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
题号 |
一 |
二 |
总分 |
得分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选择题 |
1.“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A.北京人的发现
B.半坡遗址发掘
C.青铜工艺成就
D.铁制农具出现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
A.吴国
B.西晋
C.东晋
D.南朝
3.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4.下列选项中,属于宋元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A.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
B.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C.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
D.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5.“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尤其是在丝织棉纺织行业中达到的水平,领先于工业革命前夕的欧洲。”这一现象可能出现在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明清时期
6.20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当时中国教育
A.开始出现新式学校
B.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
C.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D.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7.“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中国革命的新任务而在西北会师,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材料评述的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
C.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
8.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升战略威慑力量
9.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其中,被誉为“铁人”的是
A.邱少云
B.雷锋
C.王进喜
D.邓稼先
10.1987年,“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68%;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82%。”材料体现的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
B.大跃进”高潮的掀起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11.下图所示局面的形成,开始于
A.首个自治区成立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一带一路”建设的深人
12.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13.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14.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奧秘有
A.国王地位与权力
B.人类的法制传统
C.阿拉伯数字起源
D.罗马帝国的强盛
15.公元前4世纪,“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他的远征固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的新时代。”这个“帝国”的崛起始于
A.南亚次大陆
B.意大利半岛
C.希腊马其顿
D.阿拉伯半岛
16.“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A.基督教会
B.西欧庄园
C.自由城市
D.垄断组织
17.“1500-1600年,西欧人在向海外扩张的同时,也在文化、思想、宗教及政治等领域内进行了重大变革。”这一时期的欧洲
A.进入封建社会
B.走向资本主义
C.形成凡尔赛体系
D.出现联合的趋势
18.1789年以前,“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将启蒙运动的学说付诸行动。”这场“革命”的领导人应是
A.克伦威尔
B.伏尔泰
C.华盛顿
D.拿破仑
19.下图所示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
B.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C.煤、铁产量的激增
D.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20.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正式出版于
A.1848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49年
21.19世纪中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域上扩展的是
A.但丁抨击教会黑暗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英国“光荣革命”
D.日本“文明开化”
2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技术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
A.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B.珍妮纺纱机的开始使用
C.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
D.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3.“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材料体现的是
A.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
B.经济大危机的蔓延与缓解
C.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
D.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24.1933年3月,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最终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A.改革国会的立法权
B.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C.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D.尝试强化国家干预
25.“欧战爆发前,中国人民孤军奋战,抗击着日军,而英、法、美却在亚洲和欧洲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倡议集体安全受到英法破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材料揭示的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有
①萨拉热窝事件突发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③英法美的绥靖④纳粹德国对外扩张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二、综合题 |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
材料二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商”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一,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予以说明。
(3)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
(4)综上所述,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27.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进程留下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东欧、亚洲以及拉丁美洲建立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深入,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世界史》
材料二独立后,印度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赢得独立后,大部分非洲国家盲目照搬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于也是一种模仿或照搬,结果并不理想。……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选择了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探索。
——《世界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苏联、美国的国际地位及相互关系。据材料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哪年被称为“非洲年”?据材料二,概述非洲国家的发展状况及共同原因。
(3)据材料二,从发展方式角度,归纳二战后世界的基本变化。
(4)综上所述概括二战后世界变化的主要特性。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根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上限指的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业遗址之一。B正确;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A错误;夏朝开始出现了最早的青铜器,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D错误。综上故选B。
2.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吴国在公元222年建立吴国,定都建业。A正确;266年建立了西晋,都城在洛阳。B错误;317年东晋建立,定都于建康,今南京。晚于吴国。C错误;420-589年的170年间,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晚于吴国。D错误。综上故选A。
3.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同时唐朝都城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日本多次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还有很多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在唐都长安,因此材料反映的主题是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故B正确;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与题意在时间、内容上不符合,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外交流,不是民族关系,故C错误;明朝都城是北京,故D错误。综上答案B。
4.C
【解析】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如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C正确;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是指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A排除;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是在唐朝,B排除;京剧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剧种是在清代,D排除。故选C。
5.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丝织业等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正确;三国、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还没有出现这一现象。ABC错误;综上故选D。
6.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但在教学内容上“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因此20世纪初,中国教育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故B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故A错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思潮,故C错误;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科学旗帜,故D错误。综上答案B。
7.C
【解析】
依据“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中国革命的新任务而在西北会师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与长征有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或工农红军的战略战役胜利结束,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C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A排除;1928年,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后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B排除;1946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D排除。故选C。
8.A
【解析】
依据“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A正确;打败美国侵略者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直接作用,但不是主要意义,B排除;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非抗美援朝的作用,C排除;20世纪60年代,我国成立“第二炮兵”部队,提升战略威慑力量,D排除。故选A。
9.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C正确;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模范。A错误;雷锋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B错误;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D错误。综上故选C。
10.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87年”,“厂长负责制”,“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8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1984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在企业中实行厂长负责制、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到198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故D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故A错误;1958年大跃进”高潮的掀起,时间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农村的改革,故C错误。综上答案D。
11.B
【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开放格局的形成。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B正确;自治区指的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与题无关。A错误;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而提出来的政策。与题无关。C错误;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D错误。综上故选B。
12.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D。
13.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西藏和平解放发生在1951年;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1997年;③澳门回归祖国在1999年;④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因此正确排序①④②③。A正确;BCD与事实不符。BCD错误。综上故选A。
14.A
【解析】
依据所学,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体现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但是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A正确;人类的法制传统源于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但属于古代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B排除;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古印度,C排除;罗马帝国的强盛与古罗马的兴衰有关,D排除。故选A。
15.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帝国是指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3.5万大军,进攻波斯帝国,灭亡波斯帝国后,亚历山大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人埃及,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从埃及转而进人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他以五六万精锐之师取胜,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大写锁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故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C。
16.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是西欧庄园。B正确;基督教会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精神世界。A错误;自由城市与题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不符合。C错误;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D错误。综上故选B。
17.B
【解析】
依据“1500-1600年,西欧人在向海外扩张的同时,也在文化、思想、宗教及政治等领域内进行了重大变革。”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欧洲积极开辟新航路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也在欧洲开展,这些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B正确;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此后欧洲进入中世纪即封建社会,A排除;1919年一战中战胜的协约国列强召开巴黎和会,形成凡尔赛体系,C排除;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提出联合自强,出现联合的趋势,欧洲一体化启动,D排除。故选B。
18.C
【解析】
根据“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革命”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他作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C正确;克伦威尔是英国新贵族,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A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用的代表性思想家。B错误;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者。D错误。综上故选C。
19.B
【解析】
读图可知,1770-1861年煤炭产量从600万吨增加到5700万吨;铁产量从1800年开始大幅度增长,从13万吨增加到380万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0-1861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煤炭、铁产量激增,从本质上来看是工业化进程加快。B正确;原始积累与环境污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D错误;煤炭、铁产量激增是表象,不属于本质。C错误。综上故选B。
20.A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或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A正确,C排除;1917年,列宁在俄国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宣告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排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方向过渡,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D排除。故选A。
21.D
【解析】
依据题干中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或19世纪60年代,日本开展明治维新,实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大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推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也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域上的扩展,D正确;但丁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A排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在15世纪末期,B排除;英国“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属于17世纪后期,C排除。故选D。
22.D
【解析】
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技术革新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D正确;手工工场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A错误;珍妮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B错误;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不属于最显著成就。C错误。综上故选D。
23.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建设。农业集体化将农民的土地和其他的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利益收到损害,导致苏联农业发展相对滞缓。C正确;题干主题是农业生产,与苏维埃政权建设无关。A错误;经济大危机仅仅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B错误;材料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是1931-1940年,不属于二战后。D错误。综上故选C。
24.C
【解析】
根据“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项措施是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这项措施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就业、稳定秩序。C正确;立法权与大众教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B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题干无关。D错误。综上故选C。
25.A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的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据“中国人民孤军奋战,抗击着日军”可得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②正确;据“而英、法、美却在亚洲和欧洲推行绥靖政策”可得出英法美的绥靖,③正确;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①错误;纳粹德国对外扩张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④错误。故A正确,BCD排除。故选A。
26.(1)汤。松散的方国联盟;通过分封制和宗法礼制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2)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
(4)确立并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了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封建大一统时期。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据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可知商朝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是松散的方国联盟;据材料一“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可知西周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是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2)依据材料二“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可知“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是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结合商鞅变法的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方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依据材料二“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是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
(4)据材料“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得出确立并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据材料“……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得出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据材料“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得出形成了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再结合所学知识,秦汉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封建大一统时期。
27.(1)自然;洋务;维新
(2)清王朝;短暂的春天;军阀割据混战
(3)诞生
(4)国民政府;毛泽东;渡江战役
(5)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9世纪60-90年代进行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国民政府。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28.(1)分别成为社会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进行冷战对抗。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2)1960年。大部分国家赢得独立后,发展相对缓慢。共同原因是盲目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3)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或是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或是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4)社会主义超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崛起;各国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解析】
(1)据材料一“在东欧、亚洲以及拉丁美洲建立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可知二战后苏联、美国分别成为社会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双方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据材料一“……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第三次技术革命可知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2)结合所学知识,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据材料二“……赢得独立后,大部分非洲国家盲目照搬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于也是一种模仿或照搬,结果并不理想。……”,概述非洲国家的发展状况是大部分国家赢得独立后,发展相对缓慢。据材料二“大部分非洲国家盲目照搬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于也是一种模仿或照搬”可知共同原因是盲目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3)依据材料二“独立后,印度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大部分非洲国家盲目照搬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选择了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可知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或是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或是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4)据材料一“二战后,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可得出社会主义超出一国的范围;据材料一“……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可得出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据材料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深入,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可得出各国发展模式不尽相同;据材料一“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据材料二可知,二战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崛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瓦解,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