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155】《数据的整理》教学案
4.3 数据的整理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能对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出合适的分组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统计表.
难点: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统计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某商场售货员李阿姨一天内售出了20双运动鞋,以卖出的先后顺序记录下每双鞋子的尺码(单位:厘米):
27 23.5 24 24.5 25 26 26 24 24.5
27 25 24.5 25 24.5 23.5 25 26 24 24.5
为了能够清楚地了解当天各种尺码的运动鞋卖出的数量,应当怎样整理上面的这些数据?
请你帮李阿姨填写下表
鞋的尺码/厘米 划记 销售量 |
23.5 |
24 |
24.5 |
25 |
26 |
27 |
划记
|
|
|
|
|
|
|
销售量 |
2 |
3 |
|
|
|
|
(1)在这6种不同的尺码的运动鞋中,那种卖得最多?其次为哪几种?
(2)如果让你安排下个月的进货计划,你认为应该多安排进哪几种尺码的运动鞋?
(3)由此你体会到将数据进行分组整理有什么意义?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结论:
学校阅览室为了更好的为同学服务,管理员老师记录了两周内(每周5天)每天的读者人次,结果如下(单位:人次)
183,209,195,178,204,215,191,208,167,197可以看出,10天中来阅览室看书的人次,最多的一天为_________人次,最少的一天为_______人次.
二、探索新知
例题1.
2.估计概念机在这次测验中,成绩不及格的人数及400名学生中成绩不及格的约为多少人?让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开展交流讨论,并在练习本上绘制表格.
在这个样本中,不及格的为
×100﹪=
由此估计七年级在这次测验中,成绩不及格的约为400×______=40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解答.结论:—————————————————
——————————————————————————————————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向学生汇报数据,教师记录.165,156,180,172,163,156,163,165,168,
172,170,173,159,180,164,150,167,154,
134,138,156,148,149,176,146,170,136
1.能不能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内?
2.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1、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
2、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有助于我们掌握更多的信息,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和判断.
五、作业:
P/94 习题4.3 1、 2、3、 4 选作5
六、拓展提高
1、请同学们对全班同学所穿鞋子的尺码进行调查,并填写下表:
鞋的尺码 |
人数 |
不超过23.5厘米 |
|
24厘米 |
|
24.5厘米 |
|
25厘米 |
|
25.5厘米 |
|
26厘米 |
|
26.5厘米 |
|
27厘米 |
|
2、测得某校初一某班20名同学的体重数据如下(单位:千克)
41 36 35(女) 46 42(女) 38(女) 45(女) 52
48 62(女) 53(女) 39(女) 43 47(女) 49
72 44 48(女) 45 40(女)
为了更直观地比较这个班级中男、女同学的体重,可对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