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生物试卷

【334269】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生物试卷

时间:2025-01-21 18:13:29 作者: 字数:45103字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Shape2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生物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有CHONP
B
.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
C
.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D
.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

2.下图是马铃薯细胞局部的电镜照片,1~4均为细胞核的结构,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

A
1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B
2是核与质之间物质运输的通道
C
3是核与质的界膜
D
4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场所

3.将某种植物置于高温环境(HT)下生长一定时间后,测定HT植株和生长在正常温度(CT)下的植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两组植株的CO2吸收速率最大值接近
B
35℃时两组植株的真正(总)光合速率相等
C
50℃HT植株能积累有机物而CT植株不能
D
HT植株表现出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

4.酵母菌的DNA中碱基A约占32%,关于酵母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后A约占32%
B
DNAC约占18%
C
DNA中(A+G/T+C=1
D
RNAU约占32%

5.如图为二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图像,关于此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有12条染色体
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含有同源染色体
D
.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6.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

对该家系分析正确的是(  )
A
.此病为隐性遗传病
B
III-1III-4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C
II-3再生儿子必为患者
D
II-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

7.研究者拟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簇毛麦(2n=14)的优良性状导入普通小麦(2n=42)中。用簇毛麦花粉给数以千计的小麦小花授粉,10天后只发现两个杂种幼胚,将其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
.簇毛麦与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
.培养过程中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
C
.杂种植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
D
.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产生可育植株

8.为研究毒品海洛因的危害,将受孕7天的大鼠按下表随机分组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处理
检测项目

对照组

连续9天给予海洛因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活胚胎数/胚胎总数(%

100

76

65

55


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

0

33

55

79


脑中促凋亡蛋白Bax含量(ug·L-l

67

75

100

125


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低剂量海洛因即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B
.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脑细胞凋亡
C
.对照组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凋亡
D
.结果提示孕妇吸毒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

9.在有或无机械助力两种情形下,从事家务劳动和日常运动时人体平均能量消耗如图。对图中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A
.走路上学比手洗衣服在单位时间内耗能更多
B
.葡萄糖是图中各种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C
.爬楼梯时消耗的能量不是全部用于肌肉收缩
D
.借助机械减少人体能量消耗就能缓解温室效应

10.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
.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
D
.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11.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
.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C
.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D
.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

12.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拟从中分离出葡萄球菌。下述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
.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
C
.用取样后的棉拭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
D
.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

13.关于物质提取、分离或鉴定的高中生物学相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磨肝脏以破碎细胞用于获取含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
B
.利用不同物质在酒精溶液中溶解性的差异粗提DNA
C
.依据吸收光谱的差异对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
D
.利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变化的反应来鉴定蛋白质

14.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与生物有关的说法,有些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些违反生物学原理。以下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  )
A
.长时间炖煮会破坏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
B
.转基因抗虫棉能杀死害虫就一定对人有毒
C
.消毒液能杀菌,可用来清除人体内新冠病毒
D
.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肯定不是亲生的

15.随着改革实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对我国所有地区、各个领域的长期要求,生态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所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是(  )
A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
B
.出台地方性控制吸烟法规
C
.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D
.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16.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疫情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肆虐,接种疫苗是控制全球疫情的最有效手段。新冠病毒疫苗有多种,其中我国科学家已研发出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重组疫苗)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其基本制备步骤是:将新冠病毒的S基因连接到位于载体上的腺病毒基因组DNA中,重组载体经扩增后转入特定动物细胞,进而获得重组腺病毒并制成疫苗。
(1)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一般先通过_______得到cDNA,经_______获取S基因,酶切后再连接到载体。
(2)
重组疫苗中的S基因应编码________
A
.病毒与细胞识别的蛋白
B
.与病毒核酸结合的蛋白
C
.催化病毒核酸复制的酶
D
.帮助病毒组装的蛋白
(3)
为保证安全性,制备重组疫苗时删除了腺病毒的某些基因,使其在人体中无法增殖,但重组疫苗仍然可以诱发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该疫苗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_→诱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4)
重组疫苗只需注射一针即可完成接种。数周后,接种者体内仍然能检测到重组腺病毒DNA,但其DNA不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请由此推测只需注射一针即可起到免疫保护作用的原因________

17.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桉藻属于_________
(2)
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

2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_________
水虱分布情况记录结果显示,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__________
(3)
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在盛有等量海水的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3(甲、乙、丙为上述本地藻)。

该实验的对照组放入的有_________
(4)
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___

18.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研究者研制了一种“智能”胰岛素(IA)并对其展开了系列实验,以期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1)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经__________运输到靶细胞,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浓度降低。
(2)GT
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IA(见图1)中的X能够抑制GT的功能。为测试葡萄糖对IAGT结合的影响,将足量的带荧光标记的IA加入红细胞膜悬液中处理30分钟,使IA与膜上的胰岛素受体、GT充分结合。之后,分别加入葡萄糖至不同的终浓度,10分钟后检测膜上的荧光强度。图2结果显示: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__________。研究表明葡萄糖浓度越高,IAGT结合量越低。据上述信息,推断IA、葡萄糖、GT三者的关系为_________

(3)
为评估IA调节血糖水平的效果,研究人员给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均分别注射适量胰岛素和IA,测量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3

该实验结果表明IA对血糖水平的调节比外源普通胰岛素更具优势,体现在_________
(4)
细胞膜上GT含量呈动态变化,当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细胞膜上的GT增多。若IA作为治疗药物,糖尿病患者用药后进餐,血糖水平会先上升后下降。请从稳态与平衡的角度,完善IA调控血糖的机制图。(任选一个过程,在方框中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作答。)________

19.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光合产物如何进入叶脉中的筛管
高等植物体内的维管束负责物质的长距离运输,其中的韧皮部包括韧皮薄壁细胞、筛管及其伴胞等。筛管是光合产物的运输通道。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
蔗糖进入SE-CC有甲、乙两种方式。在甲方式中,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即可进入SE-CC。胞间连丝是相邻细胞间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通道。在乙方式中,蔗糖自叶肉细胞至SE-CC的运输(图1)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韧皮薄壁细胞;②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到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包括细胞壁)中;③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SE-CC中,如图2所示。SE-CC的质膜上有“蔗糖-H+共运输载体”(SU载体),SU载体与H+泵相伴存在。胞内H+通过H+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在此形成较高的H+浓度,SU载体将H+和蔗糖同向转运进SE-CC中。采用乙方式的植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

研究发现,叶片中SU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叶片中SU载体减少,反之则增加。研究SU载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调控机制,对于了解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规律,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在乙方式中,蔗糖经W载体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空间的方式属于_________。由H+泵形成的_________有助于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SE-CC中。
(2)
与乙方式比,甲方式中蔗糖运输到SE-CC的过程都是通过_________这一结构完成的。
(3)
下列实验结果支持某种植物存在乙运输方式的有_________
A
.叶片吸收14CO2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在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
B
.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降低
C
.将不能通过细胞膜的荧光物质注射到叶肉细胞,SE-CC中出现荧光
D
.与野生型相比,SU功能缺陷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积累更多的蔗糖和淀粉
(4)
除了具有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为生命活动供能等作用之外,本文还介绍了蔗糖能调节SU载体的含量,体现了蔗糖的__________功能。

20.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研究种子发育的机理对培育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作用。
(1)
玉米果穗上的每一个籽粒都是受精后发育而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甲品系玉米,其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严重干瘪且无发芽能力的籽粒,这种异常籽粒约占1/4。籽粒正常和干瘪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上述果穗上的正常籽粒均发育为植株,自交后,有些植株果穗上有约1/4干瘪籽粒,这些植株所占比例约为________
(2)
为阐明籽粒干瘪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者克隆出候选基因A/a。将A基因导入到甲品系中,获得了转入单个A基因的转基因玉米。假定转入的A基因已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请从下表中选择一种实验方案及对应的预期结果以证实“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________

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


I
.转基因玉米×野生型玉米
II
.转基因玉米×甲品系
III
.转基因玉米自交
IV
.野生型玉米×甲品系


正常籽粒:干瘪籽粒≈11
正常籽粒:干瘪籽粒≈31
正常籽粒:干瘪籽粒≈71
正常籽粒:干瘪籽粒≈151


(3)
现已确认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序列分析发现a基因是A基因中插入了一段DNA(见图1),使A基因功能丧失。甲品系果穗上的正常籽粒发芽后,取其植株叶片,用图1中的引物12进行PCR扩增,若出现目标扩增条带则可知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4)
为确定A基因在玉米染色体上的位置,借助位置已知的M/m基因进行分析。用基因型为mm且籽粒正常的纯合子P与基因型为MM的甲品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用M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F1植株果穗上干瘪籽粒(F2)胚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有123三种类型,如图2所示。
统计干瘪籽粒(F2)的数量,发现类型1最多、类型2较少、类型3极少。请解释类型3数量极少的原因________

21.近年来发现海藻糖-6-磷酸(T6P)是一种信号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者以豌豆为材料研究了T6P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1)
豌豆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在__________中合成三碳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为蔗糖后运输到发育的种子中转化为淀粉贮存。
(2)
细胞内T6P的合成与转化途径如下:
底物 T6P 海藻糖
P酶基因与启动子U(启动与之连接的基因仅在种子中表达)连接,获得U-P基因,导入野生型豌豆中获得U-P纯合转基因植株,预期U-P植株种子中T6P含量比野生型植株__________,检测结果证实了预期,同时发现U-P植株种子中淀粉含量降低,表现为皱粒。用同样方法获得U-S纯合转基因植株,检测发现植株种子中淀粉含量增加。
(3)
本实验使用的启动子U可以排除由于目的基因__________对种子发育产生的间接影响。
(4)
在进一步探讨T6P对种子发育的调控机制时,发现U-P植株种子中一种生长素合成酶基因R的转录降低,U-S植株种子中R基因转录升高。已知R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r的种子皱缩,淀粉含量下降。据此提出假说:T6P通过促进R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中淀粉的积累。请从①~⑤选择合适的基因与豌豆植株,进行转基因实验,为上述假说提供两个新的证据。写出相应组合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
①U-R
基因 ②U-S基因 ③野生型植株④U-P植株 ⑤突变体r植株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
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ATP中有1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结构简式为A-PPP
A
ATP中含有腺嘌呤、核糖与磷酸基团,故元素组成为CHONPA正确;
B
、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过程中也能合成ATPB错误;
C
ATP合成过程中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C正确;
D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B

2.A

【解析】
据图分析,1~4均为细胞核的结构,则1是染色质,2是核孔,3是核膜,4是核仁,据此分析作答。
A
1是染色质,细胞核是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
2是核孔,核孔是核与质之间物质运输的通道,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
C
3是核膜,是核与质的界膜,为细胞核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C正确;
D
4是核仁,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A

3.B

【解析】
1
、净光合速率是植物绿色组织在光照条件下测得的值——单位时间内一定量叶面积CO2的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CO2的吸收量来表示。
2
、真正(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A
、由图可知,CT植株和HT植株的CO2吸收速率最大值基本一致,都接近于3nmol••cm-2•s-1A正确;
B
CO2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图可知35℃时两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呼吸速率未知,故35℃时两组植株的真正(总)光合速率无法比较,B错误;
C
、由图可知,50℃HT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说明能积累有机物,而CT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不大于零,说明不能积累有机物,C正确;
D
、由图可知,在较高的温度下HT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仍大于零,能积累有机物进行生长发育,体现了HT植株对高温环境较适应,D正确。
故选B

4.D

【解析】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RNA两种核酸;其中DNA分子为双链结构,A=TG=CRNA分子为单链结构。据此分析作答。
A
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复制时遵循A-TG-C的配对原则,则DNA复制后的A约占32%A正确;
B
、酵母菌的DNA中碱基A约占32%,则A=T=32%G=C=1-2×32%/2=18%B正确;
C
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则(A+G/T+C=1C正确;
D
、由于RNA为单链结构,且RNA是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进行转录而来,故RNAU不一定占32%D错误。
故选D

5.A

【解析】
1
、减数分裂是指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2
、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A
、图中显示是四分体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每个四分体有2条染色体,图中有124分体,共24条染色体,A错误;
B
、四分期时期即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
C
、一个四分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
D
、每个四分体有两条染色单体,四个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A

6.D

【解析】
据图分析,II-1正常,II-2患病,且有患病的女儿III-3,且已知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该病应为显性遗传病(若为隐性遗传病,则II-1正常,后代女儿不可能患病),设相关基因为Aa,据此分析作答。
A
、结合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
B
、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III-1III-4正常,故III-1III-4基因型为XaXa,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B错误;
C
II-3患病,但有正常女儿III-4XaXa),故II-3基因型为XAXaII-3II-4XaY)再生儿子为患者XAY的概率为1/2C错误;
D
、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II-7正常,基因型为XaY,不携带致病基因,故II-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D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1
、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2
、植物组织培养:
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又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最终形成植株(新植体)。
A
、簇毛麦与小麦的后代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可育,故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
、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从而得到完整植株,B正确;
C
、杂种植株细胞内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故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C错误;
D
、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获得可育植株,D正确。
故选C

8.C

【解析】
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海洛因的剂量,对照组为无海洛因的处理,因变量为大鼠的生理状况,主要包括活胚胎数/胚胎总数(%)、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和脑中促凋亡蛋白Bax含量(ug·L-l)等指标,据此分析作答。
A
、据表分析,低剂量组的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为33%,与对照相比(0)明显升高,故低剂量海洛因即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A正确;
B
BaX为脑中促凋亡蛋白,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相比,海洛因处理组的Bax含量升高,故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脑细胞凋亡,B正确;
C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且据表可知,对照组的Bax含量为6.7,故对照组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凋亡,C错误;
D
、据表格数据可知,海洛因处理组的活胚胎数降低,脑畸形胚胎数和脑细胞凋亡率均升高,故推测孕妇吸毒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D正确。
故选C

9.D

【解析】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释放的能量可满足细胞各项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
A
、由图可知,走路上学比手洗衣服在单位时间内耗能更多,A正确;
B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B正确;
C
、爬楼梯时消耗的能量不是全部用于肌肉收缩,部分会转化为热能,C正确;
D
、有机械助力时人确实比无机械助力消耗的能量少,但机械助力会消耗更多的能量,不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D

10.C

【解析】
1
、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2
、去掉顶芽,会解除顶芽产生生长素继续运输到侧芽,使侧芽部位生长素不会积累过多而出现抑制现象,进而解除顶端优势。
A
、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A正确;
B
、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都可以是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可促进侧芽生长,B正确;
C
、由题可知,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减弱植物的顶端优势,C错误;
D
、由题可知,侧芽生长可受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调节,故其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D正确。
故选C

11.B

【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
A
、此类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更多的土壤,故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A正确;
B
、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C
、草本植物含有蛋白质和纤维素,可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C正确;
D
、草本植物可栽培食用菌,而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故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D正确。
故选B

12.C

【解析】
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的比较:
1
、消毒:煮沸消毒法(一般物品)、巴氏消毒法(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化学药剂消毒法(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等)、紫外线消毒法(接种室、操作台);
2
、灭菌:灼烧灭菌(接种工具)、干热灭菌(玻璃器皿、金属用具)、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及容器)。
A
、为避免杂菌污染干扰,需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正确;
B
、葡萄球菌需从人体皮肤的微生物中分离,为避免杂菌污染,故需要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B正确;
C
、棉拭子上的微生物需要用平板划线法在培养基上进行接种,C错误;
D
、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平板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特征进行鉴别,D正确。
故选C

13.C

【解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A
、肝脏细胞中存在过氧化氢酶,故需要破碎细胞制成肝脏研磨液来获得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A正确;
B
、不同物质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可粗提取DNAB正确;
C
、依据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对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C错误;
D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可以利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变化的反应来鉴定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14.A

【解析】
血型分为四种,即ABABO。血型是指红细胞上所含的抗原不同而言,红细胞上只含A抗原的称A型,含有B抗原的称B型,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的称为AB型,既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的称为O型。ABO血型受ABO三种基因控制,A基因控制A抗原产生,B基因控制B抗原产生,O基因控制不产生AB两种抗原,而基因都是成对存在,控制ABO血型的基因可有六种不同组合,即AAAOBBBOABOO,而每个人只有其中一对。
A
、维生素会受到高温破坏,加热、光照、长时间储存等都会造成维生素的流失和分解,A正确;
B
、转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生物无毒性,B错误;
C
、消毒液只能杀死表面的病毒细菌,但无法清除体内的病毒,C错误;
D
、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也可能是亲生的,如A型血和B型血的父母也可以生出O型血的孩子,D错误。
故选A

15.B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A
、十年禁渔计划有利于长江鱼类的繁衍,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属于生态保护措施,A不符合题意;
B
、出台地方性控制吸烟法规更多是出于对个体健康的考虑,不直接属于生态保护措施,B符合题意;
C
、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承担自然生态保护历史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需要,属于生态保护措施,C不符合题意;
D
、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黄河源区的总称,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建立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属于生态保护措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1)     逆转录/反转录     PCR扩增
(2)A
(3)    
(重组腺病毒)进入细胞     表达抗原
(4)
重组腺病毒DNA在人体细胞中持续表达抗原,反复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解析】
重组腺病毒疫苗必须具备的条件:能够将新冠病毒抗原基因(目的基因)带入到受体细胞;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出抗原蛋白;不会导致疾病发生。
(1)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若要得到与其对应的cDNA,则要进行逆转录。用cDNA扩增出目的基因——S基因,需要利用PCR扩增技术。
(2)
重组疫苗作为抗原需要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而重组疫苗中的S基因是从新冠病毒中提取的,所以重组疫苗中的S基因应编码病毒与细胞都能识别的蛋白,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重组疫苗对人体来说属于外来异物,即抗原,故人体接种疫苗后,重组腺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其在人体细胞内表达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该疫苗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接种疫苗→(重组腺病毒)进入细胞→表达抗原→诱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4)
接种疫苗后,由于长时间内接种者体内仍能检测到重组腺病毒DNA,而DNA会不断表达出S蛋白,S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故机体会反复针对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17.(1)生产者
(2)    
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提高,而本地藻的变化则相反     选择性/偏好性
(3)
隆头鱼和水虱
(4)
因柏桉藻含有令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扩大。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柏桉藻能够成功入侵。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柏桉藻属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为生产者。
(2)
由图2可知,与没有水虱相比,有水虱的本地藻甲、乙重量增加值比柏桉藻重量增加值要低,甚至本地藻丙重量增加值为负值,说明本地藻丙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故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提高,而本地藻的变化则相反。
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更喜爱柏桉藻,体现了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偏好性。
(3)
本实验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海藻的种类,因变量为水虱的生存率,故实验的对照组应不放海藻,直接放入隆头鱼和水虱,观察统计水虱的生存率。
(4)
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可大致归为食物、空间资源充足,天敌少,物种之间竞争弱。由于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则隆头鱼对附着在柏桉藻上的水虱捕食少,导致水虱数量增多。又因为水虱更喜欢取食本地藻,导致本地藻的数量减少,从而为柏桉藻获得了竞争优势,最终柏桉藻入侵成功。

18.(1)     胰岛B/胰岛β     体液
(2)    
膜上的荧光强度降低     葡萄糖与IA竞争结合GT
(3)IA
能响应血糖浓度变化发挥作用/IA降血糖的效果更久且能避免低血糖的风险
(4)



【解析】
1
、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
、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1)
胰岛素是由胰岛B/胰岛β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浓度降低。
(2)
分析图2,随着悬液中葡萄糖浓度越高,细胞膜上的荧光强度越低。由题干分析,带荧光的IA能与GT和胰岛素受体结合位于红细胞膜上,加入葡萄糖,膜上的荧光强度会下降,意味着IA从膜上脱落下来,加入的葡萄糖浓度越高,膜上的IA越少,由于葡萄糖可以与GT结合而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故推断IA、葡萄糖、GT三者的关系为葡萄糖与IA竞争结合GT
(3)
分析图3,对比两幅图可知,胰岛素会将血糖降至60mg•dL-1(低血糖),而IA能将血糖降至100mg•dL-1左右;IA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约10个小时,而胰岛素只能维持2小时左右,故该实验结果表明IA对血糖水平的调节比外源普通胰岛素更具优势,体现在IA能响应血糖浓度变化发挥作用/IA降血糖的效果更久且能避免低血糖的风险。
(4)
由题干信息可知,GT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血糖浓度升高时,GT数量多有利于降血糖,IA可以与GT或胰岛素受体结合,与GT结合会抑制GT的功能。
糖尿病患者用药后进餐,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会先升高,葡萄糖与IA竞争性结合GT增多,故IAGT结合减少,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多,导致膜上的GT增多,进一步有利于葡萄糖与GT结合,最终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升高。
血糖下降时,葡萄糖与IA竞争性结合GT减少,IAGT结合增多,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减少,故膜上的GT减少,能与葡萄糖结合的GT也减少,最终细胞摄取的葡萄糖的速率降低。
过程如图所示:


19.(1)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跨膜)H+浓度差
(2)
胞间连丝
(3)ABD
(4)
信息传递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光合产物进入筛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甲方式是通过胞间连丝的形式进行;乙方式共分为三个阶段,采用乙方式的植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分析作答。
(1)
结合题意分析,在乙方式中,蔗糖经W载体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过程中,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且由题意“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可知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故方式为协助扩散/易化扩散;“胞内HT通过H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在此形成较高的H+浓度”,故由H+泵形成的跨膜H+浓度差有助于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SE-CC中。
(2)
结合题意可知,乙方式的跨膜运输需要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等协助,与其相比,甲方式“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即可进入SE-CC”,即甲方式中蔗糖运输到SE-CC的过程都是通过胞间连丝这一结构完成的。
(3)
A
、叶片吸收14CO2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在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说明物质是蔗糖自叶肉细胞至SE-CC的运输的,符合乙运输方式,A正确;
B
、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降低,说明物质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符合乙中的②过程,B正确;
C
、将不能通过细胞膜的荧光物质注射到叶肉细胞,SE-CC中出现荧光,推测叶肉细胞中的蔗糖可能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进入SE-CC,即可能是甲方式,C错误;
D
、与野生型相比,SU功能缺陷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积累更多的蔗糖和淀粉,说明SU是将叶肉细胞中的蔗糖转运进SE-CC中的重要载体,符合乙方式中的③过程,D正确。
故选ABD
(4)
结合题意"叶片中SU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叶片中SU载体减少,反之则增加"可知,蔗糖能调节SU载体的含量,即蔗糖可以调节一些生命活动,体现了蔗糖的信息传递功能。

20.(1)     分离     2/3
(2)III ④/II ③
(3)Aa
(4)
基因AaMm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距离近),其中aM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导致产生同时含有am的重组型配子数量很少;类型3干瘪籽粒是由雌雄配子均为am的重组型配子受精而成。因此,类型3干瘪籽粒数量极少。


【解析】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
2
、基因突变:(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等。
(1)
分析题干信息:“甲品系玉米,其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严重干瘪且无发芽能力的籽粒,这种异常籽粒约占1/4”,即甲品系籽粒正常,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籽粒正常∶干瘪=3∶1,可知籽粒正常和干瘪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假设籽粒正常和干瘪这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则甲品系基因型为Aa。上述果穗上的正常籽粒基因型为1/3AA2/3Aa,均发育为植株,自交后,有些植株果穗上有约1/4干瘪籽粒,这些植株基因型为Aa,所占比例约为2/3
(2)
分析题意可知,假定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由于转入的单个A基因已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甲品系玉米基因型为Aa,野生型玉米的基因型为00AA0表示没有相关基因),转基因甲品系玉米的基因型为A0Aa,且导入的A基因与细胞内原有的A/a基因之间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要证实该假设正确,应可选择方案III转基因玉米自交,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代为④正常籽粒(9A-A-3A-aa300A-):干瘪籽粒(100aa)≈151;或选择方案II转基因玉米A0Aa×甲品系00Aa杂交,子代为③正常籽粒(3A0A-1A0aa300A-):干瘪籽粒(00aa)≈71
(3)
已知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序列分析发现a基因是A基因中插入了一段DNA,使A基因功能丧失,甲品系果穗上的正常籽粒发芽后,取其植株叶片,用图1中的引物12进行PCR扩增,若出现目标扩增条带则可知相应植株中含有a基因,即其基因型为Aa
(4)
用基因型为mm且籽粒正常的纯合子P(基因型为AAmm)与基因型为MM的甲品系(基因型为AaMM)杂交得F1,基因型为1/2AAMm1/2AaMmF1自交得F2。用M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F1植株果穗上干瘪籽粒F2胚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有123三种类型,基因型分别为aaMMaaMmaamm。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类型3的数量应该与类型1的数量同样多,而实际上类型3数量极少,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因AaMm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距离近),其中aM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导致产生同时含有am的重组型配子数量很少;类型3干瘪籽粒是由雌雄配子均为am的重组型配子受精而成。因此,类型3干瘪籽粒数量极少。

21.(1)叶绿体基质
(2)

(3)
在其他器官(过量)表达
(4)②⑤
与突变体r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种子的淀粉含量不变,仍皱缩
①④
U-P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种子淀粉含量增加,为圆粒
②④
U-P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种子R基因转录提高,淀粉含量增加,为圆粒


【解析】
1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上进行。
2
、启动子是位于基因的首端,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
(1)
豌豆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形成三碳糖是暗反应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2)
结合题意可知,P酶基因与启动子U结合后则可启动U基因表达,则P基因在种子中表达增高,P酶增多,T6P更多转化为海藻糖,故预期U-P植株种子中T6P含量比野生型植株低。
(3)
结合题意可知,启动子U启动与之连接的基因仅在种子中表达,该过程可以排除由于目的基因在其他器官(过量)表达对种子发育产生的间接影响。
(4)
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T6P通过促进R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中淀粉的积累,且结合(2)可知,U-P植株种子中淀粉含量降低,表现为皱粒。用同样方法获得U-S纯合转基因植株,检测发现植株种子中淀粉含量增加,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
U-S基因,S酶可以较高表达)⑤ (R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与突变体r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种子的淀粉含量不变,仍皱缩;
U-R基因,R基因表达较高)④ (U-P植株,P基因表达较高),与U-P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种子淀粉含量增加,为圆粒;
U-S基因,S酶可以较高表达)④ (U-P植株,P基因表达较高),与U-P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种子R基因转录提高,淀粉含量增加,为圆粒。


Shape4 3页,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