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试卷

【327143】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历史真题

时间:2025-01-20 21:51:57 作者: 字数:26500字

绝密·启用前

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历史真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殷商卜辞中有赛马和比箭的相关记载。周代已经有完备的比箭礼仪,天子者称为“大射礼”,贵族比赛,则称为“乡射礼”。由此可知商周(       
A
.祭祀活动很盛行
B
.竞技体育已出现
C
.军备竞赛已开始
D
.分封制度已建立

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很多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主要是有关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题,以及谷仓、米囤、粮窖的容量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A
.数学家多出生于农民家庭
B
.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
C
.数学普及促进农业的发展
D
.科举制促进了数学的进步

3.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创作《眉州远景楼记》,其中说:“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由此可知宋代眉州(       
A
.重文尊法民风淳朴
B
.耕读传家人丁兴旺
C
.社会和谐经济发达
D
.人民富裕生活优雅

4.课堂上老师复习中国古代历史展示了以下一张知识图表。该表体现了(       

复习单元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A
.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传播
B
.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发展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5.下图是中国近现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该战争(       
   
   
A.大力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
B
.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
C
.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
D
.解决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6.下图是人民日报1949929日刊发的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A.新生政权得到了人民拥护
B
.个体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
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7.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引导促成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推动南苏丹问题的政治解决。2023年推动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       
A
.捍卫战后雅尔塔体系
B
.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
C
.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D
.坚决维护全球一体化

8.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表明古代文明具有(       
A
.统一性
B
.融合性
C
.多元性
D
.继承性

9.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出现三股进步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这主要缘于(       
A
.新航路开辟
B
.殖民扩张
C
.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

10.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1918年结束,但当时中国的新闻报道大多称之为“欧战”。这主要是因为(       
A
.交战双方全是欧洲人
B
.交战目的是夺取霸权
C
.交战区域集中在欧洲
D
.战争性质是非正义的

11.194312月初,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由此可知该宣言(       
A
.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
B
.维护了中国各项主权
C
.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
D
.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

12.自“9·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着反恐旗号,在世界多地发动侵略战争,共造成460万人死亡,人民流离失所,政局动荡,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由此可见(       
A
.全人类应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
B
.国际社会应该重建经济新秩序
C
.美国的“反恐战争”成效卓著
D
.美国霸权主义是国际动荡之源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成渝铁路,原为清末倡议修建的川汉铁路成都至重庆段,因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而引发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统治结束。民国成立后,成渝铁路的建设被搁置了二十年。1932年,前四川督军周道刚和善后督办刘湘再度提倡修建,但因军阀混战,经费困难没有修成。1936年,国民政府通过国内集资和国外贷款在局部地段开工,后又因抗战爆发而停建。1947年,国民政府将成渝铁路收归国有,施工点多在重庆至内江段,工程时停时续,直到四川解放仍寸轨未铺。

——摘编自《四川省志·交通志》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前成渝铁路修建“时停时续”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50年初,中共中央和政务院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修建成渝铁路的计划。成渝铁路从1950615日开工。到195271日全线通车,历时两年,实现了四川人民四十多年的夙愿。按照邓小平尊重技术人才的指导思想,西南铁路工程局留用了旧铁路工程机构中的全部工程技术人员,并让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为了节约成本,对解放前已建成的路基和桥洞等尽量利用,所需建材尽量使用沿线所产石料。铁路修建过程中,前后共计投入军工28646人,失业工人18981人,民工70177人。还有很多农民不计报酬,自带干粮,自备工具,支援铁路建设。129万根枕木,也是沿线群众在极短时间内备齐并送达工地的。

——摘编自俞荣新《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建立后成渝铁路建设的特点。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渝铁路建成的历史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都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北宋开封,最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每月举办多次庙会,进行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表演。南宋临安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内外都有瓦子。元大都规模大,商业繁荣区在皇城后,杂剧演出活动很多。

——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宋元城市的特点。

材料二   开埠前天津的传统交通方式较发达,1860年开埠后天津的新式交通逐步兴起,并实现了交通方式的变革。在此基础上,天津的内聚外联效应得到发挥,城市快速实现近代化。工商业迅速发展,对外贸易扩大,一战后,天津成为“近代北方经济的龙头”。

——摘编自杜希英《交通变革与天津城市近代化》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天津城市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的边陲小镇。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深圳城市发展的意义。
(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

评卷人

得分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告终。对该战的影响,有如下一些反应:

日本史学家藤村道生指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

福泽谕吉说:日清战争,使大日本帝国受到尊重。

日本有作品记载:日清战争、连战皆捷,军人万岁。家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找一个军人作女婿。

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

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弃台民之事小,亡国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

陈独秀曾说“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

——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对交战双方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赛”和“比”侧重表示比较并较量本领、技术的高低,其适用范围较窄,对象多为文艺、体育、娱乐等对抗性活动,因此,材料表明商周时期竞技体育已出现,B项正确;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竞技体育的出现,没有涉及祭祀活动、军备竞赛和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2.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数学知识源自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计算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实际问题,说明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B项正确;数学家多出生于农民家庭,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农业的发展与数学普及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隋朝创立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解析】
根据材料:“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分析材料的意思,我家乡眉州的风俗,有三种是接近古风的。那里的士大夫看重学习经术并重视氏族亲戚,那里的民众尊重官吏且敬畏法律,那里的农夫合作耕种以互相帮助。这些都是三代、汉、唐时的朴厚遗风,其他各郡都比不上,说明宋代眉州重文尊法民风淳朴,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与人丁兴旺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眉州的民风,与经济无关,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人民富裕,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解析】
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华文明史上,秦汉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元朝的统一、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等,体现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C项正确;A项只是第一单元的内容,不是四个单元的主旨,排除A项;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与民族交往无关,排除B项;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解析】
依据题干图片可知,该事件主要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排除A项;“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没有解决中国的民族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解析】
根据材料“1949929日”可知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广告,根据材料“可按市价九五折”表明这个有限公司对新政权的拥护,A项正确;有限公司不是个体私营企业,材料的一个公司的图片也不能反应发展迅速,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积极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引导促成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推动南苏丹问题的政治解决。2023年推动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据此可知,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C项正确;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上的瓦解,也象征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与题干“进入新时代、2023年”不符,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材料旨在强调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或全球一体化的内容,排除BD项。故选C项。

8.C

【解析】
分析材料“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可知,这些古代文明各具特色,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C项正确;材料没有将不同文明进行比较,因此,得不出文明具有统一性、融合性或继承性,排除ABD项。故选C项。

9.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开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思想解放,进而促进社会政治变革,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始于1500左右,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排除B项;文艺复兴持续时间从14世纪至17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解析】
根据材料“1918年结束,但当时中国的新闻报道大多称之为‘欧战’。”结合所学可知,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C项正确;交战双方全是欧洲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交战目的是夺取霸权与“欧战”称呼无关,排除B项;战争的性质与材料称呼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解析】
从材料“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可知,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从中国窃取的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因此,该宣言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A项正确;由此可知,该宣言仅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而非各项主权,排除B项;1943年,当时二战尚未结束,排除C项;该宣言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没有加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着反恐旗号,在世界多地发动侵略战争,共造成460万人死亡,人民流离失所,政局动荡,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说明美国的霸权主义对世界多地造成了灾难,表明是国际动荡之源,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内容主旨是美国以“反恐”为旗号对各地区行霸权主义,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是政治问题,与经济秩序无关,排除B项;美国的“反恐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灾难,排除C项。故选D项。

13.(1)主要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不独立);缺乏强有力的政权领导(政府动员能力);政局动荡;长期战乱;财政困难(经费短缺);技术难度大;工程艰巨;建设经验不足等。
(2)
特点:党和政府主导;军民共建;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建设耗时(或工期)短;影响大;充分利用旧有资源;就地取材,提高效率;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尊重知识人才等。
(3)
历史意义:为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提供条件;增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改善四川交通条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满足人民心愿;铁路的修建加强人员、物资的流动,密切两地联系;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为新中国铁路建设提供技术人才和经验等。

【解析】
1)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因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而引发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但因军阀混战,经费难济未成”“因抗战爆发而停建”及所学知识可从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侵略、时局动荡、政府腐败、缺乏群众参及及缺乏科学决策和统筹规划等角度讲行分析。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不独立);缺乏强有力的政权领导(政府动员能力);政局动荡;长期战乱;财政困难(经费短缺);技术难度大;工程艰巨;建设经验不足等。
2)特点:根据材料“中共中央和政务院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修建成渝铁酪的计划”可归纳出党和政府正确领导;根据材料“西南铁路工程局留用了旧铁路工程机构中的全部工程技术人员,并让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可归纳出科学决策、统筹规划;根据材料“前后共计投入军工28646人,失业工人18981人,民工70177人。还有很多农民不计报酬,自带干粮,自备工具,支援铁路建设。129万根枕木,也是沿线群众在极短时间内备齐并送达工地的”可归纳出军民协作,群众广泛支持、参与;根据材料“按照邓小平尊重技术人才的指导思想”可归纳出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根据材料“为了节约成本,对解放前已建成的路基、桥班、桥洞等尽量利用,所需建材尽量使用沿线所产石料”可归纳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根据材料一出处“摘编自俞荣新《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可知,成渝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
3)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到195271日全线通车,历时两年,实现了四川人民四十多年的夙愿”可知,成渝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实现了四川人民的铁路愿望,改善四川交通条件;根据材料二“按照邓小平尊重技术人才的指导思想,西南铁路工程局留用了旧铁路工程机构中的全部工程技术人员,并让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可知,为新中国铁路建设提供技术人才和经验等;比较材料一成渝铁路修建“时停时续”和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成渝铁路的建成可知,体现了新中国的制度优势,深化了民众的政治认同,为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提供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运输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联结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桥梁,促进了经济繁荣。因此,成渝铁路的建成,铁路的修建加强人员、物资的流动,密切两地联系;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14.(1)国际性(开放性和包容性);规模大;城市繁荣;多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或城市功能齐全);人口众多;市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或城市文化市井气息浓厚)等。
(2)
历史基础好;开埠(或辟为通商口岸);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深受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近代工商业和外贸的发展;人口增长快;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功能转型;开放性和包容性等。
(3)
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政策(或建立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深圳的快速发展说明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深圳的成功发展经验为其他改革提供借鉴;深圳成为改革开放窗口;深圳的发展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圳的发展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深圳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就业,促进了社会进步;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等。
(4)
因素:地理区位;政治;经济;人口;开放性、包容性;历史和文化等。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都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得出国际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根据材料“元大都规模大,商业繁荣区在皇城后,杂剧演出活动很多。”得出规模大和城市繁荣;根据材料“每月举办多次庙会,进行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表演。”得出市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或城市文化市井气息浓厚);结合所学可知,开封、临安、大都属于都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或城市功能齐全),人口众多。
2)原因:根据材料“1860年开埠后天津的新式交通逐步兴起,并实现了交通方式的变革。”开埠(或辟为通商口岸);根据材料“开埠前天津的传统交通方式较发达”得出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在此基础上,天津的内聚外联效应得到发挥,城市快速实现近代化。”得出深受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根据材料“工商业迅速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得出近代工商业和外贸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天津是比较早开放的沿海城市,历史基础好;天津发展起来了之后,人口增长快;从地理位置上说,天津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城市的发展,天津的城市功能转型,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
3)意义:根据材料“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得出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政策(或建立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可从深圳在改革开放后发展的原因、成就、意义着手分析,深圳的快速发展说明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深圳的成功发展经验为其他改革提供借鉴;深圳成为改革开放窗口;深圳的发展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圳的发展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深圳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就业,促进了社会进步;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等。
4)因素:从地理区位、政治、经济、人口、开放性、包容性、历史和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15.对日本: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刺激日本称霸和奴役亚洲的野心;改变日本社会观念(军人地位提升);巨额赔款有助于日本近代化发展等。
对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赔款增加人民负担;促进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深入发展;促进民族觉醒;清政府腐败进一步暴露,统治进一步削弱等。
对国际: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改变东亚国际格局;改变西方侵略方式,进入资本输出阶段等。

【解析】
影响:
对日本:根据材料“是日本由‘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得出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根据材料“日清战争、连战皆捷,军人万岁。家有女儿的父母,都希望找一个军人作女婿。”得出改变日本社会观念(军人地位提升);结合所学可知,对日本的影响还可从日本国内发展着手,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有助于日本近代化发展,刺激日本称霸和奴役亚洲的野心。
对中国:根据材料“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得出促进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深入发展,促进民族觉醒;结合所学《马关条约》的签订,割占中国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等附属岛屿,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赔款增加人民负担,从甲午战败的原因分析,得出清政府腐败进一步暴露,统治进一步削弱等。
对国际:根据材料“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改变东亚国际格局,改变西方侵略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