一切信息、经验、思考、方法都来自他人。别人觉得好的,自己也认为好,于是复制别人的生活。有人说这就是网络时代的“二手生活”。

学校组织一场关于“二手生活”的辩论赛,正方观点是“我们需要二手生活”,反方观点是“我们拒绝二手生活”。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我支持反方观点:“我们拒绝二手生活”。理由如下:1.缺乏独立思考:二手生活意味着盲目跟从他人的选择和判断,这会导致个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长期依赖他人的意见,可能会使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变得无所适从。2.个性与创新的丧失:如果每个人都活在二手生活中,追求别人眼中的好,那么社会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将受到严重限制。个性的缺失会导致社会变得单调乏味,而创新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3.价值观的扭曲:二手生活容易让人形成攀比心理,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这种价值观的扭曲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4.自主性与责任感的削弱:在二手生活中,个体往往扮演着跟随者的角色,而非决策者。这种被动的生活方式会削弱我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使我们难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应该拒绝二手生活,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追求真正符合自己价值观和兴趣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保持独特的个性,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考点】看法建议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微写作作文题。

1.理解题目背景:

题目描述了网络时代的一种现象,即人们的生活受到他人影响,复制别人的生活。这种现象被称为“二手生活”。

2.明确辩论主题:

辩论的主题是“二手生活”,正方观点是“我们需要二手生活”,反方观点是“我们拒绝二手生活”。

3.确定自己的立场:

你需要选择支持正方还是反方,并明确自己的立场。

4.分析论点:

正方需要论证为什么“二手生活”是有必要的,可能包括节省时间、获取经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优势。

反方需要论证为什么“二手生活”是不可取的,可能包括缺乏独立思考、失去个性、信息不可靠等方面的劣势。

5.准备论据:

根据选择的立场,准备相关的论据和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解答】我支持反方观点:“我们拒绝二手生活”。理由如下:1.缺乏独立思考:二手生活意味着盲目跟从他人的选择和判断,这会导致个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长期依赖他人的意见,可能会使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变得无所适从。2.个性与创新的丧失:如果每个人都活在二手生活中,追求别人眼中的好,那么社会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将受到严重限制。个性的缺失会导致社会变得单调乏味,而创新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3.价值观的扭曲:二手生活容易让人形成攀比心理,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这种价值观的扭曲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4.自主性与责任感的削弱:在二手生活中,个体往往扮演着跟随者的角色,而非决策者。这种被动的生活方式会削弱我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使我们难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应该拒绝二手生活,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追求真正符合自己价值观和兴趣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保持独特的个性,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难度】5

9.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

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定义与被定义:在寻找真实自我中的成长与蜕变

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我们如同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只,既是孤独的航海者,也是群体的一员。我们每个人、每个群体,乃至每个国家,都在不断地被外界定义,同时也在不断地自我定义。这是一种双重的认知过程,一方面,我们被别人的视角、标签、刻板印象所包围,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用自己的理解、选择和勇气去打破这些束缚,去创造一个更加真实的自我。

我们常被社会和他人的观点所“定义”,这些定义有时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的优点和不足,让我们明辨是非,去芜存真,进而助力我们的提升。但有时候,这些定义又像是一道道枷锁,束缚了我们的思想,限制了我们的行动。因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头脑,有批判性的思维,去审视这些定义,去接受那些对我们有益的部分,去拒绝那些对我们有害的部分。

然而,真正的人生不应该只是被动接受定义,我们还应该勇敢地进行自我定义。这是我们的主权,是我们的尊严,更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所在。自定义不仅仅是摆脱外界的刻板印象,更是一种对自己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塑造。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然后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自定义的过程,就是我们在寻找真实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也充满了希望和可能。我们需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有勇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时,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韧,因为成长和蜕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定义与被定义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蜕变。我们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定义的孩子,而是成为了有独立思考、有自我主张的成人。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前进,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世界。我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我们的每一次尝试都彰显了我们的风华。

综上所述,无论是面对被定义的无奈与困惑,还是面对自定义的挑战与机遇,我们都应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以坚韧的精神去应对。在定义与被定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创造者。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创造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美好的自我。这就是我们在寻找真实自我中的成长与蜕变,也是我们在这个缤纷世界中的独特存在。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的材料主要围绕“被定义”与“自定义”两个核心概念展开。材料指出,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临外界对我们的定义,这些定义可能来自于他人、社会、文化或历史等多个层面。同时,材料也强调了我们在面对这些定义时应有的态度:一方面,要认真对待“被定义”,通过明辨是非、去芜存真来助力自己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勇于进行“自定义”,通过塑造自我、彰显风华来用自己的方式前进。

在审题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核心概念:首先要明确“被定义”和“自定义”的含义。“被定义”指的是外界对我们的评价、认知或标签而“自定义”则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定位和塑造。

2.把握材料意图:材料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在面对外界定义时,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汲取有益的部分,同时敢于并善于进行自我定义,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3.联系个人体验: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感悟来展开论述,使文章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


参考立意:

1.在“被定义”中找寻自我提升的动力。

立意阐述:论述如何在他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发现自身不足,以此为契机提升自我。比如,在面对他人指出自己的弱点或不足时,不应回避或抵触,而应将其作为改进的动力,不断完善自己。

2.勇于“自定义”,塑造独特风采。

立意阐述:强调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应勇于摆脱外界刻板印象的束缚,通过自我定义来塑造独特的个人风格和价值观。这需要个体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不被他人轻易定义。

3.“被定义”与“自定义”的互动与融合。

立意阐述:探讨“被定义”与“自定义”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外界的定义可以为我们提供反思和进步的契机;另一方面,我们的自定义也可以影响和改变外界对我们的看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4.在多元社会中寻找个人定位。

立意阐述:结合当下社会的多元化特点,论述如何在众多的社会角色和标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需要个体具备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坚定的价值观,不被社会的纷繁复杂所迷惑。

【解答】

定义与被定义:在寻找真实自我中的成长与蜕变

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我们如同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只,既是孤独的航海者,也是群体的一员。我们每个人、每个群体,乃至每个国家,都在不断地被外界定义,同时也在不断地自我定义。这是一种双重的认知过程,一方面,我们被别人的视角、标签、刻板印象所包围,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用自己的理解、选择和勇气去打破这些束缚,去创造一个更加真实的自我。

我们常被社会和他人的观点所“定义”,这些定义有时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的优点和不足,让我们明辨是非,去芜存真,进而助力我们的提升。但有时候,这些定义又像是一道道枷锁,束缚了我们的思想,限制了我们的行动。因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头脑,有批判性的思维,去审视这些定义,去接受那些对我们有益的部分,去拒绝那些对我们有害的部分。

然而,真正的人生不应该只是被动接受定义,我们还应该勇敢地进行自我定义。这是我们的主权,是我们的尊严,更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所在。自定义不仅仅是摆脱外界的刻板印象,更是一种对自己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塑造。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然后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自定义的过程,就是我们在寻找真实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也充满了希望和可能。我们需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有勇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时,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韧,因为成长和蜕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定义与被定义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蜕变。我们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定义的孩子,而是成为了有独立思考、有自我主张的成人。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前进,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世界。我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我们的每一次尝试都彰显了我们的风华。

综上所述,无论是面对被定义的无奈与困惑,还是面对自定义的挑战与机遇,我们都应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以坚韧的精神去应对。在定义与被定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创造者。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创造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美好的自我。这就是我们在寻找真实自我中的成长与蜕变,也是我们在这个缤纷世界中的独特存在。

【难度】5

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