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语文版八年级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
班别 姓名 分数
一、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讪sàn笑 差chāi使 踌chóu躇 懵měng懵懂懂
B.陨yǔn落 蹒跚pán 晶莹yíng 唾手可得 tuò
C.狼藉jí 迂腐yū 琐屑xiāo 喋喋不休dié
D.簌shù簌 颓tuí唐 轻蔑miè 立锥之地 zuī
⒉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触目伤怀 变卖典质 情育于中 背乡离井
B.俯拾皆是 呆若木鸡 文质彬彬 寄人篱下
C.顽固不化 不能自己 热泪盈眶 豪不迟疑
D.举止庄重 赐予力量 不实质词 大声急呼
⒊结合语境,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日子,家中的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赋闲:事业在家。)
B.河水没冻,可是很急,而且越走越深,最后没到马肚子。(没:这里指河水漫过。)
C.其他人看着这十五名妇女,讪笑着。(讪:讥讽。)
D.要选其中最真切、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唾:唾沫。)
4.书写。根据全卷答题书写情况评分。(3分)
5.科代表在清点作业时发现刘盼盼没有交作业,就催她快点交,刘盼盼对科代表说:“《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依法不交作业了。”如果你是他的同桌,请你结合法律条文说说她该不该交作业。(3分)
你说:
6.八年级二班举办了“妇女解放”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各题。(3分)
①请写出在中外史上你喜欢的杰出的女性人物是: ,
并列举其典型事例:
②请把你在当地做调查时发现有关妇女的其中一个问题写出来:
7.请简要概括《猫•狗•鼠》这篇文章中“我”不喜欢猫的两个原因。(3分)
答:
二、阅读理解(29分)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麽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除了“黄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後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①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拿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②‘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麽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③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於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侯,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於地下。④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麽名誉,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8.简要概括选文回忆了母亲生前的事情:
(3分)
找出第二段中说明作者思想历程的语句:( )→( )[!--empirenews.page--]
→“逐渐理解了”→( )→立下誓言→( )(2分)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作者“永久的悔”和复杂的感情的一项是( )(3分)
A.离开家乡,离开母亲,经济不能独立,无法实现迎养母亲
B.深切怀念母亲,觉得对不起母亲,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C.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D.母亲死后,永远失去了尽孝的机会。
10.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句中作者“难解”是因为自己年幼时不懂事,不理解母亲生活的辛酸悲苦,“易解”是指年长后终于明白了因为家境贫困,儿子远离,母亲受尽苦难,所以无从笑起。
B.②句反映了母亲既希望孩子到远方去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又牵挂孩子,希望他留在自己身边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和思念。
C.③句表明由于儿子始终不回家,母亲思念过度而含恨离开了人世。
D.④句作者认为回报母亲的爱是至高无上的,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浓厚感情和做儿子未能尽孝的自责心情。
11.你认为你的父母爱你吗?请列举事例谈谈你的感受,并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打算怎样和父母相处呢?(4分)
答: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沉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在等待父亲,和父亲手中的鱼。
②胖头鱼,头重尾轻,一种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他的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的鱼被分成小块。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我们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气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父亲还在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开始吹锅盖上的蒸气。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地盖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气闷在锅里,鱼骨就渗出骨髓和异香。
⑥母亲只用鱼汤淘饭。她拨开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⑦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他说辣椒太辣,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同样是一个冬夜,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最后的时刻是在这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⑧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冈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2.下列对本文以鱼为线索的材料排列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等鱼 剖鱼 煮鱼 吃鱼 送鱼 B.等鱼 煮鱼 剖鱼 吃鱼 送鱼
C.剖鱼 煮鱼 等鱼 吃鱼 送鱼 D.等鱼 剖鱼 煮鱼 送鱼 吃鱼
13.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中的“歌唱”是指鱼发出的声音,突出了“鱼”的灵魂的高贵。[!--empirenews.page--]
B.①段中“挟裹着晚风”形象地表现父亲为全家生活奔波的艰难程度。
C.⑥段中“贪婪的交叉着”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几个孩子抢着吃鱼的情景。
D.⑧段中的“寒冷”指困境;“温暖”指接受帮助、关爱时产生的幸福感、快乐感。
14.请你就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写上简洁的批注,表达对人物心理状态分析。(4分)
答:
1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的理解。
答:
(4分)
四、写作与修改(50分)
(一)文章修改
走进风雨
(1)“这鬼天气,刚刚还很晴朗的,这一会就下雨了,真倒霉!”没带雨伞的我边走边报怨。这天虽说是寒风刺骨,但被雨淋后的我全身湿乎乎的,一阵风吹来,不免会凉凉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双手捂住头,加快脚步向前跑去。茫茫的雨幕中出现了两个身影,一个孩子和一位家长,不难分辩这是家长接孩子回家。这一幕虽不能让我激动万分,但足以让我感动。小孩子的父亲为他拿着书包,又为儿子撑着伞,自己高大的身影在雨中显现。雨水从头发流到脚尖,从那微微发青的脸上可以看出他很冷。但他仍对儿子有说有笑,儿子在伞下欣赏着伞外的景色,微笑的小脸露出一丝兴奋。
(2)也许这种父亲接儿子的场面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仅仅是那深深的父爱吗?那个天真的孩子能令我们想到什么呢?我思考着。噢,他有一把伞,当暴雨倾盆而下的时候,他躲在伞下给他一方无水的净土;当烟云笼照四野的时候,他躲在伞下,伞给了他一片无雨的晴空; 。
(3)他在伞下无忧无虑的观赏景色的时候,却没有注意为自己撑伞的人。也许他们正在冲着自己强颜欢笑。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创造了伞,我们就应该在伞内承受安静、舒适的生活吗?答案当然是“不”,因为伞内的景色再美,必竟不是真正的世界,真正的世界有烟云,有劲风,有暴雨。那位伞下的嫩芽宝宝能经得起风雨的吹打吗?
(4)让我们都走出伞的保护,去体验真正的风雨。在倾盆而下的大雨中会得到一丝酣畅;在笼罩四野的烟云中会发现一种壮美;在席卷大地的劲风中会汲取一种力量。
(5)让我们走进真正的世界,走出父母的保护,去试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暴雨以后的彩虹会有一番独特的美!
16.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1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修改意见,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中句子语意前后有点矛盾,应改为:这天虽说不是寒风刺骨。
B.第三段中词语搭配不当,应把“承受”改为“享受”。
C.第四段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
D.第五段中的用词不当“试验”应改为“体验”。
18.结合前面的句式及内容,第二段的划线处可补写的句子为:
(3分)
(二)作文(40分)
19. 许多同学都抱怨生活的枯燥与乏味,其实生活是丰富跌宕的,突然间就冒出一个“没想到”可能带给你一阵惊喜,也可能带给你打击和伤悲……但这就是生活,它会给你启示,助你成长。
请以“没想到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个。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1. B ⒉B ⒊ D
4.略5.略 6.略
7.因为猫有人的幸灾乐祸 ,不和狮虎同族,可有一副媚态。
8. 一直生活在贫困中;日夜思念,盼望儿子归来
“懵懵懂懂” “理解不深刻” “暗下决心,迎养母亲。”
9.C 10.C
11.略 12.A 13.A
14.略
15.要点一:“人们遭受这样那样的灾难与挫拆是在所难免的,此时最需要别人的帮助与支持”. 要点二:为“他们会深切地感受到获取别人帮助的幸福”. ; 要点三:“并会主动地帮助处在困境中的人们”
16.报 改 抱 , 辩 改辨 。或 照 改为 罩 必改为毕 17. C
18.当劲风席卷大地的时候,他躲在伞下,伞给了他一个避风的港湾。 [!--empirenews.page--]
19. 略
- 1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 2语文:第一单元同步测试(鄂教版八年级下)
- 3语文:第一单元同步测试(语文版八年级下)
- 4语文: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语文版八年级下)
- 5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鄂教版八年级上)
- 6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鄂教版八年级下)
- 7语文:第七单元综合能力探究演练(语文版八年级下)
- 8【343735】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 9【343734】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 10【343733】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2
- 11【343731】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12【343732】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 13【34373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14【343729】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15【343728】422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二
- 16【343727】422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 17【343725】9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1
- 18【343726】9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2
- 19【343724】8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2
- 20【343723】8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1
- 【343719】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6)(含答案)
- 【343722】7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2
- 【343720】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 【343718】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5)(含答案)
- 【343717】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4)(含答案)
- 【343716】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3)(含答案)
- 【343715】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2)(含答案)
- 【34371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2(含答案)
- 【343714】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1)(含答案)
- 【343712】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含答案)
- 【343709】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含答案)
- 【343711】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7)(含答案)
- 【343710】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 【343708】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 【343707】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7(含答案)
- 【343706】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6(含答案)
- 【343705】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5(含答案)
- 【343704】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解析)
- 【34370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含答案)
- 【34370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