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2200多年来,它一直润泽着(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关中平原
D.成都平原
【答案】D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故D符合题意;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不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排除ABC。故选:D。
【难度】1
2.(2分)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的大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
A.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
C.八旗制度
D.厂卫制度
【答案】A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材料、对比选项。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的“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的大一统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秦实现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建立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A项正确。B项是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六部制延续到清朝,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
【难度】3
3.(2分)为了加强西汉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西汉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B
【考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分析】本题考查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史料、归纳认识。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学居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所以B项正确。A项是汉初采用的思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秦朝采用的思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提倡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
【难度】3
4.(2分)《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文中“骞凿空”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张骞攻西域
C.张骞是博望侯
D.使者是博望侯
【答案】A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题干材料中“骞凿空”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张骞通西域,故A正确;题干材料中“骞凿空”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是和平交往,不是张骞攻西域,排除B;题干材料中“骞凿空”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张骞通西域,“张骞是博望侯”与题意无关,排除C;题干材料中“骞凿空”所指的历史事件是张骞通西域,不是强调使者是博望侯,排除D。故选:A。
【难度】3
5.(2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流动,这得益于(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C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故C正确;西周时期,周天子根据血缘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即分封制,排除A;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故选:C。
【难度】3
6.(2分)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答案】D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故D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出现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排除A;“光武中兴”出现于东汉光武帝时期,排除B;“开皇之治”出现于隋文帝时期,排除C。故选:D。
【难度】3
7.(2分)如图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其代表作品是( )
A.《窦娥冤》
B.《牡丹亭》
C.《满江红》
D.《桃花扇》
【答案】A
【考点】宋词和元曲
【分析】本题考查关汉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故A符合题意;《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排除B;《满江红》的作者是岳飞,排除C;《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排除D。故选:A。
【难度】1
8.(2分)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这和明朝大规模远洋航行有关,据此判断“三宝”指的是( )
A.明成祖
B.郑和
C.戚继光
D.李时珍
【答案】B
【考点】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材料。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这和明朝大规模远洋航行有关”,结合所学可知:郑和,别名马三保、三宝太监,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1405﹣﹣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所以B项正确。A项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派郑和下西洋,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其著作是《本草纲目》,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
【难度】5
9.(2分)如图为五四运动的纪念章。“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
A.忠君守礼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国际主义精神
【答案】C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图文材料、归纳认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所以C项正确。A项是指对君主忠贞,遵守礼教,奉行礼制,与题意不符,应排除;B项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与题意不符,应排除;D项是最早由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来的,“工人没有祖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个著名的论断就集中地体现了国际主义的精神,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选:C。
【难度】3
10.(2分)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三大
【答案】B
【考点】八七会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七会议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B项正确;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C项;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B。
【难度】3
11.(2分)1931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开始于(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B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开始的时间。
【解答】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排除A项;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排除C项;八一三事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已久地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八一三事变以后,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直接威胁着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也威胁到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这就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增调军队,实行抗战政策,从此,中国军民发起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排除D项。故选:B。
【难度】5
12.(2分)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D
【考点】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的相关史实。
【解答】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D项正确;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ABC项。故选:D。
【难度】1
13.(2分)下表中,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
选项 |
时间 |
战役名称 |
A |
1937年8—11月 |
淞沪会战 |
B |
1937年9月 |
平型关大捷 |
C |
1938年3月 |
台儿庄战役 |
D |
1940年下半年 |
百团大战 |
A.A
B.B
C.C
D.D
【答案】B
【考点】平型关大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平型关大捷发生的时间及其历史地位的相关史实。
【解答】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指挥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正确,B项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A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C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
【难度】3
14.(2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考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重点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
【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1995年,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于1979年,排除C项。故选:D。
【难度】1
15.(2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种局面得以改变是因为完成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第二个五年计划
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据“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种局面说明了我国工业的落后,这一局面得以改变是因为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A项正确;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1962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排除B项;1953——1956年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1954——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CD项。故选:A。
【难度】3
16.(2分)1984年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国庆游行时的一幅标语是“联产承包好”,它反映我国实行了( )
A.农业合作化
B.农业集体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村集体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84年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国庆游行时的一幅标语是“联产承包好”,它反映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故C符合题意;农业合作化、农业集体化都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排除AB;题干材料反映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农村集体承包责任制,排除D。故选:C。
【难度】3
17.(2分)20世纪70年代,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80年代,我国首先在东南沿海建立( )
A.经济特区
B.经济开放区
C.经济开发区
D.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A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故A符合题意;1985年,我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B;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决策。排除C;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排除D。故选:A。
【难度】3
18.(2分)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答案】B
【考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
【解答】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邓小平,B项正确;周恩来、江泽民和胡锦涛不符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
【难度】3
19.(2分)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到“中日、中美建交”,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举世瞩目。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睦邻友好合作政策
【答案】C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A项;“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针对某些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矛盾的行径,为推动会议顺利进行、增强与会国的团结、表明中国的立场而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排除B项;睦邻友好政策是是指,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所谓“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排除D项。故选:C。
【难度】3
20.(2分)《神曲》《蒙娜丽莎》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和艺术的代表作。它们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D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神曲》《蒙娜丽莎》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和艺术的代表作,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故它们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故D符合题意;唯物主义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心主义主张理念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第二性质;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ABC都不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排除。故选:D。
【难度】3
21.(2分)如图是某同学自主学习绘制的图表,请你为此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发现”新大陆
B.“三角贸易”
C.探寻新航路
D.垦殖运动
【答案】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都属于西欧国家探寻新航路的内容。故C符合题意;“发现”新大陆仅与哥伦布有关,排除A;“三角贸易”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以后,排除B;垦殖运动开始于11世纪,排除D。故选:C。
【难度】1
22.(2分)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此后英国逐渐形成了( )
A.君主专制
B.联邦共和制
C.民主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D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题干、对比选项。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的“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此后英国逐渐形成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为了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所以D项正确。A项是国家最高权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终身任职并且实行世袭的政权组织形式,与题干中的“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内容不符,应排除;B项是指实施联邦制的共和制国家,共和制是指拥有民选国家领导人,而非君主的国家,与题干中的“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内容不符,应排除;C项最早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正式确立,并在以后的200年间被多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所接受,在民主共和制下,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与题干材料中的内容不符,应排除。故选:D。
【难度】3
23.(2分)改革推动社会发展。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都废除了农奴制
B.都推翻了幕府统治
C.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答案】C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共同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异同点的相关史实。
【解答】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共同影响是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项正确;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与农奴制无关,排除A项;日本明治维新推翻了幕府统治,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幕府统治无关,排除B项;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殖民地危机无关,排除D项。故选:C。
【难度】3
24.(2分)它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是( )
A.《大宪章》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宅地法》
【答案】B
【考点】《独立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独立宣言》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B项正确;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排除A项;1789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排除C项;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宅地法》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鼓舞了他们的参战热情,也有利于美国西部的开发,排除D项。故选:B。
【难度】3
25.(2分)今天,我们可以坐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去学习、工作、游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下列选项中的交通工具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的是( )
A.汽车、飞机
B.火车、飞机
C.火车、汽车
D.火车、轮船
【答案】A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汽车、飞机都使用内燃机作动力,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故A符合题意;火车使用蒸汽机作动力,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排除BCD。故选:A。
【难度】1
二、材料分析题(第26题16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16分)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可歌可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近代化尝试”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前期的口号是什么?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你写出其中一位主要代表人物。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不愿君主一人专制”的心愿是否达成?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口号?
【答案】(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前期口号:自强。(2)历史事件: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3)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的心愿达成了,因为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德先生”:民主。历史事件:新文化运动。
【考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结合史实、分析史料、归纳认识。
【解答】(1)依据题干材料一中的“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掀起洋务运动,前期是创办军事工业,口号是自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所以材料一中“近代化尝试”指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它前期的口号是自强。(2)依据题干材料二中的“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等”,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所以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其中一位主要代表人物如康有为。(3)依据题干材料三中的“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所以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的心愿达成了,因为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依据题干材料四中的“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警告青年》一文,掀起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是一次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所以材料四中的“德先生”指的是民主,它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答案为:(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前期口号:自强。(2)历史事件: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3)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的心愿达成了,因为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德先生”:民主。历史事件:新文化运动。
【难度】3
27.(20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根据下面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处的时间。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分别写出图中A、B两处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名称。“历史决策”实施后,我国逐渐建立起怎样的经济体制?
(3)中共七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大会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这里的“战后”指的是哪次战争后?
(4)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走什么道路?为了实现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将会如何做?
【答案】(1)召开时间:1921年。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2)A处会议名称:遵义会议,B处会议名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战后”:抗日战争后。(4)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做到: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等。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九大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史实、分析并回答问题。
【解答】(1)依据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图中★处为中共一大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2)依据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图中A处1935年挽救革命的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名称是:遵义会议,B处1978年伟大决策的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名称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决策”实施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我国逐渐建立起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依据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所以中共七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这次大会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这里的“战后”指的是抗日战争后。(4)依据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所以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依据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013年,习近平当强调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实现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努力做到: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等。故答案为:(1)召开时间:1921年。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2)A处会议名称:遵义会议,B处会议名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战后”:抗日战争后。(4)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做到: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等。
【难度】5
28.(14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一路曲折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材料一是某校九年级历史小组绘制的一幅历史漫画,漫画中的两颗炸弹引爆了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国家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摘编自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脆弱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材料二中的“华盛顿体系”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哪些地区的关系?“重开争夺之战”中的转折性战役是什么?
材料三:罗斯福曾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摘编自《海事大观》
(3)材料三中的三个国家在这次战争中能够友好合作,主要因为它们都在哪一国际组织中?
材料四: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磋商,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条约,组建军事集团,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美、英、法等国组建的“军事集团”的名称。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战争:一战。性质:帝国主义战争。(2)地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3)组织:世界反法西斯联盟。(4)“军事集团”:北约。(5)感想:要摒弃霸权思维和武力扩张老路,在平等协商中寻求和平共存之道;要弘扬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正能量,防止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和绑架;要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加强大国互信合作,聚合国际正义力量等。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诺曼底登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战、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二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冷战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史实、分析史料、归纳认识。
【解答】(1)依据材料一的历史漫画,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后半期,法与德,俄国与奥匈帝国,英与德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20世纪初,英国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斗争引发了一战,它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所以漫画中的两颗炸弹引爆的战争是一战,这场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2)结合所学可知,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它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所以材料二中的“华盛顿体系”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1939年—1945年,二战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所以“重开争夺之战”指的是二战,它的转折性战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3)依据材料三,可知其中的三个国家是“美国”“苏联”“英国”,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所以三个国家在这次战争中能够友好合作,主要因为它们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4)依据材料四中的“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条约,组建军事集团,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所以材料四中美、英、法等国组建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是北约。(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感想是要摒弃霸权思维和武力扩张老路,在平等协商中寻求和平共存之道;要弘扬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正能量,防止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和绑架;要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加强大国互信合作,聚合国际正义力量等。故答案为:(1)战争:一战。性质:帝国主义战争。(2)地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3)组织:世界反法西斯联盟。(4)“军事集团”:北约。(5)感想:要摒弃霸权思维和武力扩张老路,在平等协商中寻求和平共存之道;要弘扬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正能量,防止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和绑架;要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加强大国互信合作,聚合国际正义力量等。
【难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