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从政治到军事、从法律到诗词、从建筑到美术,人们往往以罗马古典文明为良师益友。下列属于罗马古典文明成就的是( )
A.城邦民主制
B.阿基米德定律
C.《荷马史诗》
D.《十二铜表法》
【答案】D
【考点】《十二铜表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罗马的文明成就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D项正确;ABC项都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排除ABC项。故选:D。
【难度】1
2.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以国家财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扶持和保护大量私人企业。这些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C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以及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以国家财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扶持和保护大量私人企业”可知,这反映了明治维新经济方面的“殖产兴业”这一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日本近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C项正确;题干材料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无关,排除A项;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措施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故选:C。
【难度】3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而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这场运动为扬弃和超越旧文化所高举的大旗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反帝、爱国
D.民主、科学
【答案】D
【考点】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等知识,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等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宣扬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口号,排除A;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口号,排除B;反帝、爱国是五四运动的内容,排除C。故选:D。
【难度】3
4.“1789年欧洲大陆上爆发的这次革命,彻底地改变了本国的面貌,并超越了国界,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都在革命的烈焰中摇摇欲坠。”材料中的“革命”是指( )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B
【考点】法国大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法国大革命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以及历史影响。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1789年欧洲大陆上爆发的这次革命,彻底地改变了本国的面貌,并超越了国界,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都在革命的烈焰中摇摇欲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B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于1775年的美洲大陆上,排除A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
【难度】3
5.如表呈现的新闻片段,它所报道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上海《申报》 (1937年7月9日) [北平八日专电]日军昨夜向宛平县城……开炮轰击。……二十九军仍在永定河与彼方对峙中。 |
A.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B.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B
【考点】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解答】根据题干“1937年7月9日”“[北平八日专电]”“日军”“宛平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项正确;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排除A项;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是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排除C项;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排除D项。故选:B。
【难度】3
6.说起嘉兴,会想到粽子。根据《崇祯嘉兴县志》“五日为端阳节……食角黍”(注:角黍指粽子)的记载,推断出明朝时粽子已成为嘉兴的节日美食。这里了解历史借助的资料属于( )
A.实物资料
B.口述资料
C.文物资料
D.文献资料
【答案】D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史料的分类以及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崇祯嘉兴县志》里关于“五日为端阳节……食角黍”的记载,推断出明朝时粽子已成为嘉兴的节日美食。《崇祯嘉兴县志》属于文献资料法,故这里了解历史借助的资料属于文献资料,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和文物资料,排除ABC。故选:D。
【难度】3
二、非选择题
7.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展示文明】
“中华古代文明展”展品(部分)
展区名称 |
夏商周文明 |
…… |
隋唐文明 |
宋元文明 |
明清文明 |
展品 |
④ |
…… |
⑤ |
③ |
⑥ |
(1)请分别写出展品①②所属的展区名称。
【解说文明】
展品④: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甲骨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拾的。 展品⑤: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本展品生动反映了唐蕃经济变化交往的历史。 …… |
(2)请为展品③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③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
【感悟文明】
(3)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答案】(1)展品①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属于夏商周文明;展品②是唐朝三彩骆驼载乐俑,属于隋唐文明。(2)展品③是活字印刷铁板。十一世纪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3)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深刻的认识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
【考点】文字的演变;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分析】本题以六幅图片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司母戊鼎、唐朝的制瓷业发展、北宋的活字印刷术上的发明以及影响、对中华古代文明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展品①司母戊鼎”并结合所学可知,①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属于夏商周青铜文明。据材料“展品②是唐朝三彩骆驼载乐俑”可知,②唐朝三彩骆驼载乐俑属于隋唐制瓷文明。(2)据材料“展品③是活字印刷铁板”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活字印刷铁板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3)结合所学可从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深刻的认识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等角度回答对古代文明交流的认识。故答案为:(1)展品①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属于夏商周文明;展品②是唐朝三彩骆驼载乐俑,属于隋唐文明。(2)展品③是活字印刷铁板。十一世纪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3)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深刻的认识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
【难度】5
8.回眸历史进程,凝炼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的这场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成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千百万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它让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
(1)指出材料一中“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
(2)简析材料二中土地制度改革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原因。
(3)综合两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新中国建设历程的史实加以论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1)反帝反封建。(2)土地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3)观点: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论述: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驱赶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时期,通过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考点】土地改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土地制度改革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始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的这场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成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可知,这场“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2)据材料“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据材料“它让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国团结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土地改革使农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3)本题是开放性的历史小论文,根据材料可概括处观点,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结合新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的史实加以论证,史实准确即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驱赶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时期,通过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等方面论述。故答案为:(1)反帝反封建。(2)土地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3)观点: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论述: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驱赶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时期,通过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难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