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3年广东省中考历史真题
题号 |
一 |
二 |
总分 |
得分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选择题 |
1.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2.《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
A.水利兴修
B.诸侯征战
C.儒学兴起
D.私学发展
3.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4.如图为江苏、山西等地出土汉代文物的相关图片。据此可知,汉代( )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推行盐铁官营
C.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
D.思想领先世界
5.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
A.张仲景
B.贾思勰
C.王羲之
D.祖冲之
6.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这说明,当时洛阳( )
A.商业贸易繁荣
B.城市布局对称
C.市民文化兴盛
D.政治制度完备
7.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薄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这表明,宋代( )
A.变法成效显著
B.人力严重不足
C.农业技术先进
D.耕地面积扩大
8.元朝时,运粮船每年二月由长江口之刘家港入海,取直线北行,绕胶东半岛入渤海,抵直沽(今天津)。这( )
A.提高了全国粮食产量
B.沟通了五大水系
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
D.促进了民族交融
9.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边远地区往往处于劣势,清代科举实行按各省分配定额录取的制度,以体现对边远地区的照顾。这一举措( )
A.导致了科举僵化
B.有利于巩固统一
C.加速了人口增长
D.造成了冗官现象
10.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11.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12.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
A.控制白银外流
B.筹划制度改革
C.注重经济发展
D.重视海防建设
13.
命令
总司令 蒋翊武 |
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中华民国成立
14.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他是( )
A.魏源
B.张之洞
C.张謇
D.詹天佑
15.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
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16.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载,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由此可知,这(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
17.如图为菲律宾华侨妇女分会捐款慰劳八路军的信件。这反映了( )
朱德将军勋鉴: 公率三军,捍卫北疆,捷报频传,侨众欣跃,本月6日特汇中行国币一万元,托为购制而具,运交将军分发第八路军将士应用,谨此奉闻,并祝胜利。 菲岛分会主席李颜受劫谨启 1938年3月10日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D.敌后战场影响力扩大
18.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两国的围棋交流,为缓解两国关系开启了大门;“篮球外交”推动了中菲关系的改善;中美间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 )
A.“开展体育运动,为打败法西斯服务”
B.“锻炼身体,保家卫国”
C.“体育是外交先行官”
D.“新北京,新奥运”
19.到1984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按当时价格计算)。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国防安全体系的建立
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
20.如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税率(%)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21.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艺术行为旨在( )
A.塑造罗马皇帝权威
B.倡导民主与平等
C.表现神人同形同性
D.推动罗马法普及
22.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23.文学家彼特拉克感叹“山之高兮,巍巍乎雄立宇内兮”,但他仍认为高山同人类“深不可测的深沉思索”相比也“可怜之至”。该言论体现了( )
A.人文主义
B.神权至上
C.科学精神
D.君权神授
24.如图为1649年的英国版画《“颠覆”的世界》。该版画反映了当时( )
A.光荣革命已完成
B.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殖民霸主地位丧失
25.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过程中,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如地方税、户头税、酱油税等,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这些措施客观上( )
A.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
B.推动废藩置县实施
C.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D.刺激日本海外扩张
26.1869年,美国建成第一条横亘大陆的铁路,后来又修建了4条南北方向的铁路,到19世纪末,铁路长度比之前增加了9倍,促进了全国性市场形成。这些铁路的修建( )
A.促进经济全球化
B.消除了种族歧视
C.有利于关税降低
D.加速了经济发展
27.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喷气式飞机和雷达等,有空中火力支持的航空母舰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水面横行的“巨舰大炮”彻底过时。这表明( )
A.战场形势变幻莫测
B.科技改变战争形态
C.海洋战争成为关键
D.战术战法灵活多变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主要关心的是实现日本非军事化和政治民主化。但美国很快意识到,经济崩溃的日本不可能成为美国可利用的力量,于是开始积极扶持日本。导致美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B.美国“新经济”的需要
C.日本国际地位提高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崛起
29.许多非洲国家独立前,是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或矿产品的出口国,形成了“花生之国”“棉花之国”“可可之国”“铜矿之国”等。这表明,上述国家,当时( )
A.农业资源丰富
B.自然条件恶劣
C.人口外流严重
D.经济结构单一
30.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不仅纠集盟友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深度参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美国这一做法( )
A.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B.导致了两极格局瓦解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
二、综合题 |
31.乡土文化的学习是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岭南建筑既是中华民族建筑代表之一,也是广东的重要文化符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岭南建筑案例
材料二 秦汉以前岭南多见干栏式木构建筑,未见有瓦件出土。秦末汉初岭南各地建造的一批高台建筑,显示出当时技术的飞跃及形制、材料受中原影响的烙印,隋唐岭南建筑在融进中原建筑体系的同时呈现不同的地方特色,如广州在城边设立外商居住的蕃坊。北宋政府颁发了《营造法式》后,岭南宋元建筑设计趋向规范,技术水平接近中原并有所创新。
——摘编自陈泽泓《南国杰构》
(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秦至宋元时期岭南建筑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变化的历史原因。
(3)选择一处上述材料之外你熟悉的中国历史建筑,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
32.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可信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必备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亿美两)
年份 |
进口净值 |
出口净值 |
出超(+)或入超(-) |
1928 |
11.96 |
9.91 |
-2.05 |
1929 |
12.66 |
10.16 |
-2.50 |
1930 |
13.10 |
8.95 |
-4.15 |
1931 |
14.33 |
9.09 |
-5.24 |
——摘编自许涤新等主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等
材料二 1950年中苏两国的贸易额在中国内地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1951年中国与苏联的进出口总额比1950年增长了138.9%,到1952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81.26%。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合理解释。
(3)数据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在探究历史过程中,对数据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33.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16—18世纪世界人口迁移图(部分)
材料二
图2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 图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形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图中①、②人口迁移的主要历史原因。
(2)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变化,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观察角度:(Ⅰ)疆界领土(Ⅱ)国际关系(Ⅲ)政权更迭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根据材料“象牙梳、象牙雕筒”“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表明这一时期出现了装饰的物品、手工艺品等,说明社会分化出现,B项正确;“象牙梳、象牙雕筒”“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与农业无关,排除A项;禅让制度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解析】
根据材料“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表明地形对军事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诸侯征战频繁,因此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诸侯征战,B项正确;“兵法”的应用与水利无关,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止儒学,排除C项;私学发展与地理知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可知,秦朝时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朝对地方官吏的职责具有明确的规定,秦朝通过强化对地方的治理,最终强化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秦朝强化地方治理,未涉及南方土地开发,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秦朝强化地方治理,未体现社会矛盾缓和,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秦朝强化地方治理,未阐释中央机构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解析】
依据图片可以看出,汉代出土的文物制作精良,构思巧妙,有较高的科技水平,这表明汉代手工技术水平较高,C项正确;汉朝初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汉朝社会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排除A项;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增加了财政收入,排除B项;图中文物与手工业发展有关,没体现思想方面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是祖冲之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D项正确;张仲景是医学家,排除A项;贾思勰是农学家,排除B项;王羲之是书法家,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解析】
据题干“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可知,洛阳商铺众多,货物堆积。说明洛阳商业贸易繁荣,A项正确;题干“南市、北市和西市”不能说明城市布局对称,排除B项;题干重在强调商业的繁荣,与市民文化、政治制度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7.C
【解析】
根据材料“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薄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可知,材料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多,讲究生产效果,说明当时农业技术先进,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农业技术先进,没有涉及变法,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农业技术先进,材料没有体现人力严重不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农业技术先进,材料没有体现耕地面积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解析】
根据材料“运粮船每年二月由长江口之刘家港入海,取直线北行,绕胶东半岛入渤海,抵直沽(今天津)”可知,南方的粮食运输到北方,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C项正确;运输粮食不会增加粮食产量,排除A项;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运输粮食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解析】
据题干“边远地区往往处于劣势,清代科举实行按各省分配定额录取的制度,以体现对边远地区的照顾。”可知,清代照顾边缘地区省份,分配科举名额,这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B项正确;各省分配定额并不会导致科举制度僵化,排除A项;科举制度与人口增长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冗官现象不是题干措施造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解析】
据题干“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纺织业受到西方机器工业的冲击,发展日趋艰难,A项正确;自强求富开始于186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鸦片战争使民众的生活更加拮据,排除C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解析】
根据材料“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时,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人民纷纷参与到反帝斗争中,说明时局影响社会风气,B项正确;民族危机逐渐严重,排除A项;清朝统治秩序崩溃与“反帝爱国斗争”无关,排除C项;“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不能反映新式学堂得到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解析】
根据材料“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可知,为加强海防,清政府每年都从财政收入中提取巨额经费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说明清政府重视海防建设,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中没有体现控制白银外流,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为涉及筹划制度改革,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中没有体现注重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解析】
根据材料“占领楚望台军城库”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A项正确;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人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宴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辆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排除B项;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排除C项;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与材料命令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C项正确;魏源的代表作品是《海国图志》,排除A项;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詹天佑是京张铁路的设计师,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解析】
根据材料“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结合所学可知,白话文的使用比文言文更加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传播新思想,D项正确;白话文普及与教育体制变革无关,排除A项;白话文普及不能遏制列强的侵略,排除B项;白话文普及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可知,中共的政治宣传工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排除A项;1928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之后在不断的革命实践活动中逐渐丰富,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政治宣传工作推动了国民革命,未涉及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解析】
根据材料“公率三军,捍卫北疆,捷报频传,侨众欣跃,本月6日特汇中行国币一万元,托为购制而具,运交将军分发第八路军将士应用,谨此奉闻,并祝胜利。”表明“菲岛分会”对八路军的支持,说明敌后战场影响力扩大,D项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1924年,排除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间是1927年,排除B项;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时间是1938年10月,排除C项。故选D项。
18.C
【解析】
根据材料“中日两国的围棋交流”、“篮球外交推动了中菲关系的改善”、“乒乓外交”对改善中美关系起到了作用,说明“体育是外交先行官”,C项正确;A项是二战时期,排除A项;B项是抗美援朝时期,排除B项;“新北京,新奥运”是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的口号,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到1984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可知,我国乡镇企业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B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未体现国防安全体系的建立,排除C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是在197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0.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表”,可知,按照我国入世承诺继续分步降低关税税率。近年来,我国不断自主地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平均关税税率已由1992年的43.2%下降到目前的15.3%。由此可见,我国为实现非歧视原则在全关境内实施公平、统一的关税政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未涉及城市改革深入展开,排除B项;20世纪80年带我国经济特区相继建立,排除C项;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21.A
【解析】
根据材料“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可知,这种艺术行为是利用艺术手法从多个方面来美化皇帝,主要是为了显示皇帝在每个领域都是存在,凸显皇帝在罗马城邦唯一至高无上的权威,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倡导民主与平等,排除B项;表现神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不符题意,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推动罗马法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
22.D
【解析】
根据材料“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表明庄园法庭对违法公共规则的行为进行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庄园秩序的作用,D项正确;“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不代表危及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项;庄园法庭的审判不会扩大城市的自主权,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23.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彼特拉克感叹‘山之高兮,巍巍乎雄立宇内兮’,但他仍认为高山同人类‘深不可测的深沉思索’相比也‘可怜之至’”可知,彼特拉克认为,雄伟的山峰耸立在大地之上,但是高山与人类的思维相比还是十分渺小可怜的,这体现了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思想,A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相关内容能体现神权至上、科学精神、君权神授,排除BCD项。故选A项。
24.B
【解析】
根据材料“1649年的英国版画《‘颠覆’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几年反复斗争,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冲击当时的封建社会秩序,B项正确;1688年的光荣革命,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项;二战之后,确切标志是英国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的失败,这次失败,标志着英国正式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25.C
【解析】
根据材料“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可知,因为地税改革中税收负担的加重,使农民破产进入城市,为了生存会进入到资本主义企业中从事劳动,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客观上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C项正确;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客观上导致农民阶层破产,但没有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排除A项;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客观上导致农民阶层破产,与推动废藩置县实施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刺激日本海外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26.D
【解析】
根据材料“到19世纪末,铁路长度比之前增加了9倍,促进了全国性市场形成”可知,这些铁路的修建提高了运输能力,使货物商品等更加快速地流动,促进了全国性市场形成,从而加速了美国经济发展,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开始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种族歧视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贸易关税事宜,排除C项。故选D项。
27.B
【解析】
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喷气式飞机和雷达等,有空中火力支持的航空母舰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水面横行的“巨舰大炮”彻底过时。”表明由于科技的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的新式武器,“喷气式飞机和雷达”的出现表明空战的出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战争的形势,排除A项;一战使用的“水面横行的‘巨舰大炮’彻底过时”无法证明海洋战争成为关键,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战术战法,排除D项。故选B项。
28.A
【解析】
据题干“但美国很快意识到,经济崩溃的日本不可能成为美国可利用的力量,于是开始积极扶持日本。”可知,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形成冷战对峙的局面,为了能够在冷战中取得优势,得到日本的支持,美国积极扶植日本经济,A项正确;美国“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B项;日本国际地位提高是美国扶植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C项;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较为缓慢,排除D项。故选A项。
29.D
【解析】
根据材料“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或矿产品的出口国”“
花生之国、棉花之国、可可之国、铜矿之国”,这表明非洲国家经济结构单一,D项正确;“铜矿”不属于农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叙述非洲的自然条件,排除B项;题干“经济作物或矿产品的出口国”与人口外流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0.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不仅纠集盟友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深度参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发动和参与的一系列战争,充分暴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C项正确;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崩溃,排除A项;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排除B项;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31.(1)信息:宋代设立管理对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市舶司;怀远驿是明清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官方首驿;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可知广州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2)变化:秦汉以前岭南多见干栏式木构建筑,未见有瓦件出土,秦末汉初岭南各地建造的一批高台建筑;隋唐岭南建筑在融进中原建筑体系的同时呈现不同的地方特色;岭南宋元建筑设计趋向规范,技术水平接近中原并有所创新。
原因:在于秦末汉初岭南建筑的技术,形制、材料受中原影响;北宋政府颁发了《营造法式》等。
(3)如,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是中国明清时期皇家宫殿建筑群体,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案例1”,由“宋代在广州设立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同时建立来远驿,接待外国使者。明代改设怀远驿。清前期,裁撤怀远驿。代之以广州十三行夷馆”,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宋代设立管理对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市舶司;怀远驿是明清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官方首驿;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可知广州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2)变化:根据材料二“秦汉以前岭南多见干栏式木构建筑,未见有瓦件出土。秦末汉初岭南各地建造的一批高台建筑,显示出当时技术的飞跃及形制、材料受中原影响的烙印”,可知秦汉以前岭南多见干栏式木构建筑,未见有瓦件出土,秦末汉初岭南各地建造的一批高台建筑”;由“隋唐岭南建筑在融进中原建筑体系的同时呈现不同的地方特色,如广州在城边设立外商居住的蕃坊”,可知隋唐岭南建筑在融进中原建筑体系的同时呈现不同的地方特色;由“北宋政府颁发了《营造法式》后,岭南宋元建筑设计趋向规范,技术水平接近中原并有所创新”,可知岭南宋元建筑设计趋向规范,技术水平接近中原并有所创新。因此自秦至宋元时期岭南建筑的发展变化,是秦汉以前岭南多见干栏式木构建筑,未见有瓦件出土,秦末汉初岭南各地建造的一批高台建筑;隋唐岭南建筑在融进中原建筑体系的同时呈现不同的地方特色;岭南宋元建筑设计趋向规范,技术水平接近中原并有所创新。
原因:在于秦末汉初岭南建筑的技术,形制、材料受中原影响;北宋政府颁发了《营造法式》等。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熟悉的中国历史建筑,例如,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是中国明清时期皇家宫殿建筑群体,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向公众普及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
32.(1)变化: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背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列强为了转嫁危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趋势:主要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
解释: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外交孤立,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3)注意数据的来源,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完整性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变化:据材料一“
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亿美两)”可知,1928年-1931年,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进口量不断加大,出口量总体减少,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背景:据所学可知,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列强为了转嫁危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
(2)趋势:据材料二“1951年中国与苏联的进出口总额比1950年增长了138.9%,到1952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81.26%。”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敌视的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3)据所学可知,利用数据作为史料时,首先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判断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其次,要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判断数据能否用于历史研究;最后,还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不完整的数据没有说服力。(其它言之有即可)
33.(1)新航路开辟与地理大发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殖民主义扩张;三角贸易等。
(2)观点: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的巨变。
阐释: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矛盾重重,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军事集团,1914年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协约国集团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一战却使欧洲疆界领土的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战引发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22年,按照自愿的原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同联盟,简称苏联,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为了苏联。“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丧失大片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使德国疆域变小,且领土被一分为二。“一战”导致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战败,削弱和分裂,由此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
总之,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发生巨变,大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可知,15世纪末到18世纪初,随着新航路开辟,新的大陆美洲被发现,为欧洲人口的流动提供了新的目的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市场,导致更多的人口流动;为抢夺殖民地和人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还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等,从非洲掠夺贩运大批黑人奴隶到美洲,掀起了人口迁移的洪流。
(2)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变化,从疆界领土、国际关系、政权更迭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即可。如:
观点: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的巨变。
阐释: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矛盾重重,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军事集团,1914年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协约国集团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一战却使欧洲疆界领土的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战引发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22年,按照自愿的原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同联盟,简称苏联,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为了苏联。“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丧失大片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使德国疆域变小,且领土被一分为二。“一战”导致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战败,削弱和分裂,由此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
总之,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发生巨变,大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