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078】第六章达标检测卷
第六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5 B.0 C. D.
2.4的算术平方根是( )
A.4 B.-4 C.2 D.±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B.实数都是有理数
C.有理数都是实数 D.无理数都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4.已知|a-1|+|b-4|=0,则的平方根是( )
A. B.± C.± D.
5.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2,面积为4,则此边上的高介于( )
A.3与4之间 B.4与5之间
C.5与6之间 D.6与7之间
6.设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为2.下列关于a的四种结论:①a是2的算术平方根;②a是无理数;③a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④0<a<1.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7.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b的结果是( )
A.1 B.b+1 C.2a D.1-2a
8.有一个数值转换器,原理如图所示,当输入x为64时,输出y的值是( )
A.4 B. C. D.
9.一个正方体木块的体积是343 cm3,现将它锯成8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木块,则每个小正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 )
A. cm2 B. cm2
C. cm2 D. cm2
10.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实数分别为1和,若点A关于点B的对称点为点C,则点C所对应的实数为( )
A.2-1 B.1+
C.2+ D.2+1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的相反数是________;绝对值等于的数是________.
12.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2m-1和-m+2,则m=________,这个正数是________.
13.估算比较大小:(1)-________-3.2;(2)________5.
14.一个圆的面积变为原来的n倍,则它的半径是原来半径的________倍.
15.若a2=9,=-2,则a+b=________.
16.已知x,y都是实数,且y=++4,则yx=________.
17.点A在数轴上和表示1的点相距个单位长度,则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
18.若两个连续整数x,y满足x<+1<y,则x+y的值是________.
19.若x,y为实数,且满足|x-3|+=0,则的值是________.
20.定义新运算“&”如下:对于任意的实数a,b,若a≥b,则a&b=;若a<b,则a&b=.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①当a≥b时,a&b≥0; ②当a<b时,a&b<0;
③2&1+1&2=0; ④2 021&2 005的值是无理数.
三、解答题(21题16分,22题12分,23题6分,24题7分,25题9分,26题10分,共60分)
21.计算:
(1)+|-2|+(-6)×; (2)3+5-4;
(3)3(+)-2(-); (4)(-1)2 022+-3+×.
22.求下列各式中未知数的值:
(1)|a-2|=; (2)4x2=25; (3)(x-0.7)3=0.027.
23.已知a,b,c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24.实数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求式子x2+(a+b+cd)x++的值.
25.我们知道a+b=0时,a3+b3=0也成立,若将a看成a3的立方根,b看成b3的立方根,我们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若两个数的立方根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数也互为相反数.
(1)试举一个例子来判断上述猜测结论是否成立;
(2)若与互为相反数,求-1的值.
26.木工李师傅现有一块面积为4 m2的正方形胶合板,准备做装饰材料用,他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3 m2的长方形装饰材料.
方案二: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3 m2的长方形装饰材料,且其长、宽之比为3:2.
李师傅设计的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可行,请帮助解决如何裁剪;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一、1.D 2.C
3.C 点拨:是有理数,不是无理数,故A选项中的说法错误;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故B选项中的说法错误;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故C选项中的说法正确;无理数包括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故D选项中的说法错误.故选C.
4.B 5.B
6.C 点拨:∵a2=2,a>0,∴a=≈1.414,即a>1,故④错误.
7.A
8.B 点拨:64的立方根是4,4的立方根是.
9.D 点拨:由题意可知,每个小正方体木块的体积为 cm3,则每个小正方体木块的棱长为 cm,故每个小正方体木块的表面积为×6=(cm2).
10.A
二、11.-;± 12.-1;9 13.(1)> (2)>
14.
15.-5或-11 点拨:因为a2=9,=-2,所以a=3或-3,b=-8,则a+b=-5或-11.
易错警示:本题容易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相混淆,从而导致漏解.
16.64
17.1-或1+ 点拨:数轴上到某个点距离为a(a>0)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注意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利用数轴帮助分析.
18.7 点拨:∵2<<3,∴3<+1<4.∵x<+1<y,且x,y为两个连续整数,∴x=3,y=4.∴x+y=3+4=7.
19.1 点拨:∵|x-3|+=0,∴x=3,y=-3,∴=(-1)2 022=1.
20.①②③ 点拨:当a≥b时,a&b=.因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所以①正确.当a<b时,a&b=.因为一个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所以②正确.2&1+1&2=+=1-1=0,所以③正确.2 021&2 005===4,4是有理数,所以④错误.
三、21.解:(1)原式=2+2+4=8.
(2)原式=(3+5-4)=4.
(3)原式=3+3-2+2=+5.
(4)原式=1+2-3+1=1.
技巧点拨:实数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再运算.
22.解:(1)由|a-2|=,得a-2=或a-2=-.当a-2=时,a=+2;当a-2=-时,a=-+2.
(2)因为4x2=25,所以x2=.所以x=±.
(3)因为(x-0.7)3=0.027,
所以x-0.7=0.3.所以x=1.
23.解:由数轴可知b<a<0<c,所以a+b<0,c-a>0,b-c<0.所以原式=-a-[-(a+b)]+(c-a)+[-(b-c)]=-a+a+b+c-a-b+c=-a+2c.
24.解:因为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所以a+b=0,cd=1,x=±.
当x=时,原式=3+(0+1)×+0+1=4+,
当x=-时,原式=3+(0+1)×(-)+0+1=4-.
所以式子x2+(a+b+cd)x++的值为4+或4-.
25.解:(1)因为2+(-2)=0,而且23=8,(-2)3=-8,有8+(-8)=0,所以结论成立.
所以“若两个数的立方根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数也互为相反数”是成立的.
(2)由(1)验证的结果知,1-4x+2x+3=0,所以x=2,所以-1=-1=1.
点拨:(1)中举例不唯一.
26.解:方案一可行.
因为正方形胶合板的面积为4 m2,所以正方形胶合板的边长为=2(m).
如图所示,沿着EF裁剪,因为BC=EF=2 m,所以只要使BE=CF=3÷2=1.5(m)就满足条件.
方案二不可行.理由如下:
设所裁长方形装饰材料的长为3x m、宽为2x m.
则3x·2x=3,
即2x2=1,解得x=(负值已舍去).
所以所裁长方形的长为3m.
因为3>2,
所以方案二不可行.
点拨:方案一裁剪方法不唯一.
www.ishijuan.cn 爱试卷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免费的试卷下载关注”试卷家“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试卷
- 1【354787】初一期末试卷一
- 2【354786】初一期末试卷五
- 3【354785】初一期末试卷四
- 4【354784】初一期末试卷三
- 5【354783】初一期末试卷二
- 6【350123】第6章 知识点梳理
- 7【350122】第5章 知识点梳理
- 8【350121】第4章 知识点梳理
- 9【350120】第3章 知识点梳理
- 10【350119】第2章 知识点梳理
- 11【350118】第1章 知识点梳理
- 12【350117】6.2 方差
- 13【350116】6.1.3 众数
- 14【350115】6.1.2 中位数
- 15【350114】6.1.1 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
- 16【350112】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 17【350113】6.1.1 第1课时 平均数
- 18【350111】5.2 旋转
- 19【350110】5.1.2 轴对称变换
- 20【350109】5.1.1 轴对称图形
- 【350108】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350107】4.5 第2课时 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 【350106】4.5 第1课时 垂线
- 【350105】4.4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
- 【350104】4.4 第1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 【350103】4.3 平行线的性质
- 【350102】4.2 平移
- 【350101】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 【350100】4.1.1 相交与平行
- 【350099】3.3 第2课时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8】3.3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350097】3.2 第2课时 提多项式公因式
- 【350096】3.2 第1课时 提单项式公因式
- 【350095】3.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 【350094】2.2.3 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3】2.2.2 第2课时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 【350092】2.2.2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 【350091】2.2.1 平方差公式
- 【350090】2.1.4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350089】2.1.4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