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试卷

【327090】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历史真题

时间:2025-01-20 21:49:15 作者: 字数:37729字

绝密·启用前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历史真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史明明同学拟办历史手抄报的素材,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齐国管仲改革
B
.秦国商鞅变法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北宋王安石变法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
.汉朝
B
.隋朝
C
.元朝
D
.清朝

3.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人民革命的任务变化了,因此,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中的“它”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A
.师夷长技
B
.维新变法
C
.三民主义
D
.实业救国

5.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民国九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民国九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A
1912
B
1915
C
1918
D
1920

6.下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重要历史事件(部分)”的时间轴,其中▲处应为(       

A
.遵义会议
B
.飞夺泸定桥
C
.翻越夹金山
D
.吴起镇会师

7.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英援朝的战争中,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维壮歌,涌现出30多万英雄功臣。其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歼敌制胜的英雄是(       
A
.赵登禹
B
.佟麟阁
C
.董存瑞
D
.黄继光

8.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       
A
.开国大典
B
.祖国统一
C
.改革开放
D
.钢铁长城

9.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古国是(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中国

10.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
B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
C
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1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的(       
A
.背景
B
.目的
C
.过程
D
.意义

1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也是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A
.珍珠港事件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
.雅尔塔会议
D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3.(繁染开放·治世局面)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吕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_”

14.(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921723日在上海召开的__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5.(重点建设·稳步前进)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__________,它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6.(地跨三洲·文明使者)下图反映的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是______________
   

17.(维护和平·放眼世界)194510月成立的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首要宗旨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18.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
下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____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活动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2)
将活动二中图1、图2、图3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连线。
考古发现                                                推论
图①                         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
图②                         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
图③                         推论3: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
活动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及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

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

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

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4)
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19.中国和合文化足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一种兼职容兼顾,从整体看待事物的思维。其根本在于和谐、和平、合一、大同,彰显的是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精神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史实

简介

李冰治水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方面的创举,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利用自然规律办事的“天人合一”之作。

唐蕃和亲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通过这次联姻,唐蕃交往日趋频繁,更加广泛,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国本有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品质,以相互尊重,相互保存,相互支持完成长久之和。

——选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

材料二

主题

简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并”的方针。

一带一路”建设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整理自《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三   马充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选自《习近平著作选读》


(1)
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下列观点相对应。(填写史实即可)
和合”在“民族交融”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合”在“对外交往”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合”在“人与自然”中的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任选一个主题对“和合”智慧的体现加以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而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3)
综上所述,说出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成功的启示。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种全球性商品的兴起——棉花

早期棉花的种植和织造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

1492年,哥伦布在美洲登陆,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强占了大量土地,使得美洲棉花的大规模单一种植成为可能。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欧洲人直接接触到了印度棉纺织产品,不再依赖中间商。

15世纪末,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全球贸易逐渐形成。

16世纪末,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17世纪末,英国打败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

英国成为世界棉纺织品贸易中心,棉纺织工业丰厚的利润大大刺激了资本家的热情。

——整理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1785
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英国1780-1830年棉纺织业技变革

时间

每纺织100磅棉花的工作时间(小时)

1780

100

1795

15

1830

7

——整理自演化与创新经济学丛书《光阴似箭》

材料三

国家或地区

现象

英国

1833-1850年英国棉纺织工厂雇佣妇女和儿童现象极为普遍,大批妇女与儿童被放于工业资本的剥削之下,在工厂里,恶劣的条件、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伤残或死亡等工伤事故常常发生。

印度

1813-1844年印度输往英国的原棉由4100吨上升到40000吨,增加近10倍;
1813-1835
年英国布进入印度的数量由9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英国通过不平等交换无穷无尽地榨取印度财富。

非洲

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非洲的奴隶贸易达到最高峰,年均输入美洲的奴隶高达13.5万,整个19世纪从非洲被运走的奴隶约400万。

美国

1800-1850年美国南部蓄奴州的棉花年产值增加近20倍,向英国提供的廉价原棉每年增加12%,英国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美国南北方不同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整理自《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殖民主义史:非洲卷》等


(1)
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写序号即可)英国成为世界棉纺织品贸易中心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棉纺织业生产效率的发展趋势,并说出造成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19世纪中期以棉花为主的全球贸易对英国,印度非洲和美国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手抄报内容“鲜卑族;494年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该鲜卑姓为汉姓。”可知,手抄报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C项正确;齐国管仲改革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他地方为野,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生育水平,排除A项;秦国商鞅变法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授田于百姓;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排除B项;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C项正确;汉朝、隋朝都是有汉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排除AB项;清朝不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时中国社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师夷长技是魏源以及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实业救国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不是孙中山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民国纪元,规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为1912+民国纪年-1=公元纪年。因此民国九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1912+民国九年-1=1920年,D项正确;1912年是民国元年,排除A项;1915年、1918年都不是民国九年换算公元纪年正确算法,排除BC项。故选D 项。

6.A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轴关键信息“19351月。”可知,1935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A项正确;飞夺泸定桥是1935529日,排除B项;翻越夹金山是1935612日至18日,排除C项;吴起镇会师是19351019日,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解析】
根据题干“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歼敌制胜的英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是黄继光。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人地堡机枪眼英勇牺牲,D项正确;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入侵中国,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 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排除AB项;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英雄,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因此题干“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改革开放,C项正确;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排除A项;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排除B项;钢铁长城是指国防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出现在这里,为人类留下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B项正确;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下游,排除A项;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中国文明产生于古代长江黄河中下游,排除D想。故选B项。

10.C

【解析】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最美好的花朵”是对大学在欧洲中世纪教育中所起作用的评判,C项正确;ABD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D

【解析】
根据题干“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十月革命的意义,D项正确;题干没涉及十月革命的背景、目的、过程,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B

【解析】
1942
7月到1943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是苏德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B项正确;194112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A项;1945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作出一系列以同盟国的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制裁德国和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的决议,排除C项;19459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13.贞观之治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文教昌盛,历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故填:贞观之治。

1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217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15.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实行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答案为:第一个五年计划。

16.阿拉伯帝国

【解析】
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市区内高疆域最大的帝国。

17.联合国

【解析】
1945
1024日成立的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故填:联合国。

18.(1)     A     B
(2)
   
(3)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礼器等。
重要意义: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
(4)
主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位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A处就是元谋人被发现地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B处是北京人被发现地点。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北京门头沟遗址出土的东西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稻谷和骨耜对比,可以得出推论3出当时已经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图2得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干栏式建筑对比,可以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根据图3半坡遗址的陶瓷和江西仙人洞的陶罐、河姆渡遗址的猪纹陶钵,可以得出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
3)共同点:根据材料三“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陶寺都城遗址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外”“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可知,共同点是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根据材料三“良渚古城遗址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陶寺都城遗址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二里头遗址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可知,共同点是都发现了墓葬。根据材料三“良渚古城遗址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陶寺都城遗址,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可知,共同点是都发现了礼器等。
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三,良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证明在距今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
4)主题:根据上述材料关于我国早期人类起源可拟定一个主题为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或中华文明探源等。

19.(1)     唐蕃和亲     郑和下西洋     李冰治水
(2)
说明:
主题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以国共合作为主体,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路线和策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之下,从中国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制定的,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实现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日的崭新局面。
主题三:“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5
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即呼吁亚非各国撤开矛盾、分歧,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紧张、复杂的情况下,审时度势而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至此,中国的和平外交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主题四:“一带一路”建设
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但议是中国在世界经济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风险挑战加剧的情况之下提出的。“一带一路”但议的提出是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同沿线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帮助其实现发展目标。
(3)
启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解析】
1)“和合”在“民族交融”中的体现是:唐蕃和亲;“和合”在“对外交往”中的体现是:郑和下西洋;“和合”在“人与自然”中的体现是:李冰治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日的崭新局面。选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论述如下: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以国共合作为主体,团结全国各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路线和策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之下,从中国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制定的,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实现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日的崭新局面。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选择:求同存异的方针。论述如下: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即呼吁亚非各国撤开矛盾、分歧,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紧张、复杂的情况下,审时度势而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至此,中国的和平外交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同沿线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帮助其实现发展目标。选择:“一带一路”建设。论述如下: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世界经济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风险挑战加剧的情况之下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同沿线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帮助其实现发展目标。
3)启示:综上所述,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成功可以得,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1)②③④
(2)
发展趋势:棉纺织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主要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棉纺织业新技术不断涌现,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3)
历史影响:①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日益加重,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印度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及商品倾销地。英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长期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
美国南部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及商品倾销地。美国南北矛盾加剧,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
综上所述,以棉花为主的全球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这一发展过程却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疯狂的殖民扩张,给印度、非洲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野蛮性、残酷性和扩张性。

【解析】
1)条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成为世界棉纺织品贸易中心的条件是1492年,哥伦布在美洲登陆,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强占了大量土地,使得美洲棉花的大规模单一种植成为可能。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欧洲人直接接触到了印度棉纺织产品,不再依赖中间商。15世纪末,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全球贸易逐渐形成。16世纪末,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17世纪末,英国打败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故填:②③④。
2)趋势:根据材料二“每纺织100磅棉花的工作时间(小时)从1780年的100个小时,到18307个小时”可知,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英国棉纺织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经过改进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棉纺织业新技术不断涌现,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棉花为主的全球贸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但是给印度、非洲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野蛮性、残酷性和扩张性。
对英国影响:根据材料三“1833-1850年英国棉纺织工厂雇佣妇女和儿童现象极为普遍,大批妇女与儿童被放于工业资本的剥削之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日益加重,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对印度影响:根据材料三“1813-1844年印度输往英国的原棉由4100吨上升到40000吨,增加近10倍;1813-1835年英国布进入印度的数量由9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及商品倾销地。英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对非洲影响:根据材料三“整个19世纪从非洲被运走的奴隶约400万”并结合所学可知,长期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
对美国影响:根据材料三“1800-1850年美国南部蓄奴州的棉花年产值增加近20倍,向英国提供的廉价原棉每年增加12%”可知,美国南部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及商品倾销地。根据材料三“英国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美国南北方不同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可知,美国南北矛盾加剧,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