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1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总分 |
得分 |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选择题 |
1.2020,非凡之年,非常成就。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经济率先实现正增长、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由此我们体会到(
)
①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
③中国从此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④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回望过去一年,是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是人民子弟兵闻“汛”而动、迎难而上,保江河安澜、护群众安全;是无数劳动者勤勤恳恳、辛苦耕耘,共同托举起中国经济的逆势上扬……这启示我们(
)
①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②规则是行动的指南
③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④奉献让生命更精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每一份职业,都有一份责任。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由此推知(
)
①公交司机见义勇为
②公务员为人民服务
③交通警察严格执法
④环卫工人拾金不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儒家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基础。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诚信不仅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修养,也是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我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整体理解这段话,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①民法典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
②民法典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③不讲诚信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全国模范法官胡国运时常对同事们说:“我们的每一次审判都连接着社会的神经,关系着法治的进步。法官不仅要做好每个案件的裁判,更要通过司法的力量去激活社会的正义和良知。”从中我们感悟到(
)
①司法维护公正
②政府应依法行政 ③检察权受制约
④法治的价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下表内容摘自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不同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完成下面小题。
|
|
|
|
|
|
|
|
|
|
(1)上表内容中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综合理解上表内容,可知(
)
①对权力的监督得到加强
②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③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
④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多数村民遇到问题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有法不用”“有法不知如何用”的现象。面对这些情况,有针对性的建议是(
)
①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③加快农村法律人才培养
④加大农村普法力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面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舟共济、并肩同行是人类唯一的选择,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
①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②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各国相互联系的程度加深
④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我们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开放: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习近平主席的这些讲话,向世界传递出的共同信息是(
)
①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
②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
③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④中国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有“两把钥匙”,一把是精神层面的尊重差异,一把是物质层面的缩小差距。这两把钥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体现尊重民族差异的是(
)
①庆祝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②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③国家成立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研究机构
④刘三姐歌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一项项改革惠及民族地区,一批批干部、专家帮扶民族地区,一笔笔扶贫资金注入民族地区……我们从中认识到(
)
①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②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④各民族同步发展、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二、分析说明题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有公民对此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认为这样会导致司法审判实践中出现不公平现象,与宪法有关精神不一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后,建议最高人民法院适时修改完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1)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体现出该公民对宪法有什么认识。
(2)最高人民法院应该如何对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建议?
(3)以上材料及问题启示我们要增强哪些意识。
|
三、简答题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汉字,是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大都可以用汉字来表述。如“国”,甲骨文,左边是一个方框,象征一片土地,右边是戈,表示以兵戈来保卫这片土地。到金文,在表示“国土”的“口”外边加了“国界”,仍表达以“戈”卫“国”的意思。到了小篆时期,在“或”之外又加了一个方框,表示国界、疆域。(见下图)
材料二 中华经典诗文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范仲淹“光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的情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诗文表达内心对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
材料三 从拼上老命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到拖着有病之躯还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张定宇;从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到长期献身艰苦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的张桂梅;从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的南仁东,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呕心沥血的孙家栋……无私而忘我的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
(1)揭示材料三中的奋斗者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上共同的价值追求。
(2)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跨越时间的长河感悟中华文化,你能得出一个什么认识?
|
四、综合探究题 |
14.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粮食生产关乎国运民生。国家之大,粮安天下。
材料一
|
1964年,袁隆平开始进行水稻杂交研究。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优势杂交水稻。后来,他又突破制种技术难点,研究出一套私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亩产700千克到1149千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不断取得突破。1976年以来,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85亿亩,增产稻谷8500亿千克。 |
材料二
|
1978年底,一直靠吃政府救济粮过活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把土地包干到户。虽然土地、人没有变化,但产生了惊人的效果:1979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6.65万千克,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产量的总和。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和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粮食总产量因此由1978年的3047.65亿千克增加到1984年的4073.05亿千克。 |
(1)据材料一、二,归纳在粮食生产问题上农业科学家、农民、党和政府各采取的方案。这些方案取得的成效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成效都对我国成功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哪一方面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三 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我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平整土地,一般能产生1%到3%的新增耕地;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了农田生产条件。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农药施用量减少19.1%,化肥施用量减少13.8%。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粮食生产中坚持了哪一发展理念,概括其表现。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明显,培育了一批粮食作物新品种,从种源上为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保障。但种业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良种来源和供给仍有短板,部分种源仍然需要进口。
(4)材料四所述事实启示我国应着力提升什么能力促进粮食生产。
(5)以上材料表明改革、科技均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你认为其中哪一因素更重要?说出一条依据。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自信的来源;
①②④:题干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取得的胜利来源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①②④正确;
③:改革开放征程不是2020开启的,1978年就已开启,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奉献方面的知识。
①④:依据教材知识,从题干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奉献让生命更加精彩,因此①④说正确;
②:题干中没有涉及规则,因此②说法不符合题意;
③:题干中没有提及创新,因此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C
【解析】
本题考查角色与责任;
②③:题干指出每一份职业都有一份责任,说明需要匹配职业角色与责任。分析选项可知,交警执法、公务员为人民服务是职业角色赋予的,②③正确;
①④:公交司机职业见义勇为、环卫工人拾金不昧不是职业角色赋予的,①④错误;
故本题选C。
4.A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与文化;
①②:题干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诚信是传统美德,也是民事活动遵守的规范;民法典条例体现诚信的重要性,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德,①②正确;
③:必然受到制裁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
④:题干未体现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体现的是诚信在法律在民法典中的重要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B
【解析】
本题考查司法公正等知识。
①④:题干全国模仿法官的话表明其认识到了公正司法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通过司法去激活公众的正义感的作用,公平正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①④正确;
②:题干主语是法官,不涉及政府,②错误;
③:法官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检察机关的职权,
③错误;
故本题选B。
6.(1)A
(2)C
【解析】
1.本题考查人民法院工作内容和职权;
A:结合教材知识,法院行使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题干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A正确;
B:提起公诉属于检察机关的职权,B错误;
C: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属于政府部门的工作内容,C错误;
D:立法工作不属于法院工作内容,D错误;
故本题选A。
2.本题考查建设法治中国;
②③:图表内容通过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感,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等角度落实全面依法治国,②③正确;
①:题干未体现对公权力的监督,涉及司法、执法、立法三个过程,①错误;
④:题干实施主体基本都是国家机关,未体现公民行使民主权利,④错误;
故本题选C。
7.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设法制中国方面的知识。
③④: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要解决农村“有法不用”“有法不知如何用”的现象,就要加大普法力度,加快农村法律人才的培养,因此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说法和题意无关,应排除;
故本题选D。
8.D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知识。
③④:依据教材知识,面对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所以采取同舟共济、并肩同行是因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的程度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③④说法正确;
①②:不是同舟共济、并肩同行的原因,①②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B
【解析】
本题考查坚持对外开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①④:从题干中的“我们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开放”,体现出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现出中国中国积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①④说法正确;
②③:说法正确,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本题选B。
10.D
11.A
【解析】
1.本题考查尊重民族差异;
②③④:题干涉及尊重民族差异,分析选项可知,举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成立少数民族古籍研究社、刘三姐歌谣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属于对民族差异的尊重,②③④正确;
①:中国农民丰收节与少数民族无关,①错误;
故本题选D。
2.本题考查民族团结;
①②③:题干为巩固民族发展,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①②③正确;
④: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发展,不是同步富裕,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2.(1)该公民有宪法意识,树立了宪法至上的理念。依据宪法规定,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2)最高人民法院应秉持宪法至上的理念,积极回应公民提出的合宪性审查建议,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题干公民拥有宪法意识,积极提出合宪性审查。启示我们应增强宪法意识和监督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行使民主权利。
【解析】
本题借助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规定的合宪性审查过程考查学生对宪法至上的认识与理解,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本题考查合宪性审查的意义。分析材料可知,该公民根据宪法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表明该公民树立了宪法至上的理念,以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相关机构合宪性审查的要求。分析材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后建议最高人民法院适时修改完善相关赔偿制度,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的做法应积极回应合宪性审查建议,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此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宪法意识。结合材料,公民根据宪法提出合宪性审查,相关机构受理并最终采纳建议,表明公民需要有宪法意识,和监督意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以此作答即可。
13.(1)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②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③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④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⑤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⑥我们要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等。
(2)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②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尽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④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考查的核心素养为国家意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以从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等角度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考查的核心素养为文化认同,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以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等角度作答。
14.(1)农业科学家/农民的成效:杂交水稻高产攻关不断取得突破,产量实现爆发式增长;党和政府:党和政府完善和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继续爆发式增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培育优势杂交水稻的国家,掌握了种植高产水稻的核心技术。
(2)解决人民生活中的食物问题,饥饿问题。
(3)绿色;坚守耕地保护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提高产量的同时保护耕地环境。
(4)科技创新能力
(5)科技很重要;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或改革很重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解析】
本题借助袁隆平杂交水稻的贡献等为材料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民生问题的认识与了解,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设问灵活作答。
(1)本题考查粮食问题上的成就。分析材料可知,经过科学家袁隆平先生的辛勤研发,我国成功培育优势杂交水稻,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政府和党的领导下,实行包干到户;调动农民积极性,水稻产量惊人,取得的成效由此作答;
(2)本题考查民生问题。结合题干,粮食产量的提高解决的是饥饿和食物问题,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以此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五大发展理念。分析材料,我国坚持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说明我国坚持了绿色发展,对应五大发展理念里的绿色,具体表现概括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分析材料,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明显从种源上为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保障。说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此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改革和科技的重要性。结合教材知识,选择其一作答即可。改革是重要因素,理由从改革开放的地位作答;选择科技是重要因素,理由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结合教材知识说出一条一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