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试卷

【327126】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

时间:2025-01-20 21:51:05 作者: 字数:19641字
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统一全国后(       
A
.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
.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
C
.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
.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2.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由此可见(       
A
.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
B
.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
C
.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
D
.京剧创作丰富民众生活

3.某兴趣小组探究“宋代工商业发展”,有下列资料可以参考,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
.元朝脱脱等人所撰《宋史》
B
.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的文物
C
.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浒传》
D
.大型历史主题纪录片《大宋王朝》

4.据《清实录》记载,1898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A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
.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
.“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5.如图是1943年艺术家古元根据自己在延安的见闻,创作的木刻版画(局部)。该木刻版画(局部)从侧面反映了(       
 <a href="/tags/1132/" title="宁夏回族自治区" class="c1" target="_blank">宁夏回族自治区</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753/" title="宁夏" class="c1" target="_blank">宁夏</a> <a href="/tags/1167/" title="自治区" class="c1" target="_blank">自治区</a> <a href="/tags/1171/" title="回族" class="c1" target="_blank">回族</a>    
注:上图中“擁護咱們”简体字为“拥护咱们”;“軍隊”简体字为“军队”。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B
.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C
.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
D
.东北抗日义勇军组建的原因

6.历史学家金冲及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A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
.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7.19811210日的《宁夏日报》发表文章,将同心县1975年和1981年两个年份的人均占有粮食量作了对比,1981年人均占有粮食量比1975年增长了2倍多。这一变化得益于(       
A
.土地改革的开展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C
.“一带一路”的实施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8.16世纪,原产于中国的茶叶传入美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先后传入中国,17世纪后期,原产于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这说明(       
A
.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
C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东西方往来的通道
D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中外交往

9.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内战,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日本开展了明治维新。这一系列变革的根本推动因素是(       
A
.欧洲大学兴起
B
.拿破仑对外战争
C
.早期殖民扩张
D
.第一次工业革命

10.1955-1961年,美国国务院数次邀请一些文化学者,出访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希望利用他们的影响加强与盟国的联系;同一时期,苏联在一些东欧国家出版发行相关文艺作品,以增进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其背景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1.如表是“1946-1990年,亚非拉人民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据此推断(       

 <a href="/tags/1132/" title="宁夏回族自治区" class="c1" target="_blank">宁夏回族自治区</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753/" title="宁夏" class="c1" target="_blank">宁夏</a> <a href="/tags/1167/" title="自治区" class="c1" target="_blank">自治区</a> <a href="/tags/1171/" title="回族" class="c1" target="_blank">回族</a>

1946-1960

1961-1975

1976-1990

亚洲

15

9

1

非洲

23

23

4

拉丁美洲

0

5

5


A
.二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
B
.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C
.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D
.霸权主义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2.下面这组图片可以用于研究(       
 <a href="/tags/1132/" title="宁夏回族自治区" class="c1" target="_blank">宁夏回族自治区</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753/" title="宁夏" class="c1" target="_blank">宁夏</a> <a href="/tags/1167/" title="自治区" class="c1" target="_blank">自治区</a> <a href="/tags/1171/" title="回族" class="c1" target="_blank">回族</a>  <a href="/tags/1132/" title="宁夏回族自治区" class="c1" target="_blank">宁夏回族自治区</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753/" title="宁夏" class="c1" target="_blank">宁夏</a> <a href="/tags/1167/" title="自治区" class="c1" target="_blank">自治区</a> <a href="/tags/1171/" title="回族" class="c1" target="_blank">回族</a>  <a href="/tags/1132/" title="宁夏回族自治区" class="c1" target="_blank">宁夏回族自治区</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753/" title="宁夏" class="c1" target="_blank">宁夏</a> <a href="/tags/1167/" title="自治区" class="c1" target="_blank">自治区</a> <a href="/tags/1171/" title="回族" class="c1" target="_blank">回族</a>     <a href="/tags/1132/" title="宁夏回族自治区" class="c1" target="_blank">宁夏回族自治区</a> <a href="/tags/1139/" title="历史" class="c1" target="_blank">历史</a> <a href="/tags/753/" title="宁夏" class="c1" target="_blank">宁夏</a> <a href="/tags/1167/" title="自治区" class="c1" target="_blank">自治区</a> <a href="/tags/1171/" title="回族" class="c1" target="_blank">回族</a>    
口耳相传                                        邮驿通信                                   有线电话                                     互联网
A.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B
.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
C
.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
D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目录中第三章的子目名称

第三章

第一节

1)王室衰微大国争霸

2)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工商业的发展

3)老子孔子

第二节

1.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封建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

2.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活跃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3.合纵连横的斗争长平之战与赵的削弱

4)诸子百家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上)》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第三章”所述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
(2)
请你为“第三章”确定一个主题名称。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俄国革命首先发生,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结出硕果,之后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头。

——摘编自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材料二:毛泽东在延安时花在哲学上的工夫,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前进了一步。这个事实不仅仅关系到建设一个中国的革命的党的问题,而且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可以从根本上变得适用于中国。

——摘编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革命”是哪一历史事件?并说明“结出硕果”指的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上的主要贡献。
(3)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与中、俄革命的关系。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可知材料中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皇帝的政令能准确的上传下达和畅通无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C项正确;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体现“《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排除A项;政治联盟,与合作协议相关,可知“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不符合秦朝史实,排除B项;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与题干内容“《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解析】
根据材料“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分析可知,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排除B项;宋朝“重文轻武”促成文教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京剧,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解析】
依据题干“宋代工商业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资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的文物,这些文物属于宋代的实物史料,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B项正确;元朝人所著《宋史》毕竟不是与当事人、亲历者直接相关的史料,不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排除A项;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宋代以后的人所写的文学作品,带有主观色彩,显然也不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排除C项;大型历史主题纪录片《大宋王朝》是现代人根据史料整理而成的纪录片,显然也不具有一手史料价值,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解析】
依据题干“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可见对于维新派人士的变法主张,反对者居多,由此表明维新变法面临的阻力很大,B项正确;1898年时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洋派官员开展洋务运动,已经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不是“实业救国”成为共识,而是反映官员对维新变法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解析】
依据材料“”943年艺术家古元根据自己在延安的见闻,创作的木刻版画《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中,可以看出,一位穿戴整齐的长者伸出双手紧紧握住迎上来的士兵,另一名士兵则双手捧合、欠身致意,长者身后跟随的是一支举着旗帜、扭着花鼓舞、赶着羊群骡马的欢快劳军队伍,这幅画表现了人民与军队的亲密关系,从侧面反映了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C项正确;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7年,排除A项;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是在1936年,排除B项;东北抗日义勇军组建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D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B项;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反映了1981年同心县人均占有粮食量比1975年增长2倍多,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农村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它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D项正确;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开展是在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3-1956年,我国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三大社会主义改造,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一带一路”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合作倡议,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解析】
依据材料“16世纪,原产于中国的茶叶传入美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先后传入中国,17世纪后期,原产于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从此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B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排除A项;张骞通西域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发生在1405-1433年,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封建制度,欧美日兴起改革和革命的热潮,纷纷摒弃旧制度,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内战,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日本开展了明治维新,D项正确;欧洲大学兴起于中世纪,拿破仑对外战争发生于19世纪初,早期殖民扩张开始于16-17世纪,均与材料时间“19世纪60年代”不符,均不符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C

【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积极加强与欧洲、亚洲盟国的联系,苏联也积极增进与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当时的背景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美苏两大强国各自谋求加强与盟友之间的关系以巩固自身的实力,C项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而二战后形成的是美苏两极格局,排除A项;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但是随着二战结束,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据“1946-1990年,亚非拉人民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的国家数量统计表”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体现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B项正确;二战后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社会保障制度”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排除A项;二战后的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与“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不符,排除C项;二战后的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与“霸权主义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换,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邮驿通信”再到工业革命后的“有线电话”,最后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的“互联网”,人类的交流与沟通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体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人类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化,没有涉及发展中国家力量是否增强,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人类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化,无法得出“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人类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化,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3.(1)经济方面:生产力水平提高,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并形成。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诸侯进行争霸兼并战争,各国变法,中央集权初步形成。思想文化方面:各种学说兴起,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解析】
1)主要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章”所述历史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有经济方面,生产力水平提高,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并形成,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诸侯进行争霸兼并战争,各国变法,中央集权初步形成,思想文化方面,各种学说兴起,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2)名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变化,据此,可确定主题名称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4.(1)事件:十月革命。“结出硕果”:取得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
贡献: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他言之成理,符合史实即可)
(3)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俄革命实践;在中、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
1)事件:依据材料一“二十世纪俄国革命首先发生,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结出硕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以“俄国革命”是十月革命。
结出硕果”:根据所学十月革命的意义可知,“结出硕果”指的是取得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贡献:依据材料二“毛泽东在延安时花在哲学上的工夫,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前进了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贡献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依据材料二“这个事实不仅仅关系到建设一个中国的革命的党的问题,而且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可以从根本上变得适用于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贡献是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他言之成理,符合史实即可)
3)关系:材料一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对俄国革命实践的指导,材料二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指导。综合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与中、俄革命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如马克思主义指导中、俄革命实践;在中、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